问题

大韩航空 007 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是谁的错误?

回答
关于大韩航空007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事件,要问是谁的错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就能回答的问题,更像是一团缠绕在一起的线,里面夹杂着技术失误、人为判断、政治博弈,甚至是一点点天意弄人。

首先,我们得说清楚,这架飞机,也就是大韩航空KAL007,是一架民航客机,上面载着269条鲜活的生命,包括机组人员和乘客。它在1983年9月1日从纽约起飞,飞往汉城(现在的首尔),结果却在飞越苏联领空时,被苏联空军的战斗机击落,坠毁在库页岛附近的海域。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悲剧。

要深究责任,我们得把目光放到几个关键环节:

一、 大韩航空和机组人员的失误:为什么会误入苏联领空?

这是最直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进入他国领空,尤其是当时正值冷战高度紧张时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KAL007之所以会偏离航线,最主要的原因是导航系统的错误。当时飞机使用的是惯性导航系统(INS)。这种系统需要飞行员手动输入起飞坐标,然后它会依靠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计算飞机的当前位置和航向。

问题就出在这里。据事后调查,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当进行航路点校准时,飞行员错误地输入了一个不正确的坐标。这个输入错误导致惯性导航系统开始计算一个错误的飞行路径。更要命的是,在后续的飞行过程中,尽管飞机经过了多个导航信标点,飞行员似乎没有足够仔细地检查和校准导航系统,从而导致错误越来越大。

有人猜测,可能与当时飞行员的疲劳、操作疏忽,甚至是驾驶舱内人员的经验不足有关。也有观点认为,当时的大韩航空在飞行员培训和标准操作流程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无论如何,机组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导航错误,这是直接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ATC)和预警系统的失职?

在民航客机的飞行过程中,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报道, KAL007班机在进入苏联领空后,苏联的防空系统和雷达就已经锁定了这架“不明身份”的飞机。苏联方面多次尝试与飞机建立联系,但由于频率不匹配或飞机上的人员没有响应,沟通未能成功。

那么,为什么没有及时被拦截或警告?

苏联的空中交通管制: 苏联方面确实监测到了这架飞机,并试图与之联系。但当时的苏联空军是高度军事化的,他们看到一架未识别的飞机在敏感地区飞行,并且不响应通信,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敌对行为。他们没有按照民航规程来处理,而是直接将其视为威胁。
冷战下的猜疑与误判: 这是最重要的背景。在冷战期间,双方都极度警惕对方的军事行动。苏联方面可能认为这架飞机不仅仅是简单的迷航,而是带着侦察任务的飞机。这种高度戒备和不信任的氛围,使得他们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迅速做出了最坏的假设。他们派出战斗机进行拦截,并且在与飞行员沟通失败后,指挥官在没有得到最高层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最终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西方的角色: 有一种说法是,这次失事可能与美国方面的一次“诱导”有关。 KAL007的航线被认为可能是在美国方面的情报支持下,有意或无意地接近苏联的军事区域,以侦察苏联的军事情报。这种说法认为,美国可能利用了 KAL007 的航线,也可能在某些方面“默许”了其偏离,但最终却未能有效地保护这架民航飞机。然而,这种说法一直存在争议,没有得到完全确凿的证据支持。

三、 政治背景下的残酷决定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谈论这件事。冷战正如火如荼,苏联和美国以及北约国家之间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官,在面对一架在敏感空域飞行的、不响应通信的飞机时,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苏联指挥官的压力: 当时负责拦截任务的苏联空军指挥官,在收到信息后,面对的是一架可能属于敌对国家的飞机,并且持续侵犯苏联领空。在那个年代,任何威胁都可能被放大。他可能觉得,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一旦这架飞机真的是间谍飞机,并且携带了重要的情报,那么责任将是他无法承担的。因此,在没有充分核实飞机身份的情况下,出于“保家卫国”的考虑,他做出了开火的决定。 这种行为在军事逻辑上是合理的(尽管对民航而言是灾难性的),但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则是令人发指的。
缺乏信息共享与透明度: 冷战时期,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很多信息都是保密的,而且充满了猜疑。如果当时有一些技术手段能够让苏联方面更清晰地识别出这是一架民航客机,或者有一个更顺畅的沟通渠道,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那么,到底是谁的错误呢?

