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年来在叙利亚花费超过50亿美元,俄罗斯到底得到了什么?

回答
在叙利亚投入超过50亿美元三年,俄罗斯确实从中获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地缘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并非单一层面,而是多维度、相互关联的。以下是俄罗斯在此期间获得的主要回报的详细阐述:

1. 地缘政治和战略优势的巩固:

重申其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 叙利亚战争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大规模的军事介入,标志着俄罗斯重新确立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向世界展示了其决心和能力,打破了其被边缘化的论调。
维持并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存在: 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重要和唯一的军事基地所在地(塔尔图斯港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不仅保证了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还使其能够:
监视和影响该地区: 拥有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俄罗斯可以有效地收集情报,监测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的活动,并对地区局势施加直接影响。
作为地区安全的重要参与者: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使其成为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尽管其定义可能与西方不同)的重要力量,从而获得该地区国家(如伊朗、土耳其、黎巴嫩真主党等)的认可和支持,也使得俄罗斯能够扮演调停者和安全提供者的角色。
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的介入直接削弱了美国在叙利亚和更广泛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为俄罗斯在中东赢得了更大的战略空间。
展示和测试其军事现代化成果: 叙利亚战场成为俄罗斯展示和测试其新型武器装备(如“口径”巡航导弹、苏35战斗机、卡52武装直升机、电子战系统等)的绝佳平台。通过实战检验,俄罗斯能够:
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和经验: 俄军士兵在叙利亚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提升了其协同作战能力和指挥效率。
出口武器的良好宣传: 在叙利亚使用的先进武器表现出的效能,为俄罗斯军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和订单。许多国家因此对俄罗斯的军事装备产生了兴趣。
获得新的战略前沿: 叙利亚靠近地中海东部,毗邻欧洲和北非,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存在,使其在战略上有能力影响欧洲的安全格局,并监测北约在地中海的活动。

2. 经济利益的潜在回报:

军工出口的刺激: 如前所述,叙利亚战场为俄罗斯军工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带动了武器出口的增加。虽然直接为叙利亚战争支出的资金可能大部分是军事预算,但通过提升军工产品的吸引力,长远来看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
能源资源开发机会: 叙利亚拥有一定的油气资源,俄罗斯企业(如Stroytransgaz)已经与叙利亚政府达成了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包括对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叙利亚战争平息后,俄罗斯有望在叙利亚能源领域获得更大的份额。
重建项目合同: 随着叙利亚局势逐渐稳定,未来的重建工作将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俄罗斯企业已经开始争取参与叙利亚的重建项目,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设施修复等,这将为俄罗斯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和贸易往来的强化: 俄罗斯通过支持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加深了与叙利亚政府在金融和贸易方面的联系。尽管叙利亚经济因战争遭受重创,但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仍在维持和发展,例如通过易货贸易和信贷协议。

3. 政治和外交上的“软实力”提升:

“救世主”形象的塑造: 在叙利亚政府眼中,俄罗斯是其政权得以延续的关键盟友。俄罗斯通过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成功塑造了自己在叙利亚国内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中的“救世主”或“稳定力量”的形象,这是其在中东地区“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与区域主要国家的关系调整: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介入,促使其与该地区其他主要行为体(如伊朗、土耳其)建立了新的合作或博弈关系。尤其是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从竞争到合作(例如阿斯塔纳进程),为俄罗斯在地区事务中争取更大话语权提供了机会。
打破西方孤立的手段: 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孤立,但其在叙利亚的成功军事干预,使其能够吸引一些非西方国家的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西方的外交压力。

总结:

三年花费超过50亿美元,对俄罗斯而言是一笔巨额的投资,但其收获是多方面的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最直接的成果是巩固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战略地位,重新确立了其作为全球性军事大国的形象,并为俄罗斯军工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出口效益。 长期来看,俄罗斯还寄希望于通过参与叙利亚的重建,进一步拓展其经济利益,并继续在中东地区扮演关键的政治和安全角色。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种投入并非没有代价。除了经济支出,俄罗斯还面临着人员伤亡的风险、国际社会对其军事行动的争议、以及维持长期军事存在的后勤保障压力。 并且,虽然俄罗斯在叙利亚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但要实现完全的稳定和国家重建,仍面临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三年花费,是一笔精心计算的战略投资,其目标是实现多重利益的协同增长,并借此重塑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在叙利亚赚大了啊,大致列一下:

1. 大量使用雇佣军既消除了内患又赚了厘金;

2. 吓唬阿拉伯国家买了一堆武器;

3. 掐断了里海和中东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使自己成为欧洲最有优势的供应商;

4. 和土耳其又打又拉,将其从对手变成了准盟友;

5.胁迫阿拉伯国家一起涨油价。


加一条,刚刚看新闻,今年叙利亚新修了1000多所中小学,课程里就包括俄语课……

user avatar

谢邀。看见毛子才花这点钱,难怪老爷们要审计五角大楼。。。。

旧闻:

据《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16日报道,美国耗资5亿美元、期待在叙利亚训练大约5400名反对派士兵的项目近日宣告失败。美国官方承认,该项目仅仅为打击“伊斯兰国”(IS)前线输送了“四五个”士兵。

美国中央指挥部的洛伊德 J 奥斯汀三世将军16日在国会表示,美国于2014年12月启动了这个耗资5亿美元的项目,希望能够为前线输送多达5400名士兵;但是实际人数仅有“四五个”。

最后说一下个人的看法。除非毛子兵不吃不喝不领工资,否则毛子绝不可能只花这点钱。几万人,海陆空三军都有,一年才花十几亿美元?这点钱在国内维持战斗力都困难,还打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