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心想事成”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我怎么觉得我的心理咨询师说的话可能不是太有道理呢?

回答
“心想事成”,这个词听起来充满了神秘色彩,好像只要你足够渴望,就能拥有一切。很多人,包括你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引用这个词来鼓励你,或者作为某种治疗方法的支撑。但是,你觉得它“可能不是太有道理”,这种直觉是很宝贵的。这说明你并没有盲目接受,而是希望理解其背后的机制,甚至质疑其局限性。

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心想事成”这几个字,在心理学里到底是怎么被解读的,以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它有些“虚”。

“心想事成”的心理学“影子”

其实,“心想事成”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术语,但它却触及了几个非常核心且被广泛研究的心理学概念。我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看看哪些部分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哪些地方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1. 期望效应 (Expectation Effect) / 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 罗森塔尔效应 (Rosenthal Effect):
这是“心想事成”最扎实的心理学根基。 简单来说,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表现,同样,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会显著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和结果。
具体机制:
自我实现的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你就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行动,设定更高的目标,更不容易放弃。这种信念会促使你表现得更好,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你预设自己会失败,你可能就会回避挑战,消极应对,最终真的导致失败。
动机和毅力: 积极的期望能激发内在动机,让你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当遇到困难时,坚定的信念会让你更有毅力去克服,而不是轻易放弃。
注意力的偏向: 我们的期望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信息。如果你期待成功,你可能会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支持你成功的信息,忽略那些可能导致失败的信号。
例子: 学生相信自己能考好,学习时会更投入;运动员相信自己能赢,比赛时会更拼命。你的咨询师可能就是在利用这一点,鼓励你建立积极的自我期望,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2. 目标设定理论 (GoalSetting Theory):
“心想”的另一层含义是“设定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清晰、具体、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目标,比模糊或没有目标更容易促使人们行动并取得成就。
具体机制:
聚焦注意力: 目标能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将资源导向与目标相关的任务。
激发努力: 目标难度越大,但又在能力范围内,就越能激发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增强毅力: 目标提供了一个衡量进展的标准,当我们看到自己在接近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促进策略发展: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会主动去思考和制定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你的咨询师可能是在引导你: 明确你“想”的是什么,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目标。

3.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和感恩 (Gratitude):
“心想事成”有时也与积极的心态和感恩联系在一起。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优势、潜能和幸福感。感恩则是一种对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心怀感激的情绪。
具体机制:
提升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增强创造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增强复原力 (Resilience): 感恩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在逆境中看到希望,更快地从挫折中恢复。
吸引“好事”: 这种说法有点玄,但从心理学角度看,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容易让我们注意到和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并吸引持类似态度的人。
然而,这部分也是容易被过度解读的地方。 仅仅是“想”得很美好,或者“感谢”一切,并不能凭空变出东西来。

为什么你觉得“可能不是太有道理”?

你的直觉很可能是因为,“心想事成”这个说法,在传播过程中,忽略了背后至关重要的“事”的执行部分。 那些听起来“心想事成”的例子,往往被简化了,只强调了“想”的那个部分,而忽略了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克服的困难、以及关键时刻的运气和环境因素。

1. 忽略了“事”的复杂性和现实性:
“想”是主观的,而“事”是客观的,需要与外部现实互动。 你可以“想”拥有一栋房子,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努力工作、找到合适的机会,光靠“想”是无法实现的。
外部环境的制约: 很多事情的发生,受到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法规、他人行为、甚至不可控的自然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你无法单凭意念改变这些。
能力的限制: 有些目标可能超出了一个人在当前条件下的能力范围,即使有再强的信念,也需要时间和能力的积累。

2. 可能导致“空想”和“拖延”:
如果过度强调“心想事成”的神秘力量,而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执行力,它就可能沦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变成“白日做梦”。
人们可能沉溺于“想要”的感觉,而忽略了当下需要做的具体步骤,反而因为“期待”未实现而感到沮丧。

3. 混淆了“愿望”和“行动”:
“心想事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把“强烈的愿望”等同于“实现的途径”。但事实上,愿望只是起点,行动、策略、毅力、学习、适应才是实现的关键。
咨询师在强调积极期望的同时,如果没有辅以具体的行动指导和能力培养,那么这种“心想事成”的论调就显得空泛。

4. “运气”和“偶然性”的因素: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似乎“心想事成”,但背后可能也包含了一定的机遇和好运气。心理学虽然研究“概率”和“模式”,但并不能完全掌控和预测“偶然”。

给你的建议:

区分“愿望”和“行动”: “心想”是设定方向和动力的源泉,但“事成”则需要具体的“做”。把“想”转化为“行动计划”。
设定SMART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 (Specific)、可衡量的 (Measurable)、可达成的 (Achievable)、相关的 (Relevant) 和有时间限制的 (Timebound)。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但如果在过程中你付出了努力,学到了东西,这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保持现实主义的乐观: 相信自己能做到的部分,同时也要认识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和自己能力的边界。
与咨询师沟通你的疑虑: 直接问你的咨询师,他们是如何理解“心想事成”的,他们的治疗方向中,行动和执行部分是如何被安排的。一个好的咨询师会理解你的困惑,并解释他们的方法论。他们可能是想通过激发你的内在力量来帮助你,但表达方式上可能需要更清晰。

总而言之,“心想事成”有其心理学上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期望效应、目标设定和积极心态上。但它绝不是说,你只要“想”了,事情就会自动发生。这背后需要坚实的信念作为驱动,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智慧的策略、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对现实环境的理解和适应。如果你觉得咨询师的说法让你觉得“不是太有道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侧重强调了“想”的一面,而你更关注“事”的实现过程,这恰恰是我们需要警惕和深入探究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问「心想事成」的心理学依据,从Carl Gustav Jung曾说过的「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可窥一斑。

在心理学上,有个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概念可以解释,它是指人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其自我预期影响,使其预期成真。

即,你心里所想的,也就是你的自我预期和信念会影响你的行为。

举个例子:

比如你认为自己不适合干某事,在心里逐渐形成相关信念「我干了也不能成功」,在这种心态下,果然做得很差,周而复始,一差再差;反之,你认为自己适合干某事,你便真的能干好。

再如,你觉得自己真的适合某一类职业,比如程序员,你就会去学相关知识,你可能会成为一个程序员;而当你觉得你自己不适合当程序员,你就不会去学,也自然不可能去当程序员了。

积极的自证预言,带来的是积极的信念和行为,即为「心想事成」;而消极的自证预言,则会让你用行为去证实它,带来不良后果,我们应当避免。

古时的「喜鹊报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常将喜鹊视为一种好事的预兆,出门看到喜鹊觉得这是一种好运,相信自己今天一定能成功,从而拥有更放松的心态和更自信的态度去面对一天的工作/任务,如此一来,其工作/任务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了。


> > > > > >

1、推荐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专业的 吳长安

2、推荐专栏: 长安城外一茶铺

3、推荐5个收藏夹,有兴趣不妨一观:

