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前几天回答过一个类似问题就贴过来了。之所以要把李渊那边的也算上,因为李渊手下站李世民,也能说明他们对李建成这位“官方指定继承人”并不看好。)
屈突通,隋河东守将,左骁卫大将军,《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建成与刘文静“屯永丰仓,守潼关,备他盗”备的就是他——按照某些人“太子居中所以接触将领的机会少、李世民打仗多所以收降的人多”的理论,屈突通和李建成应该算是很有缘了吧!结果屈突通降唐后,“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武德九年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
张士贵,传说中薛仁贵的恩人,隋末在虢州聚众起义,于太原起兵路上投奔李渊。义宁二年唐军第一次东征洛阳时,张士贵属左元帅李建成麾下,授第一军总管,先锋徇地(见《张士贵墓志》)——武德五年,张士贵于曹州为李世民所征,授秦王府右库真骠骑将军;武德九年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太原起兵时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武德初年成书时,把李渊李建成夸得天花乱坠(其实也没有,都是“大郎二郎”并列,只不过在一些人眼里,大郎二郎=大郎…)——到了武德末年,温大雅奉李世民之命镇洛阳以备变,“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安元寿,祖上粟特人,其父安兴贵为右骁卫将军、凉国公,世代凉州豪强。武德二年,安兴贵杀西凉反王李轨,以众来降,李渊令李建成往原州应接之,结果“时甚暑,而驰猎无度,士卒不堪其劳,逃者过半”——武德九年,“皇基肇建,二凶构逆”,安元寿蒙秦王李世民驱使,“委以腹心”,披甲宿卫于太极宫西侧的嘉猷门。
姚思廉,带着梁、陈两国史稿入隋的南朝史学家、代王杨侑侍读。唐军攻破长安,杨侑府属惊骇奔逃,唯有姚思廉一介书生单身护主,最终使得李渊来到顺阳阁下拜见代王而去——按说这种“忠义典范”又能掌握笔杆子又不会带兵的人,把他当个典型树起来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结果“高祖受禅,姚思廉授秦王文学”,还一度前往经营洛阳。
(说实话,如果真像某些人“考证”的那样,李建成所部先攻入长安,那么我很怀疑李建成的手下进城之后到底干了些什么,吓得本该被尊奉的小皇帝杨侑府僚奔骇,吓得唯一的忠臣姚思廉直接投奔了“少不学问,唯好弓马”的18岁李世民……)
李安远,世袭城阳公,李渊的老朋友。太原起兵路上,李渊打下绛郡后,特地“食于正平县令李安远之宅”以叙旧情,武德元年授右武卫大将军;又使于吐谷浑,与敦和好,促成互市——后来李建成试图拉拢李安远“以为党援,安远固拒之,由是太宗益加亲信。”
窦轨,唐高祖故太穆皇后窦氏的族兄,世袭酂国公。李渊起兵入关,窦轨于华阴永丰仓来投,受陇西公李建成节度,攻打长安时为李建成东面大将,武德元年授太子詹事。武德三年,唐朝设立益州道行台,窦轨作为行台左仆射出镇巴蜀,受行台尚书令李世民所统——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遥领,然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派窦轨的儿子“驰驿诣益州”通知窦轨,窦轨还趁机杀了一个跟自己有仇的疑似太子党韦云起。
(也许依旧有人认为窦轨“公报私仇”不能说明站队:嗯,杀人确实不一定说明立场。但是,京师生变时,对付地方大员的正常做法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时间差,另授他职或征召入朝,以观其变。像这种“让你儿子拿着政变成功的消息快马加鞭去通知你”的,全是亲信……)
