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主流经济学界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

回答
主流经济学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学术辩论和理论发展,《资本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批评和修正。

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主流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

一、 肯定之处与深远影响:

尽管存在诸多分歧,《资本论》在以下几个方面仍被主流经济学界普遍认可其价值和影响力:

1. 批判资本主义的开创性工作: 《资本论》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中的内在矛盾、剥削机制、以及可能导致的危机和不平等。这种批判性视角为后来的社会经济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影响了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以及许多关注社会公平和福利的经济学家。

2. 劳动价值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贡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虽然在实证分析中存在困难,但在理解价值的来源和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方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它强调了生产和劳动力的创造性,这与某些只关注市场交换和抽象效用的模型形成了对比。
局限性与批评: 这是主流经济学界对《资本论》最核心的批评之一。主流经济学普遍接受的是主观价值论(如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对其的主观偏好和稀缺性决定的,而非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为什么某些劳动密集型商品价格低廉,而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商品价格却可能更高,也无法解释非劳动创造的价值(如土地、专利等)。转换问题(即如何从劳动价值量准确地转换为生产价格)更是《资本论》在理论上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许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未能成功解决。

3. 剩余价值理论的启示:
启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即工人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获得的工资,这部分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的来源,并将其归结为对劳动力的剥削。这种关于生产关系和权力分配的分析,为理解工资、利润和资本积累的分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批评与修正: 主流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理论过度简化了利润的来源。他们指出,利润不仅仅来自于对劳动力的剥削,还来自于资本家的创新、风险承担、管理能力、技术进步、市场营销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利润也被视为对企业家才能、资本风险和时间价值的回报。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将分配问题视为市场供求、要素生产率和谈判能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剥削关系。

4. 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分析:
贡献: 《资本论》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即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对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解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天然倾向是无限增殖”的论述,虽然带有批判色彩,但也触及了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修正与发展: 主流经济学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技术外生冲击理论等,更加精细地分析了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更具数学模型化的框架。

5. 经济危机理论的洞察:
洞察: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会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论述,例如生产过剩、利润率下降趋势等,为理解市场经济的波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即使不接受其危机必然性的结论,其对危机发生的机制的分析仍有参考价值。
主流解释: 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更加多样化,包括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货币主义关于货币供应波动的解释、奥地利学派关于信贷扩张和利率扭曲的解释,以及金融摩擦、信息不对称等微观基础的解释。

6. 社会和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文献。它将经济分析置于社会和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强调了经济结构对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是主流经济学在早期阶段相对缺乏的。

二、 主要批评与主流经济学的立场:

主流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由此形成了主流经济学的不同理论:

1. 价值理论的非实证性与内在矛盾: 如前所述,劳动价值论被认为缺乏实证支持,且在解释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

2. 经济预测的失败与预测的准确性: 《资本论》预言了资本主义的最终崩溃、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然而,历史的发展并未完全印证这些预测。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改革、福利制度的建立以及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富差距,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水平,也避免了马克思所预言的“普遍的贫困化”。主流经济学认为,马克思的预测过于悲观和单一。

3. 对市场机制和个体理性的忽视: 主流经济学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调个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理性决策。而马克思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整体性弊端和阶级矛盾,有时被认为低估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个体的主动性。

4. 替代方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替代方案,在理论上存在模糊性,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效率低下、权力集中、个人自由受限等。主流经济学(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学)认为,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提高生产力、促进创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活力。

5. 过于悲观和单线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被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过于宏大叙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和适应性。

三、 现代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影响与修正:

尽管《资本论》本身在主流经济学中已非核心理论,但其思想和分析方法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经济学:

批判性思维的传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依然是经济学界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来源。关注不平等、周期性危机、垄断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 虽然不是主流,但在一些学术领域,仍然存在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他们会尝试在现代经济学框架下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发展或修正。
对不平等和分配的研究: 随着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与分配不均的论述再次受到关注,并推动了主流经济学界对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的深入研究。
对经济危机的分析: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出现,使得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不稳定的论述。
制度经济学与新政治经济学: 一些制度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学者,虽然不直接采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在分析制度、权力关系和经济行为的社会性方面,与马克思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共鸣。

总结:

主流经济学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是:承认其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和深远影响,但对其核心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认为其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证上的困难,并且其经济预测也未能完全实现。