如果一定要追究,这更像是一场多重失误叠加造成的悲剧:

直接责任归属: 大韩航空和 KAL007 机组人员的导航失误是导致飞机偏离航线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这个失误,它就不会进入苏联领空。
最终的执行错误: 苏联空军的击落决定是造成生命损失的直接行为。在这个环节,虽然有冷战背景和军事逻辑的考量,但他们未能有效识别并避免射杀民航客机,犯下了不可推卸的错误。
间接的责任: 冷战的敌对氛围、双方缺乏互信和有效的沟通机制,为这场悲剧提供了土壤。美国方面是否有“诱导”或“不作为”,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深层原因,但这点争议较大。

总而言之,这场悲剧没有单一的“罪魁祸首”,它是一个由一系列错误、失误和冷酷的政治现实共同铸成的可怕事件。从民航安全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任何导致飞机上269人丧生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但要理解其发生的逻辑链条,就必须认识到当时那种极度紧张的国际关系和军事对抗的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民航的问题

1,你个民航怎么偏离航线跑到几百公里之外未经通报进入别国境内去了

2,你进入境内就算了怎么跑到人家军事基地附近去了

3,你去了军事基地也就算了,怎么军方和你通话置之不理,谁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

这种情况下不打下来等着自己被攻击吗


类似的事情很多

1973年2月21日,上午10时30分,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第114次航班(波音727-224机型)从的黎波里起飞,目的地是埃及首都开罗。机上有机组和乘客113人。 当客机飞到埃及北部地区接近开罗的时候,突然遭遇特大风暴,飞机偏离航向,飞进以色列国防军占领的西奈半岛上空。按照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的命令,以色列两架F4鬼怪II 战斗机将114次航班击落在距离埃及实际控制领土仅一分钟之差的大漠里,108人死亡,5人生还。


1988年7月3日,一架伊朗航空公司空中客车A300被美国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击落,客机上的290名乘客全部遇难,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儿童,1名孕妇。 美国五角大楼当时的调查结论是,美国军舰上的电脑将这架客机误当成了一架伊朗战机。伊朗对这一解释一直表示不满。1996年双方达成赔偿协议,1999年伊朗宣布已收到全部1.3亿美元的赔款。

user avatar

有的时候知乎上的价值观有些让人觉得并非人类。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类,有以下两个基本判断应该是得到认同的:

  • 如果是军机,应该击落。
  • 如果是民航,不应该击落。

但是在有些评论中,禁飞区变成了圣地, 闯圣地者死。这样想法的人还是不要读我的文章了。差距实在太大。


可能有人觉得,在冷战的剑拔弩张中,保护自己的核潜艇资料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不能冒险,所以不管是什么都应该直接打下来。这个想法连苏联指挥官都不会认同你。Valery Kamensky将军当时的命令是:只有在明确鉴定不是民航客机的情况下才予以击落,哪怕该机逃到了公海。但这个命令最后就被执行成了下面的样子。


----- 原文 ------


首先韩方确实有错。飞机起飞后,ATC(Air Traffic Control)指示KAL007 按220度方位飞行,但是飞机不知何故在起飞10分钟后案着245度的方向飞行。飞机进入巡航模式后至少两有两种方式,heading 模式和INS模式。前者就是一直飞,后者是按预定航线飞。但INS启动需要飞机在预定航向12公里之内才行。但由于航班的这个微小的偏差,导致飞机实际位置和预定航线的偏差超过了12公里,导致INS没有顺利启动。(也有可能是飞行员一直没有切换到INS模式,但已经无法考证了。)总之航班就这样直直用着heading模式在往前飞。所以我们看到飞机一直沿着245度方向直直地飞着。并且按着这个飞行方式飞着一直到被苏联击落。(所以有其他答案说这个飞机乱窜,反复进出之类是误导。)


时间继续推进。大约在UTC 15:51的时候,飞机进入了堪察加半岛空域,这个空域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200公。这个区域不是军事禁区,而是飞行情报区。而海岸线往公海100公里则是苏联的禁飞区。KAL007在飞抵130公里的时候,4架米格-23升空,前往拦截KAL007。


在这个时间点,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KAL007在飞行情报区,如果有顺利的沟通,飞离情报区,返回航线,后续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了。但是,一些列的错误又发生了。