杨琮,祖上为南陈中书舍人,父杨林甫为隋朝柳城太守。李渊起兵后,派杨琮招降其父,以柳城郡归唐——然后,杨琮武德初做了秦王府参军;隐太子事平,李世民诏亲王、宰相等入宴,唯独杨琮破格参加,“太宗赐《怀昔赋》,申以恩意”。
独孤彦云,其父独孤楷,北齐兵败后编入独孤信部下,在隋为汝阳郡公,右监门卫将军,原州、益州、并州总管——武德九年,独孤彦云随长孙无忌“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周范,其父周法尚,由南入北的大将,隋朝平陈功臣,谯郡公,永、桂、云三州总管——唐朝开国后,周范投奔长安,武德五年授秦王府右库真车骑将军,“九年六月,改授太子右内率”,后来还作为“渭水六骑”之一跟随刚刚即位的唐太宗去与颉利单刀赴会。
(如果有人认为单凭“九年六月”四个字不能说明周范参加了玄武门,那么我觉得我们读的肯定不是同一种史家笔法……)
黄君汉,翟让瓦岗的代表人物,瓦岗兵败后以怀州降唐,封怀州总管、虢国公,唐高祖还特地派遣画工绘其图象,以示褒赏——武德八年后,“大君有作,甯济区夏”,黄君汉“望仁义而归往,随讴歌以欣戴”,帮助李世民“式清宫禁”。
(黄君汉史书有载但无传,墓碑事迹分析见:唐初名将黄君汉因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而被抹杀?事实或恰恰相反!(下))
上述名单提到的人,都是“先认识李渊/李建成,在李渊/李建成手下做过事,但最终在玄武门出了大力”的人,不包括名义上投奔唐高祖、实际上直接归入秦王世民麾下的秦琼程咬金等人,不包括“太原元从”中同时认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长孙顺德段志玄等人,不包括内心倾向秦王、但只是吹吹耳边风没有亲自动手的宰相萧瑀陈叔达等人。
我想,比起一千多年后对着电脑屏幕臆想的我们,这些用脚投了票的当事人更有资格回答“真正的李建成是怎样的一个人”吧!
有些人认为“李世民的班底都是李渊给他的”,这就是被历史发明家唬到丧失思考能力的典型了——没错,上述这些人倒真的都是李渊/李建成的班底,然而他们怎么就“投秦”了呢,是被李世民用神仙水洗脑了么?
还有一些人根据所谓的“一般规律”,认为李世民手下都是急切上位的军头,造反的回报率比支持正统的李建成要高,所以才会积极动手铤而走险。但是仔细看看这份“投秦”名单,有不少都是正经的贵族,凭借出身就可以躺赢的人,可他们还是选择了用功劳说话,支持军功起家的李世民——而这,才是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最可怕的地方。
顺便,给题主纠个错:
李建成的野史形象比正史好?谁说的?
(此处必须吐槽一句:野史,指的是非官方的私修史书,前提得是“史书”,像XX头条、X家号这样的,真不叫野史……)
正史可是把李建成的功劳记得非常清楚——作为左都督随李渊从太原打到长安,坑杀六千稽胡(虽然不太地道,但好歹是打赢了才能坑杀),平定刘黑闼二次复叛,抵御突厥偏师,都给他记了啊;包括其他回答中提到的李建成借生鱼宴向恩师李纲表达感谢,还有《资治通鉴》那句“建成性颇仁厚”,全!是!正!史!
至于野史嘛……正经野史(指《隋唐嘉话》《大唐新语》《龙城录》等文人笔记小说)是不搭理李建成的。民间演义小说倒是真如题主所说,把李建成写成了一个“混蛋”——本来“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只是为了逼二人进宫对质引入埋伏圈的借口,结果到了演义里,真的成了太子齐王淫乱后宫、还恶人先告状污蔑秦王;罗成的历史原型罗士信,本来是天降大雪困守孤城而死的,为此小秦王还难过了好一阵子,演义直接写成让李建成给害死的了……
而问题描述中所提到的“某些野史中李建成是纯朴、和善的人”,那是网络地摊文,连演义小说都不是。
本篇史料出处见下文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