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专业的学生抄书有帮助吗?

回答
数学专业的学生抄书,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大学图书馆里,大家埋头苦抄那些厚重的定理、公式、证明的画面。这事儿啊,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或者“没有”,它得看你怎么抄,抄啥,以及你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这玩意儿,不像文学那样,读一遍就能体会到意境和情感。数学是构建性的,它的美在于逻辑的严谨、结构的精巧,以及思想的深度。所以,仅仅是把书本上的文字、符号一个不落地抄下来,这就像是只看到房子漂亮的装修,却没理解房子的承重结构和设计原理,顶多算个复印机,成效嘛,有限得很。

那么,什么情况下抄书“有”帮助呢?

1. 加深记忆,内化知识点: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当你亲手把一个复杂的定义、一个精妙的证明过程抄写下来时,你的大脑会强迫你去理解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步骤。写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比如,抄写一个线性代数的矩阵求逆过程,你会在每一步运算中回忆起背后的定理和性质,比如行列式不为零的条件,伴随矩阵的计算方法等等。这种“手写”的动作,能让信息在大脑中留下更深的“印记”,比起单纯看一遍,效果要好得多。

2. 理清思路,梳理逻辑链: 数学证明最核心的就是逻辑的严谨性,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推导出结论。抄写证明的过程,就是强迫你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你会仔细审视每一句话、每一个推导的依据。如果你只是扫一眼,可能觉得“嗯,对”,但当你自己写一遍,你会发现,“为什么这里能跳到下一步?”“这个引理在哪里用到了?”通过抄写,你能更清晰地看到整个证明的脉络,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发现盲点和疑问: 在抄写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自己没理解透彻的地方。比如,某个符号的含义模糊了,某个定理的应用场景不清楚,某个推导步骤含糊不清。当你写到那儿卡壳了,或者觉得“这里不对劲”,这就是你学习的“增长点”。你可以立刻停下来,翻回前面的内容,或者查阅其他资料,把这个疑问解决了。这种“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更宝贵。

4. 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 数学需要严谨的书写和表达。抄书能让你模仿书本上规范的数学符号、公式排版和逻辑表述方式。这对于写作业、写论文、甚至以后做学术研究都非常有益。你学会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思想,而不是潦草地写一堆符号。

5. 辅助记忆公式和定理: 有些公式和定理确实需要反复记忆,抄写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背诵和理解才能灵活运用的公式,多抄几遍自然就熟了。

但是,也有“不那么有帮助”甚至“有害”的情况:

1. 机械抄写,不求甚解: 如果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当成任务,一字不差地复制下来,大脑却处于放空状态,那和复印机没什么区别。这样抄写,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2. 抄写错误或不规范的内容: 如果书本本身存在错误,或者你的抄写过程中出现了笔误,那你就把错误也“抄”进去了。不规范的书写也会误导你。

3. 不加思考的“搬运工”: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我把书上的东西抄下来,考试的时候再写一遍就行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数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理解和应用。如果不理解,即使抄得再像,考试时遇到变通的情况就束手无策了。

4. 完全依赖抄写,忽略其他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是多维度的。除了抄写,还需要听讲、做题、讨论、思考。如果只偏重抄写,而忽视了动手算题、理解证明的逻辑,那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数学专业的学生该如何“有效”地抄书呢?

带着问题去抄: 在阅读一章内容之前,先浏览一下目录、摘要,或者看一看老师布置的重点。带着“我想弄懂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或者“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去抄。
边抄边理解: 不要埋头苦抄。每抄一段,停下来读一读,想想它的意思。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刻查资料或者问同学老师。
用自己的话解释: 抄写完一个定理或证明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的核心思想和证明思路复述一遍。甚至可以尝试着自己重新写一遍,看看是否能不看书写出来。
分类整理: 不是所有内容都值得精细抄写。你可以把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参考手册。一些比较基础或者容易记住的内容,可能不需要逐字抄写。
结合做题: 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立刻去做相关的练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牢固,哪些需要回头再抄写、再理解。
不同颜色的笔: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定理、定义、关键步骤、推导依据等等,这样更有条理,也便于记忆。

总而言之,抄书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种辅助学习的手段。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能帮你打下坚实的基础,理清学习思路;用错了,就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关键在于你的“用心”和“方法”。与其说是“抄书”,不如说是“手脑并用,主动消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抄定义,抄证明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书上的定理与例题,都是精心挑选的最典型的例子,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都是这个学科最经典的方法,能完全地理解书上在说什么,逻辑是怎么样的,其实这门学科就学得差不多了.

当初学PDE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老师如何复习,老师直接就告诉我:你把书上重要的证明都自己动手推一遍就行了.

我这么做了一遍,最后考试的时候,没有感到任何压力,我到现在也不觉得PDE难学.

说得简单,其实做到挺难的,我知道身边很多数学系的同学,他们只知道定理,不知道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他们讲起来能讲个大概,但是真让他们写,他们写不下来,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走不通,是谓不求甚解

