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方哲学家基本都是贵族。
贵族不需要考试就有富足的生活。
并不是儒家有官瘾,而是有官瘾的人会去学儒家,因为他们考试考这个。
也就是说,想当官的人,别人考什么他读什么。
比如在国外,要当议员就要演讲,议员老婆就从事慈善什么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你要从事一个行业,需要你本来没有的能力和个性,就有些人会装出这种能力和个性出来。
你的问题,存在逻辑和认知上的错误。
一,对比主体不合适。
儒家弟子,学的就是入世的学问,学的就是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本领,不当官干什么??
苏、柏、康、尼等,更专注于哲学。
儒家弟子能干好官员的工作,苏、柏。。等那就不一定了。
二,说儒家官瘾大,是本末倒置。
官员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环节,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官应该有客观的认识。
自从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朝历代确立了儒家思想治天下的地位,那么,选拔官员是不是要用懂儒家思想的文化人?
表面上看是当官的都是儒家弟子,实际上是想当官就要学儒家文化(学了儒家文化自然就是儒家弟子)。
是统治需要儒家思想,而不是儒家弟子官瘾大。
三,对“想当官”的认知有问题。
想当官可耻吗?
封建社会,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底层人民要想往更高层次爬,可以有四种途径(大概总结一下):读书当官、搞文学艺术、经商、造反。
文学艺术,家境不好搞不了。
经商,没头脑、没资本搞不了。
造反,风险大,成功率低。
读书当官,最稳定。即使当不了官,弄个秀才、举人,也有社会地位。
读书人想当官,和现代人想发财,是一个道理。想发财可耻吗?
四,以偏概全。
范进之流,先不说经过艺术加工,就说这样的人有多少?占所有读书人的比例是多少??
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和范进也差不多,他自己考了几次科举,不如意,写了这样的文章讽刺科举制度。。。比起来,范进还中了举人呢。。。
五,孔子官瘾大吗?
中国一直是官本位国家,很多理想和抱负,只有直接或间接通过当官或当官者来实现。离领导近,更容易让领导看到自己的才能。
所以,孔子当官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实践、推行自己的思想理论。
说孔子官瘾大,何以见得?
孔子是周游列国,在好几个国家任职过,但是最高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这个官大吗?
如果是为了当官,来回跳槽,可不利于职业发展。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
六,孔子思想影响后世2000多年,后世尊称圣人,这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你偏偏记住孔子当官?
儒家弟子是中国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怎么偏偏纠结人家当官?
你说的苏、柏、康、尼之流,他们虽是著名的哲学家,但也只是某一派别的代表,个人成就高,但是若论对社会的影响,他们四个加起来,恐怕都没有孔子的大。
暂且想到这么多。
任何事情,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更不能这样比较。
毕竟西方没有统治者没有剥削者嘛。
世界上只有中国人会剥削,只有孔老二及其传人维护统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中国这边古时候读书就有可能当官呢?
西方那边读书也不给你当官,因为完全是继承制的?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