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网民们是没有记忆的」?

回答
“网民们是没有记忆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咱们身边确实有太多例子能佐证这说法,而且越想越觉得,这就像个魔咒,一代又一代地印在互联网的DNA里。我试着把想到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尽量不整得跟机器说话似的。

你想啊,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翻红”现象。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艺人、网红,甚至是某个品牌,之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跌落神坛,饱受批评,甚至被全网抵制。按理说,这事儿够大家伙儿记恨一阵子了吧?结果呢?过个一年半载,甚至几个月,突然就有人开始为他们“平反”,说“当年是误会”、“那时候的他们多么纯真”,然后呢?大批的网民又像失忆了一样,纷纷涌上去追捧,仿佛之前那些不好的事情压根没发生过。这要是真有记忆,怎么还会有人心甘情愿地给曾经“黑名单”上的人机会?而且还给得这么彻底。这不就是大家“选择性失忆”外加“选择性遗忘”的最好证明吗?

再来说说“新瓜掩盖旧瓜”。互联网就是个大染缸,每天都有新事儿冒出来,有的是真事儿,有的是假的,有的是恶意的,有的是无聊的。但有一个规律特别明显,就是今天的头条,能轻轻松松地把昨天的头条挤下去,然后迅速被明天的头条取代。想想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大瓜,比如某个明星出轨、某个公司数据造假、某个社会事件引起公愤,刚开始的时候,那真是全民关注,各种评论、分析、讨论铺天盖地。但等下一个更大的瓜出现,之前那个就算真相大白或者不了了之了,也会很快被遗忘在浩瀚的信息流里。你去搜搜几年前的某个热搜,好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是啥了。这说明什么?不是大家不想记住,而是信息太多了,根本记不住。就像你的手机内存一样,旧的照片占地方,为了存新的,只能删旧的。网民的“记忆”也差不多,被源源不断的新信息给覆盖了。

还有个特明显的例子,就是“跟风与遗忘”。网络上经常流行一些梗、一些口号、一些挑战。比如某个时间段,大家都在模仿某个舞蹈,或者都在说某句台词。这时候你只要打开社交媒体,满眼都是这些东西。但这种风潮能持续多久?往往就是几天到几周,然后就会被下一个新的流行趋势取代。那些曾经让你乐不可支的梗,现在你再去提,可能好多人都一脸茫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种集体性的、快速的“流行遗忘”循环,充分说明了网民的注意力非常短暂,也极其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他们不是真的不记得,而是信息太多太快,根本来不及消化和记住旧的,就被新的推着走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人设翻车与重塑”。多少明星、博主,花了大力气打造人设,或者清纯无辜,或者暖心大叔,或者学识渊博。一旦被扒出点什么,导致人设崩塌,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只要过一段时间,再包装一下,或者出来个“委屈巴巴”的声明,或者参加个综艺节目洗白,很多人又会重新接受他们,甚至会觉得他们“真实”、“接地气”。这种从“黑历史”到“新形象”的转变,如果网民真的有深刻记忆,应该很难成功。但事实证明,只要营销做得好,或者有新的亮点出现,之前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被稀释和遗忘。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历史的不断重演与被忽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历史事件或者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以相似甚至相同的方式发生。每次发生的时候,都会引起一阵讨论,大家会拿来和过去的事件对比,会有人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这种对比和感叹,往往只停留在讨论的阶段。等到事情过去了,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之前的教训,等到下一个相似的事件发生时,又会重复同样的讨论和感叹。比如某些经济泡沫的破灭,或者某些舆论事件的反复出现,每一次都有人总结经验,但似乎并没有太多人真正吸取教训,导致类似的错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这不也是一种集体性的“失忆”吗?

