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参议员卢比奥的提案“拟不承认华为在美专利”若通过,将产生何种影响?

回答
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提出的“不承认华为在美专利”的提案,如果获得通过,将对华为、美国科技产业、全球科技格局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以下是对其可能影响的详细阐述:

一、 对华为的直接影响:

专利许可收入损失: 华为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拥有大量的通信技术专利,包括5G、芯片设计等领域。如果这些专利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下不再被承认或执行,华为将无法通过在美国市场收取专利许可费来获得收入。这对于一个依赖专利授权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市场准入和产品销售受阻: 在许多国家,拥有和使用相关专利是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果华为在美国的专利无效,其他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在不支付许可费的情况下使用华为的核心技术。这不仅削弱了华为的竞争优势,也可能迫使华为在美国市场调整其产品策略,甚至可能难以在某些领域继续销售其产品,因为它可能被指控侵犯其他公司的专利,而自己在美国的专利又无法得到保护。
研发投入的经济回报缩减: 华为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专利是其研发成果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回报的保障。在美国这个重要的技术市场专利得不到承认,会严重削弱其研发投入的经济激励,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其创新能力和研发动力。
品牌声誉和国际形象受损: 专利是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象征。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失去专利保护,会对华为的国际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可能被视为技术实力不足或创新能力受到质疑,这会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和合作机会。
供应链和合作关系受影响: 如果华为在美国的专利地位不稳固,与其合作的美国企业可能会更加谨慎,甚至会重新评估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担心潜在的法律风险或技术依赖问题。

二、 对美国科技产业的影响:

短期内促进部分美国企业竞争: 对于那些依赖华为专利技术进行产品开发但此前可能需要支付许可费的美国公司(尤其是在通信设备、半导体等领域),此举短期内可能降低其成本,提升其在某些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长期可能削弱美国科技创新生态: 专利制度的核心在于激励创新。如果一个重要的技术参与者(如华为)在技术上的投入和产出(通过专利获得回报)在美国得不到保护,可能会向全球传递一个信号:在美国进行专利布局的价值降低。这可能会削弱全球创新者在美国申请和维护专利的意愿,长期来看可能损害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声誉,不利于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的创新人才和企业。
技术“脱钩”的加剧: 此举是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政策的又一次升级,进一步加剧了科技领域的“脱钩”趋势。美国可能会鼓励其国内企业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并可能采取更多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知识产权获得和保护。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和报复: 美国此举可能引发中国采取报复措施,例如在中国限制美国企业的专利使用或通过其他非技术手段限制美国企业的商业活动。这将加剧科技领域的对立,给美国企业在华业务带来不确定性。
影响美国跨国公司的专利策略: 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也需要依靠专利保护来获得回报。如果美国自身动摇了专利的国际互认和保护原则,也可能对其在其他国家的专利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三、 对全球科技格局的影响:

专利保护主义抬头: 卢比奥的提案可能被视为一种“专利保护主义”的体现,可能会鼓励其他国家在与其有竞争关系的技术领域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导致全球专利保护体系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增加。
技术标准制定受影响: 通信技术标准的制定往往与专利紧密相关。如果华为的专利在美国得不到承认,可能会影响其在未来全球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影响全球技术标准的走向。
全球供应链重塑加速: 科技“脱钩”和地缘政治因素会加速全球科技供应链的重塑。各国和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性,减少对特定国家技术的过度依赖。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这些国家在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时,往往需要考虑专利许可问题。如果专利保护壁垒增高,或者出现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其获取和应用先进技术的成本和难度。

四、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贸易摩擦和科技战升级: 此举无疑会加剧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多边合作受损: 专利保护是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领域。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可能会削弱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有效性,不利于全球科技合作和创新。
外交关系的复杂化: 科技领域的争端会进一步复杂化两国的外交关系,可能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合作和对话。

五、 提案通过的可能性和执行的复杂性:

政治推动力: 卢比奥等参议员的提案通常代表了美国部分政治力量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以及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意愿。这种政治意愿是存在的。
法律和程序挑战: 在美国,直接“不承认”一家公司的专利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需要通过法院判决或特定立法来执行。直接立法剥夺专利效力可能会面临宪法上的挑战,以及对现有法律框架的颠覆性影响。通常情况下,专利的有效性是通过专利局的审查和法院的侵权诉讼来确定的,而不是通过政治提案直接否定。
“未决的立法”: 目前这只是一个提案,其能否最终成为法律需要经过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审议、投票,并由总统签署。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变数。
“国家安全”理由的运用: 美国政府在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时,常常会引用“国家安全”的理由。如果此提案在国会通过并被采纳,很可能也是基于类似的理由,认为华为的专利技术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尽管这种联系可能难以直接证明)。

