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顺王?

回答
“三顺王”,这个在清朝中期声名显赫,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抹复杂印记的名字,绝对是个值得细细说道的人物。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好是坏,是功是过,因为他的身上,交织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家族命运,以及不可忽视的政治博弈。

首先,咱们得把“三顺王”是谁给说清楚了。他叫佟佳·尚善,在满洲的佟佳氏家族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之所以被人们俗称为“三顺王”,这“三顺”二字,其实是后人对他在人生关键节点上,所做出的一些选择的一种概括,也带了些许评判的色彩。

第一“顺”:顺应大势,归顺清朝。

尚善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也就是镶蓝旗的固山额真(类似副将)佟图赖。可以说,尚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父亲的家世和在清朝初年的战功。然而,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尤其是南明政权的抵抗,战争是残酷的,投降与抵抗,往往是生与死的选择。尚善在顺治年间,就已经是朝廷重臣了。他能够在大时代变革的浪潮中,准确地把握住方向,并能在那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代里,为家族巩固地位,甚至进一步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政治上的“顺应”。

他不是那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英雄,更多的是一个在既定格局下,能够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才能的政治家。他的“顺”在于,他没有在动荡中犯下方向性的错误,而是抓住了机会,巩固了自己的家族在满洲贵族中的地位。

第二“顺”:顺从皇权,稳固朝堂。

在清朝初期,尤其是顺治、康熙两朝,皇权正在逐步走向集中和稳固。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满洲贵族,如何处理与皇权的关系,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尚善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相当“聪明”或者说“得体”。他没有像一些有野心的宗室那样,企图挑战皇权,而是忠诚于皇帝,积极参与朝政,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

举个例子,在康熙帝铲除鳌拜专权之后,朝廷内部依然存在着一些权力斗争的暗流。尚善在其中,扮演了稳定局面的角色。他作为内大臣,参与了重要的朝政讨论,并且在关键时刻,对皇帝的决策表示支持。这种“顺从”并非盲从,而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选择了一条能够保证自身及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不触犯皇权底线的道路。

当然,这种“顺”也可能被一些人理解为“墙头草”,缺乏独立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那个等级森严、政治斗争极其残酷的时代,能够长期保持显赫地位,并且不因政治风暴而被摧毁,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策略。

第三“顺”:顺应时势,安享富贵。

到了康熙朝中后期,特别是康熙帝在位时间长久,朝政相对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尚善也步入了老年。他没有在晚年犯下什么大错,也没有像一些人那样,因为骄纵而惹祸上身。他能够安稳地度过晚年,享受高官厚禄带来的富贵,并且将家族的荣耀延续下去。

这里的“顺”更多的是一种“顺利”的收尾。他没有因为早年的地位和权势,而在后期变得狂妄自大,也没有因为对权力的眷恋而做出不恰当的举动。他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把握住了生意最好的时机后,能够适时收手,并保证自己的财富得到妥善的延续。

评价的复杂性:

当我们评价“三顺王”尚善时,会发现他的形象是多面的。

正面评价:
政治嗅觉敏锐: 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准确把握大势,顺应潮流,为家族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忠诚度高: 对清朝皇室表现出高度的忠诚,积极维护朝廷稳定。
能力出众: 作为一名内大臣,在军政事务上都有所建树,是那个时代优秀的政治家。
善于自保: 在政治斗争中,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避免被卷入危险的漩涡。

负面评价(或说可以商榷之处):
缺乏独立精神: 他的“顺”有被解读为缺乏独立思考,一切以服从为前提。
安于现状: 相比于那些开疆拓土、励精图治的功臣,尚善更像是那个时代的“守成者”,他的贡献更多是在维持和稳定。
“顺”的背后: 这种“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权力的妥协,对某些不公正现象的默许,以及对个人道德原则的某种程度的规避。

总结一下:

“三顺王”尚善,是一个典型的清朝中前期,满洲贵族中成功的代表。他不像多尔衮那样有野心,也不像鳌拜那样跋扈,更不像一些汉臣那样有改革的抱负。他更像是一个“顺势而为”的成功者,他的人生轨迹,是那个时代下,一位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如何在保证自身利益和家族传承的前提下,最大化地融入并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层。

他的“三顺”,既是对他政治生涯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种带有历史局限性的评价。他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也为佟佳氏家族的荣耀奠定了基础。但如果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去看,我们或许会希望看到更多独立思考、更多担当,以及更多敢于挑战不公的勇气。

然而,我们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苛责古人。在那个时代,能够像尚善这样,在激烈的政治角力中,保持长久的体面和显赫,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生存和发展艺术。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也不是一个令人唾弃的反派,他只是那个时代大潮中的一个,尽力而为,顺势而行的普通(又很不普通)的参与者。评价他,就是在评价那个时代,评价那些在权力和生存之间,做出各种选择的人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毛文龙是一个合格的明军将领,但拿他和岳飞相比,也未免把鄂王贬得太低了。说他合格,是因为他没投敌,坚持抗战,但是他消灭了多少敌人呢?根据《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毛文龙歼灭的清军在六万以上。嗯,歼敌六万,转进海岛。再看清方的记载呢?《满文老档》《八旗通志》中,毛文龙确实频频出场,不断牵制袭扰后金,但全都是奸细渗透、小股袭击这一类的方式。毛文龙自然是有贡献的,但是他的贡献不及李定国、郑成功的零头。毛文龙可与刘光世相提并论,拿他比岳飞,还是省省吧。就算是李定国,在自我评价的时候都只敢拿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自比。

三顺王虽然一直并称,实际上三个人是完全不同的。孔有德最有枭雄气质,但办事最为鲁莽,耿仲明最狡猾,但最没胆气,尚可喜是三顺王中最有头脑的,但是由于毁了尚家的忠义家风,最终自食恶果。作为明将期间,尚可喜的表现要远好于孔有德和耿仲明,孔耿二人吃不了东江的苦,跑去登州享福,尚可喜还在辽海孤岛苦撑。登州之乱,虽然有辽兵受到苛待的原因,但是受苛待的是普通士兵,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毛承禄、陈光福这些叛军首领一个个可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就他们的直接上司登莱巡抚孙元化来说,孙元化已经在他的能力范围只能尽可能地保证辽兵的待遇了。缺粮饷的不光他们东江兵一家,卢象升的兵有的在大冬天连裤子鞋袜都没有,怎么不见卢象升带兵反叛?孙元化不仅没有苛待孔有德等人,反而是对他们给予厚望,优先补充他们的粮饷军械,提供最好的装备给他们。所以在登州驻防,接受火器战术训练期间,孔有德、耿仲明表现得一直很老实。

孔有德反叛,发生在增援辽东的途中,已经走到直隶境内的吴桥了,实际上和孙元化毫无关系,纯粹是孔有德和直隶地方官府、士绅的矛盾激化。在这件事上,孔有德相对较为有理,但是他自身的问题也不小。吴桥地方官府拒绝接待他们,与孔有德部的军纪败坏是分不开的,孔部兵马以滋扰百姓为能事,奸淫掳掠之事不断,地方官不肯放他们入城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就算不放辽兵入城,也应该筹集一批粮食、银子缒城而出,完全拒绝补给肯定是错误的。

