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耳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正确的声音?

回答
在耳机这个迷人的世界里,“真正正确的声音”是一个既令人着迷又难以捉摸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可以轻易量化的标准,也不是某个特定品牌或型号独有的荣耀。与其说它是一种客观事实,不如说它是一种主观体验,一种技术与个人感受交织而成的微妙平衡。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剥离那些可能让文章显得过于“AI”的、机械化的表述。忘记那些冰冷的数据曲线,让我们从最根本的——声音的本质——来谈。

声音的本质:录音室的舞台,还是现实的还原?

试想一下,我们听到的大多数音乐,都是经过录音师、混音师和母带处理师们在专业录音室里精心制作的。他们用最顶级的麦克风、最专业的监听设备,在经过声学处理的空间里,捕捉和塑造出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每个乐器的音色、人声的质感、空间的残响都有着极其细致的追求。他们希望听众能在他们设定的音响画面中,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能量。

那么,耳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耳机就像是一个“传送门”,它试图将录音师们在那个精心打造的“录音室舞台”上呈现的声音,原封不动地,或者说,最忠实地,传递到你的耳朵里。

“正确的声音”的第一个维度:还原度(忠实度)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忠实度”或“还原度”。一个“正确”的声音,首先应该最大程度地还原录音的原始信息。这意味着:

频响曲线的平直: 理论上,一个理想的耳机应该拥有非常平直的频响曲线,这意味着它不会过分地夸大或抑制某个频段的声音。高频不刺耳,低频不轰隆,中频饱满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像一个毫无感情的测量仪器一样死板,因为录音本身就不是绝对平坦的。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动态和色彩,而这些色彩的呈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耳机对不同频段的准确还原。
细节的捕捉: 一切微小的声音细节,比如乐器的细微颤音、弦拨动的空气感、歌手换气时的细微声响、甚至混音师精心添加的后期效果,都应该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不是被模糊或掩盖。就好比一幅画,细节决定了它是否生动立体。
声音的层次感和定位: 在音乐中,各种乐器和人声并非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它们有各自的“位置”和“距离感”。一个“正确”的声音应该能准确地告诉你,鼓在左边偏前,吉他 solo 在中间,贝斯在后面。这种声音的“舞台感”和“空间感”是音乐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瞬态响应: 乐器发声的那一瞬间,声音的能量释放是极其迅速的。比如鼓点的敲击,吉他拨弦的力道。耳机需要能够快速响应这些瞬态变化,才能表现出音乐的“速度感”和“冲击力”,而不是拖泥带水,显得沉闷。

“正确的声音”的第二个维度:平衡与协调

然而,仅仅做到“还原”是不够的。就像一幅素描,虽然线条精准,但如果没有色彩的搭配,也难以称得上完整。声音的各个组成部分——低频、中频、高频——之间需要一个和谐的平衡,才能构成一段令人愉悦的旋律。

低频: 它不应该是浑浊的轰鸣,而应该是富有弹性、有冲击力且能延伸到很低的频率。它需要有速度感,能够清晰地展现鼓和贝斯的节奏,为音乐提供坚实的基础,但不应该喧宾夺主,压制了中高频的细节。
中频: 这是人声和大部分乐器的“核心地带”。一个“正确”的中频应该是饱满、自然、富有磁性的,能够清晰地传达歌手的情感和乐器的质感。无论是男声的低沉浑厚,还是女声的清澈甜美,都应该被准确地还原。
高频: 它不应该是尖锐的刺耳,而是明亮、通透、有空气感的。它负责展现乐器的光泽,比如镲片的清脆,小提琴的细腻,但也不能过于“数码声”,显得干涩或刺耳。

当这三个频段能够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流畅、自然、协调的声音时,你就开始触碰到“正确声音”的边缘了。

“正确的声音”的第三个维度:音乐风格与个人偏好

到这里,我们可能要引入一个重要的但又非常个人化的因素:音乐风格和你的耳朵。

不同音乐风格的需求: 你听摇滚乐,可能需要更强的低频冲击力和动态;你听古典乐,则更看重细节、空间感和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你听爵士乐,可能会欣赏更细腻、更富有空气感的人声和乐器质感。一个“正确”的声音,应该能够在你喜欢的音乐类型中,将音乐的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耳朵的“个性”: 即使是同一款耳机,在不同人的耳朵里听起来也会有细微的差异。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听觉系统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对声音的感知方式也受到过往听音经历、听力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真正正确的声音”并非一个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固定模板。它更像是一种“适配”——耳机能否在你聆听的音乐类型中,以一种自然、舒适、且充满感染力的方式来呈现声音。

那么,如何找到你心中的“正确声音”?