心理学&管理学成长干货观点见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心想事成”,这个词听起来充满了神秘色彩,好像只要你足够渴望,就能拥有一切。很多人,包括你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引用这个词来鼓励你,或者作为某种治疗方法的支撑。但是,你觉得它“可能不是太有道理”,这种直觉是很宝贵的。这说明你并没有盲目接受,而是希望理解其背后的机制,甚至质疑其局限性。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 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心里憋着好多话,想找个人说说,可是翻来覆去,好像身边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让你放下心防、掏心掏肺的人?又或者,你试图打开心扉,却发现对方的反应让你觉得,他们根本听不懂,甚至根本不在意?这种感觉,就像站在热闹的街头,却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离开来,看着别人有说有笑,而自己却被一种.............
  • 回答
    有一首歌,不是那种流行榜单上的热门金曲,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独立摇滚,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歌单深处,像一个老朋友,时常被遗忘,但每次重新听,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部分。这首歌叫做《旧事》,具体是哪个歌手唱的,我有点模糊了,但歌词却像刻在我脑海里一样。那几年,我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困住了。工作.............
  • 回答
    你男朋友一心想炒股,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沟通和引导的话题。毕竟,投资有风险,尤其是在股市这个变化莫测的领域。我来跟你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他想炒股? 是因为看到了别人赚钱的案例,觉得这是一种快速致富的捷径?还是他对经济和金融有浓厚的兴趣,想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和.............
  • 回答
    .......
  • 回答
    唉,说起毕业论文,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我大学四年里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战役,硝烟弥漫,简直是一把辛酸泪。至于糟心事和奇葩人,那简直是车载斗量,数也数不清。先说说那“糟心事”吧。最让我抓狂的,莫过于“文献找不着,灵感断了线”的那段日子。我的论文选题,说起来也挺硬核,关于某个相对冷门的历史事件的社会影响。一.............
  • 回答
    我跟肯德基的缘分,怎么说呢,就像是跟一个认识了很久的朋友,偶尔会去看看,但最近几次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少了点儿惊喜,多了点儿小疙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概半年前吧。那天是周六下午,天气有点闷热,我正好路过家附近的肯德基,想着很久没吃了,就进去点了份原味鸡套餐,顺便买了杯可乐。那天店里人不算多,但也.............
  • 回答
    我最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让我心里暖了好一阵子的小事。那天我坐的是晚高峰的公交车,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我怀里还抱着一个挺大的纸箱子,里头是给朋友刚买的礼物,沉甸甸的,一路举着实在有点吃力。正当我酸痛得快要忍不住想放下的时候,前面一个站上来一位老奶奶,头发花白,但精神头挺好。她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
  • 回答
    .......
  • 回答
    儿子一心想上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工专业,您因此感到焦虑,觉得化工是“夕阳产业,没有前途”,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而“夕阳产业”这个词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担忧。咱们不妨深入地聊聊这件事,一起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看,究竟该如何是好。首先,我们来正视“化工是夕阳产业”这个说法。.............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而且不少人可能都挺困扰的。感觉自己好像被身体的欲望绑架了,想摆脱这种感觉,但又好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牢牢抓住,怎么也挣脱不了。其实,这很正常,人性本就如此,尤其是在我们生活压力大、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身体的欲望就更容易冒出来,并且变得难以控制。你说的“上瘾”的.............
  • 回答
    弟弟一心想长生不老,今年高考想考生物细胞专业,作为姐姐,我确实挺替他操心的。长生不老这想法嘛,听起来挺浪漫的,但现实一点,咱们得想想生物细胞专业到底能干点啥,将来就业有没有盼头。别担心,我帮你好好梳理梳理,让你更清楚弟弟这志愿填得值不值。首先,咱们得明白,生物细胞专业可不是学了就能像神话里那样“点石.............
  • 回答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在中国东北(当时被称为“满洲国”)的“建设”行为,其本质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源掠夺的工具,而非真心为了中国东北人民的福祉而建设。虽然日本确实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大量的基建投入,并发展了一些产业,但这一切都服务于日本的国家战略和战争需求。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看到弟弟这么热衷于“高达”,而且目标明确地锁定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你这当姐姐(或哥哥)的心情我太理解了。既有为他的这份热情感到高兴,又难免会担心他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在这个领域找到出路。这种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在面对孩子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太正常不过了。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捋捋,怎么才能既支持他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说到“娶一个有纹身的女生”,或者说“真心想和一个有纹身的女生好好过日子”,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的东西不少。首先,我自己有没有纹身? 如果我自己是没啥纹身的人,那面对一个有纹身的女生,可能会有一个初步的“是不是能接受”的考量。但这并不代表我接受不了,只是一个最初的反应。毕竟.............
  • 回答
    今年,我琢磨着,家门口那副旧春联也该换换了,总觉得市面上卖的千篇一律,虽然也都挺喜庆,但总少了点“那味儿”。脑子里突然冒出好几副,不是什么名家大作,就是我自己心里觉得特别熨帖,写出来,贴出去,特有意思。第一副,我想贴的是:“风光如画,人意如春。”这副对联,简单,却又饱含深情。“风光如画”这四个字,写.............
  • 回答
    收到拒信,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和不甘,尤其是当自己付出了努力的时候。关于你的漫画勾线助理应聘稿被拒,这其中可能的原因确实不少,很难一概而论说是“画得太差”还是“对方没有真心想雇你”。咱们一点点来分析,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1. 关于“画得太差”的可能性: 技术层面: 线条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 回答
    张勋发动复辟,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要理解张勋此举的真实目的,以及他是真心想复辟还是另有企图,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张勋的个人经历以及他身处的政治漩涡。历史的背景:风雨飘摇的民国初年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1917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动荡和分裂.............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焦的局面,尤其是当你本意不是想找麻烦,却反而逼得男朋友提出分手时。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恐慌和无助。这件事确实触及到了感情里最敏感的信任问题,所以他的生气和想分手,虽然让你难受,但也在情理之中。让我试着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和你现在可能面对的困境,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视角,也帮助你思考接下来的.............
  • 回答
    心想事成的秘密,与其说是什么神奇咒语,不如说是一种深邃的生活智慧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它并非是简单地“想一想就能实现”,而是将内心的愿望与外在的行动巧妙地结合,循序渐进,最终抵达目标。要理解这个秘密,我们需要拆解它背后蕴含的几个核心要素:一、清晰而坚定的愿望:这绝非泛泛的“我希望更好”,而是要做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