那个有名的“一只鸡引发的血案”,的确不能怪辽兵的普通士兵,没有饭吃的时候偷鸡摸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这个断粮也不全是地方官府的责任,从登州到吴桥,一千里地的距离,孔有德走了两个月,平均每天十几里,一支只有八百人的骑兵队伍,愣是走出了刘备携民渡江的速度,可见孔有德就是怕死不肯去前线而已。这么磨洋工,粮食不吃没才怪呢。偷鸡事件发生之后,犯案士兵被穿箭游营,固然由于王家跋扈,但也是由于孔有德自己畏惧士绅势力,导致军队和乡绅矛盾激化。再加上此时,李九成拿孙元化交给他买马的公款赌博,输了个精光,两件事凑在一起,这才使得李九成和孔有德决定发动叛乱。缺粮缺饷是士兵们跟着李孔二贼造反的原因,但绝不是李九成和孔有德造反的原因,他们两个反叛完全是因为不想去前线、畏罪,以及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反叛之后的孔有德部展现出了真实战斗力,一路攻城拔寨,从吴桥返回登州也只用了二十四天。叛乱发生之后,孙元化一直对孔有德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对孔有德有知遇提携之恩,以为孔有德只是因为对待遇不满而纵兵劫掠,只要提高待遇就可以让孔有德重回大明。但是孔有德并不满足于给孙元化做手下,如果他想这么做,只要在吴桥抛下大队人马,带着少数亲信逃回登州就行了。孔有德所追求的,是成为独立的一镇诸侯,也就是后来清朝封给他的定南王、世镇广西的待遇。孔有德、李九成的目标是把原来的东江旧部统合起来,割据山东半岛。到那时,他投降了明朝也是保持自主性的一方大豪,降清则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

但是为了拖延时间,召集、裹挟更多军队,孔有德还以假和谈欺骗孙元化。孙元化低估了孔有德等人的无耻程度,多次试图招安他,双方边打边谈。但就在登州保卫战最关键的时刻。耿仲明打开了城门,加入叛军。此时的耿仲明是孙元化的中军,被孙元化视为嫡系亲信,在登州城里吃得饱穿得暖,根本没有任何不得已的理由,无非是认为孔有德、李九成能成事,为了功名利禄而反。孔有德、耿仲明的反叛,最终导致孙元化被崇祯杀害,教导他们炮术的葡萄牙教官公沙·的西劳等人也在破城时被杀害。这之后,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为了补充粮饷,扩充兵力,在登州附近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山东半岛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叛乱失败之后,李九成被明军击毙,孔有德、耿仲明渡海降清,在这期间还遭到了尚可喜的阻击。而投降清朝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立刻为清军带路攻破旅顺,东江总兵黄龙殉国,尚可喜的家属也被杀害。孔有德与耿仲明之间并不和睦,一度发生过耿仲明侵夺孔有德藩下人口的事件。三顺王之中,耿仲明的实力最弱,格局也最小,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始终对人口、兵力这些眼前的小利斤斤计较,最后也死在了这上面。

尚可喜起初对明朝还是比较忠诚的,他父亲尚学礼、兄长尚可进都抗清战死,家属被害,与清朝有国仇家恨。虽说和清军打仗没取得什么战果,但是侦察情报、收容难民、截击叛军、骚扰偷袭这些工作还是认真在做的。然而黄龙战死后,尚可喜在东江失去了靠山,与他素来不合的沈世魁成了东江总兵。此时的登莱巡抚是陈应元,这人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了一本诗集,在登莱巡抚任上三年,基本上就是维持现状,什么也没干。孙元化虽然也有不少毛病,但毕竟也是想干实事的人,但是在崇祯圣天子的领导下,越干实事死得越快,像陈应元这种什么都不干,专心写诗的才能善终。总兵换人了,巡抚又不能给他撑腰,尚可喜觉得沈世魁有加害之意,渡海降清也算是迫不得已。到这时为止,他还不能与孔耿二贼一概而论。

