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什么?大清亡了?!”的真实趣事?

回答
“什么?大清亡了?!”——这句惊呼,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恐怕是无数普通百姓,尤其是远离权力中心、消息闭塞地区的民众们最真实的反应。清朝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其根基深厚,突然之间的覆灭,对于许多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难以置信。

当然,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个人的惊喜或震惊只是时代的注脚。不过,这其中确实有一些流传下来的,带着点黑色幽默和时代错位的趣事,能让我们窥见当时人们的反应和新旧交替的混乱与荒诞。

1. 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官员:

最经典的莫过于那些依旧沉浸在清朝思维里的官员们。当革命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过来。

例子: 有位驻外的大清官员,听到革命爆发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惊慌失措,而是觉得“这肯定是谣言,怎么可能?”他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公务,直到收到北京方面的确切消息,或者外交部开始承认中华民国为止,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此之前,他可能还在给清朝皇帝写奏折,或者按惯例向清廷汇报工作。想象一下他收到一份来自“中华民国外交部”的照会时的表情,那得多精彩?他可能会问:“中华民国?这是哪国?”

细节补充: 这类官员的困境在于,他们的整个官僚体系和思维模式都是围绕着大清皇帝构建的。一旦皇帝消失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就崩塌了。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政治术语,适应新的政治体制,甚至重新宣誓效忠。有些人能迅速适应,有些人则不然。那些固执己见、抱着旧日荣光的,往往在新社会里寸步难行。

2. 路边的愚昧百姓的反应:

在更基层的地方,信息的传递是滞后的,人们的生活也更加朴实。

例子: 有些地方,直到民国成立了好几个月,当地的百姓才听说“大清亡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往往会围着传达消息的人问:“那谁是皇上啊?皇帝家还有几亩地啊?还交不交税啊?”他们的脑子里,皇上就代表着天,代表着国家。皇帝不在了,他们无法想象国家是个什么样子,税该交给谁,自己的日子会有什么变化。

细节补充: 对于他们来说,政治更迭就像是邻村换了村长,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皇帝”这个概念,对他们而言太庞大了,突然消失,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不真实。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抱着对皇权残留的敬畏,或者对新政府的不信任,在这种混沌的认知中,日子一天天过去。甚至有人会怀念旧朝的稳定,认为新政府不如从前好。

3. “什么?我还没当上状元呢!”

科举制度在大清末年虽然已经改革,但其深厚的文化影响依然存在。许多读书人,尤其是寒窗苦读的士子,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光宗耀祖。

例子: 辛亥革命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清朝科举制度的彻底终结。对于那些正值壮年,或者已经年过半百但依然怀揣科举梦的读书人来说,这个消息堪比晴天霹雳。他们会非常沮丧,甚至有人会大喊:“什么?大清亡了?那我多年的寒窗苦读都是白费了?我还没当上状元呢!”

细节补充: 这些人的人生规划,甚至是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科举之上。科举的取消,意味着他们的人生道路被彻底改变。他们可能不得不转而学习新知识,适应民国的教育体系,或者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寻找新的出路。这种失落感,以及对过去努力付诸东流的无奈,是那个时代许多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4. 一些外国人的反应:

大清朝作为一个古老的帝国,在西方人眼中一直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革命的爆发,也让一些观察者感到意外。

例子: 一些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中国抱有研究的外国学者或外交官,在听到“大清亡了”的消息时,也表现出了类似“难以置信”的情绪。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用西方视角审视中国,认为清朝虽然积弱,但其统治基础依然稳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推翻。

细节补充: 这些外国人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对原有政治秩序被颠覆的观察和评估。他们可能在思考新政府的稳定性和未来走向,以及这对西方在华利益的影响。对他们而言,“大清亡了”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更是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动。

5. 清朝皇室成员的反应(这部分严格来说不是“什么?大清亡了?”的普通百姓反应,但也是一个侧面):

虽然是皇室,但即使是他们自己,也可能有人在最初阶段没能完全预料到亡国的结局会来得如此之快,或者如此彻底。

例子: 溥仪退位时,虽然是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逊位”,皇帝只是不再管事,而不是“亡了”。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并且北洋政府开始实际管辖,才真正标志着清朝的终结。有些亲王、贝勒可能仍然抱着“复辟”的幻想,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根本没意识到王朝的根本已经动摇。