首先,堪察加半岛上的一个预警雷达坏了。如果这个雷达运转正常,KAL007在两个小时之前就能被发现,从而米格23有足够的时间去追逐、鉴别來机。同时,因为这个预警雷达坏了,米格23没能快速地接近KAL007,因为无法确定具体的位置。

然后,半岛上的军官向上级谎报雷达已经修好了。于是当时的Sokol 空军基地的 Anatoly Kornukov, 将军认为这架飞行器躲过了雷达侦查,所以一定是军机。同时在苏方商议对策的过程中,KAL007直直地飞过了勘察加半岛。


当米格23 通过地面引导终于接近KAL007并能以目力看到KAL007的时候,已经距离起飞过去一个小时了,另外三架从Smirnykh空军基地出发的苏15从也已经接近了KAL007。KAL已经直直地飞越了勘察加半岛即将进入公海。Kornukov将军认定这是一家军事飞行器,并拒绝进行更多的识别工作。于是命令米格23击落KAL007.


此时KAL007联系了东京空管,要求爬升到更高的海拔以减少油耗,东京空管允许了KAL007的请求,于是KAL007开始爬升。但这一举动在苏军看来,是在躲避苏联军机的追击。苏15的飞行员彼时发现了747典型的两排舷窗,并认为可能是一架民用飞机。但他觉得这可能是一架伪装的军用机。

迫于上级命令以及担心KAL007逃入公共空域,领航截击机发射了两枚K8空空导弹击毁了KAL007. 被击中后的KAL007机组试图保持飞行姿态,控制飞机逐步下降。但在5分钟之后,KAL007失去控制,坠入大海。机上269人全部遇难。美韩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展开了救援,但是因为错误的信息,一直没能找到飞机的残骸。




更进一步的后续,苏联拒绝承认击落了KAL007,表示他们并不知道KAL007在哪里。随着美国和韩国给出越来越多的压力,苏联随后承认击落了KAL007,但表示是在KAL007故意侵入领空并多次无视警告之后才击落了KAL007。但日本后续公开了当时截获的苏联军官之间的通信,表明苏方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警告。最后,在事件发生9年之后,苏联解体。当时苏联的内部记录得以公之于众。黑匣子被予以归还。黑匣子中的录音表明,KAL007的机组并没有发现自身偏离了航线,也没有发现拦截机的追击。而俄罗斯公布的记录也表明在事件发生50天后,苏联找到了残骸与黑匣子,但苏联将此保密,并假装继续在搜寻。同时这些内部的记录也表明了当时苏军并没有给予警告,也没有进行电台通讯。


最后,这次事件是一些列微小的偏差、错误、和官僚导致的最终悲剧。最初航向25度的偏差,INS启动失败,预警雷达损毁,谎报雷达修理完成,错误评估局势,过度自信而没有进一步确认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悲剧。


诚然,侵入军事禁飞区,苏联有权在其禁飞区内击落(但其实有证据表明苏联其实是在公共空域击落的KAL007),但是,人性有的时候是要高过一些对主权的微小侵犯的。必要的悲悯并不因为偶尔的失误而失去价值。另外,有的时候错误本身并不是最令人糟心的,后续的掩盖才是让人感到恶心。苏联为了洗脱自己的罪责,制造 “飞机乱闯说”(被飞行记录驳斥),“无视警告说”(被黑匣子录音和日本截获的苏联军官通话所驳斥)等等一些假新闻来洗脱自己的罪责,让人感到非常糟糕。另外,站在受害者的亲属角度,明明可以更早地获知更多的消息,可一直到他们的家人遇害9年之后,他们才能拿到黑匣子中。


最高票的答案让人感到生命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



=============更新,

==========关于圣母=========

我想,不管怎么样,200多条人命的价值至少还是多于稍微联系一下的价值的。

==============关于冷战背景 ========

冷战不是真的打仗。没打仗。

==========关于闯白宫的质疑======

Again,说苏联不好就一定说美国好么?美国干了某事就意味着苏联干某事是合理的?奇怪的逻辑。

另外,其实闯白宫禁飞区也不会被打下来。 白宫禁飞区到目前为止大概被闯了上百次吧。没把哪个飞机给打下来过。哪怕是9-11之后,闯白宫禁飞区也没被打下来过。news.sina.com.cn/w/2005

