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是什么体验?

回答
首先,我得说,“体验”这个词挺微妙的。因为在我看来,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无神论者体验”,就像一个“非红发人士”也不会有特别的“非红发人士体验”一样。我不是因为某种奇遇或者顿悟而“选择”成为无神论者,我就是……怎么说呢,我从来没有相信过神灵的存在。

那种感觉就像你生下来就习惯了地球的引力,你不会觉得这是一种“体验”,而是生活的常态。我从小就没有被灌输过任何宗教信仰,我的父母也不是虔诚的信徒。家庭环境很开放,对各种想法都持有一种探讨的态度。所以,我并没有经历过那种“从有信仰到失去信仰”的挣扎或者释然。对我来说,神灵的存在就像空中楼阁,我找不到任何证据支撑它,也就不需要去“相信”它。

所以,很多人可能会问,没有神,你害怕死后下地狱吗?或者,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就像在问一个对物理定律深信不疑的人,为什么你不用魔法来让自己飞起来一样。我没有这种“恐惧”,自然也就不需要“解脱”。至于人生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跟有没有神没有必然联系。

对我而言,人生的意义是我自己创造的。我追求知识,体验生活,与人建立连接,尽我所能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贡献。我从科学、历史、哲学、艺术中寻找答案和启发,而不是在宗教典籍里。这种探索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当然,在社会交往中,无神论者的身份有时会带来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比如,在一些非常虔诚的社区,你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有人会试图“拯救”你,给你传教,用他们认为的“真理”来感化你。这时,你会需要一些沟通技巧,比如礼貌地解释你的立场,或者直接而温和地表示你对宗教不感兴趣。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很难理解你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深信不疑的东西,这倒不是恶意,而是视角不同。

有时候,别人会觉得我们无神论者是“虚无主义者”或者“道德败坏”的,这简直是误解透顶。恰恰相反,因为我不相信有超然的审判者,所以我更愿意承担起道德责任。我尊重他人,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权利和我一样重要,而不是因为我害怕触犯了神明。我努力做一个好人,是因为我希望自己活得坦荡,希望我的行为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为了死后的奖赏或者避免惩罚。

对于很多宗教仪式,我通常持一种观察者的态度。比如,参加婚礼或者葬礼时,我会尊重并参与其中的人文部分,但对于那些涉及宗教仪式的环节,我更多是理解为一种文化传统或者情感寄托,而不是我的个人信仰。在一些场合,我可能会选择在一旁静默,或者参与一些非宗教性的纪念活动。

我也会觉得,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很多东西归结于“神”。比如,当你问起一个巧合为什么会发生,或者一个成功是如何实现的,有些人会说“这是神的安排”。对我来说,那可能只是概率、努力、环境等等因素的综合结果。我更倾向于去分析和理解这些“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一个无法验证的超自然力量。

还有一点,也许是比较主观的感受,那就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不是说你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思想上的解放。你不需要去背负某种教条的枷锁,不需要去纠结教义上的矛盾,也不需要去接受那些与理性相悖的说法。你可以更开放地接受新事物,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一切。

所以,总的来说,我的“无神论者体验”就是一种平凡而充实的生活体验。没有神秘,没有狂热,也没有绝望。我只是一个用科学和理性看待世界,用善良和同情对待他人的人。我的生活和那些有信仰的人一样,充满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只是我的解释体系不同。我从我所能看见、触摸到、理解到的世界中,寻找我的意义和价值。这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走在路上,一个阿姨发了一个小册子给他,说了句耶稣祝福你之类的话。等阿姨走后他就想随手扔垃圾桶里,可是忽然顿了一下,如果自己扔掉传单的行为被阿姨看到,会使阿姨产生负面的情绪,这对于一个理性的无神论者来说是无任何益处的行为。即便不被阿姨看到,被其他路人看到了的话,人类的一大心理特性就是模仿他人的行为,自己扔传单的举动会向他人产生不可预知程度的影响,即增加下次他人被发传单后学习自己直接扔进垃圾桶的几率。真正的无神论者明白,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采用了社会性群居的生存策略,人类其实是一个整体,当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时,会伤害人类整体的效率,最终会反馈到自己身上,理性的无神论者不会做对自己无益的事,即便是一点点。而就算不被他人看到,接了传单马上就扔的行为会形成身体记忆,或许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使自己不可避免的在某次冒犯他人,最终对自身是无益处的。