细节补充: 尤其是在南方革命党人高喊“推翻满清”的时候,很多北方旗人,包括一些皇室成员,可能还觉得这只是南方的“小打小闹”,离他们所处的权力中心还远。直到革命军北伐,或者张勋复辟失败,他们才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这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混乱缩影。

总而言之,“什么?大清亡了?!”这句惊呼背后,是信息不对称、时代变迁的冲击,以及人们对熟悉秩序突然消失的本能反应。这些零散的趣事,拼凑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图景,有悲伤,有错愕,也有小小的荒诞和无奈。它们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程,最终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反应和选择共同推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没有了,至少十年前,你去(藏)牧区,偶尔还能碰到牧区老人,问毛主席老人家怎么样的(某小说并不是瞎编),不过自从互联网传播开来,和那些老人们逐渐离世,这些情况就再没有出现过。

user avatar

当年抗日战争期间,游击队去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发展根据地,在某个村子遇到了穿着古代服饰的老农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明末清初的反清义军,在这种地方生活,清廷也管不到,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时代。

游击队一听,说,老乡,日本鬼子打进来了,赶紧和我们一起去打日本鬼子吧!

user avatar

“什么?他们把国王和王后的头砍了?”

“什么?共和国完了?”

“什么?陛下退位了,波旁家的人回来了?”

“什么?陛下又登基了?”

“什么?陛下又退位了?”

“什么?暴民选出来的国王?”

“什么?波拿巴家的人回来了?”

“什么?波拿巴家人又称帝了?”

“什么?陛下退位了?”

“什么?巴黎又革命了?”