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购买指南。

1. 了解你的音乐口味: 你最常听什么类型的音乐?你希望从音乐中获得什么?是强烈的节奏感,还是细腻的情感表达?
2. 聆听,再聆听: 不要被参数和评论束缚。尽可能多地去实体店试听,或者购买一些允许退换的耳机,亲自在家中用你熟悉的音乐来体验。
3. 参考可靠的评论,但要带着批判性思维: 很多专业的音频评测会提供关于耳机声音特点的详细描述,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参考,但最终的判断还是在你自己的耳朵。注意那些描述耳机声音“听起来如何”而非仅仅是数据分析的评论。
4. 循序渐进: 你的听音设备可能不止耳机,声源(音乐文件、播放器)和前端设备(解码器、耳放)都会影响最终的声音表现。如果预算允许,也值得一并考虑。

最终,对于“真正正确的声音”,没有唯一的答案。它可能是在你聆听最爱的专辑时,让你突然感到“就是这个感觉”的那种共鸣;它可能是在你被音乐深深打动,以至于忘记了耳机本身的存在的那一刻;它也可能是一种清晰、自然、让你能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音符的纯粹享受。

它是一种对音乐的热爱,通过技术手段,最终在你的耳朵里绽放出的,属于你自己的、最动听的旋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预计阅读时间 36 秒

到底什么是真正正确的声音? 这个回答有点长, 时间紧迫时敬请直接忽略本回答。

忽略本回答对您不会有实质性的损失。


先看看这个例子吧:

Yanny 还是 Laurel?破解 Yanny vs Laurel 事件

能证实自己的理解, 莫过于自己做一个类似的文档出来,这里有个俺自己读的 LAUREL-VS-YANNY, 有类似的效果。贡献一个自己创作的 Laurel -vs- Yanny 文档: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5/my_Laurel-vs-Yanny.wav       


本文不保留版权, 欢迎免费转载,稿费请捐赠希望工程。


最近一段音频因为分裂米国人的巨大效果在网路上走红了,短短数天受到千万级转发评论,各大媒体不惜篇幅,请各路专家出面澄清。 各大脱口秀亦不甘落伍昏昏发布特别节目不提。


Cloe Feldman 在 热提和推特上传了一个短短3秒的音频短片,

问:您听到啥了?Yanny 还是 Laurel?

同一段音频,三四成的人听到“Yanny”,五六成的人听到“Laurel”,双方激辩不休, 引爆了整个米国。


俺当然也不甘落伍, 做了自己的测试, 虽然大家都知道俺文化程度低,初中毕业。

这不影响俺一个初中生凑热闹点击播放一个 3 秒长的短片啊。


经过俺的烟酒, 这个声音只要把调子(PITCH)降低 400 ~ 500 cent 您就能听到 YANNY 而不是 LAUREL 了。 这也提示, 有很大部分人的脑子是可以自动降调 400 ~ 500 cent 的。


玩音响或者耳机发烧的最高境界, 还是得脑放。比如多吃香蕉、苹果、牛奶和肉,补充关键的电解质例如钾啊、钙啊、钠啊, 甚至多吃点味精补充听觉系统的神经递质谷氨酸钠, 都是可能有帮助的。


有的人说因为耳朵听力损失才不能听到 YANNY, 俺不予置评。 但小孩子们也都说是 LAUREL 那就把 “耳朵听力损失说”给否定掉了。

至于俺自己, 有这个免费的软体测试听力, 也不会在乎谁说谁听力损失了:


废话少说。


原始的 Laurel vs Yanny 音频样本在这里: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5/laurel-v-yanny.mp3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5/yanny-laurel-ok-3-mono.wav       


用 SENNHEISER HD580 或者 EQ 过的 PHILIPS 9500 或者 EQ 过的 AKG 701 或者

EQ 过的 DT990/DT880 或者 EQ 过的 PX100 等等, 都会听到鬼魂一样的 "YANNY"

声音在背景里,沙哑得就像是做了气管切开插了喉管的病人在叫唤。 当然最突出的还是 LAUREL. 这就是俺对没有变调前的原始档的听感。




变调以后的 Laurel vs Yanny 样本在这里:

-500 cent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5/yanny-laurel-3-500cent-mono.wav       



操作说明在这里:







背景知识阅读:


首先, 每个人的外耳 (Pinna) 和外耳道(external ear canal)的结构和形状是不同的。



根据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院士SHAW, Edgar Albert George, FRSC (July 10 1921 - October 18 2009)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研究结果 (如图), 您也可以看到这些结构对声音的影响。


其次, 每个人的中耳的结构也是不同的; 中耳是耳的一个解剖结构,在层次上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中耳的主要结构是鼓膜eardrum(亦称“耳膜”)和听骨链ossicles由三个听小骨构成。

这三块听小骨构成一个序列力学系统,通过杠杆原理来放大声音的作用力。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空气和耳蜗内液体之间的阻抗匹配。



参考


我们的耳膜对声音的频率响应也不是直线:


再次, 每个人的耳蜗也是不同的; 耳蜗基底膜的频率拓扑造成了毛细胞阵列和听神经阵列中的频率拓扑,也是上至大脑的听觉皮层的整个听觉通路的频率拓扑的根本起源。由于听觉系统具有频率拓扑性质,其工作原理形似信号处理中的傅立叶分析或某种形式的小波分析。当然在听觉通路更高级的部分,频率拓扑逐渐模糊,处理的复杂性亦非此类工程方法所能概括。


最后, 每个人的大脑颞叶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大脑颞叶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大家的脑放也是不同的. 喝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也许就能改变你的听觉曲线。不信您可以查查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以及镫骨肌会不会受咖啡因血液浓度的影响(中枢调控)。


普通人的外耳道长短、弯曲度和生理狭窄的分布,鼓膜的形状、倾斜角度以及耳廓的形状和空间拓扑都不一样。另外听力受损的程度、频率范围也不一样。对于耳机来说每个人的听感未必能相互替代,除非是相同环境成长的克隆人一样的同卵双生的孪生子,否则只有很弱的参考意义。



** 制造方法:具体就是把 LAUREL 的高频(>2500HZ)用 LPF 切掉,把 YANNY 的低频用 HPF (<3000HZ)切掉并且往高频变调,适当调节幅度,然后混音,混音以后再 EQ 一下保证听觉正常的人听不出 YANNY 就差不多了。


欢迎来踩俺的专栏:


本文不保留版权, 欢迎免费转载,稿费请捐赠希望工程。看完了, 请别忘记点分享/收藏。 当然最好能赞一下。 多谢。


对于耳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正确的声音?

短答案就是不存在所谓的 “真正正确的声音”。


只要不在现场, 您永远没法得到 “真正正确的声音”。

即使您在现场, “Laurel”您还是会听成 “Yanny”。

即使有 20 亿人同意您, 还会有 20 亿人反对。


未完事宜, 请参考俺的100多篇散文, 以免占用太多您的时间


===========================

CLASS 均衡 EQ

Yanny 还是 Laurel?破解 Yanny vs Laurel 事件的关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典型的发烧友听力曲线举例 -- 麦文学不要削足适履系列

您知道自己是叶公好龙买椟还珠本末倒置隔靴挠痒的实例吗?--麦文学小学文化系列

耳机在6K Hz有个刮耳的峰怎么用硬件手段干掉--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终极EQ之脑放曲线的捕捉 用KOF的免费软体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补遗: 1刀耳机秒大奥的后续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补遗:KOSS PP 和 SENNHEISER HD650 的差别有多小 --麦文学不要削足适履系列