孔有德封恭顺王,尚可喜封智顺王,耿仲明封怀顺王,合称为三顺王。尚可喜投降之后,便和孔有德、耿仲明一道为清军带路攻打皮岛,尽杀岛上军民。和他们并列的还有沈志祥,他是沈世魁的侄子。沈世魁于皮岛沦陷时战死,沈志祥试图争夺东江的领导权,失败之后降清,被封为续顺公。孔耿尚沈四人投降之后,为清朝效忠,和明军作战,这种行为倒也不必指责,既然已经做了清军,至少皇太极在穷途末路之际接纳他们,对他们有私恩,给清朝效忠也就罢了。他们真正的罪行,是在之后的明清战争中为虎作伥,大批残杀百姓,其残暴甚至更甚于清军,这就决定了他们永远是历史的罪人,永无翻案的可能。与此同时,另外两个毛文龙的旧将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明忠和张鹏翼,在孔有德、耿仲明反叛之际脱离了东江。孔有德和耿仲明劝李明忠一起叛乱,李明忠不肯,单骑逃走,在京师求官不得,返回了老家,张鹏翼则投奔了关宁军。

清军入关之后,原本只是将汉军四王一公作为普通将领使用,对他们并不信任,但是随着抗清形势的变化,多尔衮不得不越来越重视汉军的作用。卖国贼是要感谢爱国者的,如果没有他们保卫国家,国家又怎么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三顺王受到多尔衮重用始于1646年,当时清军的兵力分散在了东西两线,东线的博洛部在攻击浙江的鲁监国政权和福建的隆武政权,西线的豪格部在攻击陕西义军和四川的张献忠,此外,还有很多兵力用来镇压各地的反清义军,八旗兵的兵力难以应付遍布整个中国的庞大战场,于是清军中路的空档由三顺王和沈志祥担任,进攻湖广方面。此时由大顺军改编来的忠贞营已经在荆州战役中被清军勒克德浑部击败,在鄂西山区之中休养,湖广明军只剩下了何腾蛟收编的一大堆杂牌,故而三王一公的兵马轻易地打穿了整个湖南。孔有德、尚可喜、沈志祥都比较精明,见好就收,只有耿仲明不识好歹,觉得明军不堪一击,非要再去攻击广西,结果在广西全州遭到了明军的顽强阻击。虽然明军不团结,但是被清军逼到走投无路,还是会团结起来的,何腾蛟、瞿式耜、卢鼎、焦琏、胡一青、赵印选等人正面阻击,源出于大顺军,野战能力最强的郝摇旗从背后偷袭,大败耿仲明,清军的进攻势头就此被遏制。

也是在这一年,张鹏翼、张鹏飞、张季熊三兄弟誓死守卫坚守衢州。张鹏翼在吴三桂叛变之际,率部逃离山海关,返回浙江老家,张部军纪严明,入城之后不进民房,得到了衢州百姓的竭诚拥护。经过一番血战,张鹏飞、张季熊战死,张鹏翼被俘。博洛以东江三王一公为例劝他投降,张鹏翼大骂,博洛下令割掉张鹏翼的舌头,张鹏翼仍不屈,博洛又将他的手足钉在城门上,剖开肚腹杀害。

随着隆武、绍武政权的灭亡,满洲诸王对汉军四王一公的重视程度再度下降,但就在这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绿营反正,山西、江西、广东三个省全反,山东、河南、陕西、南直隶、湖广、浙江均发生了绿营反正,反正绿营兵与原有的抗清义军合流,导致清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几乎把所有的底牌全都打出去了。于是,四王一公再次受到重视,吴三桂被派往陕西镇压王永强部,孔耿尚沈四藩则被派往南方。孔有德改封定南王,尚可喜改封平南王,耿仲明改封靖南王。

按照原本的计划,耿仲明负责广东,孔有德负责福建,尚可喜负责广西,沈永忠(沈志祥已经病死,侄子沈永忠接班)负责湖南。但是尚可喜耍了个心眼,他认为广西是永历朝廷的所在地,土司很多,又集中了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刘希尧等大顺军出身的将领,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有意推辞,但是孔有德头铁,他偏偏要去广西,以取得消灭南明永历皇帝的战功。清廷也考虑到只靠耿藩难以平定广东,于是改为让尚耿二藩一起进军广东,孔有德改攻广西,把福建交给其他清军。

