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推荐算法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很多人懒得做罢了,那就是掌握每个平台的正确玩法,但摸透平台的调性和玩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许多人没这个耐心,装完一个app马上就要开始享受上面的内容,那能怎么办呢?只能看平台的各种热榜和推荐页面。
这也是抖音当年为什么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最重要的原因,装完app,打开推荐页面,刷十几个短视频,然后就能看到很多还不错的内容了,于是时间长了,你就觉得自己掉进了信息茧房里,其实这都是自己偷懒和信息偏食的结果。
我以前在分析为什么豆瓣没那么火的时候曾经聊过,豆瓣没那么火是因为对新用户太不友好了,这也跟豆瓣推荐页面的推送算法做得太烂有关。
最典型的一个场景就是,一个新人来到豆瓣,不知道该关注哪些ID,但是如果不关注,自己的timeline上又没有内容,各种小组的有趣帖子也完全看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去搜哪些小组,再划到推荐区,众所周知,豆瓣的推荐区惨不忍睹,不知道用的是什么神奇算法,总之你总能看到你不想看到的内容,而你想看到的,你放心,你永远都在推荐区看不到。
这就会让一个新用户感到很烦躁,进而很恼火,然后就不玩了。
豆瓣其实很好玩,有很多宝藏,但新人如果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和小组的话,就会觉得很无聊,因为推荐页面的内容做得太烂了。
B站也一样,如果你只盯着百大up主看,早晚你也会觉得很无聊,百大之间光靠“梦幻联动”都能玩一年。
其实知乎流量之所以大量集中在热榜区,也是因为很多新用户不知道怎么玩,不知道该关注哪些用户,于是就只能刷刷热榜,进而就会错过很多宝藏内容,因为好的内容往往很难上热榜,上了热榜,也会在问题下面排在很后面。热榜前排会被抱团的账号霸占,一个好的回答,即使有一千个赞,也扛不住十几个中小V来抱团点踩。
如果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你就应该发掘出那个话题下面的宝藏答主,这样你就会觉得时间线也很有意思,没必要天天盯着热榜看了,而且现在知乎的热榜内容,真的是你想看到的吗?
所以,打破信息茧房,从找到每个平台的正确使用方法开始。
对抗算法,要先知道算法的目的是什么。
Google搜索结果的准确度很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用它搜索;电商推荐相关产品,为的是卖出更多东西。
一个算法让人觉得构成茧房,先想想这算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树立三观,培养公正客观的认知方式?还是为吸引眼球,尽可能多的占有用户的时间?
所谓的信息茧房,其实是娱乐茧房,不是算法限制了人,而是人不愿出去。
最好的对抗方法,不是安装更多的app,接受更多算法,而是放下手机,该学习学习,该锻炼锻炼,做点有用的事。
除了自己长脑子,别无他法。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说到底,如果你感兴趣的东西越多,那你的房子就越大。如果你感兴趣的东西不多,那么你就只能靠提高你自己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了。
算法是次要责任人,你自己才是主要负责人,把锅丢给算法不可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