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钱人富贵还乡喜欢盖西式别墅,而不是中式古建?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为什么很多发达后回乡的富裕人士,不选择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式古建,而是青睐起造型独特的西式别墅?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在作用,远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说。

一、时代的选择与观念的转变:西式风格的“新”与“时髦”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社会巨变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很多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多与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过接触,或者至少是通过媒体、影视作品耳濡目染。在那个时期,西方文化往往被视为是“先进”、“现代”和“开放”的象征。

打破旧观念的符号: 对于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来说,拥有一栋与众不同的西式别墅,是对过往艰苦岁月的告别,更是对“新生活”的一种宣告。它不像传统中式民居那样,可能让他们联想到落后、守旧,反而是一种向世界敞开怀抱,拥抱现代化的姿态。
审美的新鲜感与个性化: 中式古建虽然美,但其规制、布局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化的表达。而西式建筑风格多样,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从哥特到巴洛克,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更容易满足人们展现独特品味和身份的需求。一栋有着高耸尖顶、宽大落地窗、或是带有花园和喷泉的别墅,在当时的乡村环境里,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话题性的。
生活方式的契合: 西式别墅的设计往往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宽敞的客厅、独立的餐厅、多个卫生间、阳光房等,这些设计在功能性上更贴合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和需求,尤其是对于子女可能已经在城市定居,回乡养老的富裕人士来说。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中式民居的采光、通风、卫浴条件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适应现代生活。

二、功能的考量与实用性的追求:便利与舒适是硬道理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西式别墅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也往往更胜一筹,尤其是在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方面。

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中式古建的“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固然有其韵味,但其内部空间往往是梁柱结构决定,改动起来比较困难,且窗户普遍较小,采光通风受限。而西式别墅,特别是现代风格的,更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通透性,大面积的落地窗、挑空客厅、动静分区明确的设计,都能提供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基础设施的便利性: 现代化的供暖(如地暖)、制冷系统、中央空调、智能家居等,在西式别墅的设计中更容易融入。而对老旧的中式古建进行这些现代化改造,往往会破坏其原有结构和风貌,成本也可能更高。
维护成本与方式: 传统中式木结构建筑对保养要求极高,防潮、防虫、防火都是大问题。而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如混凝土、钢结构、外墙保温等,在维护上相对简单和经济。

三、文化认同的转移与国际视野的拓展:“洋”就是“好”的思维惯性

这也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西方文化强势输出的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洋”就是“好”、“外来”的就是“先进”的观念。

国际化身份的象征: 回乡盖别墅,不仅仅是盖一栋房子,更是展示自己成功、拥有国际视野和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选择西式风格,某种程度上是在宣示自己已经融入了国际化的生活圈,与世界接轨。
对“中国风”的误读或刻板印象: 对于一些不深入了解中式古建精髓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对“中式”产生一些片面或刻板的印象,比如认为中式就是红砖灰瓦、飞檐斗拱,或者联想到过于传统、缺乏现代舒适性的老宅。而他们接触到的“西式别墅”,往往是经过现代化改造、设计更符合当下审美的版本。

四、投资与资产的考量:保值增值的逻辑

虽然回乡建房更多是出于情感和居住需求,但对于有钱人来说,投资和资产保值增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市场接受度: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西式风格的建筑可能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更容易出租或出售,也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变化)。
易于翻新与改造: 西式别墅的结构相对标准化,未来如果需要进行翻新或改造,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材料和施工队伍,也更容易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富裕人士都不喜欢中式古建。 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珍视传统文化,选择建造具有东方韵味的新中式建筑,或是精心修缮保护有价值的老宅。但这更多是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而产生的选择,而不是一种群体性的普遍倾向。

总结一下, 富裕人士回乡盖西式别墅,是时代背景、观念转变、功能实用性、文化心理以及经济考量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以及对西方文化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这并非是对中式古建的否定,而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居住选择上的自然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学建筑的。对于建筑立面,中西方古建筑有着不同的诉求。