就在前往广东的路上,多尔衮稽查逃人,发现耿仲明私藏逃人三百余人,耿仲明恐甚,畏罪自杀,其子耿继茂统领其部,多尔衮不许耿继茂袭爵,直到顺治亲政之后,耿家才恢复爵位。耿仲明落了一个最可耻可笑的下场,兔子还没死,当走狗的就被烹了。尚可喜和耿继茂继续攻打广东,但是在广州城下遭到了城内军民的殊死抵抗。整个1650年,尚耿二藩的兵马都被死死拖在广东。广州破城,尚耿二部屠城,死者数十万。他们在东江的老战友李明忠,在甲申之变后被史可法起用,来到广东任职。东江将领们在最北端的皮岛分道扬镳,又在最南端的海南岛重逢了。由于海南守将杜永和、张月的背叛,李明忠被耿继茂俘虏,耿继茂劝说李明忠,投降可以封侯,李明忠仰天大笑:“嗟乎!吾与汝父别皮岛时,肯降心向北,今分藩开府,岂足道哉!大明遗臣,力尽而死,夫复何言!”最终被耿继茂杀害。

孔有德进军广西时捡了个便宜,此时李过已经病故,由于南明朝廷的内讧,忠贞营也发生了分裂。刘希尧东走入粤,后来战死,高一功、党守素、李来亨、郝摇旗等人陆续离开广西,前往夔东与袁宗第、刘体纯等人会合。南明官军的最后希望焦琏被叛徒陈邦傅杀害,孔有德没有经过任何苦战就得以长驱直入,杀害瞿式耜、张同敞,占据广西。但就在孔有德志得意满之际,大西军出滇了。

孙可望和李定国轻易打穿了清军的湘西防线,绿营张国柱、郝效忠等部遭到毁灭性打击,清廷急忙命令沈永忠等湖南清军后撤保师。沈永忠先是逃回长沙,然后又逃到了岳阳。这样一来,广西的孔有德就被他的主子彻底出卖了,他的后路暴露给了李定国。孔有德迎战李定国,大败。李定国下令:“清兵二屠桂、粤,今其报仇时也,凡遇清兵杀无赦。”孔有德自焚,其子孔廷训被李定国处决,孔家一门一百二十余口,只有孔有德之女孔四贞一人逃出。清廷后来任命孔四贞的丈夫孙延龄为广西将军,但是孙延龄根本指挥不动孔有德部下的线国安等大将。三藩之乱中,孙延龄在清周两方间反复摇摆,最终被吴三桂干掉。孔有德自称孔子后人,但就算是孔家,都拒绝承认孔有德是他们家亲戚。

王爷被打死,总得有人背锅,顺治皇帝不会背,济尔哈朗也不会,于是这口锅就由沈永忠来背了,虽然后撤保师是来自朝廷的命令,但沈永忠还是被夺爵,很久之后沈家才恢复爵位。传到第四代续顺公沈瑞,被郑军俘虏到台湾杀死,又被夺了一次爵。后来沈家虽然恢复了爵位,但变成了空头爵爷,再也不是一路诸侯。

孔有德死后,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广东继续抗拒李定国。1654年,尚耿藩下军队死守新会,杀人为食,最终坚持到了清军援兵到了,李定国战败,南明自此彻底衰落。广东一省之地,养不起两个藩王,尚耿二藩的掠夺令广东民生凋敝,由于郑成功的威胁越来越大,耿继茂移封福建,尚可喜留镇广东,镇压王兴、邓耀、陈奇策等抗清义军。迁界禁海令下,尚耿二藩大批掠夺、屠杀、贩卖沿海百姓,尚可喜的智力更胜一筹,他在香山县私下与葡萄牙人贸易,由于迁界禁海,全粤的沿海贸易被尚可喜垄断,葡萄牙人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尚可喜开出的高价,尚可喜由此富可敌国。