可以说,《资本论》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框架和批判视角,迫使经济学界不断反思和修正自身理论。虽然《资本论》本身已不再是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但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以及引发的辩论,至今仍在塑造着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关注分配、不平等、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问题等领域。主流经济学更倾向于在更精细、更具数学模型化、更注重实证检验的框架下,研究和解决这些经济和社会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首先是来平息争端的,不是来直接回答问题的,关于问题的相关部分我放在后面。

很多答主站在了反马和挺马两派,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究竟有何意义?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资本论》写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那就完全是一本民科书籍,和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完全搭不上边,自创一套说法。

然而它写于1867年,运用的是当时学界的主流理论——劳动价值论,尽管这一理论在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


牛顿力学也完全out了,但是你能说牛顿力学是“流毒”吗?牛顿力学依旧适用于日常生活宏观低速的领域,平常老百姓用它分析一下问题是完全Ok的。

马的很多理论,我觉得一般市长级别以下的干部用它完全OK,就算有一些问题,也是经过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朝着中国国情改造了的,根本谈不上“流毒”,你不能指望一帮乡长县长全都是经济学科班出身对不对?把这么多人都用DSGE和Game Theory进行培养你觉得现实不?

马克思经济学,准确的说是从亚当斯密李嘉图那里继承来的一套古典体系,和牛顿体系一样,基层干部用它是够的,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

我举个例子,物价局的干部如何判断市场上的商人是否哄抬物价的问题。

1: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首先,他们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来得出消费者购买此商品的需求曲线D

随后,进入工厂之中,考察生产流程,得到厂商的供给曲线S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联立方程组,S=D解出均衡价格P0。

当下价格偏离P0,根据需求曲线和当下价格P,解出此时的消费者剩余Sup和无谓损失DL(deadweight loss)

无谓损失占均衡价格的总剩余的比例过大,假设超过了一个标准k,因此判断,市场上商人哄抬物价对社会福利造成了巨大副作用,故勒令降低物价并进行罚款。


2: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二锅头一个月前卖10块一瓶,以前最多也就波动变化个2块钱,现在忽然卖了20块,于是“价格远远超过了价值”。说明商人在哄抬物价,勒令降价并罚款。


你觉得基层干部学哪个有用?怎么会有答主觉得教马克思主义是“毒害”呢?


市长以上的精英政客,就算不懂现代经济学,都是有顾问的,还担心马克思主义的误导?

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能误导他,我觉得他随便一个哥们儿都能误导他,他乱搞不能怪在马克思上面。


有很多人觉得马克思的理论和现代经济学是矛盾的,伽利略变换还和洛伦兹变换是矛盾的呢,能不教伽利略?

如果你们是说用马克思那一套会和现代经济学导致不一样的结论和政府行动。

我这么说,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致的。


“社会市场的分工总是不尽人意,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凯恩斯《货币,就业和利息通论》

“资本主义市场天然具有缺陷和根本矛盾,这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资本论》

当然,马克思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他除了想到革命想不到其他办法来缓解经济危机。


“繁荣时期收入增加的时刻,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却没有与之同步,萧条时期成本降低的时刻,资本家的糟糕预期却阻止了投资增加。”——凯恩斯《通论》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思《资本论》


“投资回报率大于GDP增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全世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利益转移到了资本手里而不是劳动者手里,这是三个世纪以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皮卡第《21世纪的资本》


“群众有限的消费使得需求总是不及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总是过剩的,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被不断转移到资本家手中。”——马克思《资本论》


我就不再去找一些东西来贴在这里了,大家自行体会,凯恩斯和皮卡第是什么人物?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但是他们的结论和马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变化,让他们找到了一些新的续命办法而已。

马克思的时代,连GDP核算都没有,用劳动价值论的原始工具能达到这一步,是什么水平?在论证贫富差距和经济危机上,马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高度重合。

在论述价格产量变化和厂商行为的细节上,博弈论和新古典DSGE做的更精确,就像高速运动时相对论更精确一样。

马的经济结论,虽然工具落后,大多数都是与现代经济学相同的。只不过时代局限让马看不到别的缓解办法,只能诉诸公有制革命而已。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马经基本够用,非常实用,我甚至觉得美帝基层公务员也该学习,现在他们地方发展非常差劲,各种基建年久失修,全国经济集中在加州和纽约,其他地区简直搞不起来。