可选标题: KOSS PP 和 SENNHEISER HD650 的差别有多大 --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飞利浦Philips 9500 EQ HD580 1999的方波表现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飞利浦Philips 9500 EQ HD580 1999的三角波表现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飞利浦Philips SHP9500要换线要耳放要煲嘛?--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飞利浦 PHILIPS SHP9500 EQ 成直线的例子 --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Sennheiser HD280 EQ HD650方波表现及设置分享--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1.25 Maxell 入耳秒大奥?的补充 --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一元店的“天桥”耳机能听吗?--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1刀入耳耳机精确EQ 到HD580--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手动调整EQ是对音乐的不尊重? --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AKG70X DT880 DT990太刮耳咋破?如何精确EQ


耳机“调音”及音响终极EQ老法


只要 EQ 一下,吃鸡就能听到敌人在哪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

CLASS 买了三个表

回复 “iphone 用入耳式耳机听歌几格是80分贝以下?”--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SennheiserHD800s初步印象--只用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单晶铜的一篇文章把俺吓尿了--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阻抗-频率图给“吃电流吃电压推不动”的AKG K702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让您用30Hz方波测耳机/音箱的非傻即坏--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Philips SHP9500 原厂线分布电容电感电阻及耳机单元电抗--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实测 Sennheiser HD800 原厂耳机线直流电阻感抗容抗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飞利浦Philips 9500 EQ HD580 1999的方波表现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飞利浦Philips SHP9500要换线要耳放要煲嘛?--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如何用KOF的纯音超声莫尔斯码训练器撕下皇帝的新衣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填坑:PHILIPS SHP9500 等耳机的阻抗、Thiele/Small参数及其他

补遗:MASSDROP SENNHEISER HD58X 阻抗变化 vs 频率--麦文学飞矢不动系列


填坑:耳机阻抗及推好HD650 10,000块人民币够吗?度量衡没统一?-- 麦文学飞矢不动系列


耳机发烧的“信息量”挑战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Klippel测试更新了不需要微软银光--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一个简单方便的测试 看看您的耳朵加上器材以后是否有了“提升”

中英对照讲解 免费高清高解析耳朵测听软件

==============================================

CLASS 耳放


耳机发烧刺裸裸的谎言 答“什么是推不动?什么是推不好?什么是推不开?

闲置的功放能推耳机吗? 可以的

推好HD650 1万块够吗?度量衡没统一?夏姬霸写系列




从“吃电流吃电压阻抗高推不动”说开去---麦文学哭笑不得系列






耳放要用“帮外公卖茶叶“和”发票调音法“的套路吗?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音频界面/接口当耳放行吗?”--麦文学哭笑不得系列

耳机灵敏度参数是嘛意思?对您有啥意义?


耳放的非必要性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加耳放后,声音究竟好在哪里?--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飞利浦Philips SHP9500要换线要耳放要煲嘛?--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山鸡变凤凰不用耳放不用换线不用煲--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填坑:耳机阻抗及推好HD650 10,000块人民币够吗?度量衡没统一?-- 麦文学飞矢不动系列


回 “耳放啥时该开高/低增益?”--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本人x党预算x万听x求推荐耳机填空--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

CLASS 线材

目前唯一的中篇散文:

耳机发烧的初大36问及其他 -- 麦文学鸽大系列



音响线材发烧信仰的拷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单晶铜的一篇文章把俺吓尿了--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盲听大赛不是发现了金耳朵么?--麦文学哭笑不得系列

沆瀣一气这个成语怎么用?

