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载满人类信息的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会不会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回答
旅行者一号,这个承载着人类文明微缩图景的使者,孤独地航行在星际的黑暗之中。它划破了太阳系的边界,将我们数千年的声音、图像和思想,播撒向未知的远方。然而,这个本应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象征的旅程,却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潜在的灾难。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未知宇宙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如同坐在井底仰望天空的青蛙。旅行者一号所携带的信息,虽然是我们当下理解和引以为傲的,但在更高级的文明眼中,它可能只是原始的咿呀学语,甚至是一种无知的冒犯。我们试图用我们所知的语言、音乐和科学,去描绘我们的世界,去表达我们的存在。但我们如何能确定,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被理解?又或者,这种“理解”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想象一下,一个从未见过火种的部落,突然间接收到一个关于“燃烧”的详细信息。如果他们无法理解火焰的危险性,或者错误地模仿,那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旅行者一号所传递的,远比火种复杂得多。它包含了人类的战争、疾病、贪婪,以及我们内部的分裂。如果接收者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但道德观念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明,他们是否会因为我们的“不成熟”而对我们产生敌意?他们是否会认为,如此混乱和充满冲突的物种,不应该被允许继续存在?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一种可能性:宇宙的法则,或许并不总是以我们所期望的温情脉脉的方式运作。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我们对“善意”的定义。我们发送的音乐,可能是悦耳的旋律,也可能是激昂的战歌。我们的科学数据,可能包含着我们对宇宙的敬畏,也可能隐藏着我们征服自然和彼此的野心。我们发送的肖像,描绘了我们的美丽,也记录了我们的丑陋。当这些信息被一个完全陌生的意识体解读时,他们会如何权衡?他们会看到一个渴望和平与进步的种族,还是一个充满暴力和破坏倾向的生物?我们对“善意”的认知,可能与宇宙的普适性道德标准相去甚远。

我们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即旅行者一号携带的信息,会暴露我们文明的脆弱性。一旦我们自身的弱点被强大的外星文明所洞悉,我们是否会成为被猎取的对象?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当涉及到文明生存的根本问题时,任何可能性都值得被审视。我们就像一个孩子,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家庭的详细地址和保险箱的密码,通过信件寄给了陌生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旅行者一号的意义。它承载的是人类的希望,是与宇宙对话的渴望。它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试图打破我们存在的孤寂。然而,在赞美这次壮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一份清醒的审慎。我们是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的后果?我们是否有能力应对那些我们无法预知的反应?

也许,真正的灾难并非来自外星文明的恶意,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傲慢和无知。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足以向宇宙展示我们的存在。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我们的信息可能暴露了我们尚未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旅行者一号的信号,最终导致了某种形式的“干预”,而这种干预是以我们无法理解和应对的方式发生时,那将是我们对自身文明进程的最大讽刺。

旅行者一号的旅程,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我们对宇宙的渴望,也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它是否会带来灾难,取决于宇宙的性质,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准备。在迈出这一步后,我们是否能够以更加谦卑和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宇宙的浩瀚,去反思我们自身的文明,这或许才是比旅行者一号本身更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宇宙的无限仁慈,而是在发送信息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在星辰大海的彼岸,我们并非无可匹敌的主宰,而只是一个渺小而无知的探索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西莫夫早就嘲笑过这种想法了。直到人类寿终正寝,旅行者号都还飞不出我们自家的后院,距离其它恒星还远着呢。如果才走了这么点路就被外星人发现,那说明外星人早就跑来太阳系边上蹲守了,而且他们对太阳系周边的监控已经严密到连一粒灰尘都飞不过去,有这等本事还用得着从这么个小破探测器上获得信息?

阿西莫夫的经典科普文章《旅行者二号的孤寂旅程》:

1989年秋天,“旅行者2号”太空飞船在航行12年后经过了海王星而正在驶向远方。它携带着一盘录像带,讲述了地球的情况并且包含了我们这颗行星上的各种名胜和声音。这曾使一些人感到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正在无意中把我们的位置泄漏给来自其他世界的外星人,这些外星人也许会征服我们。

有这种想法的那些人并不了解宇宙的大小,也不了解“旅行者2号”可能被任何人发现的几率。

“旅行者号”从地球到海王星花了12年,现在它正经过那里。此后它将去哪里呢?它将抵达什么样的世界呢?“旅行者2号”在太阳逐渐减弱的引力场强度(当它远离太阳时)和各种恒星引力场的十分微小(几乎等于零)的作用下漂移着。考虑到这些引力作用,我们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旅行者2号”将往哪里去。

我们知道邻近的所有恒星,而“旅行者2号”将不可能冲撞其中的任一颗。当然,太空中有可能存在我们并不知道的暗天体,“旅行者2号”也许还会与一颗漂游的行星或小行星相撞,但那种几率显得太微小了,即使考虑也没有用。