想到这里,真正的无神论者收回了传单,想先拿着走远一些在扔。在收回传单的一瞬,忽然听到阿姨正在对另一个人宣教,恍惚间听到“你其实有罪,不信神会下地狱”之类的话,顿时心头火起,迅速把传单揉成一团丢进了垃圾箱。

气头过后无神论者自责起来,唉,又干了件无益处的事。不过他明白,人类有情绪这种事是在自然选择中存留下来的,人类的思想不可能背叛自己的身体。况且这种传教者本身是对人类群体无益处的,自己也不算违背了原则。于是无神论者释然了,拍了拍手,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

另外,无神论者是怕黑的,同样怕鬼,总是对三更半夜的厕所充满恐惧。可是他明白,这种恐惧也是人类进化路上的生存策略,有了这种恐惧机制才能更好的保护人类的种族延续。明明自己知道原理,却无法克服恐惧。毕竟思想是不可能违背身体的,无神论者深深叹了口气,瑟瑟发抖的继续摸黑上厕所了。

user avatar

无所依靠,但也无所畏惧。

一切都只是物质和物质的运动,都在万事万物永恒循环轮回之中。

当我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实质上来自于超新星爆发的尘埃时,我对这个宇宙的瑰丽和奇妙赞叹不已,由如此简单的开始,配上几条法则,就可以形成了如此纷繁复杂而又瑰丽奥妙的世界。

