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钱人富贵还乡喜欢盖西式别墅,而不是中式古建?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为什么很多发达后回乡的富裕人士,不选择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式古建,而是青睐起造型独特的西式别墅?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在作用,远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说。

一、时代的选择与观念的转变:西式风格的“新”与“时髦”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社会巨变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很多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多与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过接触,或者至少是通过媒体、影视作品耳濡目染。在那个时期,西方文化往往被视为是“先进”、“现代”和“开放”的象征。

打破旧观念的符号: 对于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来说,拥有一栋与众不同的西式别墅,是对过往艰苦岁月的告别,更是对“新生活”的一种宣告。它不像传统中式民居那样,可能让他们联想到落后、守旧,反而是一种向世界敞开怀抱,拥抱现代化的姿态。
审美的新鲜感与个性化: 中式古建虽然美,但其规制、布局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化的表达。而西式建筑风格多样,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从哥特到巴洛克,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更容易满足人们展现独特品味和身份的需求。一栋有着高耸尖顶、宽大落地窗、或是带有花园和喷泉的别墅,在当时的乡村环境里,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话题性的。
生活方式的契合: 西式别墅的设计往往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宽敞的客厅、独立的餐厅、多个卫生间、阳光房等,这些设计在功能性上更贴合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和需求,尤其是对于子女可能已经在城市定居,回乡养老的富裕人士来说。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中式民居的采光、通风、卫浴条件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适应现代生活。

二、功能的考量与实用性的追求:便利与舒适是硬道理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西式别墅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也往往更胜一筹,尤其是在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方面。

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中式古建的“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固然有其韵味,但其内部空间往往是梁柱结构决定,改动起来比较困难,且窗户普遍较小,采光通风受限。而西式别墅,特别是现代风格的,更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通透性,大面积的落地窗、挑空客厅、动静分区明确的设计,都能提供更舒适的居住体验。
基础设施的便利性: 现代化的供暖(如地暖)、制冷系统、中央空调、智能家居等,在西式别墅的设计中更容易融入。而对老旧的中式古建进行这些现代化改造,往往会破坏其原有结构和风貌,成本也可能更高。
维护成本与方式: 传统中式木结构建筑对保养要求极高,防潮、防虫、防火都是大问题。而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如混凝土、钢结构、外墙保温等,在维护上相对简单和经济。

三、文化认同的转移与国际视野的拓展:“洋”就是“好”的思维惯性

这也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西方文化强势输出的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洋”就是“好”、“外来”的就是“先进”的观念。

国际化身份的象征: 回乡盖别墅,不仅仅是盖一栋房子,更是展示自己成功、拥有国际视野和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选择西式风格,某种程度上是在宣示自己已经融入了国际化的生活圈,与世界接轨。
对“中国风”的误读或刻板印象: 对于一些不深入了解中式古建精髓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对“中式”产生一些片面或刻板的印象,比如认为中式就是红砖灰瓦、飞檐斗拱,或者联想到过于传统、缺乏现代舒适性的老宅。而他们接触到的“西式别墅”,往往是经过现代化改造、设计更符合当下审美的版本。

四、投资与资产的考量:保值增值的逻辑

虽然回乡建房更多是出于情感和居住需求,但对于有钱人来说,投资和资产保值增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市场接受度: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西式风格的建筑可能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更容易出租或出售,也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变化)。
易于翻新与改造: 西式别墅的结构相对标准化,未来如果需要进行翻新或改造,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材料和施工队伍,也更容易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富裕人士都不喜欢中式古建。 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珍视传统文化,选择建造具有东方韵味的新中式建筑,或是精心修缮保护有价值的老宅。但这更多是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而产生的选择,而不是一种群体性的普遍倾向。

总结一下, 富裕人士回乡盖西式别墅,是时代背景、观念转变、功能实用性、文化心理以及经济考量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以及对西方文化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这并非是对中式古建的否定,而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居住选择上的自然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学建筑的。对于建筑立面,中西方古建筑有着不同的诉求。

第一,中式建筑立面,包含在,营造法式里头。不管是皇亲国戚,进士,举人,秀才,路人。都有严格的大门甚至款式要求。如果你是无功名的土财主觉得举人的门楣好看,那就是僭越,是犯法的。

第二,中式建筑立面包含的很多东西,是符号化的三纲五常。比如说秀楼,又比如说烽火墙的数量正好对应三纲五常。按道理讲,烽火墙完全可以根据力学合理性设计任何数量分隔,但是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的三和五。

第三,因为外观的究极限制,不管是门楣,屋顶都有严格限制,而且技术官员只能穿绿袍,设计师不能署名,建造师更不能署名。这一套打压下,创作热情,社会地位确实是下九流的。奇巧淫技用于形容,对治理国家百姓无用的技术。正好,建筑也算奇巧淫技范畴。

第四,因为外在的究极限制。所以有钱人如果实在难受是咋弄的?你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这种对底层三纲五常的限制,统治阶级内部是怎么反抗的?从皇帝到财主,都喜欢修园子。你不是要官方固定外观嘛?我遵守!但是里面我爱弄咋弄。这种心理上的释放体现在中国园林。

第五,所以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在于园林。用了很多视察,心理暗示等,一系列骚操作。欲扬先抑,近大远小,小中见大等,一系列骚操作,叹为观止。而建筑外立面,你会发现,长的都差不多,都是每个朝代官方规定的那些模样,因为长的不一样的犯法。

第六,中式外立面小结,究极打压下,严重刻板化。与其说是建筑设计,倒不如说是构筑设计。不需要建筑师设计外观,你只需要按照营造法式造出来就行。

第七,中式建筑外立面有过短暂的解放和辉煌。其实是民国留学生借鉴欧式构图+中式文化审美。造出来的民国以南京为聚集地的,一批建筑作品。我们不讨论其最终艺术成就。只讨论这段时间的文化创新尝试,确实是有借鉴意义。

第八,到了今天,文化多元文化自信起来了。因为有钱了嘛。所以现在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大量有格调的中式别墅楼盘。赏心悦目。

第九,既然中式建筑文化精髓在园林,所以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市面上有漂亮的中式别墅项目。而确实没有中式高层项目。

第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房地产公司标准立面图,都是三段式的。因为这玩意确实经典。拿来主义,不服不行。不能因为这是别人的东西,就不承认人家好。不能因为中式自有符号,就非要盲目的把与其说设计,不如说符号堆砌的硬怼在高层建筑上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