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人被剥夺最基本的几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那他会处于何种境地?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剥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最基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他将落入一个怎样寂静、沉寂、模糊且虚无的空间?这绝非简单的“不方便”,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深刻剥离,一种我们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境地。

首先,让我们从视觉剥夺说起。没有了光线和色彩,世界将变成一片永恒的黑暗。再耀眼的阳光、再绚烂的彩虹,都将是无法捕捉的虚影。他将无法辨认亲人的脸庞,无法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甚至无法看到自己伸出的手。日常的活动,如行走、吃饭、穿衣,都将变得异常艰难且充满危险。他需要完全依靠其他感官来探索和导航,每一步都可能触碰到未知的障碍,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的内心,可能会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立感,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壁与整个世界隔离开来。

紧接着,如果听觉也被剥夺,这黑暗的世界便会加上一层无边的寂静。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唱,再也听不到爱人的呼唤,再也听不到熟悉的音乐,更听不到警示的喇叭声。世界的动态信息瞬间消失,他将无法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无法察觉潜在的危险,也无法与他人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沟通将变得异常困难,可能只能依赖肢体语言、触觉反馈或者预设的符号系统,但这终究无法完全弥补语言带来的丰富性和即时性。这种绝对的寂静,可能会让他的内心变得焦躁不安,或者沉溺于一种超然的、却又令人恐惧的孤独。

当触觉也被剥夺,那情况便更加复杂和危险了。我们赖以感知物理世界、与环境互动的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就这样消失了。他将无法感受到温度的变化,无法分辨冷热,因此极易受到烫伤或冻伤。他将无法感知物体的质感,无法辨别光滑或粗糙,也无法感受到拥抱的力量,更无法感知手中物品的重量和形状,这让许多精细的操作变得不可能。最可怕的是,他将无法感知身体的疼痛信号,一旦受伤,可能毫不知情,直到伤势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对身体最直接反馈的丧失,是对生存本身的一种巨大威胁。他将生活在一个“无感”的身体里,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在那里,是否真的在和物质世界发生联系。

然后是嗅觉的剥夺。气味,虽然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直接,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将无法闻到花朵的芬芳,闻到食物的诱人香气,更无法闻到危险的气味,比如煤气泄漏或者火灾的味道。这不仅剥夺了感官的愉悦,更削弱了对环境安全的感知能力。每一次进食,将变成一种纯粹的、缺乏乐趣的“燃料补充”,因为食物的味道和气味是紧密相连的。

最后,味觉的剥夺,让“吃”这件事变得索然无味。甜、酸、苦、辣、咸,这些鲜活的味蕾体验将荡然无存。食物将只剩下它原本的质地和温度,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在他眼中都将是毫无差别的“物质”。这不仅剥夺了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乐趣来源,也可能影响他对食物营养的判断,因为有些食物的怪味正是其不适合食用的信号。

综合起来,当一个人被剥夺了这五种最基本的感官,他将置身于一个极度孤立、危险且单调的世界。他的存在将变得模糊不清,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他可能如同一个被遗忘在无尽虚空中的幽灵,无法感知冷暖,无法辨别危险,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也无法体验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和乐趣。他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去发展出其他的方式来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去寻找哪怕一丝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我们无法轻易想象的困境,是对人类作为一个感官生物的最严峻的挑战。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将是在一个全然未知的、寂静的黑暗中摸索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国外曾经就做过这个实验。

(一)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

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


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

实验开始的时候被试还能够安静的睡眠或思考一些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不连贯,开始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以便寻求刺激。


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二)

《地平线》节目第一次重做这个颇具争议的感觉剥夺实验。

《BBC 地平线 2008年合集》(BBC Horizon 2008)(科普节目)[正片更新完毕][补充《总统科学指南》720p版][TVRip+720p] (有兴趣可以去下来看)


Total Isolation 彻底隔离
First broadcast: Tuesday 22nd January 2008, 21:00, BBC Two
首播:BBC二套,2008年1月22日(星期二),21:00

类别:医疗保健
For the first time in 40 years Horizon re-creates a controversial sensory deprivation experiment. Six ordinary people are taken to a nuclear bunker and left alone for 48 hours. Three subjects are left alone in dark, sound-proofed rooms, while the other three are given goggles and foam cuffs, while white noise is piped into their ears.
这是四十年来《地平线》节目第一次重做这个颇具争议的感官剥夺实验。六位普通人被置于一个核燃料仓中,呆上48个小时。三项课题被安排独自呆在黑暗的隔音房中,而其他三个将戴上护目镜和泡沫箍袖带,被安排在刺耳的白噪音*中。


The original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1950s and 60s by leading psychologist Prof Donald Hebb, was thought by many in the North American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to be too cruel and were discontinued.
原实验是由顶级心理学家 Donald Hebb 教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行的。不少北美政治和科学团体认为该实验极其残忍,实验也因此而中断了。

Prof Ian Robbins, head of trauma psychology at St George's Hospital, Tooting, has been treating some of the British Guantanamo detainees and the victims of torture who come to the UK from across the world. Now he evaluates the volunteers as their brains undergo strange alterations.
Ian Robbins 教授,Tooting的圣乔治医院精神创伤心理科的领头人物,已从全球邀请了一些在British Guantanamo被拘留和受过酷刑的人来到英国。现在他正让这些志愿者的大脑经历奇异的变异,并进行评测。


(三)