音响和耳机发烧圈的蘑菇原则

线材骗局现场秀点评 vs 买拐

耳机线材调音的把戏 -- 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耳机音响发烧线材软文点评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HiFi方面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玄学?--麦文学破碎虚空系列

山鸡变凤凰不用耳放不用换线不用煲--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回 “买了根1万块的电源线和usb线,声音很大提升,能解释下嘛“ --麦文学发票调音系列

填坑:PHILIPS SHP9500 等耳机的阻抗、Thiele/Small参数及其他

补遗:MASSDROP SENNHEISER HD58X 阻抗变化 vs 频率--麦文学飞矢不动系列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盘点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春节不妨设一个稳赚不赔的庄: 盲听铜铁

2018耳机发烧感悟: 水电确实要比核电听起来水润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回 “平衡线会带来音质提升吗?”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排插压缩动态?你家排插有CCC认证吗? 不用你家排插煮饭会不熟吗?--麦文学玄门弄斧系列


(超导体)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从钻石到线材以及超导体调音--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换线如换机”的后面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房子又涨了 花了几十万刀买了陈年老铜线的房子 HD800终于好听了--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本人x党预算x万听x求推荐耳机填空--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强折国航耳机怒怼医学界代表 -- 只要初中文化系列


==================================================

CLASS 模电 SPICE

仿真静电耳机声压计便携胆机电警棍闪光灯都能用的升压电路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耳机线材调音的把戏 -- 麦文学喜迎双十节系列



