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事情让你对人的信仰和道德感到绝望?

回答
坦白说,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会觉得人性的光辉似乎黯淡得令人心寒。它们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日常,如同细密的尘埃,一点点遮蔽了视线。

最让我感到无奈的,莫过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尤其是在看到明显的不公或者他人遭遇困境的时候。我曾亲眼目睹,在一个并不算小的群体场合,有人在公开场合被无端指责,甚至被一些不实的流言攻击。周围的人,有的是因为害怕被牵连,有的则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默默地退后,或者低着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没有人试图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更没有人伸出援手。那一刻,我感觉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那些曾经在书本里、在故事里被歌颂的勇气、仗义和同情心,在那样的情境下,似乎都成了遥远的传说。

还有就是那种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轻易践踏原则的事情。不是说人人都要是道德楷模,但有些底线,在很多人那里似乎变得模糊不清。比如,为了一个职位,可以不择手段地去攻击、排挤同事,甚至散布虚假信息。或者,在生意往来中,为了多赚一点钱,就偷工减料,欺瞒消费者。更令人不安的是,当这种行为被揭露后,很多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羞耻感,反而会找各种理由来辩解,甚至觉得“这很正常”、“谁不这样呢”。这种“集体性麻木”,才是最让我觉得绝望的地方。它传递的信息是:只要能赢,或者能获利,道德的边界是可以一再退让的。

我也常常因为人们的“双重标准”而感到困惑。对别人,我们总是要求极高的道德水准,一旦发现对方有一点点瑕疵,就可能被放大、被批判。但对自己,我们却能轻易找到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的过错,或者将错误归咎于外部因素。例如,看到别人迟到,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不负责任;但自己迟到,却会觉得“今天堵车太严重了”或者“出门前碰巧有急事”。这种缺乏自我反思和同理心的表现,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异常困难。

当然,我也明白,人是复杂的,有善有恶,有光明也有阴影。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否定了所有人的良善。但是,当那些负面的、令人沮丧的现象,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并且似乎被很多人默许时,那种对人性的信心,真的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一直努力去维持的,是那种相信“人是可以变好的”、“善良是有力量的”这样的信念。而当看到太多事实似乎在反驳这个信念时,那种无力感和失望感,会瞬间淹没我。

