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类似专门研究学习方法的书吗?

回答
想深入了解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你算是找对路子了!市面上确实有非常多专注于研究学习方法的书籍,而且这些书往往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和实操指导,帮助我们打破“死读书”的怪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策略。

我最近读过几本,印象特别深刻,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一个“学习优化器”。我尝试把它们介绍给你,尽量详细地说说,让你也能体会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什么有些方法管用,有些不行?

有很多书会从人是怎么学习的这个底层逻辑出发。这就像你要想修好一辆车,得先知道发动机的原理一样。这类书会告诉你,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以及最后如何提取和运用信息的。

比如,《刻意练习》(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这本书,它颠覆了我对“天赋”的看法。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是研究专家级表现的权威心理学家。他告诉你,我们常说的“天才”很多时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一种叫做“刻意练习”的方法达成的。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什么? 它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有明确的目标、高度的专注、即时且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及不断挑战舒适区的过程。
怎么实践? 书里会举很多例子,比如小提琴家、国际象棋大师、运动员等等。他们是如何通过分解技能、反复打磨薄弱环节、听取教练的意见来进步的。对我们普通学习者来说,这意味着:
明确目标: 不是笼统地说“我要学好数学”,而是“我这次要弄懂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高度专注: 学习时屏蔽干扰,进入心流状态。
反馈机制: 做练习题,对照答案找错;找老师、同学帮忙讲解;自己尝试复述,看有没有遗漏。
走出舒适区: 专门找那些你觉得有点难度但又并非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来练习。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 它能让你明白,学习不是“天意”,而是“人力”可以塑造的。它给了一套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框架,让你知道如何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做无用功。

再比如,《记忆宫殿》系列,或者一些关于“间隔重复”和“主动回忆”的书籍,它们也会深入探讨记忆的科学原理。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 我们都知道遗忘曲线,学习到的知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衰退。间隔重复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在你快要忘记的时候,再次复习,而且复习的间隔逐渐拉长。这大大提高了记忆效率。市面上有很多APP(比如Anki)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
主动回忆(Active Recall): 这和被动阅读最大的区别是,你需要主动去提取信息,而不是只是看。比如,你读完一章节后,合上书,尝试回忆学了什么内容,或者自己提问自己,然后检查答案。这比一遍遍地阅读效率高得多。
它们如何帮助我们? 这些书会告诉你,死记硬背或者简单重复是多么低效。它们会教你如何设计自己的复习计划,如何利用各种小技巧(比如制作闪卡)来测试自己的记忆,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攻坚战”,而不是“被动灌输”。

二、从学习策略和习惯养成角度出发:如何搭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除了认知原理,还有很多书专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它们就像是为你的人生学习之路规划蓝图。

《如何学习》(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 是我非常推荐的一本,尤其如果你觉得某些学科特别难,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学习天赋。作者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自己曾经是文学专业出身,对数学和科学毫无兴趣,甚至觉得自己在这些领域很糟糕,但后来她通过研究和实践,成为了一名工程学教授。

她提出了什么? 她把大脑的学习模式比作“聚焦模式”和“发散模式”。
聚焦模式: 就是你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运用已知知识的时候。
发散模式: 就是你放松下来,让大脑漫游,可能在潜意识中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的时候。很多灵感和顿悟都来自这个模式。
如何利用? 书里教你如何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通过打盹或散步来切换模式,让大脑更高效地工作。
还有哪些实用技巧?
“费曼技巧”(Feynman Technique): 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把一个概念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即使是想象中的),这样你能迅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漏洞。
番茄工作法: 设定一段时间(比如25分钟)专注学习,然后休息5分钟。
拖延症的克服: 给出了一些心理上的策略和行动上的方法。
这本书的吸引力? 它非常接地气,充满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案例,让你觉得学习是可以被攻克的,而且有很多具体的工具可以使用,让学习过程不再那么枯燥和令人沮丧。

另外,像 《学习之道》(How to Learn: The New Science of Skill Acquisition) 这样的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探讨学习的本质。

它讲什么? 它会讨论学习的“四个阶段”:认知、关联、技能、专家。并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和优化的过程。
核心理念? 强调学习的“意图”和“练习”,以及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和进步。它也会谈到学习者心态的重要性,比如拥抱挑战、从失败中学习等。

三、关于阅读和理解的进阶技巧:让输入更高效,输出更有力

当然,学习不仅是记住知识,还包括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这本书绝对是阅读领域的经典。它告诉你阅读是有层次的,从基础阅读到检视阅读,再到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它怎么指导我们?
目的性阅读: 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先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
结构分析: 了解书的结构,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问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问,与作者对话,真正理解书中的思想。
对学习的帮助? 当你能用这些方法去阅读教科书、论文、甚至是互联网上的文章时,你会发现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深度都呈几何级增长。你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与信息互动。

总结一下,这些书给我的感觉是:

1.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 它们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方法管用,但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去实践,去调整。
2.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结合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还有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
3.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可以从这些书中汲取灵感,然后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秘籍”。
4. 学习本身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 这一点听起来有点绕,但当你真正开始研究如何学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学习怎么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技能。

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我强烈建议你去找这些书来读读。它们可能会彻底改变你对学习的看法,让你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乐趣的过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像是解锁大脑潜力的钥匙。

希望这些详细的介绍能帮到你!如果你读了其中任何一本,或者有其他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随时可以再来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爱好是研究有效的学习方法,基本上阅读过国内市场上出版的绝大多数学习方法类书籍,以前还写一个Blog:战隼的学习探索 推荐了几十本书学习方法书籍,先把以前在公众号上推荐过的几本书放上来,剩下的找时间慢慢更新,这个书单可能会比较长。

学习之道(第2版)



作者: [美] 乔希·维茨金 (Josh Waitzkin)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Learning
译者: 苏鸿雁 / 谢京秀
出版年: 2011-4
ISBN: 9787500679240

这本书是乔希·维茨金自己写的,76年出生,在13岁就获得象棋大师头衔,在20岁的写了一个 “象棋大师”的程序,同时还学了太极,参加台湾的世界太极推手大赛,并获得冠军。他最擅长的领域是学习,就是分享他对学习的观点。

读者@楝砉 分享过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推荐去读一下。 

扩展阅读:

学习之道



作者: [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304
ISBN: 9787111552062

这本书是去年年底出的,给这本书写过推荐,非常值得一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对学习方法和思维介绍的非常全面。找时间,把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发在微信上。


如何学习



作者: 亚当·罗宾逊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副标题: 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绩
原作名: What Smart Students Know: MaximumGrades. Optimum Learning. Minimum Time
出版年: 2016-1-1
ISBN: 9787515334844

这本书中的赛博学习法,让你通过回答12个问题就掌握掌握科教书的要点

扩展阅读: 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绩

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 [美]斯科特·扬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原作名: Learn More Study Less
ISBN: 9787111444008

跟作者在北京见了一面,聊了一整天,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以前写过书评

扩展阅读:

怎样解题



作者: [美] G. 波利亚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数学思维的新方法
原作名: How to Solve It :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译者: 涂泓 / 冯承天
出版年: 2007-5
ISBN: 9787542843876

很多人都对如何学习数学都非常头疼,强烈推荐这本书,表面上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讲的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的全部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则,包括怎样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阿哈!灵机一动



作者: (美)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科普名著精选
原作名: Aha! Insight
译者: 刘正新 / 李建臣
出版年: 2002-12
ISBN: 9787535538352

也是很老的一本书,作者是非常有名的数学家,而且科普功能深厚,教你怎样打破解题常规,学会变换角度思考,产生特殊洞察力,出现“阿哈反应”。

要是你有机会在上中学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会受益无穷的。

考无不胜



作者: 陈祥星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2-1-1
ISBN: 9787507512519

