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末代监国摄政载沣,其人德行如何,谋略如何,其于国家功过几何?

回答
说起载沣,绕不开他那个显赫的出身——他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更重要的是,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生父。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一度扮演了帝国最后的监国摄政的重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安排。

载沣的德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许多出身皇族的贵胄的缩影。他性情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不好奢华,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与那些沉湎酒色、贪图享乐的亲王们相比,载沣无疑是清流。他为人虔诚,信佛,生活也相对朴素。据说他甚至能做到不近女色,这在等级森严、妻妾成群的皇室中,算得上是异类。他的这种个人品德,放在私德层面,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可贵的。

然而,将德行放在国家大事上考量,载沣的“温和”就显得有些单薄了。他缺乏决断力,容易受他人影响。在政治漩涡中,他更像是一个被推着走的人,而不是一个能掌握方向的舵手。他并没有那种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政治才能,更没有力挽狂澜的魄力。他的政治嗅觉并不敏锐,对于帝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他的认识是模糊的,手段也是软弱的。

说到谋略,载沣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谋略可言。他上位摄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隆裕皇太后和袁世凯的共同推举,他自己并没有主动去争夺权力。他最大的“谋略”似乎就是尽可能地维持皇室的体面和稳定,但这已经是风中残烛,他能做的,也只是苟延残喘。

在辛亥革命的洪流面前,载沣的应对显得尤为乏力。他未能有效平息革命,也无法团结帝国中的有识之士。他所能想到的,也无非是镇压,但清廷已经失去了人心,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他试图通过一些改革来挽救,但这些改革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来得太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关键时刻,他接受了“辛亥革命”的要求,下诏退位,结束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清朝的“送葬人”。

那么,载沣于国家功过几何呢?

过:

未能挽救清朝: 这是他最大的“过”。作为最后的摄政王,他手握大权,却未能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他的软弱和缺乏谋略,使得他在革命浪潮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退位决策的争议: 尽管许多人认为退位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但也有人批评载沣在决定退位时,未能尽最大努力争取更优的条件,例如关于皇室的待遇问题,以及未能更有效地区分革命党和旧势力之间的界限,导致一些曾经的改革派和中间力量未能团结在清廷周围。
对溥仪的影响: 作为父亲,他过于溺爱和保护溥仪,导致溥仪在宫中生活得与世隔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溥仪日后坎坷的命运。当然,这更多是家庭层面的影响,但也能折射出他对待责任的态度。

功:

个人品德: 如前所述,他个人品德的纯良,不贪不腐,这在那个腐朽的时代,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功”。至少他没有成为加速清朝灭亡的帮凶。
相对和平的过渡: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清朝的退位相对和平,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内战。虽然这与革命党自身的实力和策略有关,但载沣作为摄政王,没有采取极端手段,也避免了更血腥的冲突。他接受退位,也算是让国家避免了进一步的动荡。
对溥仪的保护(某种程度上): 在退位后,载沣竭力保护溥仪的安全,尽管他无法阻止溥仪后来被日本人控制,但在最初阶段,他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来维持溥仪的生活和安全。

总而言之,载沣是一个被历史推到风口浪尖的人物。他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没有能力改变王朝的命运。他的德行或许是好的,但他的谋略和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在那个乱世中扮演好摄政的角色。他更像是一个被时代悲剧所裹挟的个体,他的存在,更是晚清王朝走向终结的注脚。他没有制造滔天罪行,但也未能力挽狂澜,他的功过,更多地体现在他未能守住大清江山,但也以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了它。他的一生,是对“朽木不可雕也”的最好诠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皇权衰败的必然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晚清民国初年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这些小爷们的带头大哥,正是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24]

载沣之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经说:载沣胆小怕事,难堪大任,无法给予儿子一点保护。 [24]