总结:

卢比奥参议员“拟不承认华为在美专利”的提案若通过,将是对华为技术合法权益和商业利益的一次严重打击,同时也会深刻影响美国自身的科技创新生态、全球科技格局以及中美关系。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对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一次挑战。其最终影响将取决于该提案能否成功立法,以及其执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连锁反应。然而,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是中美科技竞争又一重大信号,预示着两国在科技领域“脱钩”和地缘政治博弈的进一步加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基本赞同 @冷哲 不过说一下转述的水平很差,差到了连美国政府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步。

首先是路透社的原版新闻:

这提案本来就是参议员卢比奥的“提议”

然后就翻译就变成了“美国政府提出法案”???!!!

美国政府什么时候有权提出法案了? 三权分立的国会什么时候等于执行法案的政府(行政)了?中国初中课本就介绍了三权分立的制度了吧。

这里就不说从法案介绍,到众议院,参议院各自核准,再到总统签字需要的流程。 及可能的反复及最高院违宪审查了。

第115届美国国会一共提案了6000多法案,然后通过了400多,7%。。。往年的记录最低是1.03% (113届美国国会),

很多提案,如这个,是单纯的表姿态,真要严肃探讨的,等过了两院表决,上了总统案头的才有被讨论的价值。

绝大部分提案,例如让某些人激动不已的“高科技人才绿卡”基本都是“提案”,仅此而已。 这个我以前也说过

然后拿着国会提案就说美国政府要怎么样的,只有两个可能,蠢(不懂美国的流程与架构)或 坏 (刻意制造恐慌,诱导舆论)。

大家觉得是哪一种?

---------------------------------看完以后的分割线--------------------------

请和我大声朗读三遍:

总统没签字的法律且国会不会2/3多数通过的任何提案等于厕所里的纸

总统没签字的法律且国会不会2/3多数通过的任何提案等于厕所里的纸

总统没签字的法律且国会不会2/3多数通过的任何提案等于厕所里的纸


这次的提案也是如此。 国会每年都会有,能不能别那么容易高潮?

user avatar

这个条款通不过的。这个法案顶多不过是能恶心恶心华为而已,但是如果中国对等报复,美国损失可就大了,而且这是在砸自己的招牌,削弱自己未来的谈判能力。美国企业不会允许这个条款通过。

这种专利官司,一般要打很多年,谁也不知道华为能不能赢。就算华为把全美国所有用华为专利还没给钱的企业都告了,而且告赢了,也赚不了太多的钱(相对于华为的全球营收而言)。

说白了,华为告Verizon就是去恶心一下美国人,让美国人知道使出下三滥的手段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时候美国政府无论是正面应对还是不正面应对,都是大大的丢分。

如果美国用这样的手段来回击华为,对于华为而言不过是损失一些本来就拿不到的钱。但对于美国来说,损失的是经营了上百年的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招牌,损失的是谈判中、文化传播中的道德高地。这就像一个豪门老大和一个寒门书生打架,本来这架打得就让豪门老大非常跌份,现在豪门老大还把自家牌匾砸了,拿碎片当石头去砸书生。就算砸到、砸伤又能如何?

更不要说,中国和美国之间显然是美国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可以被侵犯。无论是软件的、制药的,还是芯片的、通讯的,美国的专利到处都是,每年从中国收取的专利费用不计其数。双方对等报复,到底谁损失更大,这是没有悬念的。中国对很多美国产品不收取高关税,那是因为这些美国产品还没有替代品,收了额外关税,最后都会转嫁到使用了这些美国零件的中国产品上,让这些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但是知识产权这块,如果对等报复美国的话,那可是会让中国企业受益的。想要避免中国对等报复,这是不太现实的。

