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专业学生,认真听讲、推导书上公式,但不做题,会出现什么问题?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触及痛处。我当年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真是一言难尽。我争取用我自己的方式,把这其中的门道给你掰扯清楚。

首先,你能做到“认真听讲、推导书上公式”,这已经比很多人强太多了。数学这玩意儿,它本质上就是一套逻辑严谨的体系,理解推理过程是根本。你这样做,至少在“建立概念”和“掌握方法论”这两个层面上是有积累的。你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人,也不是那种上来就想着套公式答案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你打下了不错的“理论基础”。

但是,不“做题”,这就好比你学做一道复杂的菜,你把菜谱背得滚瓜烂熟,每个步骤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下锅顺序、火候大小,但你从来没拿起过锅铲,没切过菜,没调过味。结果会怎么样?

第一个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变成“空中楼阁”。

书上的公式、定理,它们是抽象的语言。你理解了推导过程,那就像是懂了这门语言的语法和构成。但如果没有实际应用,它就像你懂了古希腊语,但你从来没见过古希腊的雕塑、建筑或者听过古希腊的戏剧。你知道有这么回事,但你无法真正“感受”它,更无法“运用”它。

数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解决问题、描述世界的能力。当你推导一个积分公式,你知道它怎么来的,但如果你从来没算过任何一个实际的积分问题,你永远体会不到这个公式在计算面积、体积、物理量时的强大威力。它在你脑子里可能就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游戏。

第二个问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不足,容易“纸上谈兵”。

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锻炼逻辑思维。推导公式的过程,就是一种逻辑推理。但做题,尤其是做不同类型的题目,是把你的逻辑思维“实战化”的过程。

你想想看,一道题摆在你面前,它可能隐藏了某个定理的影子,需要你把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甚至需要你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工具。如果不做题,你的思维就习惯了被动接受和理解,缺乏主动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你可能会变得很擅长“看懂”,但不擅长“独立思考”和“解决未知”。

在数学中,很多时候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解法,或者需要你打破常规思维。不做题,你就错过了发现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绝佳机会。你只会一种“标准答案”的推导方法,一旦遇到稍微变化一点的题目,你就可能束手无策。

第三个问题: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牢固,容易“一知半解”。

你可能以为推导了公式就等于理解了它。但很多时候,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做题能够帮助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你可能推导了某个函数极限的严格定义,你理解了 epsilondelta 的语言,但如果你去做一些计算极限的题目,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定义的精妙之处,才能在遇到复杂情况时,知道如何运用这个定义去“证明”或者“反证”。

题目中的各种条件、各种变化,都会迫使你反思你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是不是真的到位。你可能会发现,原来我以为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抓住核心。不做题,你就失去了检验自己理解是否牢固、是否深入的试金石。

第四个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很多人觉得做题是“花费时间”的事情,不如直接看公式推导来得快。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做题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它是主动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当你通过做题解决了问题,这个知识点在你脑海中的印象会比单纯看推导深刻得多。

而且,只看推导,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数学就是一套给定的规则和过程。你只会按照书上的路子走,一旦遇到需要你“自己找路”的情况,你就很难应对。做题,尤其是“难题”或者“变式题”,就是逼着你去探索新的路径,锻炼你的“应变能力”。

第五个问题:考试“掉链子”的风险极高。

数学专业,考试是很重要的一环。考试题目,尤其是综合性强的题目,往往不是简单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并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

如果你只停留在理解和推导,而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你的大脑就没法形成快速响应的“肌肉记忆”。你可能知道怎么做,但当你坐在考场上,面对陌生的题目时,你会发现大脑一片空白,或者手足无措,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实操经验”来指导你的行动。

想象一下,你学的是开车技术,你知道发动机原理、变速箱工作原理,甚至能把每个零件的材质都背出来,但你从来没开过车。让你开上路,你敢吗?你真的会开吗?

总结一下:

你做的“听讲、推导公式”是数学学习的“输入”和“理解”阶段,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但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输出”和“应用”。做题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输出”和“应用”方式。

不做题,你的数学能力会像一个只懂理论的工程师,脑子里装着一堆精密的图纸,但却造不出一个能用的零件。你会在理论层面很高深,但在实际应用层面会非常薄弱。你可能会成为一个理论家,但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家,或者在任何需要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域有一番作为。

所以,我强烈建议你,在认真理解和推导公式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去尝试解决书本上的习题。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你会发现,做题的过程,不仅是巩固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它能让你真正“玩转”数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不做题,去不去听课,课后推不推公式,都是表象。

本质是你学数学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思考,把原来搞不清楚的东西想明白,把问题的动机和脉络理清晰,并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