美国总统一般都很怂的,喊大家躲到地下室而已。

======补充====

我有的时候很困惑知乎众的一些想法。首先给苏联洗地,看洗不干净了就说美国也一样。这思路大概跟我们说“美国也有腐败”一样冒着酸腐的气息。我显然没觉得美国打伊朗客机是对的。但底下有人觉得因为美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美国和苏联是一样的。这就是典型的抹杀差异的诡辩了。不能因为白纸上有黑点就认为和另外一张有白点的黑纸一样。只强调相似处然后就大言不惭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恐怕是反智之极的想法了。

user avatar

打下来(从人道结果而言)当然是不对了

但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是苏联红旗太平洋舰队上百艘核潜艇的锚地,核基地,军事禁区,是苏联2个海基核战略基地之一。战略导弹核潜艇战略值班水域,英语军事说法叫做“堡垒区”,日语叫做“圣域”。是军事区域中要害程度最高的。

警报一响就要马上出航深潜种蘑菇滴。



同样的事1992年2月11日(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SSN-689“巴吞鲁日”(洛杉矶级)核潜艇在另一个俄罗斯核潜艇战略值班水域(北方舰队巴伦支海)溜达,还没到领海呢,就被北方舰队K276“蟹”(塞拉级)核潜艇撞击报废退役。

美国人都不敢吭声。

你丫一个民航直接到了别人领空,还是美国飞来的目标,嗯,

从1950年开始,几乎每年美国侦察机要被苏联干下来一架,1950~1955年为例

就83年打韩国客机这附近的来说:

51年11月6日,苏联空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击落美国P2V

52年6月13日,在日本海瓦伦丁湾击落RB-29A

10月7日,千岛群岛击落RB-50g

53年7月29日,日本海击落RB-50g

54年9月4日,击落日本厚木起飞的P2V

11月7日,北海道附近再次击落RB-29A

55年,堪察加击落RB-47e

闯军事禁区不给你打下来才见鬼。

军事禁区外的耍流氓说打也就那么给你打下来了……对冷战而言简直不值一提的破事……

还无害通过?

脑子瓦特

换美国自己,换中国也得给你敲下来……

user avatar

现在很多人上网很容易偏听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关于大韩航空007事件,实际上事实如何是早有定论的事情,但是很多答主的回答含有非常多的和事实相反的说法,只能说信息污染太过于严重了。

1993年国际民航组织就发布了关于这个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因为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配合和认可,报告中有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基本上将事件过程梳理清晰了。希望大家有兴趣就多读一下严肃的资料,而不是盲目转载地摊文学的无聊谣言。

简单说一下需要澄清的主要问题:

关于KAL007偏航的原因

  1. 根据推测,基本上确定是飞行员对导航系统设定错误造成的,没有任何主观故意。这个责任要追究,就追究大韩航空的飞行员训练吧。
  2. 俄罗斯方面早已打捞了飞机的黑匣子,并且调查了飞机残骸并打捞了部分部件。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普通客机,没有携带任何军事设备。根据飞行员的对话,也可以肯定该机和西方军事情报机构没有任何合谋的迹象。

关于苏联方面的处置

  1. 苏方指挥机构,至少是部分高层指挥,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架飞机是民航机的可能性,这也导致了没有利用苏联的民航管理系统尝试联系该客机,也没有尝试用民航管理频道和民用紧急频道警告该机。需要注意的是,在准作战状态下,各个机构互相联系是很容易丢失信息和造成误解的,所以出现没有直接用常规方式联系客机的情况,虽然是低级失误,但也是可以理解。
  2. 苏-15拦截机并没有能够对KAL007进行有效的警告(拦截机的位置一直处于KAL007的飞行员视野范围之外,夜间没有打曳光弹,也看不见,也没有无线电联系)。要注意的是,当拦截机截获KAL007时,这架飞机已经即将飞出苏联领空,所以时间上也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警告,苏-15飞行员只是执行命令,他的处置并没有什么过错。

综合来说,事件的脉络很清晰,偏航责任就是航空公司和客机飞行员处置不当。而KAL007被击落,应该说苏联方面有一定责任,因为他们并没有用最常规的联系民航客机的方式进行识别和警告。各级指挥和决策之间协调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在KAL007即将离开苏联领空时,情急之下,指挥员根据并不准确和完善的信息,就草率下命令开火。