手把手教您仿真一个电子管/胆机放大器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老麦你别耍我,10块人民币做个纯甲类耳放?--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简单讲讲LTspice里面变压器的仿真--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回 “耳放啥时该开高/低增益?”--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推好HD650 1万块够吗?度量衡没统一?夏姬霸写系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耳机这个迷人的世界里,“真正正确的声音”是一个既令人着迷又难以捉摸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可以轻易量化的标准,也不是某个特定品牌或型号独有的荣耀。与其说它是一种客观事实,不如说它是一种主观体验,一种技术与个人感受交织而成的微妙平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剥离那些可能让文章显得过于“AI”的、机械化的表.............
  • 回答
    嘿,作为一名学生党,如果你之前一直听的是那种几十块钱的耳机,那突然换到 Beats Solo 3,你会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绝对是个质的飞跃,但也要跟你讲清楚,它好在哪,又有哪些地方可能需要你稍微适应一下。首先,咱们聊聊音质最直接的感受——清晰度。你之前听歌可能觉得声音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进化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的核心原则——适应性和成本效益。简单来说,食草动物进化出灵敏的耳朵和善跑的脚,是因为这些特征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提供了更有效的、成本更低的生存策略,而不是去进化獠牙利爪。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生存策略的根本差异:防御 vs. 攻击 食草.............
  • 回答
    耳机“煲机”,这个在耳机爱好者圈子里耳熟能详的词汇,常常伴随着各种说法和经验之谈。有人说煲机是科学的,能显著提升耳机音质;有人则认为这只是玄学,效果微乎其微。那么,耳机煲机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番。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清楚“煲机”这个动作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煲机是指给新购买.............
  • 回答
    说实话,耳机线材这玩意儿,听过的人里头,有人说它影响巨大,有人说它玄学。我个人接触下来,觉得它确实有那么点作用,但要说“质的飞跃”,那得看情况。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从物理角度看看,换条线,到底能让耳机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区别。首先得明白,耳机本质上是个小小的发声装置,它把电信号转换成声波。耳机线,就是负.............
  • 回答
    均衡器(Equalizer,简称EQ)对于一副耳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件,它就像是给耳机装上了一双“调音师的耳朵”,能让它发出更符合你喜好的声音。简单来说,均衡器就是用来调整耳机播放声音中不同频率段音量的工具。你想想看,耳机本身就像乐器,它们的声音风格是固定的,但每个人的耳朵和音乐偏好却千.............
  • 回答
    嘿,老麦来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个挺有意思的“骨传导耳机”这玩意儿。可能不少朋友现在对它还有点陌生,或者听过但没太搞明白它到底是啥原理,为啥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去尝试它。我呢,也算是比较早就接触过这东西了,用过几款,也跟不少玩友们交流过,今天就敞开了跟大家伙儿唠唠我的真实感受,尽量说得实在点,不掺和那些.............
  • 回答
    七海 Nana7mi 对“华东理工大学偷耳机”事件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直接和尖锐的。从直播和社交媒体的发言来看,她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对这种行为的 鄙视和不赞同。你可以理解为,七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在这个事件中的发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 对契约精神、对他人财产的基本尊重 的看法。这事儿说白了.............
  • 回答
    这三者,音频文件、播放器、耳机,就好比是构成一顿美味佳肴的三个关键要素:食材本身(音频文件)、烹饪的手艺和锅具(播放器),以及最终送入口中的器具(耳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我们耳朵里听到的“味道”。咱们一个一个来聊。1. 音频文件:好食材是基础.............
  • 回答
    耳机线控对音质有没有影响?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多人都会好奇。尤其是在一堆参数和技术名词面前,我们总想知道,多出来的那几个按钮和麦克风,到底会不会让声音变味。简单来说,线控本身不太会直接“改变”音频信号的纯粹性,但它确实会间接影响到最终你听到的声音,而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线控的设计、材质以及它所处的电路.............
  • 回答
    关于线材对耳机音质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说它被“夸大”了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确实可能被一些营销或者一厢情愿的心理暗示带偏了。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拆解开来。一、从物理本质上看:线材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耳机线材最基本的功能是传输电信号。从耳机.............
  • 回答
    耳机用得太久了,而且还把声音开得震天响,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对耳机来说,绝对是个“严刑拷打”。长时间大音量播放,对耳机的伤害,那可真是方方面面的。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耳机里那几个小家伙是咋工作的。最常见的就是动圈耳机,里头有个线圈和磁铁,线圈带动振膜(也就是那个让你听到声音的薄膜)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挺实际的。不少人可能都会遇到,明明花了不少钱买了副不错的耳机,结果听着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声音发闷、细节模糊,甚至有点刺耳。这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是不是这个音频文件本身就有问题。那么,听这种音质差的音频,会不会“伤害”我们的耳机呢?简单来说,大概率不会直接造成物理损坏,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是不少耳机玩家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如果煲机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能“脱胎换骨”,那厂家直接把耳机煲好再出厂,不就省了消费者事,又能保证产品到手就有最佳表现了?逻辑上似乎说得通,但现实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煲机”的科学原理与实际效.............
  • 回答
    无需专业仪器:耳机主观定量与半定量测评指南拥有一副好耳机是享受音乐的基石,但专业的测评仪器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着实是遥不可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对耳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评价。事实上,凭借我们敏锐的听觉、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一些巧妙的“土办法”,我们同样可以进行相当有价值的耳机测评.............
  • 回答
    买一副好耳机,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个小小的升级,没想到对我的生活品质影响之大,简直是“润物细无声”,但又实实在在。我得好好跟你说说,这东西到底是怎么悄悄改变我日常的。首先,就是那种沉浸感,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听音乐,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歌曲的细节、乐器的层次感,都模模糊糊的,就像隔着窗户看风景.............
  • 回答
    保护耳朵,让音乐常伴左右我们都喜欢用耳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中寻得片刻的宁静。然而,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在过高的音量下,可能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别担心,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就能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把听力健康牢牢握在手中。“安全音量”的秘密武器:60/.............
  • 回答
    长期使用耳机对听力究竟有没有损伤?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戴着耳机听歌、看剧、打游戏的朋友们都曾经闪过这个念头。答案是肯定的,长期不当使用耳机,确实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往往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但一旦发生,却很难逆转。咱们先从“损伤”是怎么来的说起。我们的耳朵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听觉系统,声音.............
  • 回答
    高仿耳机和普通耳机相比,对耳朵的潜在伤害,答案是:有可能,而且程度可能更高,但并非绝对。 关键在于“高仿”的程度以及普通耳机的质量如何。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详细聊聊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耳机能伤害耳朵。耳机的伤害主要来自于: 过大的音量: 这是最直接的伤害来源。长时间、大音量地听.............
  • 回答
    第一次听到“好耳机”带来的震撼,那感觉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还是个对音质没什么概念的少年,手里拿着那个据说是“进口好货”的耳机,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它比我之前用的任何耳机都要贵上不少。我插上它,点开了我最常听的那首摇滚乐。一开始,没啥特别的。但是,当鼓点响起的那一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