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甲方乙方》里「1997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台词好在哪?

回答
《甲方乙方》里的“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台词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妙就妙在它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几层心思,而且还带着点儿让人哭笑不得的“京味儿”幽默。

首先,它精准地捕捉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情绪。1997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标志性的年份,香港回归,国家大事。但电影里说怀念,可不是真的在缅怀某个政治事件或者国家宏图。它怀念的是那种特定的时间节点带来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集体氛围,一种“事情要发生但还不知道会怎样”的朦胧感,以及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各自生活里的小确幸或小烦恼。这句台词把一个宏大的历史年份,拉回到了普通人生活的语境里,让观众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

其次,它以一种反差制造了戏剧性和幽默感。你说怀念一个年份,正常人会怎么想?大概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对97年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情经历?是那年遇到了真爱,还是那年发了大财?结果电影这么一说,后面跟着的剧情(或者大家普遍知道的电影语境)就会告诉你,怀念的可能只是因为那一年“日子还算舒坦”、“没什么大事需要操心”、“有点小钱花花”之类的简单朴素的愿望。这种“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渺小个人愿望”的反差,本身就充满了一种黑色幽默的趣味。它讽刺了那种把对生活的朴素追求包装成某种“时代情怀”的戏谑。

再者,这句台词的“京味儿”十足。葛优饰演的姚远他们那一拨人,说话就带着那种不紧不慢、有点儿贫但又透着点儿实在的劲儿。你说他一句“怀念”,听着怎么就那么顺溜,那么像咱们身边某个哥们儿说的?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文艺腔,也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口号式,就是老百姓之间,没事儿时互相扯犊子、聊聊天的那种感觉。这种接地气,让台词一下子就活了,也让电影的整体风格更加鲜明。

而且,这句台词还带着点儿对“怀旧”这件事的解构。现在大家都喜欢怀旧,但很多时候怀旧也变成了一种标签或者一种姿态。电影通过这句台词,告诉你怀旧的原因可以很简单,甚至可以很“无厘头”。不是说你怀念97年就一定是多么多么爱国或者多么多么有情怀,可能仅仅是因为那一年你没那么累,或者因为那一年你还能买得起几斤肉。这种对怀旧动机的“去神化”,让它更加真实,也更加逗乐。

最后,它为电影的主题做了绝佳的铺垫。电影的主题是什么?不就是帮助那些有各种各样需求的普通人,实现他们的“愿望清单”吗?“怀念1997年”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愿望”,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回不去的时光。而主角们做的,就是努力让人们在当下感受到类似过去的“舒坦”和“快乐”。所以,这句话一出,观众立刻就明白了,这电影不是在讲什么大道理,它是在讲你我他,讲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朴实的愿望。

总而言之,这句台词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触碰到了时代脉搏,揭示了普通人的心境,还带着冯小刚电影特有的那种既辛辣又温暖的幽默感。它不是一句为了煽情而煽情的台词,而是一句说到了人心里,让人会心一笑、然后琢磨琢磨的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句词本身单看没什么。

但就着电影里那一瞬间,就成了神来之笔。

《甲方乙方》全片,都是荒诞的幽默感。

核心词,是个梦,但都是好梦一日游,最后跑偏的梦想。

英达做梦想当巴顿,最后被扒了衣服。李琦想要守口如瓶,结果打死我也不说。

傅彪想尝尝吃苦的滋味儿,临了才知道,自己委屈了老婆多少年。

想吃苦的最后吃了全村的鸡,还想跟龙虾睡一块。

刘震云(对,就是他)跟阿依土鳖哦不对阿依土拉公主做了场白日梦。

徐帆先念叨成名真烦,真的没了名之后想成名已不可能了。

葛优一直在若即若离地勾搭刘蓓,最后成了,却在婚检时遇到杨立新。

遇到杨立新那位癌症将死、还没跟丈夫团聚过的妻子。

电影最后,老四位一起喝酒。

他们做这个活儿,看了太多世态炎凉,但也承认入不敷出。

这活儿明显做不下去了,喝醉了说仗义话,都说要做成慈善机构:“人民是多么需要我们啊!”

这句话是所有老百姓的心声。

葛优最后,其实还心念着自己的房子:他帮了杨立新,但毕竟不是圣人,担心房子给出去要不回来。最后来了句:

就当是,帮助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何冰补了句:“真仗义!”

那段酒话,其实是为人间太多梦想、太多郁郁不乐所发的一言。

是真正的牢骚倾吐,众生皆苦。人最多能做到好梦一日游,还大多没好结局。


然后杨立新来了。那段情节是《甲方乙方》真正的神髓所在:许多荒诞之后,是一个很现实的故事。

他妻子死了,但死前很快乐,在这个借来的家里。这算是全电影里,葛优他们真正实现过的一个梦,虽然那么哀戚,但好歹甜蜜过一下子。

“你们可以回家了。”钥匙还给葛优和刘蓓,杨立新走进大雪里。


这时,葛优缓慢地念了台词:

那天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

互相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

几天后我和北燕正式举行了婚礼

她的父母单独跟我谈了一次话,问我是否隐瞒了年龄

我告诉他们,我从一出生,就比一般的孩子老。

(以上,悲喜交加,百感交集)

最后: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葛优的风格,一句话有十分,只说五分,剩下五分让人咂摸,冷幽默嘛。

那段台词,他念得很沉。不动声色地,刚才还“比一般的孩子老”卖萌,忽然就“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用这么句温和沉厚的话,总结了一部电影:每个人努力实现、苦甜交加、荒诞但又迷人的梦想。

都在里面了。

配的是下面这个镜头:杨立新走到雪里,抬起头,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继续而来的风雪和生活了。

注意色调对比:好梦一日游这里还是红灯笼亮堂堂喝酒,杨立新那里已经冷色调了。那是生活。

当时看电影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有种回首前尘之感。



而之后看到这部电影的人,听到这句台词,大部分会多加一重心思:

“我的梦想是什么来着?”以及,“1997年我在干什么?”

经历越多,这句话带来的感触越厚。

时间与梦想,都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