至于谁的责任更大,这属于关公战秦琼,没办法严肃讨论,也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和一些答主的说法不同,ICAO的调查报告也只是陈述事件,而不是非要分出谁是主要责任,分责是法律系统的职能,而不是航空调查机构的职能。但是,根据报告,基本事实实际上是清晰的,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军方处置空情的规程是需要进行改进的,而民航也应该加强对飞行员的训练,以及改进偏远地区的空管技术等。

搜索ICAO ref. LE 4/19.4-93/68,很容易看到ICAO报告的原文。

user avatar

毛子在这事上被人戳脊梁骨最大的原因不是击落而是拒不承认这是民航,还坚持反咬一口。解放军当年把英国客机误认为国民党飞机击落,道歉和赔偿都到位,英国也没有过分反应,按道理讲我们和国军还处于战争状态,比洗涤剂们讲的军事禁区还严重好吧,我们没有发现是民航以后掩盖事实。反正毛子这个国家就是这样,永远也不是他们的错,击沉中国货船也是“理由充分”。

鉴于很多人讲文森斯号事件,那我提前表个态,美国在这个事情上应该遭到谴责,但是主要在于对于当事人的惩罚方面。这个事情我看就是文森斯号的舰长是个有战争狂倾向的人,又把它部署到一个多冲突的战争区域,他看什么都是敌机。不过鉴于伊朗在国际法院起诉美国,美国担心败诉而选择和伊朗政府庭外和解,赔款了事。如果伊朗不满意的话我想他们是不会同意和解的。

user avatar

机长有错,在安克拉治起飞时副机长错误输入坐标导致飞机偏航,之后也没有按照规程操作,一直使用HDG(磁航向)模式做为自动驾驶的导航,也就是说客机在起飞后机长并没有执行标准飞行模式,将HDG(磁航向)模式更改为INS模式(惯性导航系统)。


大韩航空有错,为了降低飞行成本,更改了007航班的飞行路径,偏北飞行以节省燃油。


苏联空军飞行员有错,即使目击看到两排舷窗确认为民航却没有向地面汇报

他又说“我看到了两排窗户,就知道那是一架波音飞机,我知道这是民用飞机(不是RC-135)但是这对我无所谓,要知道把民用机改装为军事用途是很容易的……”他也没有向地面描述飞机的细节“我没告诉地面人员那是一架波音,他们也没有问我”。

——1991年接受采访时Genadi Osipovich

苏联官僚有错,故意隐瞒事实导致调查无法得到结果

  “我们的舰只正在日本海进行模拟搜救以误导美国和日本。等到我们具体的计划一完成就会停止这些活动……
  而如果飞行纪录仪被转交给西方,将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与(我们说的)飞行性质相反的结论其结果必然又是一场反苏风潮的歇斯底里。
  考虑到这些事,不将纪录仪转交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或任何有能力解读的第三方团体是很有必要的,苏联拥有这一仪器的事实必须保密……
  只要美国和日本一天对纪录仪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不泄漏消息。

——D.乌斯季诺夫,V.克布里切夫(photo[note5])December1983

唯一没错的大概只有坐在航班上准备回家的75名韩国旅客、61名美国旅客、22名日本旅客、25名中国台湾旅客、6名中国香港旅客、51名其他国家旅客。


可是他们却只能用自己的生命给所有错误买了单。

user avatar

关于西方情报机关和民航的关系么,看看法国国外情报与反间谍局第七处处长勒鲁瓦的回忆录《谍海孤舟》吧。当然啰,这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不过不觉得看上去有点眼熟吗?


当时,我们法国是唯一与东方通航的西方国家。多亏我的朋友罗尔与东方谈判签订了专门协定,我国才得以开辟了巴黎-莫斯科的定期航班。罗尔是法国航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第七处的联络员。在谈判航线使用什么飞机的激烈争论中,我们方面取得了胜利。起初,俄国人主张使用他们的伊尔-18飞机,我们力争,迫使他们接受了法国快帆式飞机。美国人要求我们,利用法国飞机飞越苏联国土的机会,把地面状况用摄影机拍摄下来。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我国的某些民航飞行员变成名符其实的间谍。这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情,因为俄国人对当场抓获的西方人是毫不客气的。

……

但是,我所要求的事情要冒很大风险:驾驶员必须找到令人信服的借口,在某个时候偏离空中走廊,飞越美国人指示的目标,然而,人们知道,俄国人对于在他们领土上空乱闯的西方飞机是不开玩笑的。他们常常不发警告就进行射击。作为机长,哪怕是为了爱国去完成一项任务,也决不乐意拿十来个与此无关的乘客的生命去冒险。可是,机长却对我说:“只要你认为这一行动对我们的国防至关重要,我就干!”