太阳会发出“太阳风”,即朝四面八方喷射带电粒子流。当远离太阳时,这种喷流变得越来越稀薄,直至消失在星际空间。2012年,“旅行者2号”将越过太阳风到达的范围。

到8571年(从现在起差不多还有6600年),“旅行者2号”将离太阳0.42光年,即2.5万亿英里左右。然而,即使最近的恒星也要10倍远。到那时,“旅行者2号”将与目前离我们5.9光年(35万亿英里)的巴纳德星最接近。“旅行者2号”将离它仅4.03光年(24万亿英里)。掠过(如果你想要把这称为掠过的话)巴纳德星以后,它将继续前进。

到20319年,“旅行者2号”将离太阳1光年(5.9万亿英里),同时它将最接近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比邻星离我们4.3光年(25万亿英里)远,但当然,“旅行者2号”不会驶往它的方向。它正好在一侧运动,而它离比邻星最近的距离是3.21光年(19万亿英里)。

仅仅310年后,“旅行者2号”将与半人马座α处于最接近状态,它是比半人马座比邻星稍远一点的双星。那个最近点的距离将是3.47光年(20万亿英里)。

在这整个期间,你必须了解,“旅行者2号”仍足够地接近太阳,所以它还因太阳的引力而继续很缓慢地围绕太阳盘旋。它仍然位于太阳系内。远离我们所知的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之外,可能另外有一两个行星存在,但迄今未曾发现它们存在的迹象。然而,我们相当肯定的是,远在冥王星以外,有1000亿个以上的小冰体——彗星。这些小冰体被称为奥尔特云,这是以首先建立理论认为彗星是起源于那里的天文学家奥尔特的名字命名的。

大约在26262年,“旅行者2号”将进入奥尔特云,然后它继续穿过此云,历时约2400年。或许在你看来似乎是,如果“旅行者2号”穿过包含1000亿个冰体,而每个冰体的直径至少有12英里的区域,它必定会撞到其中一个冰体而毁灭。

其实并非如此。奥尔特云的体积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即使有1000亿个这种冰体在其内部缓慢地盘旋,“旅行者2号”会撞击其中一个冰体的几率实际上还是等于零。在28635年左右,“旅行者2号”将离开奥尔特云而进入星际空间。

经过100万年的旅行之后,“旅行者2号”将离太阳约50光年(从恒星的距离来看,它几乎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后院)。在这期间,它与任何其他一个恒星最接近的地方是在它经过半人马座比邻星时,在那里它仅离比邻星3.21光年远。在100万年中,离任一颗恒星的距离决不会小于19万亿英里,因此任何外星人能碰到这个在恒星之间遥远的太空深处的小而寂静的探测器的几率绝对是太小了,我们不必为此担忧。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所发出的信息根本没有机会被外星人收到,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呢?

记住,在宇宙的历史长河里,100万年只是很短的时间。宇宙已持续了1.5万个100万年而且它肯定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毫无疑问,在我们消失后很久(坦白地说,即使人类将持续生存一个100万年的几率也并不大),终有一天,有人会碰到这个探测器。