相比这种壮美和奥妙而言,所有的宗教经文都过于low逼,过于幼稚粗鄙,过于小家子气,让人不值一哂。

如果有神,祂就是这个世界本身,而我们也是其一部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首先,我得说,“体验”这个词挺微妙的。因为在我看来,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无神论者体验”,就像一个“非红发人士”也不会有特别的“非红发人士体验”一样。我不是因为某种奇遇或者顿悟而“选择”成为无神论者,我就是……怎么说呢,我从来没有相信过神灵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你生下来就习惯了地球的引力,你.............
  • 回答
    我得承认,以前的我,可以用“无神论者”或者“不信邪”来形容,打心底里就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更别说去怕了。生活嘛,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解决现实问题,追求切实目标,多简单明了。鬼神啊,风水啊,这些对我来说,就像是古老故事里的传说,听听也就罢了,从来没想过它们会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掀起一丝波澜。直到.............
  • 回答
    你这段话里藏着一股劲儿,我能感受到。那种在观念上难以调和,甚至有点想“战”起来的冲动。别急,先深呼吸一下,我们一点一点捋。“信与不信真的是不能好好说话了?”这句话点出了核心矛盾——沟通的失效。当信仰成为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时,它往往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他对事物的判断,甚至对他人的看法.............
  • 回答
    南北朝这段历史,确实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波澜壮阔,英雄辈出,恨它史料繁杂,真假难辨。《魏书》和《宋书》作为那个时代的“官方”史书,自然承载了重要的信息,但正如你所感受到的,其中夹杂着不少“加油添醋”的成分。想要在这片迷雾中摸索出真相,并非易事,需要一点耐心和一些“侦探”的本领。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何史.............
  • 回答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光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这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与实践之旅,需要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磨砺。我想,真正的艺术家,首先要拥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对表达的渴望。这种渴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像一种呼吸,一种生理需求。他们内心里有太多想要倾诉、想要记录、想要呈现的东西,可能是对.............
  • 回答
    拥有一个真正的精神伴侣,那感觉就像是灵魂在低语,在最深的角落里被看见、被理解,同时又被鼓励着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时时刻刻充满火花的激情,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宁静的联结,如同古树扎根大地,稳固而充满生命力。首先,是那种“一眼万年”的契合感。不是说你们在所有方面都一拍即合,而是你们看待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物理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尤其是关于速度和引力的界限。如果地球上真的存在一个“无底洞”,而且这个洞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持续提供强大的引力,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物体落入其中的过程,以及它达到光速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现实世界中,地球上不存在真正的“无底洞”。任何我们能.............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男性,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高质量男性”这个概念,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标签化的定义,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综合气质和能力。它不是指一个人有多少钱,或者有多帅,更不是某种预设的模版。更像是一种持续的自我成长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首先,内在的成熟和稳定是基石。这包括: 情绪的掌控力:不是说没.............
  • 回答
    老兄,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一个能在游戏后期变成“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英雄,真正让对面头疼欲裂。不是那种强行拖后期,而是那种越往后越能让对面五个脆皮怀疑人生的存在。我给你设计一个,暂且叫他——“寂灭者 · 缚灵”。英雄定位与背景故事(稍微来点儿烟火气):缚灵,来自遥远虚空的某个扭曲空.............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是很多怀揣电影梦的普通农村青年心中最想得到答案的。答案很简单,也最能让人振奋——当然有可能!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手中的剧本创作能力和故事板绘制能力,恰恰是你迈向电影导演之路最宝贵,也是最核心的基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能真正掌握这两项技能,而你已经走在了前面,这绝对是值得骄傲.............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善良”这个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与生活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要回答“一个真正善良的成年人的前提应该是纯素食者吗?”,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前提”和“善良”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谈谈“善良”。善良,在我看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同情,它不仅指向我们人类自身.............
  • 回答
    项羽之死: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阶层的绝响谈及项羽的死,将其视为中国“最后一个真正贵族”从肉体到精神的消亡,这绝非夸张之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型时期,以及“贵族”二字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深刻演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中国的真正贵族”,以及项羽身上所代表的特质,为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爱情、承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深层含义,确实值得好好聊聊。“舍不得你的第一次,除非以结婚为代价”——这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背后承载着对爱情纯粹性、男性责任感以及女性珍视自己的期待。要说它是否绝对正确,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它背后的逻辑和情感。从“舍不得”这个角度来看: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触及了法律职业与个人品德之间微妙的平衡。一个内心真正善良的法学毕业生,是否真的不适合去做律师?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多维度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内心真正善良”在法律职业语境下的含义。“善良”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对于一个法学毕业生来说,这可能意味着: 同.............
  • 回答
    “为什么亚洲没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亚盟’?”这个问题触及了亚洲这个地域最核心的复杂性,它不像欧盟那样有着清晰的统一目标和统一的治理模式。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亚洲独特的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路径以及文化多样性等多个维度去剖析。历史的烙印与独立自主的坚持:首先,亚洲的近代史是与殖民主义的抗争史紧密.............
  • 回答
    聊到真正的李建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史书里,他活在唐朝最耀眼的光环——李世民的阴影下,再加上他最后“反派”的定位,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个脸谱化的人物。但咱们要真想扒开那层历史的面纱,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那就得下点功夫,从各种零散的记述里一点点拼凑。首先,别被“太子”这个头衔框死了。李建成,字するのが“.............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泰国,这个充满魅力的“微笑之国”。我想尽量用最真实的感受来描绘它,就像你亲身去那里走一遭,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一样。首先,泰国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大多数是温暖。 这种温暖,不仅仅是指它常年如夏的气候,更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热情和友善。走在街上,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笑容,即使语.............
  • 回答
    一个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人,他的人生绝不仅仅是“活着”,而是在生命的长河中,点燃了自己的热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并以一种积极、坚韧且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去拥抱世界。这种状态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绘:一、 内在的火焰:永不熄灭的热情与动力 清晰而执着的追求: 这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