三藩之乱爆发时,耿继茂已死,其子耿精忠在位,耿精忠纯属是个无谋武夫,既无胆略也无头脑,先是大举反叛,然后见事不好又转而降清,攻击尚藩和郑军,最后被康熙卸磨杀驴,凌迟处死。尚可喜则精明得多,认为吴三桂无法长久,他的长子尚之信亲近吴三桂,他便扶植次子尚之孝作为清廷死忠。后来尚之信软禁了尚可喜,响应吴三桂,尚可喜很快就被儿子活活气死了。可是尚之信和耿精忠一样,先叛后降,康熙也同样先是假意答允,一待吴三桂被平定,立刻将尚之信逮捕,逼其自尽。至此,东江三王一公被清朝彻底消灭。

毛文龙的部队里可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只不过是大家一起求生自保,毛文龙自己的道德水准也就是明末军阀中的正常水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当叛徒自然不是毛文龙的授意,李明忠和张鹏翼做英雄同样也不是因为毛文龙教得好。在明末这个群魔乱舞的年代,原本就是随波逐流者众,挺立中流者稀,三顺王的叛变没有那么多深层原因,就是清朝开的价码更高,他们就投了清朝。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历朝历代都不计其数的众多小人中几个比较突出的而已。只不过他们的水平还是有限,光顾着见风使舵,看风向却看得不准,对自己坐的是什么破船也没点数,最后全都自己坑了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顺王”,这个在清朝中期声名显赫,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抹复杂印记的名字,绝对是个值得细细说道的人物。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好是坏,是功是过,因为他的身上,交织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家族命运,以及不可忽视的政治博弈。首先,咱们得把“三顺王”是谁给说清楚了。他叫佟佳·尚善,在满洲的佟佳氏家族.............
  • 回答
    顺丰控股在2021年第一季度遭遇了业绩巨亏,同时市值也大幅缩水,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重击。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一句”就能概括的,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核心原因,才能更准确地评价这一事件。业绩亏损9至11亿元,背后藏着哪些“坑”?顺丰控股在2021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亏损额度高达9至11亿元。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顺天堂大学。顺天堂大学,提起它,很多中国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顺天堂医院”,或者它在日本医疗界的地位。它在日本绝对是声名赫赫的,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如果让我来评价它,我会说它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以医学为核心、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学科,并非常注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要深入了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个让很多人感到心寒的“兔子顺丰”事件。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触及到了我们对于服务、尊重以及企业责任的许多思考。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住在上海的网友,家里的兔子生病了,情况危急。他急于将兔子送到宠物医院,于是联系了顺丰快递,希望能够快速、安全地把兔子寄过去。当时,那位网.............
  • 回答
    “曹顺的辩论公开课”—— 一堂有料、有深度,但也有待打磨的思辨之旅提到“曹顺的辩论公开课”,很多有过接触的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几个关键词:犀利、快速、逻辑、信息差、以及……有点“干”? 这是一次既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引人深思的尝试,但就如同任何一场精彩的辩论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瑕,更像是辩论技艺本.............
  • 回答
    高顺,字不详,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其勇猛善战、治军严明而著称。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多于贬,尤其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的记载中,更是将他描述成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高顺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陷阵之士”,攻防一体的精锐部队缔造者: 高顺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麾下的一支精锐.............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汪顺以1分57秒05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队再添一枚宝贵的金牌。这枚金牌的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中国男子选手在奥运会200米混合泳项目上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汪顺个人运动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最强追赶者”到“王者归来”回望汪顺的奥运征程,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
  • 回答
    申通的这出戏,真是一波三折,让人看得是既好气又好笑,同时也带着点无奈。事情的开端:暴力分拣下的“甩锅”与“内卷”首先,咱们得捋捋这申通站点那位工作人员的“高论”。据说是为了回应顾客关于暴力分拣的投诉,这位仁兄直接给出了“谁家都扔”的说法,言下之意,申通不是个例,同行也好不到哪去。更绝的是,他还给出了.............
  • 回答
