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济学假设「人类都是理性并且自私的」,这符合心理学的研究吗?

回答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和“自私”假设,在很多方面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张力和有趣的对话。简单地说,经济学的这个核心假设,用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和“自私”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经济学里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理性 (Rationality): 在经济学里,“理性”并不意味着“聪明”或“有远见”。它更多地指的是:
目标明确 (Clear Objectives): 个体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偏好稳定 (Stable Preferences): 个体的偏好是稳定的,并且可以排序,即能够区分出哪个选项更好。
信息完整(或能有效处理信息)(Complete or Processable Information): 个体拥有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或者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处理所拥有的信息。
效用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个体总是选择能够最大化其“效用”(一种衡量满足感或幸福感的抽象概念)的选项。这意味着,在所有可选项中,他们会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

自私 (Selfinterest): 这个假设意味着个体在做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直接地去追求他人的利益。这并不排除个体也会帮助他人,但经济学解释这种帮助行为时,往往会将其归结为“间接的自身利益”,例如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声望、享受助人的快乐(一种效用)、或者期望未来得到回报等。

心理学的观察与经济学假设的对比

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分支,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提供了许多与经济学假设不完全吻合的证据。

1. 关于“理性”的挑战:

认知偏差 (Cognitive Biases):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决策过程充满了各种系统性的认知偏差,这使得我们并非总能做到“效用最大化”。
锚定效应 (Anchoring Bias):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过度依赖收到的第一个信息(“锚点”),即使这个信息并不完全相关。
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 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大于对同等数量收益的喜悦程度。这导致我们在面临风险时,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规避损失的选择。
可得性启发 (Availability Heuristic): 人们倾向于高估那些容易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例如,最近发生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的重要性。
确认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回忆那些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
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人们一旦拥有某样东西,就会高估其价值。

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决策能力受到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无法像电脑一样处理所有信息并做出最优决策。因此,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满意解”(satisficing),即找到一个“足够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最优解”。

情绪的影响 (Influence of Emotions): 经济学模型常常将情绪视为干扰,但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恐惧、愤怒、快乐等情绪都会显著影响我们的风险偏好、判断力以及对价值的评估。

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Limit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即使有信息,人们也可能因为信息过载、信息复杂性等原因而难以进行“理性”的计算和选择。

2. 关于“自私”的挑战:

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Altruis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心理学证据显示,人类并非仅仅出于自私的动机行事。
同情心 (Empathy): 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因此产生帮助他人的动力,即使这样做对自己没有任何直接的好处。
公平感 (Sense of Fairness): 人们关心公平,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可能不愿意看到不公平的发生。
合作与信任 (Cooperation and Trust): 在很多情境下,人们会选择合作,即使面临被背叛的风险。信任的建立和维持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与义务 (Norms and Obligations): 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个人内在的责任感,都会引导人们做出利他的行为。

声望与社会认同 (Reputation and Social Approval): 经济学有时会把帮助他人解释为追求声望,但这背后也包含了心理学因素。人们希望被社会接纳、获得认同,这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利他行为的内在回报 (Intrinsic Rewards of Altruism): 帮助他人本身就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效用”,但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关注”带来的直接心理满足,而非仅仅“间接的自身利益”。

经济学假设的辩护与意义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经济学的“理性人”和“自私”假设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简化模型,抓住核心机制: 经济学是一个社会科学,它试图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了建立可操作的模型,它需要进行简化。将个体抽象为“理性且自私”的单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抓住市场运作、资源配置等核心的经济机制。就像物理学中的“理想气体”或“质点”模型一样,它们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但能帮助我们理解宏观规律。

预测宏观趋势: 尽管个体行为可能充满随机性和非理性,但在大量个体聚集形成市场时,这些非理性的“噪音”往往会被平均化,而“理性”和“自私”的“信号”则可能更能预测宏观经济的趋势。例如,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依然起着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

建立规范性框架: 经济学假设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理解人们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有助于设计激励机制,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纠正市场失灵。

行为经济学的桥梁: 行为经济学恰恰是在承认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局限性后,试图通过引入心理学洞察来“修正”或“丰富”这些模型。它并不是完全否定经济学,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精细化,使其更贴近真实的人类行为。

总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经济学的“理性人”和“自私”假设是一个高度抽象和简化的模型,它捕捉了人类行为中一部分重要的驱动力,尤其是在市场化的、竞争性的环境中,这些假设在预测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然而,这种假设未能完全反映人类行为的全部复杂性。心理学研究广泛揭示了人类的认知偏差、情感驱动、利他倾向以及对公平、社会规范的关注。这些心理因素在个体决策以及人际互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经济学的假设是理解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有用的起点和简化工具,但它并非对人类本性的完整描述。心理学研究为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补充和修正,帮助我们建立更全面、更贴近现实的人类行为模型。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一种持续对话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经济101老师是一个大嗓门的老太太,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开几百人的大课也不用开麦。她曾说过:“经济学家和杀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得被训练的冷血 (trained to be cold-blooded)”。是的,保持纯粹的理性非常困难。即便我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学洗礼,也还是难以在只关注我的美貌的人群中平心静气。