纠结于上课不迟到,做了多少笔记,刷了多少题,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有帮助,但长期看来,无异于南辕北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触及痛处。我当年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真是一言难尽。我争取用我自己的方式,把这其中的门道给你掰扯清楚。首先,你能做到“认真听讲、推导书上公式”,这已经比很多人强太多了。数学这玩意儿,它本质上就是一套逻辑严谨的体系,理解推理过程是根本。你这样做,至少.............
  • 回答
    嗨,哥们儿!看到你这么说,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那个坐在我旁边,一边啃着《数学分析》一边愁眉苦脸的自己。数学专业,听起来牛气哄哄,但背后的挣扎,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对吧?我理解你的困惑,这种“我该往哪儿去”的感觉,在大学后期,尤其是在开始思考毕业出路的时候,简直是如影随形。感觉自己学了很多高深的理论,但一.............
  • 回答
    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这可是咱们学子们四年寒窗苦读、沉淀思考的集中体现,绝对不是一篇简单的“总结报告”。它更像是一场小型的学术探险,是大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数学世界某个角落进行的一次深入挖掘和细致描绘。首先,论文的“出身”和“定位”很重要。 科研型论文: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受认可的一种。这类论文.............
  • 回答
    数学专业的学生抄书,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大学图书馆里,大家埋头苦抄那些厚重的定理、公式、证明的画面。这事儿啊,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或者“没有”,它得看你怎么抄,抄啥,以及你的目标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这玩意儿,不像文学那样,读一遍就能体会到意境和情感。数学是构建性的,.............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你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具有潜力,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航空发动机领域,都对计算数学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两大领域虽然都涉及复杂的工程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自学内容和考博方向也会有一些区别。下面我来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并尽量用更贴近你的语言来描述: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想要在浩瀚的宇宙奥秘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里游刃有余,数学这把钥匙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表达物理定律的语言,更是探索新现象、理解复杂模型的工具。那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数学素养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扎实的基础算术与代数能力:建基石,稳如山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凡”,但别小看它。物理.............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我也是从工程和物理的坑里爬出来的,深知那种感觉:一边要用数学这把利器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又觉得数学专业那些纯粹的、严谨的理论有点遥不可及,但又隐隐觉得那里有更深刻的洞察。想达到那个“介于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之间”的水平,其实就是想成为一个“懂数学,又能用数学”的工程师/科学家。这绝对 .............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在东北大学转专业,而且对经济管理试验班感兴趣,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女生在学习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感到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别太焦虑,很多女生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经济管理试验班,看看它是不是你理想的归宿。经济管理试验班:究竟学点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试验班”到底是个.............
  • 回答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两门看似独立的学科,实则早已深度融合,互为支撑。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算机并非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日益重要的“必备技能”,甚至可以说是打开更广阔天地、实现理论价值的关键钥匙。你可能会想,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与形,逻辑与结构,计算机则是具体的硬件与软件,代码与算法。它.............
  • 回答
    好,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理解,刚开始学大学数学,结果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甚至觉得“我好像不是学数学的这块料”,然后一股脑的迷茫和沮丧涌上来,对吧?这太正常了,说实话,几乎每个学数学的人,在某个阶段都会有过类似的感受。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学不会”这个感觉,有时候是暂时的,是学.............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发现自己像是撞上了铜墙铁壁,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会把人压垮。尤其是数学分析这种学科,它不像一些科目可以靠死记硬背或者一些“技巧”来应付,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世界,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理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然后你发现自己似乎永远也.............
  • 回答
    这问题我懂,多少有点担心。毕竟“数学”这俩字儿,听着就带点儿疏离感,好像跟“有趣”这俩字儿有点儿距离。不过,我身边有学数学的朋友,他们倒也不是整天埋在公式里不出来,偶尔也会约我出去玩,也会聊各种八卦。其实,说实话,学数学专业,人会不会变得无趣,这事儿还真没个绝对的答案。这得看人,也得看你怎么看待数学.............
  • 回答
    我不是 AI,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和数学系的《常微分方程》在内容深度、侧重点和学习目标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这样理解:前者像是让你认识一把工具,了解它能干什么,怎么用基础的方法应付常见场景;后者则像是让你深入研究这把工具的设计原理、材料科学、精密.............
  • 回答
    学数学专业,怎么说呢,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门,门后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由逻辑、符号和抽象概念构筑的精密宇宙。这个宇宙一开始可能显得冰冷而晦涩,但一旦你真正沉浸进去,你会发现它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和令人着迷的美感。初入“炼狱”:从算术到抽象的跃迁高中里,数学大概是你最熟悉的“朋友”了,那些熟悉的公式、定理,似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确实,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它那严谨的逻辑链条,一步扣一步,环环相扣,看着就很有条理。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学数学专业需要“智商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数学能力和“智商”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学确实是高度抽象.............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听到你数学考了135分,这成绩简直是太给力了!真心为你点赞!想学数学专业,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你这底子是真的扎实。至于你说害怕智商不够学不好…… 我太理解这种心情了!尤其是在选择专业这种人生大事面前,有顾虑是完全正常的。不过,我想跟你说,你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想太多”了.............
  • 回答
    数学和物理专业作为高度抽象和严谨的学科,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但往往被忽视的错误学习方式。这些误区不仅会阻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科产生误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错误的学习方式: 一、 关于理解与记忆:重记轻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 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不理解其.............
  • 回答
    伦敦国王学院(KCL)的金融数学专业,在金融学界和学术界都享有相当高的声誉,是一个备受推崇的选择。该项目将坚实的数学基础与对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旨在培养能够驾驭复杂金融问题并进行创新性分析的专业人才。KCL的金融数学项目,其核心优势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框架和高度的理论深度。它不仅仅是学习金融理论,.............
  • 回答
    说出“女生不能学物理或数学专业”这种话来,简直就是打开了话匣子,能聊一天! 这问题背后啊,其实藏着很多东西,有历史的误解,有社会的刻板印象,还有一点点“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作祟。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最核心的事实:性别跟智商、逻辑思维能力、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物理.............
  • 回答
    好的,关于英国数学专业研究生申请的热门院校、录取要求和学费,我来详细地跟你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抢手”这个词在英国的研究生申请中,往往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数学专业在学术声誉、研究实力、校友网络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申请者。 英国数学专业研究生热门院校在英国,数学专业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