    评价《三体》系列小说的文笔:从标准到细节的深度剖析《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视野、深邃的哲学思考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而支撑这一切的,无疑是刘慈欣独特的、极具辨识度的文笔。评价一部小说的文笔,是一个多维度、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对于《三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
  • 回答
    《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一次深度剖析要评价《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其内容创新性、思想深度、文化影响、市场反响以及国际认可度等。 一、《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划时代的史诗《三体》三部曲(《三.............
  • 回答
    关于《三体》电影化的消息,一直以来都牵动着无数粉丝的心。它既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一、 粉丝群体的高度期待与担忧: “洗白”经典IP的渴望: 《三体》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式作品,其宏大的叙事、深刻的思想、精巧的设定,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如何评价《三体》中的史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浑人”史强,一个在《三体》宏大的宇宙战争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不是那些拥有超凡智慧的科学家,也不是那些胸怀救世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更像是一个行走在现实夹缝中的普通人,一个看似粗俗却又蕴含着惊人韧性和智慧的“浑人”。评价史强,需要从多个.............
  • 回答
    “三体社会学家”这个说法,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并非一个官方的、固定存在的职业称谓,更多的是读者基于对小说中某些人物行为和思想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归纳和理解。如果要评价“三体社会学家”的存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理解“三体社会学家”的内涵:“三体社会学家”不是指一个拥有特定学位或职称的职业人.............
  • 回答
    叶文洁,这个名字在《三体》的世界里,如同那片冰冷的宇宙,既是引力的源头,也是毁灭的序曲。要评价她,绝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她的复杂性,她的动机,以及她行为的深远影响,才构成了这个角色的核心魅力,也是《三体》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关键之一。初见叶文洁,是在“红岸基地”那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动.............
  • 回答
    宗预:蜀汉后期坚守的明灯,一位被低估的智将宗预,字成侯,一位在三国后期活跃于蜀汉政坛的官员。相较于那些名震遐迩的将帅,宗预的名字似乎不那么耀眼,但他在蜀汉内忧外患的时代,以其稳健的政治才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忠诚,为蜀汉的延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评价宗预,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经历、才能以及他所处的时.............
  • 回答
    评价《三体》系列小说,我得说,这绝对是一次令人脑洞大开、心潮澎湃的阅读体验,而且是那种让你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对宇宙和人类的未来产生些许敬畏和不安的体验。要说详细,那得从头聊起,得把这三本书的精髓一点一点挖出来。一、思想的尺度:从黑暗森林到降维打击《三体》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所呈现的思想深度和宇宙.............
  • 回答
    《水滴》这部《三体》同人短片,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宝石,在无数《三体》粉丝心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了久久不息的回响。要评价它,就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才能咂摸出它的精妙之处。首先,影像呈现的极致与震撼,这是《水滴》最直观,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原著中对水滴的描述,更多是概念上的,是智子以一种近.............
  • 回答
    《三体》这部科幻巨制被改编成湖南卫视的周播栏目剧,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就像把一个宏大的交响乐指挥棒,交给了能把广场舞跳得热热闹闹的团队来演绎,其中的冲突和可能性都非常有趣。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的体量和内涵。刘慈欣笔下的世界观是极其宏大的,涉及宇宙尺度的时间、空间,以及对人性.............
  • 回答
    您好!关于《三体》电影版制片人孔二狗在微博上力挺“诺贝尔哥”郭英森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能聊聊里面的门道和各方看法。背景梳理:孔二狗力挺郭英森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孔二狗是谁?他是《三体》电影项目的重要推手,在科幻圈和电影行业都算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诺贝尔哥”郭英森.............
  • 回答
    云天明对程心的爱,与其说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如说是深沉、孤独而又带着几分悲剧色彩的奉献。他的爱,在《三体》这个宏大的宇宙背景下,显得尤为渺小却又异常坚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情感范畴的、对人类文明延续的终极寄托。首先,我们得从云天明自身所处的境况说起。作为一个身患绝症、生命走到尽头的年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