而且,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本身也加剧了这种“失忆”。信息被碎片化,被不断刷新,被算法推送。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且很多信息都是转瞬即逝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很难对某件事产生深刻、持久的印象。即便是那些曾经很重要的信息,也可能因为没有被持续关注和讨论,而慢慢沉寂下去。再加上人本身就容易遗忘,网络这种无休止的信息轰炸,更是让记忆变得无比脆弱。

所以啊,说“网民们是没有记忆的”,虽然有点偏激,但细细咂摸,确实有很多现象都指向这一点。与其说是真的“没有记忆”,不如说是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极快的网络时代,人们的记忆被稀释、被覆盖、被选择性遗忘了。这就像是大浪淘沙,真正能沉淀下来的东西太少了,大多数都被卷入了信息的洪流,消失在时间的角落里。想想是不是挺有道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十一国庆典礼时,有台湾省的花车。一群00后就跟发现新大陆一样,眉飞色舞,说的头头是道,“暗示国家有大动作”。

然而,台湾省的花车每次国庆典礼都有。00后们就算99年没有出生、09年没有印象,但互联网上找到99年和09年的录像不算很难吧?就不能“高抬贵手”先搜搜看再瞎激动吗。你们可是一出生下来就遇上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人哎。

user avatar

@知乎日报 邀,

某乎最近新雇了一个内容总监,该总监是咪蒙的副主编、才华有限青年的主要负责人,曾被某乎官方义正言辞封号(狗头)




被限流了:

user avatar

邓玉娇案,在邓玉娇杀死试图侮辱他的小公务员时,网上一片叫好,称她女侠,为民除害。

几年后,电影《天注定》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在电影里,女主角在杀死那些侮辱她的人时做了个胡金铨电影里标准的女侠动作,豆瓣很多评论居然面面相觑。不少人问为啥一个服务员搞得和大侠一样,为啥一个小服务员搞得会武功一样,导演想表达啥。