第一,中式建筑立面,包含在,营造法式里头。不管是皇亲国戚,进士,举人,秀才,路人。都有严格的大门甚至款式要求。如果你是无功名的土财主觉得举人的门楣好看,那就是僭越,是犯法的。

第二,中式建筑立面包含的很多东西,是符号化的三纲五常。比如说秀楼,又比如说烽火墙的数量正好对应三纲五常。按道理讲,烽火墙完全可以根据力学合理性设计任何数量分隔,但是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的三和五。

第三,因为外观的究极限制,不管是门楣,屋顶都有严格限制,而且技术官员只能穿绿袍,设计师不能署名,建造师更不能署名。这一套打压下,创作热情,社会地位确实是下九流的。奇巧淫技用于形容,对治理国家百姓无用的技术。正好,建筑也算奇巧淫技范畴。

第四,因为外在的究极限制。所以有钱人如果实在难受是咋弄的?你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这种对底层三纲五常的限制,统治阶级内部是怎么反抗的?从皇帝到财主,都喜欢修园子。你不是要官方固定外观嘛?我遵守!但是里面我爱弄咋弄。这种心理上的释放体现在中国园林。

第五,所以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在于园林。用了很多视察,心理暗示等,一系列骚操作。欲扬先抑,近大远小,小中见大等,一系列骚操作,叹为观止。而建筑外立面,你会发现,长的都差不多,都是每个朝代官方规定的那些模样,因为长的不一样的犯法。

第六,中式外立面小结,究极打压下,严重刻板化。与其说是建筑设计,倒不如说是构筑设计。不需要建筑师设计外观,你只需要按照营造法式造出来就行。

第七,中式建筑外立面有过短暂的解放和辉煌。其实是民国留学生借鉴欧式构图+中式文化审美。造出来的民国以南京为聚集地的,一批建筑作品。我们不讨论其最终艺术成就。只讨论这段时间的文化创新尝试,确实是有借鉴意义。

第八,到了今天,文化多元文化自信起来了。因为有钱了嘛。所以现在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大量有格调的中式别墅楼盘。赏心悦目。

第九,既然中式建筑文化精髓在园林,所以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市面上有漂亮的中式别墅项目。而确实没有中式高层项目。

