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有类似汉语「若干彼此不互通方言共用同一套书面语」的语言?

回答
是的,汉语的“若干彼此不互通方言共用同一套书面语”的现象,在世界上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但具体细节和构成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最接近且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古希腊语(Ancient Greek)。

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古希腊语以及其他一些可以类比的语言现象:

古希腊语:最相似的例子

古希腊语在古典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展现了与汉语“方言不通,书面语统一”高度相似的特点。

1. 方言多样性与“共同语”(Koiné):

方言林立: 古希腊的城邦文化非常发达,每个主要城邦都有其独特的方言。最主要的方言包括:
爱奥尼亚方言(Ionian): 主要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和雅典附近使用。
多立克方言(Doric):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如斯巴达)、克里特岛等地使用。
埃俄利斯方言(Aeolic): 在帖撒利、底比斯等地使用。
阿提喀方言(Attic): 以雅典为中心,这是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因为雅典在政治、文化和哲学上的主导地位。
书面语的形成与演变:
早期: 最初,各地的文学和官方记录主要使用当地方言。
古典时期: 随着雅典的崛起,其阿提喀方言在文学、哲学(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戏剧和修辞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被其他地区广泛学习和模仿。许多非阿提喀地区的人在写作时,会倾向于采用更接近或受阿提喀方言影响的书面风格。
希腊化时期与“共同语”(Koiné): 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希腊的政治和文化版图发生巨变。一个更广泛的、基于阿提喀方言但混合了其他方言特征的“希腊化共同语”(Koine Greek)开始形成并流行。这个共同语是当时贸易、行政和日常交流的通用语,尤其在希腊化王国及其后的罗马帝国时代,它成为了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的通用语言。
书面语的统一: 然而,即使在希腊化时期,口语的方言差异依然存在。但书面语,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文本(如新约圣经),却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了统一的“共同语”模式。这意味着来自不同方言背景的学者、作家和普通民众,在进行书面交流时,能够遵循一套相对标准的书面规则和词汇,这套书面语很大程度上是以古典阿提喀方言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元素而形成的。
类比汉语:
汉语的“若干彼此不互通方言” 对应的是汉语内部的吴语、粤语、闽语、官话等主要方言大区,它们在口语上的互通性很低,甚至完全无法交流。
汉语的“同一套书面语” 对应的是以古汉语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白话文。无论一个人说的是哪种方言(如上海话、广州话、北京话),他们都会学习并使用同一套汉字系统和基于官话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白话文来写作和阅读。

2. 古希腊语的特点总结:

口语分歧大: 不同方言的口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差异显著,许多方言之间不互通。
书面语标准化程度高: 虽然口语方言并存,但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的书面语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统一的规范,尤其是基于阿提喀方言的古典希腊语,以及后来的希腊化共同语。
学习过程: 非阿提喀方言区的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和参与广泛的文化交流时,需要学习规范的希腊语书面语,这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的“书面方言”。

其他可类比的语言现象(但可能不如古希腊语那样直接或全面)

虽然古希腊语是最贴切的例子,但以下语言现象也体现了类似的核心思想:口语多样性与书面语的相对统一。

1. 阿拉伯语(Arabic):

情况复杂但有相似之处: 阿拉伯语同样是典型的“口语方言众多,书面语统一”的例子。
口语方言: 从北非的摩洛哥方言,到黎凡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方言,再到埃及方言、伊拉克方言、海湾方言等等,这些口语方言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很多时候彼此不互通。
书面语: 所有这些口语方言的使用者,都遵循一套共同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odern Standard Arabic, MSA)进行书面写作、官方演讲、新闻播报和教育。MSA是基于古典阿拉伯语(即《古兰经》的语言)演变而来的,它在语法、词汇和拼写上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类比汉语:
口语方言不互通: 与汉语类似,阿拉伯语各地方言差异大,难以互相理解。
书面语统一: 汉语的白话文对应的是 MSA。虽然人们日常说的是方言,但他们用 MSA 写作。
区别: 汉语的方言使用者学习和使用书面语是自然而然的文化过程,而阿拉伯语的情况更像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产物,MSA 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或者说是学习的标准语)被教授和使用,而各地方言则作为日常母语。

2. 印地语(Hindi)与乌尔都语(Urdu):