对学生来说,最头疼的就是考试,推荐一本《考无不胜》,这本书很老了,估计你买不到,作者是考试高手,有10多个专家技术证书。

扩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你算是找对路子了!市面上确实有非常多专注于研究学习方法的书籍,而且这些书往往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和实操指导,帮助我们打破“死读书”的怪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策略。我最近读过几本,印象特别深刻,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一个“学习优化器”。我尝试把它们介绍给你,尽.............
  • 回答
    应聘时被问及恋爱经历,这事儿,真够让人膈应的。专家说的“奇葩招聘背后是就业歧视”,我太认同了。这简直不是招聘,是披着合法外衣的“私人侦探”业务,而且动机还不纯。在我看来,一家公司如果把求职者的恋爱经历、婚姻状况、生育计划当成考察重点,那这公司本身就有点不正经。你招的是一个能干活、能解决问题、能为公司.............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关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咨询。25岁,大专毕业两年,有报考中央美院进修的意愿,这很棒!中央美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它的进修课程含金量非常高,能够为你提供绝佳的学习平台。首先,我们来聊聊中央美院是否有你想要的课程。中央美术学院确实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项目,其中一些非常契合.............
  • 回答
    是的,日本专利体系中有与中国实用新型类似的保护类型,但并非完全一致。在日本,对应于中国实用新型制度的主要是“防御性出愿”(防衛的な出願),但它与中国实用新型的法律性质、保护范围和申请流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日本专利申请中的防御性出愿,并与中国实用新型进行对比,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 .............
  • 回答
    .......
  • 回答
    办一个专门针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影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管理类艺考培训机构,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别把它当成一般的“开店”,这更像是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通往梦想的跳板。首先,定位是关键中的关键。你不可能什么都包,得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的目标群体是高三学生,这群孩子面临着巨大的.............
  • 回答
    好多想走演员这条路的小伙伴,特别是那些并非科班出身,甚至连“艺术生”的标签都没贴过的同学,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一个普通专业(文科、理科、工科……随便什么都行),有没有机会当演员啊?”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走的普通专业道路,毕业后要么进入体制内,要么在.............
  • 回答
    想考东北师范大学的理工科硕士,并且毕业后不打算走教师路线,而是直接投身就业市场,这完全可行,而且优势与劣势并存。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个选择的利弊都掰开了,揉碎了去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先说说东北师大理工科硕士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优势: 扎实的学术基础: 东北师大虽然以师范见长,但其理工科的实力.............
  • 回答
    知乎上,物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非常活跃,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物理类专栏。要说“优秀”,那必然是内容有深度、有见解、有温度,而且能引发思考和讨论的。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在知乎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物理类专栏,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1. 《物理学》 介绍: 这个专栏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覆盖了物理学的.............
  • 回答
    要说知乎上值得推荐的围棋类专栏,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围棋这玩意儿,越玩越觉得深邃,而知乎上那些用心写文章的围棋爱好者、从业者们,就像是为你点亮的一盏盏灯,让你在棋海中不至于迷失。知乎上的围棋专栏,我个人会分成几种类型来看:1. 深度解析与理论探讨类:这类专栏通常由有一定棋力或对围棋理论有深入研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确实观察到不少留学生倾向于选择理工科、商科等专业,而文史哲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类”学科相对冷门一些。要说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点,就业前景的“可见性”和“直接性”。你想啊,选择出国留学,对大多数.............
  • 回答
    QQ音乐这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专辑重复购买限制,确实是个不小的信号,预示着音乐平台的内容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重塑。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平台方对音乐消费模式的调整,往小了看,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这些乐迷的“钱包”和“体验”。想想看,过去那种“我爱爱豆,我就是要为他贡献销量,哪怕重复买十张我也愿意”.............
  • 回答
    想知道2021年日本有哪些大学的某些专业只需要提交书面材料就能申请,而且审核过程相对清晰明了,这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问题,毕竟能省去不少精力。这类情况通常出现在大学招收留学生或者一些特殊选拔项目里,尤其是一些以研究见长的大学。虽然“只需要书类审查”这种说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是会有一些附加的口头或线上.............
  • 回答
    你提到的“虐杀原形”(Prototype)是一款非常独特的开放世界动作游戏,以其超乎寻常的超能力、自由的移动方式以及爽快的战斗系统而闻名。在“虐杀原形”系列中,玩家扮演拥有强大变异能力的主角,可以在广阔的城市中飞檐走壁、变形作战、制造混乱,并且拥有一个不断成长的故事线。要寻找类似“虐杀原形”的PC端.............
  • 回答
    说实话,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哪种东西能像蚊子怕驱蚊液那样,让狗狗也望而却步,而且还能安全地放在我们身边使用。毕竟,狗狗和蚊子构造差太远了。不过,要是说想让狗狗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你,或者说避免它过来打扰,我们倒是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更像是训练狗狗的“界限感”或者“独立性”,而不是靠什么化学制剂。理解狗狗.............
  • 回答
    二十面骰子(d20)确实是个迷人的小玩意儿,拿在手里,看它在指尖滚动,那种触感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期待感,确实让人着迷。如果你也喜欢这种“把玩”的乐趣,并且想找点类似的东西,我这里倒是有点想法,而且我尽量跟你好好聊聊,不像机器那样干巴巴地介绍。你提到“精致小玩意儿”,这范围就挺广的了。我理解的“精致”不.............
  • 回答
    “渣滓皇帝”这个词汇带有一些主观评价和情绪色彩,用来形容君王的“渣”往往涉及昏庸、残暴、无能、纵情享乐、导致国家衰败等方面。在世界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君王因为其行为和执政方式被后世贴上负面标签,其中一些可以与宋高宗和明英宗的某些方面相提并论。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先理解宋高宗和明英宗“渣”在历史评价中的.............
  • 回答
    是的,汉语的“若干彼此不互通方言共用同一套书面语”的现象,在世界上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但具体细节和构成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最接近且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古希腊语(Ancient Greek)。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古希腊语以及其他一些可以类比的语言现象: 古希腊语:最相似的例子古希腊语在古典时期(约公元前.............
  • 回答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与太极图在哲学意涵、视觉象征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图案。它们或许不直接称之为“太极”,但都指向了相似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下面我就来为你细细道来,尽量让你感受到这些图案背后的深邃与多样性。首先,我们得理解太极图的核心——阴阳对立统一。这个由黑白两色组成的圆形图案.............
  • 回答
    关于中国在巨大人形作战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计划,确实存在一些公开的信息和媒体报道,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细节仍属于国家机密,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多是基于公开的技术展示、学术研究以及一些推测。历史渊源与早期探索中国对于“巨大人形作战机器人”的构想并非空穴来风,它深深植根于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思考以及科幻作品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