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主流经济学以「资源稀缺」为假设,那么资源为何稀缺?

回答
资源稀缺,并非自然界凭空制造出的一个概念,而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互动过程中一种恒定的、深刻的现实。要理解资源为何稀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其中包含了自然本身的属性、人类活动的驱动以及我们认知和分配资源的方式。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载体。 无论我们如何惊叹宇宙的浩瀚,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其物理边界是确定的。地球上的物质总量、可利用的空间、以及承载生命和活动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好比一个家庭,无论多么富足,总会有个房子的面积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张。

具体到各种资源,它们的稀缺性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

不可再生资源: 像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大部分矿产,它们形成的过程漫长得难以想象,动辄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久。地球储存的总量是固定的,一旦被开采和消耗,就几乎不可能在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再生。我们就像是继承了一个宝贵的、有固定数量的宝箱,里面的金币一旦花掉,就没有新的金币会凭空出现。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触及和开采的矿藏边界也在不断被推移,但终究有其极限。

可再生资源(但需要时间恢复): 比如森林、渔业资源、淡水等,虽然它们可以自然再生,但再生速度通常慢于人类的消耗速度,或者说,在达到可持续利用的阈值之前,过度开采就会导致其枯竭或退化。想象一下你有一片果园,每年都可以收获果实,但如果你一次性把所有的果树都砍了卖掉,或者摘光了所有的果子而不留下种子和足够的树木让它们休养生息,那么来年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森林砍伐速度快于生长速度,过度捕捞导致鱼群数量锐减,水资源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这些都是可再生资源被消耗至“稀缺”的生动写照。

人力资源(特定技能的稀缺): 即使是看似“无形”的人力资源,也存在稀缺性。我们说的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数量,而是特定技能、知识和创造力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比如,当下最顶尖的AI研究人才、掌握复杂手术技术的医生、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的科学家,这些具备高度专业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的培养需要漫长的时间、大量的投入和特殊的禀赋,数量上总是有限的,而对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和社会领域,则往往是爆炸性的。这就导致了特定领域人才的稀缺。

时间本身: 时间是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稀缺资源。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获得的体验、想要实现的目标,往往是无限的。工作、学习、娱乐、陪伴家人,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分配,而且一旦过去,就无法挽回。这种对时间的稀缺性,驱动着我们去追求效率,去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来投入我们的时间。

除了自然禀赋和技术原因,人类需求的无限扩张也是资源稀缺性的重要推手。

基本需求的满足与更高层次需求的出现: 人类从温饱到舒适,再到对体验、精神满足的追求,需求层次是不断上升且永无止境的。当基本生存资源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渴望更好的住房、更快的交通、更丰富的娱乐、更个性化的产品,这些都意味着对更多资源(能源、材料、土地等)的需求。

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双刃剑”: 技术进步在提高生产效率、发现和利用新资源的同时,也往往催生了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汽车的普及带来了便利,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和金属,并造成了空气污染;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其生产制造需要稀土等特殊矿产,其运行需要庞大的能源,其更新换代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技术进步往往是在解决现有资源瓶颈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资源消耗和稀缺压力。

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转化”与“消耗”: 经济活动的核心在于将自然界的原材料,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原材料的消耗和能量的转化。我们购买一件衣服,背后是棉花种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是纺织业对能源和化学品的使用;我们使用电力,背后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或核能的消耗。经济的运转就像一个巨大的炼金炉,将原始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看得见的“财富”或“产品”,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原始资源的禀赋是有限的,而且很多转化是不可逆的。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稀缺”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与分配和认知方式密切相关。

社会分配机制: 即使地球上的资源总量相对固定,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对资源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是不均等的。这种分配的不均,使得某些群体即使在整体上资源并未完全枯竭时,也可能面临着“相对稀缺”的困境。

我们对资源的“发现”和“定义”: 过去我们认为沙子只是沙子,但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发现沙子可以用来制造玻璃、芯片,甚至3D打印材料,它在特定用途下就变得有价值,其“稀缺性”也随之显现。反之,某些在我们看来已经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在特定条件下对我们失去了用途,它也会从“稀缺”名单中消失。