主流经济学界这个概念,不好作判断,

保罗·克鲁格曼曾经认为《21世纪的资本》是几十年来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所以我就用皮卡第这个人的名言来评价马克思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但他没有告诉我们废除资本主义后,如何在政治和经济上组织社会,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我比马克思多了150年的社会经验。”


可见他基本已经承认了资本主义社会有致命缺陷,并觉得马克思不过是受时代所迫而无法得出一个方案而已。

很多答案企图寻找反例来攻击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这是站不住脚的,寻找特例的情况是有的,我不是说马经适用于所有情况,而是说它在日常行政的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牛顿力学不适应的特殊情况多了去了。

准确一点,就是不需要严格定量精确估计,不需要考虑特殊市场的情况下马经是完全适用的,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够了。

比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很多人批判它不严谨。

对于同一技术水平的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决定价格,说有个“价值”在作用于价格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假设某一商品价格高而劳动时间低,资本家肯定会加紧生产这一商品,商品一多,价格自然就跟着下降了。

至于“你怎么知道我花多少时间”的问题,完全竞争市场只要一调查就清楚,你打的的时候只需要问一下出租车司机一天工作小时,一个月工资多少?油钱多少?会有出租车司机骗你么?因为大街上全都是出租车司机,骗你马上就识破了,想骗你开车辛苦收你高价是不可能的。这年头就是黑车司机都不会收你离谱的高价。

只有垄断市场或者寡头市场才会出现这种问题,就只有他一个干这行,别人都没发言权,这下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估不准。

然而社会上大多数行业都是完全竞争,技术同质的行业,甚至经济波动都大多是从这些行业中发生的,用马的理论推到这里都没任何问题。

一个县级以下的干部,会和垄断行业的董事会交谈么?比如参加中国移动董事会和他们老总交流交流流量贵的问题,想想任何国家这种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拿这些特例批马克思主义的也是没事找事。



很多人觉得马宣扬阶级斗争和革命思想,那些都是政治理论了,我们这里重点讲经济,你要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了这些上层建筑,我也可以一辩。

有些朋友觉得“阶级”不存在,不过是社会分工,马克思不过生硬地造出了这个概念,误导工人斗争。

这是荒谬的,肤浅的,幼稚的看法。

分工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跨越的东西。

而阶级,是社会大多数人都无法跨越的东西。

分工的对立,不会使得一个行业进入另一个行业越来越难,但是阶级的对立可以。

我举个例子,一个人成为工程师需要接受20年教育,不管工程师这个行业怎么发展,尽管学习的内容不断变化,但一个人只需要努力学习个差不多20年,就能成为工程师。

而阶级不一样,大多数人努力工作个50年,也未见的从一个平均收入的平民进入到前10%的富人水平,而且这个差距还越来愈大,以前富人是穷人的10倍收入,现在可能是万倍,让社会再无流动可能。

如果阶级不能反应基因的优劣,那就天然违背了自然选择的演化规律,因此重新洗牌是必须的,而现在社会的阶级越来越固化,资本主义还没找到流动阶级的方法,你告诉我,除了革命,怎么洗牌?


还有很多人觉得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家不过是剥削。”的说法是错误的,

并认为多要素能创造价值,并以此为借口为“资本创造价值”辩护。

我先不说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早就不用“价值”这个概念了,也不说这一套本来是从李嘉图那里继承来的,其次,我问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劳动,社会财富会不会自己增加?也许会,比如树木自发形成石油,于是石油增加,开采石油更容易,但我想绝大多数,起码99%的社会财富,在增加的过程中离不开劳动。

但是离开资本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一个工人用它捡来的布片搭建一个窝棚,没有购买任何东西,自然也就没有用到任何作为“货币”而存在的资本,事实上,黄包车夫在创造“拉人服务”这一财富的过程中,不需要增加什么资本,只需要多增加拉几次的劳动,就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而厂房老板,大多数时候,只增加机器,不增加工人,创造的商品根本就不会增加。

有且仅有一个要素参与了所有的财富生产过程,那就是劳动。

硫酸,硝酸,盐酸均为酸性,你是认为酸性是氢离子的属性,还是觉得酸性是硫酸根,硝酸根,氯离子的属性?这里也一样,你觉得“价值”是劳动的结果,还是资本的结果?


可见假设劳动就是价值比假设资本创造价值更符合实际,很多朋友会觉得:“为什么马不假设资本,土地,权力,这些都能创造价值呢?”