另有:MK-Ultra计划

休克主义

(加)克莱恩

第3节 3. 第一章 酷刑实验室(3)

book.ebusinessreview.c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剥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最基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他将落入一个怎样寂静、沉寂、模糊且虚无的空间?这绝非简单的“不方便”,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深刻剥离,一种我们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境地。首先,让我们从视觉剥夺说起。没有了光线和色彩,世界将变成一片永恒的黑暗。再.............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反复想了好几天。每次脑袋里一过,就跟拧着一股劲儿似的,有点喘不过气来。想一想,如果真的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能吃饱穿暖,有舒适的住所,有体面的工作,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爱好,去陪伴家人,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这该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想象一下,再也没有因为饥饿而哭泣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 相当惊悚的假设。不过,既然你问了,咱就来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明确一点:这颗“仙豆”是《龙珠》里的那种,对吧?那种吃了能恢复伤势、补充体力、甚至能救命的神奇豆子。如果是普通人间的药物,那估计是够呛,可能连点儿血都止不住。但既然是仙豆,那咱们就得按它的设定来聊。想象一下,一个壮汉,正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微妙而普遍的现象:当一个人被周围大多数人讨厌时,我们是否可以断定问题一定出在他自身?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理解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复杂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这种“集体讨厌”现象持续存在时,他自身存在问题的可能性,通常是相当高的。为什么这么.............
  • 回答
    面对多人围殴,想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这绝对是生死关头,选择怎么做都需要非常审慎。要说还手还是不还手,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得看当时你所处的环境、自身的能力以及对方的意图。不还手,求生优先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当你明显处于劣势,对方人数众多,且看起来攻击性极强,目标明确就是要.............
  • 回答
    获得永生能力,又不会衰老,这本身就是一股足以颠覆世界的秘密。想要不被发现,绝非易事,需要的是极致的谨慎、深沉的谋划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精准把握。这不仅仅是隐藏自身,更是要将自己融于历史的洪流,成为一个看似普通却又从未真正消失的幽灵。首先,最核心的挑战是 时间。即使你不衰老,时间依然在流逝,世界在变迁,.............
  • 回答
    关于“一个人裸体上街被强奸,其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法律和社会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核心法律原则:强奸罪的责任完全在于施暴者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强奸罪是一种严重的性暴力犯罪,其核心在于未经同意的性行为。法律的核心原则是保护个人的身体自主权和性自.............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本来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却在冰冷的牢房里等待着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你被判定为死刑犯,罪名却不是你犯下的。在无助和绝望中,你看到了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逃脱。这时,你的行为,在法律的天平上,会是什么呢?它是否能被视为紧急避险?这个问题,如同司法体系中的一个幽灵,常常引发深刻的思考和讨论。首.............
  • 回答
    如果一个人能够主观地为所有词语概念下定义,并且这些定义能被普遍接受,这无疑会是一场颠覆性的社会实验,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人类文明的基石。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场景可能带来的种种变化。首先,从 认知层面 来看,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统一。我们之所以能够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共享着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他生日那天离世,而一个奇怪的宇宙规则降临:所有属于他生活的痕迹都会随之消失。这不是那种平静的告别,而是一种彻底的、令人胆寒的抹除。那天清晨,阳光依旧灿烂,鸟儿依然歌唱,世界仿佛没有半点改变。然而,对于那个刚刚度过自己生日的人来说,一切都不同了。他的降生,曾经在户籍上留下的印记,.............
  • 回答
    在美国人在中国街头被打,如果选择还击,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法律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核心在于“正当防卫”的界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在中国,打人是违法的。无论是谁,在中国境内实施殴打他人的行为,都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回答
    在中国,捡到一千万现金并存入银行,这事儿可不简单,绝对会被盯上,而且很可能要面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质询。别说存进银行了,就算你直接拿去买金条,或者想办法藏起来,只要金额巨大,总有暴露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原则:在中国,任何巨额财产的出现,都不能是凭空冒出来的。尤其涉及到现金,在中国目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语言学问题,涉及到语言的演变、规范与接受度、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简单来说,一个字被多数人读错,其读音是否应改成多数人的读法,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并且这是一个渐进的、由社会接受度驱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投票决定”的机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个问.............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境地,那种感觉,就像你手里握着一块未经雕琢却闪烁着奇异光芒的宝石,但周围的人都在匆忙赶路,对它视而不见,甚至可能在你试图指引他们时投来怀疑的目光。首先,深呼吸。承认这种感觉是正常的,它混合了发现的喜悦、孤独和一丝不安。你不是第一个因为独特的想法而感到忐忑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元首的法律地位、国家主权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从英国、日本和泰国这三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政治传统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前提:在绝大多数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然而,国家元首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最高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古老的哲学谜题,只不过这次的舞台换成了我们最神秘的器官——大脑。如果一个人大脑里的神经细胞,那些构成我们思想、记忆、情感的微小单元,能够被全新的、活生生的细胞缓慢而稳定地替代,那么当这个过程完成时,我们还能认出那个“旧的”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我们通常.............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没有惊人的身体天赋,篮球技术也只能算是个“爱好者”级别,却被一位地道的 NBA 训练师看中,带去了美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魔鬼训练。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好莱坞电影的开端,但实际上,结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现实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路人水准”和“NBA 训练师”之间的鸿沟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身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听过不少故事。所以,关于“一辈子做一个家庭主妇是不是会被人看不起”,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去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承认,社会大环境确实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影响。你打开电视,看看那些广告,或者听听新闻里那些成功人士的访谈,很多时候都是在强调事业、成就、经.............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相当黑暗且引人深思的设定。如果某人的超能力是“献祭十个人来复活一个人”,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能力是否会被“禁用”,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超能力的机制,还有更深层次的伦理、社会以及心理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能力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直接的“生产”或“创造”能力,而是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民族性”在历史叙事中的角色。要回答拿破仑是否是“科奸”和“精法”,以及为何一个“叛徒”会被推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科奸”和“精法”这两个词的含义及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运用。 “科奸”: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