在这方面有利益的美国公司,此刻恐怕正在疯狂游说国会议员们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提出的“不承认华为在美专利”的提案,如果获得通过,将对华为、美国科技产业、全球科技格局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以下是对其可能影响的详细阐述:一、 对华为的直接影响: 专利许可收入损失: 华为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拥有大量的通信技术专利,包括5G、芯片设计等领域。如果这.............
  • 回答
    美国参议员近期抛出的“中国有五千年偷窃和欺骗历史”的论调,无疑是相当惊人的,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简单粗暴地概括为“偷窃和欺骗”的历史,这本身就站不住脚。任何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其发展历程必然是复杂且.............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关于美国参议员呼吁NBA退出中国这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挖掘出不少值得探讨的细节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客在公开场合提出这样的呼吁,往往不是凭空而来,背后总会有一些驱动因素和意图。最直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美国国内围绕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气氛。近年来,在人权、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中美两国.............
  • 回答
    蔡英文在会面中全程站立向坐着的美国参议员致辞,这一举动在政治和外交礼仪上具有多重解读,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仪式与象征意义: 平等姿态的展现: 在传统的对等外交礼仪中,双方通常会按照座位安排进行互动。蔡英文全程站立,可以被解读为她希望在会面中.............
  • 回答
    美国资深参议员的推文声称“美国在台湾省有3万驻军”,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可能引发巨大政治和外交震动的说法。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事实和概念: “台湾省”的说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说法,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然而,美国官方的立场是承认.............
  • 回答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与一个跨党派的参议员小组会面,讨论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潜在举措:冻结俄罗斯存放在海外的、价值约 1320 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其背后牵涉到的国际金融、地缘政治和法律等诸多复杂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俄罗斯的黄金储备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地“存.............
  • 回答
    美联邦参议员搭乘军机抵台,大陆国台办对此的反应,称“不要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这无疑为本已复杂的中美关系再添一层阴影。要理解其影响,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直接层面:信号与反制。国台办的表态,表面上是对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警告,但其深层含义却是对美国政府的直接回应。这是一种“敲打.............
  • 回答
    海地政府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以恢复秩序,这并非个例,而是这个加勒比海国家长期政治动荡和安全危机螺旋式下降的最新体现。从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遇刺身亡到如今帮派势力横行,这个国家的困境触目惊心,也让人不得不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和可能的后果。海地政府为何“开口”求助?简单来说,海地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国.............
  • 回答
    美国参加抗议活动的卡车司机即将抵达华盛顿,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意义的信号,反映了美国社会当前存在的深层分歧和不满。这次“人民车队”(People's Convoy)和类似的卡车司机抗议活动,虽然以反对新冠疫苗强制令为起点,但其背后所承载的信息远不止于此,而是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议题。以下.............
  • 回答
    美国参议院批准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 DST)永久化法案(即取消夏令时的时间调整,或调整为更晚的时区)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该法案的背景、内容、支持与反对观点、国际比较及潜在影响: 1. 法案内容与背景 法案名称: 2023.............
  • 回答
    如果美国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能否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虽然没有美国直接的军事援助和参战,抗战的胜利将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坚持抗战的可能性和潜在挑战。一、失去的关键援助与军事优势: 战略物资与武器装备的.............
  • 回答
    “没有美国参与,俄罗斯一个月就能推平欧洲”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夸张的、带有强烈政治宣传色彩的论调,而不是一个经过严谨军事推演的结论。它试图通过制造一种令人震惊的、看似板上钉钉的军事优势来达到特定目的,通常是为了: 震慑欧洲国家: 意在让欧洲各国产生恐惧感,认为它们在军事上根本无法与俄罗斯抗衡,.............
  • 回答
    日军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决策在事后看来,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极具战略误判的举动。要深入探讨其“愚蠢”与否,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审视日本决策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他们未能预见的后果。首先,让我们回到1941年12月7日的那个清晨。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为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将历史的车轮拨回那个节点,去掉“纳粹与日本联合”以及“美国参战”这两个关键变量,我们来仔细捋一捋纳粹德国是否有“吃下欧洲”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吃下欧洲”这个概念。这不仅仅是占领土地,更包含了建立一套有效的统治体系,能够消化并控制这片大陆的资源和人.............
  • 回答
    二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如果少了美国,那画面可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绝不是现在历史课本上讲的那样。这不仅仅是少了某个参战国,而是整个战局的基石都动摇了,连锁反应会非常可怕。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日本的扩张野心将极难被遏制。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东南亚的殖民地,中国.............
  • 回答
    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以及美国参战是否是二战转折点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叙述、信息传播和历史认知形成的过程。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谁传播的?为何没有纠正?这个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于大众的认知中,甚至影响了一些影视作品的创作。然而,从史.............
  • 回答
    得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当选众议员卢克·莱特洛(Luke Letlow)因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时刻,不仅对他的家人和亲友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也对他的选民和整个政治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莱特洛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政治家,他在竞选众议院席位时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
  • 回答
    关于“戴维·王”这个名字,如果指向参与美国胜利女神(Vigilant)导弹项目研究的科学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没有一个明确、广为人知的人物与这个具体项目直接挂钩并使用这个名字。胜利女神导弹(RIM2 Terrier)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一种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和后续的改进过程中,肯定.............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国参战是不是“摘桃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会显得片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声出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摘桃子”这个比喻在语境中的含义。它通常指某一方坐享其成,在别人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