一种语言的两种书写形式与规范: 在概念上,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关系有些特别,但也能提供一些类比。
口语基础: 它们都起源于德里地区的印度斯坦语(Hindustani)。在日常口语层面,很多地区的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使用者是可以基本互通的。
书面语的分化: 主要的分歧在于书写系统和词汇来源。
印地语: 使用天城文(Devanagari)书写,吸收了大量梵语词汇。
乌尔都语: 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PersoArabic script)书写,吸收了大量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汇。
类比之处: 如果将口语的印度斯坦语视为一个“方言集合”,那么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在书面语层面就像是走向了两个不同的规范化方向,但它们共用同一个口语基础,并且很多词汇和语法是共通的。这一点上与汉语不同,汉语的书面语是统一的汉字系统和白话文,而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在书面语层面的分化更明显。
更准确的类比: 更贴切的类比可能是,如果汉语的书面语发展出两种主要书写系统,一种是基于简体字的现代白话文,另一种是基于繁体字的文言文式书写,并且两者在词汇和用法上略有差异,但都用于书面表达,那么它们就可能与印地语/乌尔都语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尽管汉语的例子里,文言文作为书面语的历史影响更大,现代白话文是主流)。

3. 希腊语(现代希腊语):

方言与“卡萨雷乌萨”(Katharevousa)和“德莫提克”(Demotic): 在现代希腊语的历史上,存在过一段“二语并存”的时期。
德莫提克(Demotic): 即通俗语,是普通民众的口语和文学使用的语言。
卡萨雷乌萨(Katharevousa): 是一种净化语,旨在复兴古希腊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更多地被学术、行政和法律领域使用。
口语方言: 现代希腊语虽然方言不如古代那样分歧巨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性差异。
书面语的融合: 最终,德莫提克语取得了胜利,成为现代希腊语的标准书面语。但卡萨雷乌萨的影响使得现代希腊语的书面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比许多其他口语更规范、更复杂一些。
类比之处: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书面语规范与口语通俗性之间的拉锯战,而汉语则更像是一种稳定的书面语统一模式。

为什么汉语能做到这一点?

汉语“若干彼此不互通方言共用同一套书面语”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和稳定,有几个关键原因:

1. 汉字表意系统的强大: 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非表音文字。这意味着即使不同方言的发音天差地别,只要使用同一套汉字符号,大家都能“看懂”相同的文字内容。汉字本身承载了意义,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读音。比如,“水”在普通话里读 shuǐ,在粤语里读 seui,在闽南语里读 tsuí,但书写都是“水”,意思也一样。
2. 历史上的书面语规范: 从先秦的文言文到民国以来的白话文,汉语的书面语一直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文言文虽然在各地也有不同的“土读”,但其语法和词汇是相对固定的。现代白话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又融合了各地方言中的优秀词汇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书面语系统。
3. 教育和媒体的推广: 近现代以来,通过普及教育、印刷品和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统一的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头载体)和基于普通话的白话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进一步巩固了书面语的统一性。

总结

汉语的“方言不通,书面语统一”模式,最经典的语言学对应体是古希腊语,尤其是其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书面语发展。阿拉伯语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但其书面语的推广模式与汉语略有不同。

这些现象都表明,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口语的极大分化与书面语的相对统一,而文字系统的性质(表意 vs 表音)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汉语之所以能够稳定地实现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字表意系统的独特优势以及历史形成的统一书面语规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存互通性低的多种「语言/方言」共用同一套标准书面语的例子

1、现代标准汉语

现代标准汉语以北方官话为书面语。

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所定义的「普通话/国语/华语」以北京话为标准音。

香港所定义的「中文」作为「法定语言」之一,实务上也以北方官话为标准书面语,以「广东话」为标准音。

2、阿拉伯语

上图即阿拉伯语诸方言分布图。其中,麦地那方言传统上是诵读古兰经的标准音,埃及方言有发达的电视台及互联网加持,这两种口音在其他方言区有较高识别度。而其他方言彼此在口语上基本难以沟通。

传统上,阿拉伯语以古兰经所使用的文体为标准书面语,以麦地那口音为标准音。

3、德语

标准德语的书面语以高地德语为基础,以汉诺威的发音为标准音。

德语标准语的形成相当有趣。16世纪,马丁路德以当时的南部德语方言为底本创造出了德语书面语;随后北德汉诺威的发音又成为了这种书面语的标准音。随着德国的统一,德国境内的各种低互通度的方言逐渐式微,被德语标准语所取代。而原本被视作德语方言的荷兰语,因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书面语,近代逐步被视作独立语言。

但在瑞士德语区,尽管采用标准德语作为书面语,而各种低互通度的德语方言依旧活跃。曾有瑞士法语州以方便非德语族裔融入德语区为由,呼吁推广标准德语,限制德语方言使用,反而受到德语区的强烈抵制,不了了之。

4、藏语

藏文,即藏语书面语总体上拼写的是吐蕃时代的藏语。现代藏语有三大分支卫藏、安多、康,彼此互通度较低。而不丹的宗卡话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藏语的域外方言,但已经有分化成独立语种的倾向,详细情况见以下回答。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