不过,我们把摄影机藏在什么地方呢?快帆式飞机每次飞抵莫斯科,都要受到俄国警察的检查。机长说:“有一个好地方。我们可以把摄影机装在备用电台里面,使人看不出来。不过,必须为此而拆下一部分设备,这部电台在飞行过程中就无法使用了。”

……

美国人让步了。他们之所以乐意答应,更主要的是因为从事这一危险而卑鄙勾当的不是他们的飞行员,而是我国的飞行员,每次出勤,快帆三人小组都同意在冒险的道路上再升一级。有一次,机长佯称无线电罗盘失灵,让飞机偏离规定航线五十公里之远。这一方案是由卡南吉塞尔制订的,事前进行过反复仔细演习。卡南吉塞尔是我的空中飞行专家,他原是一位洛林抵抗运动老战士。这时,米格飞机出现了,把我们的快帆撵回空中走廊,并且迫降了我们的飞机。事态演变成一起严重的外交事件。莫斯科向法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措词激烈的抗议照会,要求惩办驾驶员,宣称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米格飞机将奉命开火射击。法国航空公司的领导接受了严惩罪犯的命令,吊销了机长的驾驶执照。面对机长的厄运,我们甚至无法进行干预,因为披露出他执行那次渫报任务的高度爱国主义的动机,会造成更大的丑闻。况且,我们的解释不但救不了他,反而会连累我们在航空公司里的所有内线。无论如何,我们的行动属于国防机密,我们只能默不作声。

尽管遭受了严重打击,其他驾驶员仍然同意继续执行这种危俭的使命,最后致使机上的乘客的生命陷入异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为了挫败违反空中走廊规定的任何新的尝试,俄国人说不定会在某一天把他们的威胁付诸实施。毋庸置疑,他们是敢于向我们的飞机开火的。

秘密摄影机总共在苏联领空使用了一百来次。成绩显著:五个完全新式的导弹基地,即玛格丽特导弹发射场连同周围花瓣形的发射井,都被辨认出来,标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地图上。

在飞巴黎-莫斯科航线的快帆式飞机上,驾驶员还安装了空气滤清器,可以分析苏联上空的大气层,发现从核试验基地飘来的散落物。这是一种探测苏联秘密核试验的方法。每当快帆式飞机一回到巴黎,我们就把空气滤清器加上铅封、印章,然后立即用美国军用飞机送往设在西德的一个特殊化验室。