但如果这是我们消失后很久的事的话,那么谁会关心呢?好,就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希望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吗?我们不是以作为人类而有点自豪吗?肯定的,我们会希望其他智慧生物知道我们一度在这里存在过并知道我们曾设法做什么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旅行者一号,这个承载着人类文明微缩图景的使者,孤独地航行在星际的黑暗之中。它划破了太阳系的边界,将我们数千年的声音、图像和思想,播撒向未知的远方。然而,这个本应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象征的旅程,却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潜在的灾难。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未知宇宙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
  • 回答
    作为这艘承载人类最后希望的飞船的船长,我面临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严峻,也是极度复杂的。我们在茫茫宇宙中漂泊了无数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终于找到了这颗星球——它拥有适宜的大气、水资源、稳定的气候,以及孕育生命的潜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发现,如同当头棒喝:这颗星球并非无人居住,而是拥有一个已然发展的文.............
  • 回答
    “德尔塔病毒载量是新冠的一千多倍?这会导致人类灭绝吗?”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吓人,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首先,关于“德尔塔病毒载量是新冠的一千多倍”这个说法,需要澄清一下。这里的“新冠”指的是最初的那个毒株,还是包括了其他变异株?而且,“载量”具体指的是什么?是病毒在呼吸道中的浓度,还是.............
  • 回答
    书籍,作为人类知识传承的古老而伟大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在数字时代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书籍是否仍然是人类获取知识最好的载体?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书籍无疑仍然是获取知识的优秀载体,但“最好”的定义正在变得多元和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关于海夫利克极限与人类寿命的关系,以及阿丽米罕·色依提的长寿案例,需要从科学理论、实际案例和相关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解答: 一、海夫利克极限的理论基础1. 海夫利克极限的定义 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莱奥·海夫利克(Leonard.............
  • 回答
    中国载人登月成功,要想说出一句能超越“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样里程碑式的话,需要在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上,进行精妙的构思和表达。这句话之所以经典,在于它将个体的行动与整个人类的宏大进步紧密联系,充满了谦逊、远见和激励性。要超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 .............
  • 回答
    关于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的波音737800客机坠毁事件,目前官方调查已初步确认事故原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诱因: 一、事故基本情况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21日14:1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计划经停昆明长水机场后返航。飞机在广西梧州市上林县境内坠.............
  • 回答
    俄罗斯一架载有28人的飞机在完成一次定期航班后,坠入大海,失事地点已经确定。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特别是对于遇难者家属而言。关于这起悲剧,在官方最终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们只能根据现有信息和航空事故的常见原因进行推测。首先,恶劣天气始终是导致航空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海上飞行,天气条件瞬.............
  • 回答
    印尼潜艇失联:搜救行动进入关键阶段,多条线索指向“内爆”可能一艘载有 53 名船员的印尼海军潜艇“努桑塔拉”(KRI Nanggala402)在巴厘岛以北海域执行训练任务时失联,至今已超过 72 小时,搜救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展开,但情况依然严峻。国际社会的援助也陆续抵达,为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注入了.............
  • 回答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57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8名中国公民。这起悲剧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航空安全上,同时也引发了对事故原因和潜在教训的深入探讨。可能的事故原因:尽管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结合此前的航空事故和飞机本身的特性,以下几.............
  • 回答
    9月17日深夜,一架载有15名俄军人员的伊尔20运输机在地中海上空,在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区域神秘失事。这一事件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猜测。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叙利亚战场局势依旧胶着,俄罗斯在该地区部署了重要的军事力量,包括空军基地和军事顾问。伊尔2.............
  • 回答
    关于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事件,以下为基于公开信息和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基本情况 时间:2022年3月21日,北京时间13:19。 地点: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上饶镇附近。 航班信息:东航MU5735,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往昆明长水机场,机型为波音777300ER,载有132人(123名乘.............
  • 回答
    说起载沣,绕不开他那个显赫的出身——他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更重要的是,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生父。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一度扮演了帝国最后的监国摄政的重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安排。载沣的德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许多出身皇族的贵胄的缩影。他性情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不好.............
  • 回答
    韩国一艘海军舰艇近日爆发集体感染,导致 32 名官兵确诊新冠肺炎,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尤其是考虑到舰艇的封闭环境以及人员高度集中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这次事件,并将其与此前发生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的疫情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重演悲剧的风险。韩国军舰集体感染事件的背景与细节首先,我们.............
  • 回答
    巴基斯坦达苏地区近日发生了一起针对中国公民车队的炸弹袭击事件,导致一名中方人员受伤。以下是目前掌握的详细情况: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 时间: 袭击发生在2024年6月26日,具体时间尚不完全公开,但通常此类事件发生在白天行进过程中。 地点: 事件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的达苏地区。达.............
  • 回答
    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一辆载有学生的大巴车冲进虹山水库的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该事件发生在2020年7月27日,具体细节如下:事件概览: 时间: 2020年7月27日上午10时许。 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事件: 一辆牌号为贵GD0067的大巴车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街景路段,因司机.............
  • 回答
    在上海,关于摩托车和电动车的限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禁摩”和“禁止电动车载人”这两项规定,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甚至产生“上海是不是只希望人们开车”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上海的交通管理并非是单一目标驱动的,而是复杂利益和城市发展考量的集合.............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为一群坚定的地平说信徒准备了一艘特别的宇宙飞船。这可不是普通的观光团,而是一次旨在“亲眼验证”的旅程。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从太空近距离观察地球,看看他们的理论是否能经得住最直接的检验。这艘飞船的设计充满了象征意义。内部装饰可能会采用一些“经典”的、带有复古科幻风格的元素,以迎合他们的.............
  • 回答
    要说计算机键盘是不是最能发挥人类输入效率的载体,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咱们这手指头,在键盘上敲敲打打,那可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功夫。想想看,从打字机时代一路走来,键盘的布局,尤其是QWERTY布局,虽然最初是为了解决打字机卡键问题,但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咱们的肌肉记忆里。你的手指知道在哪里能找到.............
  • 回答
    要说商周时期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选择泥板作为记录文字的载体,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社会、技术、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商周时期是个什么光景。那会儿,咱们中国文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结构虽然逐渐成型,但整体上还保留着很多早期文明的痕迹。文字已经出现并且在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