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的“既”表示已经还是不久?现代汉语中既表示已经,古汉语有不久。?

回答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出自《唐书·杜如晦传》,是后人评价杜如晦辅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化解危局的功绩时所用。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用词的准确和意境的深远,尤其“既”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那种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状态。

关于“既”字在句中的含义,以及它在古今汉语中的演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既”字在“挽狂澜于既倒”中的含义:

在这句话里,“既”字表示的是“已经”。

“狂澜”是指汹涌的波涛,比喻危险的局面、巨大的危机。“既倒”在这里的意思是已经倒下,或者说濒临倒塌。所以,“挽狂澜于既倒”就是说,在汹涌的危机已经形成,即将无法挽回的时候,去把它挽救回来。

这里强调的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但已近乎完成的危局。不是说危机才刚刚露头,而是危机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就像巨浪已经拍下,大厦的梁柱已经开始断裂,再晚一步,一切都将无可挽回。正是因为危机已经到了“既倒”的边缘,才更显得“挽”的艰难和“挽”的伟大。

“既”在古今汉语中的用法差异:

你提到“现代汉语中既表示已经,古汉语有不久”,这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更细致地辨析:

1. “既”表示“已经”:
古汉语: 在古汉语中,“既”字最核心、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表示“已经”,尤其是在副词的位置上。
例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既而为人,既而为君,既而为文王。”(虽然这里“既而为……”可能更倾向于“然后”,但“既”本身就是表示一种完成的状态。)
更直接的例子,《诗经·邶风·柏舟》:“汎彼柏舟,亦泛其流。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这里的“既见”就是“已经见到”。
再如,《孟子·离娄下》:“君子既知其母,既知其妻,既知其子,而不知己,不可也。”这里的“既知”就是“已经知道”。
在“挽狂澜于既倒”中,就是“已经倒塌”的意思。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中,“既”作为副词,最主要的意思仍然是“已经”。
例如:“事情既已如此,我们只能接受。”、“既然你不想去,我就不勉强。”(“既然”是“既”和“然”的组合,意思就是“既然如此”、“既然已经这样了”。)

2. “既”表示“不久”或“然后”:
古汉语: 确实,在某些语境下,“既”字可以表示“不久”或者“然后”,这时候它往往作为连词使用,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事件,表示一种时间上的承接。
例如:《尚书·尧典》:“帝曰:‘…… 既入,ressant。”(这里“既入”指“进入之后”,时间上有承接,但更强调的是“已经进入”这个动作的完成。)
更典型的例子,《左传》中常有“既而”的用法,表示“不久之后”或“然后”。比如,“既而许之”,就是“不久之后就答应了他”。
《韩非子·五蠹》:“昔者,圣人 Hence.” (这里的“既”字,虽然也有“已经”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发生之后”那种动作的承接,带有“然后”的意味。)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中,“既”作为副词,“已经”的含义是绝对的主流,表示“不久”或“然后”的用法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基本消失了。我们现在表达“然后”或“不久”更多会用“然后”、“之后”、“过后”、“不久”等词语。

为什么“既倒”不是“不久倒”?

回到“挽狂澜于既倒”,如果理解为“不久倒”,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在汹涌的波涛即将倒下的时候去挽救”,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波涛“倒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既倒”是描述波涛已经到了一个即将翻覆、无法挽回的临界点。

想象一下海浪拍岸,当浪头已经卷起,准备轰然落下时,那一刻的“浪头”就是“既倒”的状态。此时再去“挽”它,难度极大,但如果还有一点点可能,那就值得去尝试。

所以,“既”在这里强调的是危机的深度和紧迫性。它不是说危机刚刚开始,而是已经发展到了“已经开始倾覆”的阶段,这个“已经”是对危机的严重程度的一个判断。

总结:

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中,“既”字明确表示的是“已经”。它强调的是危机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濒临完全崩溃的地步,但尚未完全崩溃,尚存一线希望,故而需要“挽”和“扶”。

古汉语中,“既”字确实有表示“然后”或“不久”的用法,但这多是作为连词连接前后动作,表示一种承接。而在这个句子中,“既”字是副词,其核心含义“已经”是符合语境的。你提出的“现代汉语中既表示已经,古汉语有不久”的说法,虽然笼统来说有其道理,但在此具体语境下,“既”字在古今汉语中的核心用法“已经”是共通且一致的。