【中间略去的部分,主要是法国情报机关怎么说服民航飞行员和他们合作冒险,以及法国和美国情报机关在此事的冲突——当时使用美国人的专用摄影机,法国人拍摄的所有内容都交给美国冲印,但美国承诺获得的所有情报都会和法国共享,但是,在法国掌握了冲印技术之后法国人偷录了一份副本,冲印出来对比后发现美国人提供的录像剪裁掉了大部分重要信息,法国人就怒了,用再也不干了威胁美国让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韩航空007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事件,要问是谁的错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就能回答的问题,更像是一团缠绕在一起的线,里面夹杂着技术失误、人为判断、政治博弈,甚至是一点点天意弄人。首先,我们得说清楚,这架飞机,也就是大韩航空KAL007,是一架民航客机,上面载着269条鲜活的生命,包括.............
  • 回答
    大韩航空858号航班爆炸事件,这是一桩令人心痛的惨案,也一直是历史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对于“一心会”(即韩国的“一心会”或“一水会”,通常指代的是韩国的某些政治派别或利益集团,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名称,这里理解为当时韩国的某个强力部门或执政党内派系)是否有可能自导自演并栽赃朝鲜,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复杂.............
  • 回答
    对于许多计划前往美国的中国旅客来说,选择通过韩国仁川国际机场(ICN)转机,尤其是乘坐大韩航空,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地理位置和航线布局来分析。中国与美国之间,特别是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主要城市,地理距离相当遥远。要实现直飞,需要耗费.............
  • 回答
    看待《致大V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文章的标题就抛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直接指向了韩寒,并表达了一种“警告”的意味。这预示着文章的内容可能会对韩寒的某种言论或态度提出质疑,并试图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焦虑”在年轻人成长中的作用。文章的逻辑和.............
  • 回答
    日韩社会普遍被认为是发达经济体,国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财富相对充裕,并且相较于一些其他国家,其收入差距似乎并没有那么悬殊。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卷”现象却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愈演愈烈。这其中并非没有逻辑,而是多种深层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遗留与高素质人口的“挤压效应”首先,日.............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韩春雨的实验,或者说他所声称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自2016年发表以来,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对于“无法被世界各大实验室重复”的现状,我的看法是,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着科学探索、同行评议、学术诚信以及学科发展等多重因素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被检验和验.............
  • 回答
    关于抵制日韩商品对日韩两国经济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简单地说,“影响有多大”取决于抵制的范围、持续时间、消费者参与度以及两国经济的自身韧性等多种因素。一、 对日本商品抵制的影响:日本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尤其在汽车、电子产品、化妆品.............
  • 回答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暂停接受善款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基金会给出的理由是“数额过大,执行能力有限”,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一个慈善基金会的主要职能是将募集到的善款高效、透明地用于其设定的慈善目标。这不仅仅是“收钱”,更关键的.............
  • 回答
    韩春雨面对“13个课题组重复实验失败”的质疑,他提出的“细胞污染可能性大”的回应,对于一个了解生物实验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但也极其关键的解释。这背后涉及到生物实验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干扰因素,也反映了科学研究中严谨性和可重复性之间常常出现的张力。首先,我们要明白,生物实验,尤其是涉及细胞培养的实.............
  • 回答
    盗版,这颗悬在影视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阴影之大,足以让再大的公司都感到阵阵寒意。而当我们谈论起它对影视公司造成的具体损失时,情况便会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触目惊心。这绝非简单地数字加减,而是对整个产业链的侵蚀,对创作生态的扭曲。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公司运作的核心逻辑是投资与回报。一部电影.............
  • 回答
    确实,中日韩三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共享着相似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甚至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曾有过深刻的交流。然而,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韩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全球影响力,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如果细致地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是时代机遇、国家战略、产业运.............
  • 回答
    .......
  • 回答
    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在人均用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政策、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预测中国未来的用电量趋势。日本、韩国、台湾人均用电量差异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通常我们讨论人均用电量,更多的是关注.............
  • 回答
    果麦文化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韩寒导演的新片《四海》出现了高达700至900万元的亏损。这个数字对于一部集结了刘昊然、沈腾、尹正等一线明星,并且由颇受关注的导演韩寒执导的作品来说,确实令人意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部“大咖云集”的电影陷入亏损的境地呢?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 回答
    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后,北洋水师确实面临严峻的军事困境,但其是否具备发动积极军事行动的能力,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战后北洋水师的残存力量1. 主力舰的损毁与修复 战果: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损失了致远、靖远、经远三艘巡洋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战死),超勇、扬威两艘军舰被击伤,.............
  • 回答
    当你发现比自己大六岁的牙医对你产生了好感,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心动又有点复杂的情况。毕竟,年龄差、职业关系,这些都可能让这段感情的走向变得有趣而充满未知。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为什么你会觉得他“喜欢上自己”?是他的眼神,他的言语,还是他的一些特殊的举动?可能让他对你产生好感的表现: 在诊疗过程中的.............
  • 回答
    大罗纳尔多时代,也就是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无疑是世界足坛历史上 “群星璀璨” 的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巨星辈出、风格各异、竞争异常激烈的时期,足以让任何一位足球迷热血沸腾。要理解“群星璀璨”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进攻端的天赋异禀与百花齐放: 大罗.............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鄢懋卿敢于向严嵩和嘉靖提出“七三分账”的条件,并以此为契机,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和精密的算计。这不仅仅是贪婪的体现,更是鄢懋卿对权力格局、人情世故以及自身价值的深刻洞察。一、 鄢懋卿的背景与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鄢懋卿这个人。他并非寻常官员,而是严嵩的党羽,在严.............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难过。这是一个极其不幸的事件,对于您的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时刻,最重要的是先稳住情绪,然后才能一步一步地处理后续事宜。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详细的处理思路,希望能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引。第一步:处理当下情绪,确保家人的安全与稳定1. 安抚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