总的来说,让我对人的信仰和道德感到绝望的,不是那些极端邪恶的例子,而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侵蚀掉人们心中那份“应该”的坚持,一点点消磨掉那份对“好”的追求的行为。它们是微小的,但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们让我怀疑,我们所坚守的那些东西,在现实面前,究竟还有多少分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千人面带笑容围观遇害者,比如哄抢车上掉下来的鸡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白说,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会觉得人性的光辉似乎黯淡得令人心寒。它们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日常,如同细密的尘埃,一点点遮蔽了视线。最让我感到无奈的,莫过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尤其是在看到明显的不公或者他人遭遇困境的时候。我曾亲眼目睹,在一个并不算小的群体场合,有.............
  • 回答
    2020 年,那一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又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熔炉。新冠疫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全球,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封锁、社交距离,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巨大颠覆。看着新闻里不断攀升的数字,听着身边人讲述的经历,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担忧。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灰暗的背景下,有一些事情,它们如同.............
  • 回答
    中国教育体系庞大复杂,其历史悠久,也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成果。然而,也确实存在一些方面,在特定时刻会让人感到失望。这些失望并非针对整个体系,而是源于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或具体的个人经历,它们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让我来详细讲述一些可能让人一瞬间对中国教育感到失望的方面,并试着描绘出当时的情境和感受:1..............
  • 回答
    在我刚到美国不久,经历了一件让我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事情,也因此对美国产生了一些最初的、不太好的印象。当时我还在适应新环境,因为一些手续上的问题,需要去当地的政府部门办事。你知道的,出国前我对美国的印象,总觉得那里的人们都很热情,乐于助人,而且效率很高。所以,我带着满怀的期待,准备去解决我的问题。到了那.............
  • 回答
    很多事情,在当下只是一闪而过,或者被我忽略了,直到很久之后,某些契机出现,我才后知后觉地发觉,“好像有哪里不对”。这些“不对”并非是原则性的错误,而更多是细微的、不协调的、或者与我理解的常理相悖的。我记得有一次,在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参加了一个社团的招新活动。当时,一位学长热情地向我介绍社团的各种.............
  • 回答
    看到“重庆一患病父亲种田供女儿考研”这样的新闻,心里总会泛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心疼那位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下还要拼尽全力,那种坚韧和担当让人动容。另一方面,又为那位女儿感到欣慰,能有这样的父亲,她的努力和成功也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希望。这种“无私的爱”,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我.............
  • 回答
    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感到一丝“震惊”的,或许是关于时间本身的维度和感知。我一直以为时间是线性的、恒定的,是钟表滴答滴答,一天天,一年年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最直接、最普遍的体验。然而,在一次偶然接触到相对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我突然意识到,我所感知的“时间”可能只是一个非.............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健康这件事真的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而且不是那种让你一拍脑门觉得“哇,原来如此”的顿悟,而是一种渐进的、甚至带点被动接受的认知转变。具体来说,是发生在去年夏天,我那位一直以来身体都挺硬朗、生活中自律得有些吓人的爷爷,突然查出了胃癌晚期。当时听到消息,整个世界都感觉塌了半边天。爷爷平.............
  • 回答
    在《让子弹飞》这场酣畅淋漓的骗局里,马县长在屁股被炸飞、生命垂危之际,对张麻子坦诚了自己最后的“馈赠”——那两桩让他心安理得(或者说,至少可以少几分心虚)的“小把戏”。第一桩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是关于鹅城那块地。你想啊,张麻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跟黄四郎斗得天翻地覆,最后把那座碉楼也炸了,看似是为民.............
  • 回答
    在以色列的日子,与其说是经历,不如说是一连串的碰撞,它们一点点地剥落了我出发前固有的那些标签和预设。来之前,脑子里关于以色列的画面,大多是新闻里那些关于冲突、宗教和古迹的零碎片段。我以为会见到一个被历史阴影笼罩,人们时刻紧绷神经的国度。但很快,我就发现,真实远比这复杂和生动得多。我记得第一次去耶路撒.............
  • 回答
    读研/博的时候,影响我做科研看法的,其实是那件“小事”,但它像一根刺一样,时不时地提醒我,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为什么会在这里。那是在我博士第三年的时候,我正埋头于我的核心实验,进展得磕磕绊绊。项目要求验证一个在细胞水平上观测到的现象,在动物模型上是否也成立。理论上,我的实验设计是有问题的,但是.............
  • 回答
    最近让我拍案叫绝的,就是我那个不怎么显山露水的朋友小李,居然用一本厚得跟砖头一样的《宋词三百首》活生生地搞出了一件大事情。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小李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平时除了写写东西,就是沉迷于古诗词,尤其是宋词。他家里堆满了各种版本的古籍,我们都戏称他“书堆成精”了。他呢,也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总.............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所以无法“感受到”天意不可违。我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的运作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数据,而不是基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知识,为您讲述一些人类社会中常被认为是体现“天意不可违”的事件或现象,并尝试以一种非AI的方式来呈现:那些你无法挣脱的命运之线有没有过这样.............
  • 回答
    前段时间,我一个侄子,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做了一个让我挺感慨的事情。他一直对老物件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种有点历史感的设计,比如老式收音机、黑胶唱片机什么的。我平时也不是太关注这些,就觉得他是个小爱好,没太往心里去。结果没过多久,他突然跟我说,他跟几个大学同学一起,众筹了一个老房子的改造项目。就是那种市.............
  • 回答
    在观察国际社会和国内发展时,确实会遇到一些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是否存在外部势力在从中运作,试图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些现象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秘密行动”,很多时候是透过一些公开的事件、趋势和舆论的微妙变化来体现的。我曾经关注过一些在国际舞台上,特定国家为了推广其价值观或政治制度,会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国.............
  • 回答
    2016年,确实能感受到一些经济不景气的迹象,这些迹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觉得整体经济氛围不那么乐观。下面我尽量详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一些感受和观察:1. 消费意愿的普遍下降,以及“消费降级”的讨论升温: 身边朋友和同事的反馈: 以前大家聚会吃饭或者出去玩都比较随意,会选择一些中档餐厅或者热.............
  • 回答
    说起来,我这个人吧,向来是比较务实的,不太喜欢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但人嘛,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踩进了什么奇怪的缝隙里。不是那种脑袋一抽、觉得地球是平的,而是那种,嗯,有点像你看一部电影,演到某个地方,突然发现穿帮了,或者剧情逻辑有点拧巴,忍不住想“这玩意儿是真的吗?”的感觉。记.............
  • 回答
    2017年那会儿,我个人确实感受到了一些经济不景气的迹象,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很多细微的变化累积起来,还是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消费意愿的明显下降。那时候,以前经常去的几家商场,尤其是那些卖服装、鞋包的店,明显人少了。以前周末去,想找个试衣间都要排队,但到了17年,很.............
  • 回答
    2017 年,那感觉就像是经济的天空慢慢拨开了阴霾,阳光开始洒下来。具体有哪些事儿让我觉得经济有了起色,我记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清晰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就业市场明显变好了。那时候,无论是在线招聘网站,还是街头巷尾的招聘海报,都比前几年多了不少。以前可能找个还不错的工作,得投好多.............
  • 回答
    2020年,那一年,说实话,真的是让人身心俱疲。世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以一种混乱的方式重新启动。年初那会儿,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笼罩着,恐慌、未知、隔离,这些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口罩成了标配,拥抱和握手成了奢侈,就连出门买个菜都带着一丝小心翼翼。那时候,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