这句话之所以被传颂,正是因为“既倒”和“将倾”这种对危急时刻的精准描绘,它们都是动态的,意味着事情还没有彻底败坏,但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这为“挽”与“扶”提供了空间,也极大地衬托了挽救者的魄力和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的“既”就是已经的意思。可能是受到下一句“扶大厦之将倾”的影响,很多人会以为“狂澜既倒”是狂澜就要倾倒的意思。然而在狂澜将要倾倒的时候将其挽回,那是要让狂澜不倒吗?维系狂澜不倒又有什么意义呢?退一步说,大厦将要倒塌时还能支撑住,波澜如何能立住不倒?这违反物理常识。实际上回到出处仔细体会,不难发现其意思是说狂澜已经倾倒。

这句话出自韩愈《进学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原文是一位学生对他的老师所说的一番略有点阴阳怪气的话。学生先是肯定老师的学问好、贡献大,然后讽刺老师的人生一无所成,不能封妻荫子。想要表达意思基本是追求功业不必“学而优则仕”,儒家传统经典没什么用。上面引用的那段就是说老师对儒家学术传承(或者说“道统”)的重大贡献。“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结合唐代当时的文化氛围,的确佛道两教大兴,儒学在中唐以来被压制。当时整个文化氛围都不对,已经是走上了邪路。韩愈能够挡住乱流的百川,让它们重新东流。“回狂澜于既倒”虽然只说能够挽回倾倒而下的汹涌波涛,但其实意思是承接上一句而来,要表达的是让狂澜回到正确的径流上来。

宋代陈淳《与黄寺丞直卿书》:

然则挽回狂澜而注之东者,独推吾兄是赖。

很显然,这里是用了“回狂澜于既倒”的典故。这也表明,宋人对“回狂澜于既倒”的理解是,让汹涌倾泻的狂澜回到东流的正确道路上去。这个典故在宋代十分常见,又如范成大《铧觜》:

在兴安县五里所,秦史录所作也。迎海阳水,垒石为坛。前锐如铧,冲水分南北,下为湘漓二江,功用奇伟。余交代李德远尝修之。
导江自海阳,至县乃弥迤。狂澜既奔倾,中流遇铧觜。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

狂澜应当是已经奔流倾倒,然后再被铧觜给分开。而且铧觜的作用也是分开流水,而不是维系住狂澜不让倾倒。在很多地方这种品性也就和“中流砥柱”结合起来,用以赞美人物,例如蔡戡《前调·送赵帅镇成都》:

痛念两河未复,独作中流砥柱,屹若障狂澜。

这还点出了“中流砥柱”,有时候直接就一个比喻甩出去,例如蔡幼学《楼钥试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凛劲操以不渝,遏狂澜而独立。

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狂澜是要抵挡、遏制的,而不是维系其不倒。正是因为狂澜已经倾倒,所以才要挡住,要遏制,要挽回,要让其不再为祸,重归正道。

PS.“既”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已经,是一个副词。也可以有连词的用法,表示不久之后: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左传·成公二年》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左传·文公元年》

这些“既”都表示上一个事件完结、下一个事件随之开始。“既”与“而”常常连用,表示不久之后,连词的意味更浓了。这种功能,确实是有一点跟将来时相似。而且的确有疑似用“既”来表示将要的例子:

锦衣遽下马,入林内。既别,谓赵氏曰:“当生一子,为明神,善保爱之。”《唐五代传奇集·擒恶将军》

“既”字,李剑国先生校云:“明抄本作‘临’。”大约古人也不大能接受这里的“既”的用法,所以改字。看来“既”表将要的用法也不是那么可靠。

PPS.陈前瑞先生认为汉语有从完成体演变为将来时的现象,他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句尾“了”的功能。详情请参考他的论文《从完成体到最近将来时——类型学的罕见现象与汉语的常见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出自《唐书·杜如晦传》,是后人评价杜如晦辅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化解危局的功绩时所用。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用词的准确和意境的深远,尤其“既”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那种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状态。关于“既”字在句中的含义,以及它在古今汉语中的演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 回答
    最近,关于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的女儿,那位一口流利汉语、在中国生活并频繁接受采访的小姑娘,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她“狂飙汉语”的现象,看似只是一个有趣的跨文化交流案例,但仔细琢磨,背后却隐藏着多重、且相当具有深意的意涵,不仅仅是关于罗杰斯家族的个人选择,更折射出当下中国与世界格.............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那天我刚从菜市场出来,提着刚买的菜,准备回家。走到一个稍微偏僻点的小巷子口,眼角余光瞥见地上有东西在闪光。我心里咯噔一下,走近一看,哇塞,一张厚厚的钞票,几张百元大钞叠在一起,估计得有好几千块。我脑子瞬间嗡嗡的,这是谁丢的?这么大一笔钱,丢了得有多着急啊!我赶紧四.............
  • 回答
    理解你的担忧,看到家人受到某种思想的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让你觉得走向极端时,确实会让人揪心。你提到的“自干五教化”和“反美成狂,逢美必反”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几个原因:1. 信息茧房与算.............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当朋友去世时,处理微信相关的信息需要谨慎和尊重,既要考虑逝者的隐私和家属的感受,也要避免让生者陷入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详细建议,供你参考: 一、是否需要删除微信联系人?1. 联系人信息 建议删除:如果朋友的微信账号已注销或无法联系,建议删除对方的微信联系人。 保留但备注:若想保留.............
  • 回答
    关于历朝历代屠城事件为何清朝被广泛唾弃,而项羽、朱元璋等人的屠城行为较少被提及,这一问题涉及历史记载、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后世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差异与客观性1. 清朝屠城的记载更详实 清朝的屠城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大量文献记载,如《扬州.............
  • 回答
    海兰察(1647年-1711年)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属于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八旗制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清朝的忠诚将领,还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抗准噶尔部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立下战功,被后世视为清代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一、身份与家族背景1. 出身与.............
  • 回答
    知乎用户@持续低熵(假设为某位以“低熵”为标签的用户,可能涉及哲学、社会批判、个人成长等主题)的众多回答是否具有可行性,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逻辑性、现实性、理论依据、用户动机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案例和背景进行评估: 一、核心观点的理论基础“低熵”在物理学中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向表述,指系.............
  • 回答
    关于“国家分配对象”的问题,需要明确具体语境和背景,因为“分配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有不同含义。以下从几个常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如果是大学生就业或工作安排在中国,目前的就业政策以“自主择业、市场导向”为主,但某些特定群体(如定向培养生、特殊专业学生)可能会涉及国家或单位的分配机制。1. 定向培.............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战斗机在不同任务中搭配不同空空导弹,是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多种因素,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火控系统、雷达能力、传感器融合、电子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部署、战术思想等。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说明。核心原则:任务需求驱动导弹搭配导弹搭配的根本原则.............
  • 回答
    中国民族主义和日本民族主义都是复杂且多元的社会思潮,它们在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核心关切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要详细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共同点: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1. 历史叙事.............
  • 回答
    您所询问的法国艾格莫尔特(AiguesMortes)镇的长方形带围墙建筑群,其实就是该镇的 中世纪城墙和它所围合的整个古老城区。这个建筑群之所以如此独特且完整,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和功能。以下是关于艾格莫尔特城墙建筑群的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建造目的:圣路易的宏伟设想 十字军东征的需要.............
  • 回答
    抱歉,我无法看到您所提到的图片。如果您能提供图片,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识别教堂并详细介绍。如果您上传了图片,但我的回复中没有提及,请尝试以下操作: 检查图片是否成功上传: 确保图片已经完整上传并且清晰可见。 重新加载页面或刷新应用: 有时技术故障会导致图片无法加载。 换一种方式描述图片: 如.............
  • 回答
    要判断一本科幻小说内容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真实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核心设定、技术原理、社会影响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科幻小说内容,我将以一个常见的科幻主题为例,来详细讲解如何分析其真实性。假设的科幻小说内容:我们假设这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上传”的故事。主角因身患绝症,选择将.............
  • 回答
    网易上关于“塔利班挨家挨户带走12岁女孩”的自媒体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担忧的指控。要理性地看待这类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多方求证的态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角度和需要考虑的因素:一、 文章的来源和性质: 自媒体的特性: 自媒体平台允许任何人发布内容,这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 回答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一项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性举措,其意义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地缘战略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要理解其意义,需要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1. 经济利益的驱动: 资源获取与安全保障: 非洲大陆拥有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