假设世间万物都创造价值和假设“世间万物都是物”一样正确而有无卵用,假设一个万物都具备万物都创造的属性和没做这个假设有区别吗?马克思要搞分析,不简化模型怎么搞分析?

我举个例子,你分析自由落体的时候不假设物体是个“质点”,非要说这是一个x时刻从左往右数第三面有2厘米凸起,右下第五面六面是个凸曲面的类似17面体的物体并考虑它的旋转,你怎么搞分析?


太多朋友过分注重模型的正确性,而不注重模型的实用性,这是他们被心怀不轨之徒带偏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你要假设有“价值”这个东西,就必须得假设有的要素创造价值有的要素不创造价值,假设全都创造价值等价于什么都没假设,而假设劳动作为价值的尺度明显比假设资本合理,所以假设只有劳动才是价值没有任何问题。

你要是觉得马这么操作不严谨,那就一开始不要假设“价值”这个东西,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是这么做的,但是结果你知道,凯恩斯,皮卡第和马的结论大同小异。

马如果在今天,一样会用凯恩斯的模型推出经济危机,只不过当时他只有李嘉图那一套而已。

拿假设的不严谨来攻击理论是最low的,因为正是因为现实过于复杂才要作假设性论断,高明的人,会从论断的过程和结论中反驳,然而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经济波动,都说明了马克思思想的大致正确。

经济学一般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理性的,所以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个智障儿童就能推翻整个经济学吗?

说到底,你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在攻击李嘉图和斯密,而不是攻击马。

再强调一遍,不要过分在意模型的正确性,而要在意模型的实用性。

”All models are wrong,but some are useful。”

其他要素也许会创造一点价值,但社会的主要价值必然是可以用劳动衡量的,认为劳动就是价值基本上是对的,而你一旦承认了劳动衡量价值,就必然会得到“资本家进行了剥削”的结论,不然资本家劳动没有增加,收入却大量增加了,不是从工人那里“剥削”来的,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无法想象一个权利更平等的社会,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奴隶时代大多数人都觉得奴隶制是合理的,奴隶自愿卖身,奴隶主收他们,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交易合理双方自愿,所以奴隶制度是合理的,不存在剥削?

这显然是友善度,奴隶要是能吃饱穿暖,会去卖身?

一样的道理,工人要是有资本,会低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早就去自立门户创业了,你们凭什么凭着“自愿”这个概念觉得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不存在剥削?


你就算不用马克思的理论,你用皮卡第的理论,结论也是一样的,资本回报率总是大于劳动回报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回到宏观经济的测量上面,中国GDP一年增加7%,你去打听一下富士康的工人,有几个人工资一年增加7%的?



你们觉得相信马克思的理论就会否定资本的作用,阻碍地方干部招商引资,这是大错特错。

马克思高度赞扬了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发展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在它诞生的这几百年里,创造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财富。”———《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并指出了资本家能够组织工人生产,进行分工的作用。


马虽然否认了资本对价值的度量,但承认了资本对生产资料的调度,承认了资本家对社会分工的巨大作用,换言之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资本运作,所以真正阻碍基层招商引资,干部攻击企业的,是中特社这个忽悠口号,不承认自己是资本主义,才给了他们攻击企业的口实。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力没达标,生产方式超前,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再举个例子,奴隶时代奴隶生产的东西也就勉强能吃饱,你强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我就问他们哪来多的食物进行“交换”?

既然美国生产力都没摆脱资本主义,你们却觉得中国能摆脱,结果中国搞计划经济反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于是你们把这个锅甩到马克思头上。

这个锅可以甩到列宁斯大林毛主席头上,就是不能甩到马克思头上,马克思向来是认为革命该先在发达的英国美国出现的。


至于马主张使用暴力而不是议会,推行公有制的事情,我觉得这就完全是个人信仰了,你觉得它行不通,那是信仰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各自有各自的自由。

公有制共产主义这一套,你们非要拿来和科学比,是没有意义的,它该用来和宗教和哲学比。

我举个例子,摩西时代的犹太人饱经苦难,摩西带着犹太人奋力抗争,但是始终无法取得胜利,亚述,巴比伦这些国家比以色列实在是强太多。

为了让人民群众相信斗争能胜利,摩西只好诉诸神明,告诉大家是耶和华的选民,团结奋斗就能幸福。

当然现在看来犹太人是耶和华选民的事情是“不科学”的,甚至很多犹太人都不信。但是你能根据这个就否定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抗争吗?