以上是一个法国偏远地区公民的一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什么?大清亡了?!”——这句惊呼,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恐怕是无数普通百姓,尤其是远离权力中心、消息闭塞地区的民众们最真实的反应。清朝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其根基深厚,突然之间的覆灭,对于许多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难以置信。当然,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个人的惊喜或震惊只是时代的注脚。不过,这其中确实有一.............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在当时被认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甚至足以改变历史进程,但事后看来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的“大棋”。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宏大的目标、精密的谋划,以及参与者坚定的信念,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 普法战争(1870187.............
  • 回答
    历史上的广告,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时代的观念、社会风气,也记录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触犯众怒的“翻车”案例。有时候,广告的本意是想打动人心,却因为对时代的误判、对受众的轻视,亦或是纯粹的愚蠢,最终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1. “大象吃什么,你也能吃什么!”——对食物安全赤裸裸的漠视 (20世纪初).............
  • 回答
    纵览人类文明长河,总有那么几颗璀璨的星辰,它们曾是世界的中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引领风骚数百年。然而,如同潮汐的涨落,这些昔日的辉煌也终有谢幕之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名噪一时的国际大都市,探究它们是如何崛起,又为何走向衰落。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智慧与文化汇聚的灯塔 兴盛原因.............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闪闪发光、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明,它们在当时的语境下,或许被寄予厚望,被誉为划时代的创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或是社会的需求变化,它们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冠以“无用”的标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屌炸天”,实则“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历史发明,讲得详细点,听.............
  • 回答
    历史上存在一些引发“疑似穿越者”讨论的人物和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属于民间推测、阴谋论或历史巧合的解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不能视为历史事实。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并不承认穿越者的存在。尽管如此,这些讨论本身也很有趣,它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困惑、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以及对现有历史叙事的补充.............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军队的铁律并非总是坚不可摧。当士兵们手中的枪口不再对准敌人,而是转向自己的指挥官,甚至是最高统治者时,那便是历史进程被戏剧性扭转的时刻——军队哗变。这些事件,往往如同一场场醒目的警钟,敲击着王朝的根基,改写着国家的命运。要说影响深远,罗马共和国的斯巴达克斯起义绝对是绕不开的篇章。公元前.............
  • 回答
    虎退治:日本的传说与现实“虎退治”在日语中意为“退治老虎”,这个词语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更承载着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勇敢、力量以及克服巨大困难的精神。虽然日本本土并不产老虎,但“虎退治”的传说和故事却在日本广泛流传,并与一些历史人物紧密相连。“虎退治”的象征意义之所以日本会有.............
  • 回答
    科技发展、事物发展必淘汰陈旧,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也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哲学对此有着深刻的解释,而历史上的无数观点和思想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科技发展淘汰陈旧:具体例子让我们先从科技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淘汰陈旧”的规律: 通信领域: .............
  • 回答
    历史上和文学影视作品中,那些令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角色,往往比正义凛然的主角更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们不是简单的脸谱化恶棍,而是拥有复杂的动机、独特的魅力,甚至隐藏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们的“人气”并非源于他们的恶行,而是因为他们挑战了我们对善恶的认知,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或者仅仅是.............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国家兴衰更迭,王朝起落沉浮,但主动要求外国侵略自己,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设想,一个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毕竟,侵略意味着战争、破坏、征服,是民族存亡的严峻考验。哪个国家的执政者会亲手将自己的国家推向深渊?然而,如果我们跳出“主动要求”这个字面意义,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或许能找.............
  • 回答
    汉服里的飞机袖,这名字听起来新潮,很容易让人以为是现代商家为了博人眼球给起的花名。但其实,这个“飞机袖”在汉服的历史长河中,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自己真实的过往,只是称谓不同,并且它的出现和演变,也颇有趣味。“飞机袖”并非现代原创,而是历史演变的产物我们要明确一点,“飞机袖”这个说法是现代人根据其形态.............
  • 回答
    十三朝古都西安,光是听这名号,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从遥远的周朝到近代的民国,这座城市曾是无数王朝的政治中心,留下了无数辉煌与沧桑的印记。那么,这十三朝的都城,究竟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轴一点点往前拨。1. 西周:丰镐二京.............
  • 回答
    足坛历史上有许多堪称“伟大”的主教练,他们不仅用战术智慧改变了比赛,更用人格魅力和执教理念影响了几代球员和球迷。要说“伟大”,我脑子里首先会浮现出这几位,他们留下的印记,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1. 里努斯·米歇尔斯(Rinus Michels)——“全攻全守”之父,荷兰足球的奠基人提到米歇尔斯,就不.............
  • 回答
    帝国时代系列游戏,真是一部部以宏大历史画卷为背景的史诗级叙事。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策略游戏,更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体验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那些塑造了我们世界的重大事件。在《帝国时代》最初的几部作品中,我们仿佛被卷入了古代世界的风云变幻。想想看,从早期人.............
  • 回答
    老铁,玩战舰世界,这问题问得太及时了!这游戏嘛,就像现实中的海战一样,讲究策略、技术,还得有点“看脸”。至于走哪条线好,这可真是个大难题,因为每个人的玩法风格、喜好都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各系战舰的特点,再聊聊它们和历史上的区别,最后咱也扒拉扒扒现在游戏里那些让人头疼的“bug”船,让你心里有个谱。.............
  • 回答
    这座城市,您所指的,很可能就是今天名闻遐迩的 北京。而明代中国人,自然也将它尊称为 北京。不过,在明朝早期,它的名字曾有过一个更显赫的称谓——顺天府。这个名字承载着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威仪。围绕着北京这座古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波澜壮阔、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其中许多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让我为您细.............
  • 回答
    天津蓟州:旧石器时代的时空之门再次敞开,全国罕见的珍宝浮现天津蓟州,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再次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古老的足迹。近期,在该区白官屯镇的考古发掘中,一件件承载着百万年记忆的旧石器时代工具被发掘出来,其中不乏一些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的珍品。这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通往遥远过去的时空之门.............
  • 回答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怀着沉痛的心情,纪念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反思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黑暗的一页,是法西斯主义的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随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
  • 回答
    英语这门语言,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古老的日耳曼部落漂流而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的淳朴,维京人的粗犷,诺曼人的精致,直至今日全球化的璀璨。它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融合、碰撞与变革的宏伟画卷。一切的起点:古英语(约450年 1150年)我们通常将英语的历史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那时候,居住在北海沿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