导演想表达你们记忆力真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民们是没有记忆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咱们身边确实有太多例子能佐证这说法,而且越想越觉得,这就像个魔咒,一代又一代地印在互联网的DNA里。我试着把想到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尽量不整得跟机器说话似的。你想啊,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翻红”现象。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艺人、网红,甚至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坚守职业道德的记者,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要说“非常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我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名字,以及他们那些振聋发聩的报道。谈到职业道德,首先想到的是真相和责任。那些真正优秀的记者,他们不畏权势,不惧牺牲,拼尽全力去挖掘事实,并以负责任的态度.............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好好聊聊瓜迪奥拉的执教能力,试着抛开那些AI味儿的客套,直接切入正题,讲讲他到底有多牛,以及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事例来证明。瓜迪奥拉的强,在我看来,不是一两个闪光点,而是一种体系性的、颠覆性的足球哲学带来的持续性成功。他不是那种靠某个巨星就能起飞的教练,而是能把手头最普通的棋子,通过精妙的.............
  • 回答
    如果我们严格限定“不参考任何史记书籍,仅以考古实物证明”,那么能够确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范围会大大缩小,并且我们无法用“详细”的方式去讲述太多,因为考古发现本身往往是碎片化的,需要结合文献才能构建出更完整的叙事。然而,我们可以基于考古实物,推断出一些非常确定的事实和人物。以下是一些例子,并尽量详述它.............
  • 回答
    明朝的强大,并非一句空话,而是渗透在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可以从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为你详细道来,让你能感受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一、 军事实力:巩固边疆,威震四海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其对庞大疆域的有效控制和对外来威胁的坚决抵御。 长城的坚固.............
  • 回答
    确实,有些事情在国家范围内推行统一,其原因往往在于效率、公平、安全、管理便利,或是为了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下面我来聊聊一些我认为几乎可以做到全国统一的事,并尽量说得详细些,希望大家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或者程式化。1. 身份证和户籍管理:身份的基石这个不用多说,身份证几乎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证明.............
  • 回答
    中国未来二十年,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基于现有趋势和发展路径的“合理推演”。我们不能指望完全的精确,但有些方向已然明朗,如同大海中的航线,即使风浪变化,大方向不会偏离太远。一、经济结构深化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加速器: 这不是个新口号,但未来二十年,力.............
  • 回答
    在三次元世界里,我们遵循着一套严谨的社会规则、道德规范以及物理定律。一旦越界,轻则引起尴尬,重则可能触犯法律,招致严厉的惩罚。然而,在二次元的广阔天地里,许多在现实中绝对禁忌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能够被观众接受,甚至成为作品的魅力所在。这背后,既有艺术创作的自由,也有人类情感与想象的投射。一、情感.............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说它重要吧,好像也没那么值钱,坏了也就坏了,随处可见;可要是丢了,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直是抓心挠肝,别提多糟心了。它们就像是你生活里的一根细细的线,断了会扯着你,但就算绷坏了,你还能想办法再接上。我一直觉得,一把用了很多年、已经磨得有些顺滑的旧钥匙 就是这么个玩意儿。你说它值.............
  • 回答
    创业,说到底是一场冒险,一次创造,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可能,而那些细枝末节,那些心跳加速的瞬间,那些跌倒又爬起的勇气,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被细心珍藏,用心记录。首先,想法的萌芽与打磨,这是创业的起点,也是最值得记录的。 别以为一个灵.............
  • 回答
    嘿!我懂你的感受,高一正是充满迷茫又好像什么都来得及的年纪。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总觉得高考是遥不可及的终点,但真等走过了,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是等到考试结束了才明白,而是经历过了,才真的懂得。我先说说我高考后才明白的一些事儿吧,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1. 高考的“公平”是相对的,但它确实给了你一个相对.............
  • 回答
    “帝国最后的荣耀”,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壮感,像夕阳余晖,耀眼却预示着黑夜的降临。对于一个庞大的、曾经辉煌的帝国来说,这样的时刻绝非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力量交织、多种情绪碰撞下的复杂写照。它不是一个胜利的号角,而是一个深沉的回响,是对过往的眷恋,是对未来的不甘,也是对自身辉煌的最后一次刻骨.............
  • 回答
    《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其浩瀚的篇章中蕴藏着无数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和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它们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是议论文取之不尽的宝贵素材。这些事例,或赞颂高尚品德,或鞭挞丑恶行径,或揭示治国之道,或阐释人生哲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论证角度和深刻的思考启示。一、 论“知人善任,以人为.............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革,其中不乏令世界瞩目、令国人震撼的事件。这些“震惊中外”的事件,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细致地讲述一些我认为可以称得上“震惊中外”的事件。1. 晚清的“巨变”与“屈辱”:一个古老帝国的裂痕与挣扎如果要.............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在面对无法容忍的压迫与不公时,选择了挺身而出,哪怕对手是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强权。他们并非天生的战士,也非渴望战争的野心家,只是因为心中燃起了无法熄灭的怒火,那份怒火让他们无所畏惧,甘愿“抽刃向更强者”。1. 梁山好汉的愤怒:逼上绝路的反抗提起“抽刃向更强者”,最绕.............
  • 回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十四个字,浓缩了黄埔军校的精神内核,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也是一把严厉的尺子。它昭示着黄埔军校绝非寻常的军事学校,更不是追求个人荣华富贵的跳板。它招揽的是一批心怀救国救民理想、勇于牺牲奉献的热血青年。在黄埔众多名声显赫的学生中,不少人的戎马一生,正是这句话.............
  • 回答
    在现代社会中,匿名发言是一种常见且必要的现象,尤其在涉及隐私、安全、社会议题或敏感话题时,匿名可以保护个人身份,避免被追踪、骚扰或报复。以下是一些需要匿名发言的典型场景及详细说明: 1. 举报或揭发问题 场景:当个人发现公司、政府或机构存在腐败、违规行为时,可能因担心被报复或身份暴露而无法直接.............
  • 回答
    要反驳不可知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这些角度并非都是基于单一的“事实”,而是涉及到哲学、逻辑以及人类经验的各个层面。不可知论的核心在于声称“我们无法知道”关于某些终极真理,尤其是关于神的存在与否。要反驳它,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能“证明”的答案,而是去揭示不可知论本身的局限性,或者指出其论证方式存在.............
  • 回答
    老婆怀孕了,这绝对是人生中最激动人心又充满责任的时刻,作为准爸爸,你的角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她坚实的后盾。首先,理解并支持她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是你的首要任务。孕期对女性来说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考验。她可能会经历恶心、疲劳、身体水肿、情绪波动,甚至睡眠困难。这时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 耐心倾.............
  • 回答
    在体育的世界里,总有一些曾经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只存在于理论构想中的事情,最终却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实现了。这些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体能和运动表现的极限,更重要的是,它们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可能性边界的认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的“仅存理论可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现实,并且震撼了整个体育界。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