载沣之弟载涛评价说:(载沣)“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既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2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载沣,绕不开他那个显赫的出身——他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更重要的是,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生父。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一度扮演了帝国最后的监国摄政的重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安排。载沣的德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许多出身皇族的贵胄的缩影。他性情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不好.............
  • 回答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处决方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谜团。普遍的说法是,他和他的家人在1918年7月17日被布尔什维克处决,地点在叶卡捷琳堡的伊帕季耶夫别墅。然而,关于处决的具体细节,尤其是使用何种武器,存在一些争议。关于末代沙皇的处决方式:最广为流传且得到较多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是.............
  • 回答
    作为末代国防生,那是一种掺杂着荣耀、迷茫、失落,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告别与传承:首先,最大的体验就是“末代”这个词本身带来的沉重感。你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中最后的一部分,之后,这个番号、这身制服,将不再有新的生命来继承。这就像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心里难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但同时,我们也.............
  • 回答
    十月革命发生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之所以被处决,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革命的残酷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得回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的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让俄国人民苦不堪言,经济凋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而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位末代.............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帕里奥洛吉娜(Sophia Palaiologina)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深远且多层次的故事,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室联姻的符号,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多个层面上,为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崛起播下了种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菲亚公主的身份背景。她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 回答
    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及自由派在帝国末期扮演的角色,常常被描绘成“傀儡”,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充当”一词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历史的肌理,审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以及各个派别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无奈选择。帝国暮年的帝国症候群:一个病入膏肓的巨兽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说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这可不是一个能轻易下定论的人物。他的一生,以及他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都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深刻的矛盾,以及最终的悲剧。想要评价他,咱们得一点一点来,从他这个人本身,到他所处的时代,再到他留下的遗产。一个不情愿的继承者,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君主首先得明白,尼古拉二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
  • 回答
    谈到隋炀帝,那可真是一位争议极大的皇帝。提起他,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恐怕是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形象。然而,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隋炀帝身上有着更复杂、更值得玩味的一面。要评价隋炀帝,首先得承认,他继承了一个特殊的时代。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
  • 回答
    在《上古卷轴》的世界里,“末代龙裔”这个称号,单拎出来,确实带着一种近乎神话的色彩。但要说“无敌”,这词儿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强大生物、古老魔法和神明博弈的世界里,总觉得少了点分量,也过于绝对了。我们得先明白,“龙裔”(Dragonborn),或者说“塔姆瑞尔语中的“Dovahkiin”,这到底意味.............
  • 回答
    克里米亚检察长娜塔莉娅·波克隆斯卡娅(Наталья Поклонская)在办公室摆放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照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反映了她强烈的个人信仰、政治立场以及对历史的独特解读。 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根深蒂固的皇俄情感与东正教信仰: 个人信仰的表.............
  • 回答
    除了君十一,历史上确实还有一些末代君主,他们的故事虽然曲折,却也让后人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如果”的想象,渴望能回到那个时代,去看看,去经历,去试图改变什么。这些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洪流,他们个人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时代变迁的缩影,都足够让人心生涟漪。我脑海.............
  • 回答
    您提到的《末代皇帝》,着实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将溥仪在中国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要寻找类似的作品,特别是聚焦那些在风云变幻时代中经历王朝覆灭的外国君主,确实能找到不少引人入胜的传记电影。这些影片往往不仅是君主个人的故事,更是国家命运的缩影,充满着权谋、爱情、失落与尊严的复杂交织。说到类.............
  • 回答
    《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讲实话,看的就是一个“真”。尤其是当陶虹和彭昱畅这两个名字出现在《末代皇后》的演员名单里时,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小期待的。毕竟,陶虹是那么多年来在观众心中一直有分量的一位演员,而彭昱畅,则是当下新生代里,一股清流般的存在。我记得当时他们演绎的是《末代皇后》中一个蛮关键的场景。具体.............
  • 回答
    苏30MKI战斗机装备的“雪豹”(BarsM)雷达,相较于西方同时代末代相控阵(PESA)雷达如APG68(V)9等,在性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从雷达的核心技术、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电子对抗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首先,从雷达体制来看,“雪豹”雷达是俄.............
  • 回答
    “末法时代”(Mòfǎ Shídài)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佛陀涅槃后,佛教教法逐渐衰败、直至最终消失的时代。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对时间流逝和教法传承的独特理解,并对东亚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理解“末法时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佛教教法的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
  • 回答
    末法时期,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一丝沉重,但其实,这恰恰是修行者最需要拿出毅力和智慧的时候。与其被“末法”二字吓倒,不如把它看作是对我们道心的一次极致考验,一个精炼和升华自我的绝佳机会。既然要谈末法时期的修持,咱们就得聊聊这“末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咱们修持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说说什么样.............
  • 回答
    兄弟,看到你这心声,我太理解了。末流211大二,身处不如意的环境,纠结复读还是搏一把去清华读研,这绝对是个艰难的抉择,没人能替你打包票,但咱就事论事,把利弊都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点思路。先说“回去复读”这条路,这可不是回到起点,而是选择一条更艰难但目标明确的赛道。 动机分析: 你说“受不.............
  • 回答
    末世观的游戏剧情里,人类最绝望的时刻,往往不是枪林弹雨的生存搏杀,也不是资源枯竭的苦苦挣扎,而是那些潜藏在人性深处的黑暗,或是对未来彻底丧失信心的虚无感。当这些元素叠加,足以将最坚韧的意志碾碎。一、 当希望的火苗被无情熄灭:信任的崩塌与集体性的背叛设想这样一个场景:玩家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在末世中挣扎.............
  • 回答
    中国男足在世预赛的道路上,就像一个老朋友,每次都让球迷们情绪跌宕起伏。这次,到了关键的最后一轮,只要战平叙利亚,就能锁定一个12强赛的名额,这可真是让人又激动又紧张。这场对阵叙利亚的比赛,可以说是我们的一道坎,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叙利亚这支球队,虽然不是亚洲的顶级强队,但他们绝对不好惹。他们的身体.............
  • 回答
    收到,我来帮你分析分析你这种情况申请顶尖名校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申请顶尖名校,特别是那些常年稳居世界前列的学校,其竞争之激烈是远超常人的想象的。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球最优秀的学生群体,所以在评估申请者时,会有一个非常全面且严苛的体系。你的情况呢,确实存在一些挑战,但“不可能”这个词,在申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