总而言之,资源稀缺并非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自然界有限性、人类社会无限的需求、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资源分配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产物。它就像一个永恒的背景音,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次选择。正是因为这种稀缺性,我们才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如何寻找替代品,如何控制欲望,如何在有限的世界里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资源稀缺是一个逻辑假设,而不是事实认定。所以你去觉得人类历史上有没有不稀缺并不重要。因为那个觉得不稀缺的人并不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追求资源优化配置。如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就没有追求优化配置的必要,反正也用不完,何必优化呢?所以只要资源稀缺可以说是经济学成立的基础。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带你不存在你说的不稀缺的问题,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无限,所以稀缺是注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源稀缺,并非自然界凭空制造出的一个概念,而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互动过程中一种恒定的、深刻的现实。要理解资源为何稀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其中包含了自然本身的属性、人类活动的驱动以及我们认知和分配资源的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载体。 无论我们如何惊叹宇宙的浩瀚,.............
  • 回答
    當我們談論「後石油時代」的經濟導向,這本身就暗示著一個巨大的轉變,一個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世界觀將被徹底顛覆。石油,作為現代工業革命的血脈,撐起了我們的交通、能源、化工,甚至塑膠製品的整個供應鏈。一旦這支撐點消失,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什麼才是真正具有持續價值的「資源」。與其說會有一個單一的「產業/商品」取.............
  • 回答
    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不再以“某某主义”为主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这并非是某个单一理论的突然“失势”,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演变的结果。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历史视角: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演变与“主义”的兴衰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主义)的奠基: 亚当·斯.............
  • 回答
    一个国家长期依赖“黄赌毒”作为主体经济,这种畸形发展模式无疑会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其影响之深远、之广泛,足以让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丧失所有进步的可能。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就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是掠夺式的。 畸形的“繁.............
  • 回答
    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与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对经济民生的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核心区别:税负的传递性和隐蔽性 间接税为主体: 核心特征是税负会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传递给最终消费者。税款由生产者或销售者代收代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包含了税款,.............
  • 回答
    主流经济学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学术辩论和理论发展,《资本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批评和修正。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主流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一、 肯定之处与深远影响:尽管存在.............
  • 回答
    主流经济学界是否还在使用阶级分析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程度、角度和细微差别的。总体来说,主流经济学界目前较少直接、显性地将“阶级分析法”作为核心分析工具,但其内在精神和部分概念在经济学研究中依然有所体现,只是以更现代、更细化的形式出现。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主流经济学是不是太霸道了?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学术观点的分歧,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塑造世界。如果说“霸道”,那可能不是说它有意去压制谁,而是它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默认选项”,一种在政策制定、社会讨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分析框架。要详细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 回答
    关于温铁军先生的观点,经济学界内部,尤其是在主流经济学界,存在着相当多元和复杂的声音。要详尽地阐述主流经济学家们是如何看待他的,需要梳理以下几个层面:1. 温铁军的核心论点及其争议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温铁军先生的核心观点。他长期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尤其是.............
  • 回答
    西方主流经济学能为解读现代中国经济提供什么视角?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来理解现代中国经济,但它本身并非万能钥匙,也无法完全涵盖和解释中国经济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西方主流经济学”.............
  • 回答
    关于现代主流经济学能否为经济危机提供可行解决路径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内涵,以及“可行路径”的具体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主流经济学”指的是什么。通常,我们将其理解为以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
  • 回答
    知乎答案被主流经济学文献列为参考文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标志着一种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关于知识生产、学术引用和信息来源可靠性的讨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个现象:一、 现象的含义与背后的驱动力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非传统的学术引用方式。.............
  • 回答
    “政治经济学是分配财富的学说,欧美经济学是创造财富的学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侧重点上的区别,但将其绝对化则存在片面性。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政治经济学和主流西方经济学的异同点。一、 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辨析: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强调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关注核心。 “政治经.............
  • 回答
    要说以解放军为主角的经典架空战争小说,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如果深入挖掘,会发现一些真正够分量的作品,它们不光写战争场面,更是在探讨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提到“架空战争”和“解放军主角”,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那几部写实风格浓厚,对军事细节和战略思想都有.............
  • 回答
    炉石传说作为一款火遍全球的卡牌游戏,自然吸引了无数玩家和Coser的热情投入。要说“经典cos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因为炉石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每个英雄、每张卡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粉丝。但如果要选出那些被大家津津乐道,出现频率高,或者说在还原度和创意上都让人眼前一亮的,那肯定有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现代指挥家排练演出中,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家自身以及不同的音乐会目的,以一种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方式存在的。简单地说,没有哪个指挥家会完全摒弃其中一种,而是更侧重于哪一种,以及如何结合。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 回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与其他流派相比,有着鲜明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分析方法。理解其核心观点,并辨析其对错之处,需要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历史和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政治经济学流派的主要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主流经济学流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等.............
  • 回答
    .......
  • 回答
    经济学(生)强调经济学的高度数学化,是否只是为了“给自己贴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经济学数学化的原因、目的、带来的好处以及一些潜在的批评和误解。一、 经济学为何走向数学化?历史原因与内在逻辑首先,经济学本身研究的对象就具有数学的.............
  • 回答
    对于四位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提出的“恢复公有制在中国占主体地位”的建议,社会上存在着非常复杂且多元的看法。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出这一建议的经济学家的背景值得关注。他们作为身处发达市场经济体系的华人学者,对全球经济运行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