第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房地产公司标准立面图,都是三段式的。因为这玩意确实经典。拿来主义,不服不行。不能因为这是别人的东西,就不承认人家好。不能因为中式自有符号,就非要盲目的把与其说设计,不如说符号堆砌的硬怼在高层建筑上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为什么很多发达后回乡的富裕人士,不选择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式古建,而是青睐起造型独特的西式别墅?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在作用,远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说。一、时代的选择与观念的转变:西式风格的“新”与“时髦”首先,我们得回.............
  • 回答
    关于李湘“炫富”的现象,以及背后是真有其财还是表面光鲜,这确实是公众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夹杂着不少猜测和议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李湘的“炫富”表现:公众感知是怎样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炫富”。在我看来,在公开场合,不加掩饰地展示自己高消费、高品质的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现在走在街上,宝马5系、奥迪Q5、奔驰C/E级,乃至保时捷卡宴,都越来越常见,感觉像是“标配”一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人们有钱了”这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着不少社会、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变化,而且还跟咱们中国汽车市场自身的发展壮大紧密相关。一、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这是基础首先,.............
  •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经济行为等多个层面。虽然“很少见到”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印象,但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富人捐款修道观的案例,只是相对而言,捐款修建寺庙的现象更为普遍和显著。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宗教信仰的普及度和根基: 佛教.............
  • 回答
    “抑郁症是富贵病”,这句话,在不少人嘴里听过,也可能在网上看到过。听起来有点刺耳,甚至让人觉得是歧视,但细究起来,它背后确实有些值得探讨的逻辑,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第一层:经济压力与“生存焦虑”最直接也是最.............
  • 回答
    曹云金的“有钱”和“炫富”确实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想要详细地聊聊他为什么能被大家认为这么有钱,还得从几个方面拆解开来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股脑儿的“挣钱就完了”。首先,“师父”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光环效应,这是绕不开的第一步。你想啊,曹云金当年是郭德纲的徒弟,是德云社的核心成员,可以说是郭德纲一.............
  • 回答
    香港人为何在普遍住房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富贵、有气质和自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远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将其归因于“小房子不舒适”和“看起来富贵有气质”之间的简单二元对立,反而会忽略了香港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首先,我们得明确,“富贵”和“有气质”的定义本身是多元的。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定义“富有”,以及财富在我们身边个体和宏观经济层面的体现方式。你感觉到的“广东人不如浙江人有钱”并非没有道理,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如何定义“富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富有”的定义。我们谈论的“富有”.............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和“富农”之所以被划为“敌对分子”,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财富,而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关联。这种划分和由此产生的“地主可耻,贫农光荣”的观念,是当时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潮的产物。为什么会有“地主”和“富农”的划分?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中国农村.............
  • 回答
    有些人,即便腰缠万贯,也对股票市场敬而远之,这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是所有人都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把钱往股市里一扔,然后坐等翻倍。首先,风险规避是绕不开的话题。 咱们得承认,股票市场波动性很大。对于一些富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实业、房地产或其他资产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且很.............
  • 回答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富二代的生活似乎是自由自在,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包括选择伴侣。然而,现实往往比这复杂得多。为什么有些富二代在选择伴侣这件事上,反而不如普通人来得“自由”?这背后隐藏着家族、责任以及一种更为宏大的“利益联盟”的考量。对于许多拥有庞大资产和家族声望的群体来说,“婚姻”从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很多层面。富人装穷人和穷人装富人,之所以效果截然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差异:一、 富人装穷人很像的原因:富人之所以能“装穷”得像,是因为他们拥有以下优势: 物质的“取舍”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可塑性”: 真正的“匮乏感”不同: .............
  • 回答
    内地富豪在香港斥巨资购买豪宅,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多重复杂的考量,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财富保值增值、资产分散、身份象征与生活方式、教育医疗资源、法律与政治稳定性、投资避险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财富保值与增值:硬通货与全球资产配置 避险与保值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
  • 回答
    “富二代就是靠父母”这个观念之所以普遍存在,并且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认知、经济现实、心理投射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显而易见的经济起点差异: 绝对的资源优势: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富二代从出生起就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物质资源。这包括: .............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咱们老百姓虽然不像那些高官或者专家,天天泡在数据和报告里,但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说白了,国家大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沾边,不管收入高低、学历深浅。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政治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国家的政策,无论是关于税收、物价、就业,还是教育、医疗,最终都会影响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性中一些复杂且微妙的心理。与其说“宁愿当富人的玩具”,不如说是一种对“价值认可”和“生活模式”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愿意轻易承认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富人的玩具”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贬低和操纵的意味。 没人真的想被当成一个无灵魂、无自主权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毕竟“万把块”的电脑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特别是那些经济上并不宽裕的朋友,愿意为了一款游戏——《绝地求生》(俗称“吃鸡”)——砸下重金呢?这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花钱找乐子”,里面门道可多了。一、游戏体验是核心,但远不止于“能玩”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咱们身边都有答案。你看着日子过得不怎么宽裕的邻居,人家日子照样有滋有味,好像总能从平淡里找到点乐子。而有的人呢,条件比他好点,却总是愁眉苦脸,好像生活总欠他什么。这中间的差别,真不是钱能完全解决的。首先,得说到这“有滋有味”的底子,其实是心态。就拿我一个远房的表叔来说吧,老头子年轻的时.............
  • 回答
    这问题啊,放在任何人身上,尤其是自己辛勤耕耘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看到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是滋味。学历没自己高,按理说知识就是力量,学识渊博的人应该更容易成功,怎么人家轻轻松松就能拥有巨额财富?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可不是一句“人家爸有钱”就能概括的。首先,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