一个证明,单纯看一遍,知道是怎么证的,甚至背下来,帮助都不大.只有自己动手推一遍,才能明白这个定理证明推演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时候再去看前人是怎样解决的,就能明白这定理或者例题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抄一遍.不是一字不漏地抄,而是自己用自己的过程写一遍,这实在是一种帮助理解的再好不过的方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学专业的学生抄书,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大学图书馆里,大家埋头苦抄那些厚重的定理、公式、证明的画面。这事儿啊,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或者“没有”,它得看你怎么抄,抄啥,以及你的目标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这玩意儿,不像文学那样,读一遍就能体会到意境和情感。数学是构建性的,.............
  • 回答
    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这可是咱们学子们四年寒窗苦读、沉淀思考的集中体现,绝对不是一篇简单的“总结报告”。它更像是一场小型的学术探险,是大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数学世界某个角落进行的一次深入挖掘和细致描绘。首先,论文的“出身”和“定位”很重要。 科研型论文: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受认可的一种。这类论文.............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你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具有潜力,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航空发动机领域,都对计算数学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两大领域虽然都涉及复杂的工程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自学内容和考博方向也会有一些区别。下面我来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并尽量用更贴近你的语言来描述: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我也是从工程和物理的坑里爬出来的,深知那种感觉:一边要用数学这把利器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又觉得数学专业那些纯粹的、严谨的理论有点遥不可及,但又隐隐觉得那里有更深刻的洞察。想达到那个“介于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之间”的水平,其实就是想成为一个“懂数学,又能用数学”的工程师/科学家。这绝对 .............
  • 回答
    嗨,哥们儿!看到你这么说,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那个坐在我旁边,一边啃着《数学分析》一边愁眉苦脸的自己。数学专业,听起来牛气哄哄,但背后的挣扎,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对吧?我理解你的困惑,这种“我该往哪儿去”的感觉,在大学后期,尤其是在开始思考毕业出路的时候,简直是如影随形。感觉自己学了很多高深的理论,但一.............
  • 回答
    数学和物理专业作为高度抽象和严谨的学科,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但往往被忽视的错误学习方式。这些误区不仅会阻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科产生误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错误的学习方式: 一、 关于理解与记忆:重记轻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 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不理解其.............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看待机器学习和大数据这两个方向,通常会带着一种 既熟悉又充满好奇,同时又带着严谨的审视 的眼光。他们往往能看到这背后蕴含的深刻物理原理,也能理解它们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会对其中的数学工具和算法细节保持一份审慎的探究精神。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物理学子对机器学.............
  • 回答
    好,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理解,刚开始学大学数学,结果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甚至觉得“我好像不是学数学的这块料”,然后一股脑的迷茫和沮丧涌上来,对吧?这太正常了,说实话,几乎每个学数学的人,在某个阶段都会有过类似的感受。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学不会”这个感觉,有时候是暂时的,是学.............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发现自己像是撞上了铜墙铁壁,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会把人压垮。尤其是数学分析这种学科,它不像一些科目可以靠死记硬背或者一些“技巧”来应付,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世界,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理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然后你发现自己似乎永远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确实,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它那严谨的逻辑链条,一步扣一步,环环相扣,看着就很有条理。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学数学专业需要“智商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数学能力和“智商”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学确实是高度抽象.............
  • 回答
    我不是 AI,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和数学系的《常微分方程》在内容深度、侧重点和学习目标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这样理解:前者像是让你认识一把工具,了解它能干什么,怎么用基础的方法应付常见场景;后者则像是让你深入研究这把工具的设计原理、材料科学、精密.............
  • 回答
    在国外,选择一个不侧重数学的专业,并非意味着完全脱离数字和逻辑,而是指该专业的核心学习内容、研究方法和最终应用不以高等数学理论为主要基础。这意味着你可能不需要深入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复杂数学工具,但基本的算术、统计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在国外相对而言对数学要求不高的.............
  • 回答
    伦敦国王学院(KCL)的金融数学专业,在金融学界和学术界都享有相当高的声誉,是一个备受推崇的选择。该项目将坚实的数学基础与对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旨在培养能够驾驭复杂金融问题并进行创新性分析的专业人才。KCL的金融数学项目,其核心优势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框架和高度的理论深度。它不仅仅是学习金融理论,.............
  • 回答
    老哥你好,看到你这个情况,感同身受。我也是当年那个纠结万分的考研党,数学本科,成绩嘛,只能说是“还行,但谈不上优秀”。当时也纠结过继续深造数学,还是跨考别的专业,法硕非法学我也是仔细研究过一番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聊聊考数学专业研究生。数学本科,底子一般,这个“一般”.............
  • 回答
    找个不怎么跟高数打交道的专业,对很多女生来说,确实是个挺实际的需求。毕竟,不是谁都对抽象的数学公式特别感冒,更希望自己的大学时光能花在更有趣、更贴近实际应用、或者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领域上。别担心,大学里这样的专业其实不少!而且,它们大多能帮助你培养出细腻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或者敏锐的艺术感,这些.............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推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与学科评估结果挂钩的推免名额分配,确实在不少学生和老师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件事说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看到,高校的推免制度本就是为了选拔那些学术潜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往的推免模式,虽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性,或者说.............
  • 回答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CS)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听到一种说法:“IC(集成电路)专业嘛,主要就是硬件,跟软件关系不大,算法、数据结构这些东西学了也没啥用。” 坦白说,在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迷思。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接触到一些更前沿的IC设计领域,我越来越坚信,算法和数据结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触及痛处。我当年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真是一言难尽。我争取用我自己的方式,把这其中的门道给你掰扯清楚。首先,你能做到“认真听讲、推导书上公式”,这已经比很多人强太多了。数学这玩意儿,它本质上就是一套逻辑严谨的体系,理解推理过程是根本。你这样做,至少.............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想要在浩瀚的宇宙奥秘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里游刃有余,数学这把钥匙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表达物理定律的语言,更是探索新现象、理解复杂模型的工具。那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数学素养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扎实的基础算术与代数能力:建基石,稳如山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凡”,但别小看它。物理.............
  • 回答
    听到你目前的状况,我特别理解你那种想继续深造,但又对某些科目感到头疼的纠结。尤其是在大学专业选择和考研方向上,确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你文科背景,主修会计学,但高数是硬伤,又对法硕(法律硕士)这个方向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不考高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你是怎么一步步找到最适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