同样的道理,就算退一万步讲,公有制和神一样不切实际,你能根据这个否定共产主义运动吗?更何况共产主义还没法被证伪,比起神仙来说科学得多。

共产主义比耶稣基督的“最终审判”怎么也“科学”吧,公有制比“天堂地狱”“科学”吧,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那么多人你们不喷,非要来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问题,实在是看不懂。


综上,马的经济理论,尽管跟不上现代经济学潮流,但基本是对的,非常适合基层干部使用。

马放在今天,一样会用DSGE,凯恩斯主义,博弈论一大票理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弊端,它们的理论架构虽然不同,但结论大多数时候并不矛盾。

马主张革命来解决萧条和危机,事实上是由于当时时代局限,没有别的手段,即使是有各种手段缓解危机的今天,那些手段也仅仅是缓解波动而已,人类的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很有可能会背离自然选择的规律。


最后,表达一下现代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现代的经济学家早已抛弃了马的理论架构,但不妨碍他们结论的一致性,博弈论正在逐步揭示“看不见的手”的失灵和自由市场的天然缺陷。非合作博弈的存在大量使得纳什均衡偏离最大社会效用。

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他当时的水平无法给出一个严谨的证明,这是他的局限,他只是凭经验和原始逻辑的分析感受到了这一矛盾,而经济学今天正在不断用新的理论证明这一矛盾的存在。


马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预言事实上被不断的证明,而与马同时几乎没有别的经济学流派能预测到贫富差距会在接下来的一百年时间不断扩大。

马对经济危机的论断更是超前,而他得出这些结论的时候还依靠的是古典经济学的原始架构,这本身就是奇迹。

也许马的分析算不上什么科学,但是一个人的思想能这么贴近社会的发展,已经足够被称为“先知”了。


一味反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人,要么是图谋不轨的人,要么是对西方经济学了解也不深的。

很多朋友反对马克思主义,无非有两点,一是党妈的实践走了很多弯路,事实上马克思本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论断是很少的,他那个年代革命都还没成功,只能提个大的方向,主要都在批判资本主义,实践的那些弯路,其实都是苏联和党妈自己搞出来的。

二则是自己学生时代被马克思强行洗脑,产生了反感,我觉得中国教育体制确实出了些问题,少些急于求成,给学生多上点哲学经济学课,而不是强行灌输马的思想,他们自然会理解到马克思思想的伟大之处,当然,他们也许会不知道马克思是何许人也。


很多盆友希望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其实,不考公务员进党政机关之类的话我是不太推荐的。马克思经济学现在只是速成一名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培养方式,真正要了解社会经济的运作,时间充裕的朋友还是该看看现代经济学著作,毕竟马克思那个时代的理论,只有大的定性分析,细节完备性很难跟得上现代社会了。

user avatar

人文社科领域说某个理论“对”“错”很困难,也很片面。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很普遍,断章取义地引用某几个人的只言片语(还不写来源,不知道是不是编的),就作为“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是极为不妥的。

如何评价一本社科领域的著作,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看引用量。引用量越高,证明这部著作影响越大,给后世启发越大,对它的评价自然也就越高。

当然,这个工作早已有人做过。


这篇文章“社科领域引用量最高的出版物是什么”,作者伦敦政经教授Elliott D. Green,发表时间2016年3月。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引40237次,居于榜单第17位。

在经济学领域位居第三,仅次于波特的《竞争战略》(这本更具体地应该归到管理学),以及诺斯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更牛叉的是,《资本论》是榜上唯一一本出版于1950年以前的著作,陆续出版于1867-1894,比倒数第二早的,马斯洛那本《动机与人格》(1954)(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那个)早了大半个世纪。

我们都知道,学术著作都有历史局限性,随着后世的学术发展,之前的理论常常被认为错误、过时或者过于简单化等等。因此许多有着极高历史地位的出版物虽然一定会出现在教科书中,但并不会经常被论文引用,比如和马克思同时期的斯密、李嘉图,乃至瓦尔拉斯等人的著作。

可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却一枝独秀历久弥新,如源头活水,直至21世纪依然常常被学术论文引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所以,如何评价《资本论》,这部著作有多么伟大,不必多说了吧?