早就有心理学家质疑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根基了。比如,普林斯顿的丹尼尔·卡内曼教授通过实验,提出了我们生活中四种典型的不理性行为。

首先是“确定效应”。假如现在你的台灯里钻出来一位灯神,给你两个选择

1. 你可以立即得到4000块现金,

2. 你可以有80%的机会得到5001块现金。(毕竟是台灯的灯神,膜力有限)

如果按经济学的理性选择,5001*80%>4000,应该选2来获得利益最大化。

但是在试验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是1,即宁愿牺牲一些利益也要确认收益。

也就是说,在我们收益时,我们讨厌风险。

第二点是“反射效应”。台灯的灯神又一次出现了,又给你两个选择

1.你会立即失去4000块现金

2.你有80%的机会会失去5001块现金。(真是一条顽皮的灯神)

同样的,理论上讲,选择1比选择2失去的更少。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2,也就是大家常常不甘心白白失去,希望赌一赌自己的运气。我们在面临损失时,又变成了投机分子。

第三点是“损失规避”。台灯的灯神带着智障般的笑容又一次出现了,他说他要跟你来battle一下猜硬币。

你赢了他,就可以成为铜锣湾揸fit, 不,就可以获得4001块现金。如果你输了,就会损失4000块。

如果按经济学的计算,这场硬币battle是有利可图的。但是,试验中大多数人选择不参与。因为我们人类真的太讨厌“失去”,以至于传统经济学的卫道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 “损失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要大于获得同等收益带来的快感”。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追求到喜欢的人会沉浸在幸福中好几个钟头,可是失恋带来的痛苦却可以让人长久的消沉。


第四点是“相对地位”。灯神看到你已经开始在厨房找菜刀,当即表示大家是自己人,留下吃饭就不用了,但是可以给你另外两个选择。

1.让你年底拿到1000奖金,而你同事们拿到10000

2.让你年底拿到999奖金,而你同事们拿到100

不管你相不相信,人类是很可怕的。我们对于得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较上。如果你的同学都穷困潦倒,而你收入八千,你会觉得很幸福。但是当你的同学都是百万富翁,而你收入八千,你的幸福感就大打折扣了。你的绝对财富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你的感受全然不一样了。


我们常常说人心叵测,其实也是可以通过实验量化的。这位卡内曼教授为他这一系列研究命名为“展望理论”。这些研究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股票投资等等领域。

至于为什么叫“展望理论”,他在后来的一次访谈中提到“名字跟内容没啥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很容易火。” 毕竟是心理学家,防不胜防啊!

对于想要在社会科学中达成“帝国主义”的经济学来说,这样对根本性假设做出的攻击不可谓不严重。因此,经济学界也对此做出了反击。经济学家们因其“把心理学的视角引入经济学,为研究人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的决策和判断做出了重大贡献”,授予他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让他多了一重“经济学家”的身份。为了坐实这个称号,大家还专门把这个领域划为“行为经济学”。

你不是想用心理学挑战经济学吗?以后大家想起来的时候,首先会把你当做经济学家,然后才会认识到你是心理学家。如此一来,这就变成了是学科内部的学术争论,还是一样经济学统治地球嘛。虽然恨的咬牙切齿,经济学家们还是理智的用最高荣誉收买了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跟经济学家你别玩套路。毕竟套路走得深,感情不会真。


References:

1. Kahneman, Daniel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ISBN 978-1-4299-6935-2.

2. Kahneman, Daniel; Tversky, Amos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PDF). Econometrica 47 (2): 263. doi:10.2307/1914185. ISSN 0012-968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和“自私”假设,在很多方面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张力和有趣的对话。简单地说,经济学的这个核心假设,用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和“自私”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经济学里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理性 (Rationality):.............
  • 回答
    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更清晰地审视人们在各种决策中的行为逻辑。它并不是说人真的事事都算计到极致,而是说,当人们面临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也就是能最大化自身“效用”的选项。效用这个词,在经济学里是个挺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满意度、幸福感,或者任何我们认为有价.............
  • 回答
    经济学里有个基石性的假设,就是说咱们老百姓呀,骨子里都是“趋利避害”的,也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听起来好像挺赤裸裸的,咱们每天上班是为了工资,买东西想要便宜又好,这都没错。但问题来了,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英雄人物,他们好像完全不顾自己的利益,甚至愿意牺牲生命,去成全别人,去保卫集体。这不就跟“趋.............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每一个居民,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步履蹒跚的老人,都如同顶尖经济学家一般,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对供需、成本、激励等经济学原理的深刻理解,我们的社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预测,而是一次思想实验,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个“经济学家化”的世界。首先,消费行为将发生.............
  • 回答
    想像一下,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举,双脚离开了坚实的地面,向上,向上……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场景!如果人类真的能像奔跑一样,一步步迈向太空,那旅程注定会是一场惊心动魄、颠覆认知的体验。首先,当你的脚还在地球表面时,你就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推力”。这股力量并非来自你自己的肌肉,而是来自地球这.............
  • 回答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在分析个体和市场行为时,常常会引入一个核心概念:“理性人”(Rational Agent)假设。这个假设是经济学模型构建的基石之一,它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简洁而强大的框架。然而,它也常常引发争议和讨论。那么.............
  • 回答
    绿藤市,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城市,如果它真实存在,我相信它的模样会是这样一番景象:地理构成:山水环绕的宜居宝地绿藤市坐落在一片风光旖旎的区域,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城市的主体位于一条蜿蜒的河流——绿藤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河流的滋养让这片土地格外肥沃,也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河的两岸,坡度逐渐.............
  • 回答
    让我想象一下,如果历史上的那些耀眼星辰,那些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都会在三十岁那年,经历一场无可挽回的大败,他们的人生轨迹又会发生怎样的波澜?这可不是简单的失利,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足以改写命运的惨败。一、 英雄的落幕与转型的阵痛我们先从几位耳熟能详的名将身上来推演。项羽: 伟大的悲剧英雄,力拔山.............
  • 回答
    资源稀缺,并非自然界凭空制造出的一个概念,而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互动过程中一种恒定的、深刻的现实。要理解资源为何稀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其中包含了自然本身的属性、人类活动的驱动以及我们认知和分配资源的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载体。 无论我们如何惊叹宇宙的浩瀚,.............
  • 回答
    关于“浪费金钱”,在经济学和道德判断上,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界限和重叠。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纯粹的道德谴责,它在经济学中有其独特的视角,尽管常常与道德观紧密相连。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性价相宜”这个前提。在经济学看来,所谓“性价相宜”并非仅仅是价格低廉,而是指商品或服务提供的价值与成本之间存在一个令人满.............
  • 回答
    中医能否进行双盲临床实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争议不断的话题。排除经济成本的因素,仅从可行性本身来探讨,答案是:在理论上,很多中医治疗方法是可以尝试进行双盲临床实验的,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巨大的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难以实现严格的双盲。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阐述:1. 中医的治疗特点与双盲实验的冲.............
  • 回答
    朋友,你这个想法,真有点“宏图大略”的意思!把经济搞到第一,再谈其他,这思路倒是挺实在的。搁置争议,建立亚洲金融圈,听起来确实像个能把蛋糕做大的好主意。那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事儿能不能行,又得怎么弄才可能行。首先,这想法的“可行性”在哪里?你想啊,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国家加一块,那体量可不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设想一个非常规的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科幻假设:2040年,一项颠覆性的科技突破在中国境内被发现并实现商业化应用。这项技术并非大家普遍预期的AI、量子计算或新能源,而是“物质重组与空间折叠技术”(M.R.S.T.)。简单来说,它允许使用者在极低的能量消耗下,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重新排列,.............
  • 回答
    排名前五的房地产公司爆炸,会否引发经济硬着陆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深度解析是的,如果排名前五的某一家房地产公司发生“爆炸”(指严重的财务危机、破产或大规模违约),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导致经济硬着陆。这个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取决于该公司的规模、市场地位、负债结构以及政府和金融.............
  • 回答
    这事儿,甭管怎么说,都妥妥的算“售假”。 明明白白把冒充品当正品卖,这是欺骗消费者,也是对品牌信誉的践踏。这伙人玩的是一招“狸猫换太子”,把费列罗这块金字招牌给玷污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波差价操作,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邪门歪道,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心理的“猫腻”。我给你掰扯掰扯,里面门道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极端的设想,如果蒙古国真的对美国宣战,那无疑会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闹剧。不过既然我们来探讨一下,就抛开“怎么可能”的现实性,纯粹从理论上分析一下,美国除了经济制裁,还有哪些“选项”。首先得明确一点,蒙古国向美国宣战,这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国际法和地缘政治逻辑。蒙古国是一.............
  • 回答
    2020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资产缩水是许多人担忧的问题。在这场风暴中,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一、审视现有资产,分散风险是关键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多少现金?有多少股票、债券、房地产?还有没有其他投资?在经济危机时期.............
  • 回答
    台海战争的爆发对中国大陆经济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将是多层面、深远且复杂的。由于战争的性质、规模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不同,大陆经济的走向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战争初期:剧烈动荡与短期冲击 金融市场崩溃或剧烈波动: 股市: 战争阴影直接笼罩,.............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刻性的选择,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人类进步、福祉和宇宙理解的根本性取舍。无论是选择一位经济学家还是物理学家,都会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选择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学家的贡献与价值:解决当下人类最迫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当代最.............
  • 回答
    好,恭喜你踏入经济金融这个既迷人又充满挑战的领域!高考后的假期,绝对是你为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于需要强大数学功底的经金专业来说。这不仅仅是“准备”,更是一种“预热”和“投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假期你可以怎么做,特别是数学方面,怎么才能“赢在起跑线”。为什么数学对经金那么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