————防喷分割线————

一定有喷子不看文章就说,这是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学者大量引用的结果。请闭住嘴仔细看作者原文:

...and I confronted the problem of works published in multiple languages by only including citations of English-language editions for publications initi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citations of both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English-language editions for works published initially in other languages. (In all but one cases this algorithm captured the two highest amounts of cita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publications. The one exception was Paulo Freire’s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1968), whose Spanish-language edition has more citations than its original Portuguese-language edition.)


大意是说,对于多语言出版的问题,原作语言是英文的就只统计英文;原作是其他语言的,只统计英文和原作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初版作品的引用数量。因为这两种语言是大部分作品所有版本里引用最多的,只有一本书例外《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被压迫者教育学),这本用葡萄牙语写成,但其西班牙语版本引用量多于葡萄牙语版本。

所以,这种质疑可以闭嘴了。而且,这还对马克思很不利,因为欧洲大陆中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很发达,他们的引用却无法被统计。另外,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更是十分流行,可日语版本的资本论引用也没有被统计。


@lesser 非常感谢您的质疑。第一个疑问,作者就是统计了前25,您如果觉得他不只计算前10是故意想把排名第17的资本论统计进去,那可以发邮件质问。邮箱地址作者主页上面有。

第二个疑问“哪怕粗略地把资本论的所有版本、分卷或语言全部加一块也不到20k,而博文说还只看英文和原文。”

这个应该是Google Scholar的锅了。Karl Marx主页上面引用量最高的那篇文章题目显示是一篇物理学文献“Calorimetric studies of phase transitions in two-dimensional physisorbed films”,作者是Rudolf Marx。点开它的被引,却全部是社科方面的。再点开它的merging citations, 表里面全部是“资本论”的不同版本。

被引:


应该是Google scholar出了问题,把资本论的英文版链接到了这篇物理学文献上。

作者并非马克思主义者,也更没必要用这种一眼就会被拆穿的手段替马克思编造证据。

再次感谢 @lesser 的质疑。


——————

再次编辑,我初次写这个答案的时候问题还没有“主流”二字。这个“不红不绿”是谁,为什么随意改变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user avatar

我觉得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很迷惑人的名字,让人以为他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个人感觉这和经济学没啥关系。

user avatar

我这个人比较low,大部头没什么时间读。我推荐一本小册子:《穷爸爸富爸爸》看看资本家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作者得意的回忆了自己在小学时就懂得如何剥削自己的妹妹。富爸爸如何利用员工的窘境来压低员工的工资。还有其他各种钱生钱的技巧。最后只有一个结论:发财的秘密在于“不劳而获(让钱为你工作)”

至于马克思和主流经济学的分歧大概是这样的:

马克思:A抢了B的包!

主流经济学家:A以x牛顿的力夹住了包并以Y牛顿的力扯动。此时B夹住包的力为z牛顿……(此处省略一堆华丽的力学计算)经过计算包必然从B转移至A。你看一切都是力学规律使然,哪有什么抢劫,马克思太low了连个公式也没有,还加入了一个不必要的“抢”概念,“抢”怎么量化?怎么计算?更本没必要,没有抢,只有力学。


=========================================

就像很多评论说的那样,本人是个很low的low逼,如果没有马克思在理论上给我等low逼撑了一把腰:大声宣布是你养活了资本家,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你!如果没有这个,我们这些low逼就是畜栏里的牛,别人鞭打你你还要感谢大老爷们养活了你。你活该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加班没加班费。这就是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能活着你就谢主隆恩吧。所以说很多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与我还是个“人”,应该拥有人权这个事实是矛盾的。

===============================================

这么旧的回答还有人评论,是让我比较欣慰的,但是有些评论真是鸡同鸭讲,归根结底,很多人对我有多low这件事没有一个概念:

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就是,本人就是一头猪啊!每天被人耳提面命的就是:你在抱怨饲料少之前先想想自己为人提供了多少肉!但问题是无论我对每天吃到的饲料多么的感恩戴德,我也不可能在猪肉的分配问题上和人达成一致!有些评论者,他是鸡,是牛,是狗,凭着下蛋,产奶,看家护院的本事暂时还没有被宰杀吃肉的危险(狗甚至还可以吃到猪肉),所以他们可以比较轻松的把屁股座人那边去,用着人的立场和理论来教训我这头猪。但归根结底咱们都是牲口,只有猪的立场和理论才是真正属于牲口立场和理论。当然猪这么笨,他一定是没有知识又说话不好听,理论也不可能像人类那么精巧,谁让我是猪呢。我不能说服你也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因为我是牲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