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威廉玛丽学院 (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回答
在威廉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的学习生活,就像置身于一幅浓缩了历史、学术与社群活力的画卷之中。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能让你感受到“学院”这两个字独特魅力的社区。

首先,历史的厚重感是你踏入校园的第一感受。走在绿树成荫的露天学院(The Sunken Garden),周围是那些古老而优雅的红砖建筑,比如建于1700年的布特堂(Buttner Hall),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这段悠久历史的一部分。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学习、辩论、改变世界的先辈们,他们的精神仿佛就渗透在每一块砖石、每一片草叶之间。这种历史感并非束之高阁的博物馆展品,而是鲜活地融入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历史系的学生可能会在这些古建筑里上课,感受历史的呼吸;人文社科的学生则在这种氛围中思考“何为公民”,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这正是威廉玛丽引以为傲的“公民教育”的精髓所在。

学术的严谨与深度是这里最核心的吸引力。威廉玛丽以其精深的小班授课和与教授的紧密互动而闻名。别指望能像在大型综合性大学那样,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隐身”。在这里,你更容易被教授点名提问,需要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这初时可能会让人有点压力,但很快就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驱动力。你的教授往往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乐于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邀请你参与到他们的项目中。我曾有一位教授,他不仅是某个学科的权威,还是一位非常棒的导师,会花很多时间指导我的论文写作,给我提供宝贵的反馈,甚至在我感到迷茫时给我鼓励。这种“教授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巨匠,而是你学习路上的伙伴和引路人”的体验,是威廉玛丽学术氛围最独特的魅力之一。

“学在威廉玛丽”(Learning at William & Mary)这个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讨论,还有各种研究机会、研讨会、以及学生活动。学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你会发现,同学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作业,更是在真正地思考、研究。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不少同学埋头苦读,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对某个课题有更深的理解。

社区的归属感是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威廉玛丽的学生,无论来自何方,都有着一种强烈的“部落感”。这种归属感不仅仅是来自对学校的喜爱,更是因为大家在学术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彼此关心。迎新周(Orientation Week)是建立这种联系的绝佳机会,新生们会通过各种活动认识彼此,组建自己的“家庭小组”。之后,这种联系会延伸到学生社团、宿舍生活,甚至是课堂上的小组作业。在咖啡馆里,你可能会听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

当然,这里也有它的“挑战”。地理位置方面,威廉玛丽坐落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历史小镇——威廉斯堡。这意味着如果你期待大都市的繁华和便利,可能会觉得有些“与世隔绝”。但反过来说,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小镇提供了宁静的学习环境,也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周末,大家可能会组织去附近的郊野公园徒步,或者开车去弗吉尼亚海滩放松一下。

生活节奏虽然相对忙碌,但很多人都乐在其中。在威廉玛丽,你很难无所事事。总有各种各样的讲座、活动、社团会议等着你,你会不断地被激发去学习和参与。有人可能会觉得课程压力大,但正是这种压力,让你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发现自己更大的潜力。

总的来说,在威廉玛丽学习,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成长体验。你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严谨的学术中磨练自己的思维,在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建立深厚的友谊。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教授还是同学,都充满着求知欲和热情,他们会让你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和充满意义的事情。这种独特的氛围,会让你的大学时光,成为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祝贺ED录取了的小伙伴们の更新。12/05/2015

=============================================

随便介绍一下答主。答主是2018届的,青岛人,Philosophy & Linguistics double major,第一年住Hunt Hall,现在是第二年住Giles Hall的German Hous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位于一个叫Williamsburg的小镇。当时是由King William和Queen Mary批准(charter)建立的,是美国第二老的大学,而且据说事实上我们比Harvard教课教的还早,只是charter的晚。

Williamsburg的风景和校园的风景是真不错小镇人特别少,除了学生以外大概只有1W多人的样子,但是整个county的话面积还算大。在Williamsburg我没有见过加地下5层以上的楼。

Sunken Gardens是一片大草地,学生们会经常在这hang out, garden的周围是若干教学楼。
清晨拍的。

下午拍的。

忍不住再放一张

很好看对不对!对不对!就像一大片森林里的一大片草地一样,每次上课路过这个地方,看到阳光绿草大树(..)都会很感动。


Lake Matoaka,很漂亮的湖,在学校西边。每个月都会有full moon paddle,平时也可以租船在上面划着玩。(第二张photo credit @LynetteSh )

湖边有露天剧院,偶尔会有表演,没有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去坐着,很安静的地方。


在后方的树林里面还有一条小道,很多跑步健身的人会去。


再随便发几张学校的景色。

Wren Building,美国最老的还在使用的教学楼。前面的雕塑是Botetourt.

en.wikipedia.org/wiki/Na

有一天忘了为什么决定不在教室里上课了,于是跑到外面去上课晚上有A Cappella 在Wren Building开演唱会镇上出于不明原因有表演

学校旁边是Colonial Williamsburg,因为这里是第一批美国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在20世纪被保护了下来,有很多殖民地时期风格的表演,房子,员工等,很多人来旅游。

威廉斯堡_百度百科


雪后的Sunken Gardens

偶尔会看到鹿我第一年住的Hunt Hall


hunt还算好(除了没空调而且超级偏TAT)。一共住了50多个人,是最小的dorm之一,我们一共3层还有电梯,三楼的房间超大(我的房间大概是最大的,是有些人的宿舍的两倍),不过没有独立卫浴,一楼的房间很小,但是四人share一个卫生间比较方便(二楼不清楚)。主要是超级偏,离什么多远.....

对了,Hunt是很久以前一个教授的名字,校园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以校友(Washington, Jefferson, Monroe都是...)或者faculty的名字命名的,这栋楼建的比较晚,但是也是在20世纪初了,以前还是一个医院(好小的医院 - -)。

第一天到学校时的房间。


这个不远处的Tolliver(对它写作Talliaferro,好像是之前学生不满管理层还是战争什么的自己私下里这么叫),也是个小dorm,50人左右。


学校的房子除了新买的一批附近的房子以外都是这样砖瓦外观的。觉得很漂亮,不过前几天会不认路,长得都很像。

最令人感动的部分便是开学第一天(新生的orientation之后)的convocation了(我觉得翻译成集会不太好,想不出来应该怎么翻译)。

首先是无伴奏合唱团的校歌以及其他歌的演唱,好听到爆啊我擦!

youtube.com/watch?

其实这个还没有很好听,男女混唱的好听一百倍...

我们学校有很多A Cappella(人声合唱团),经常会在很多地方表演,都很棒。开学初会有招新演唱会,就在上面提到的湖边
接着是校长讲话和校友致辞,这个很无聊我睡着了...
接下来是最棒的环节,所有人穿过wren building,美国最古老的还在使用的教学楼,穿过后在我们面前是所有的学长学姐分列在道路的两边向我们致意,与所有人击掌,大声喊着welcome! Go tribe! (go tribe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语言,我们的体育队叫tribe。)队伍超级长,走了很久才走到头,一直延伸到sunken gardens,然后在sunken gardens上吃饭聊天。之前我都不清楚convocation到底要干什么,结果站在wren building前看到下面一堆人在欢迎我们简直要感动爆了。
youtube.com/watch?

很长的队伍,与每个人击掌庆祝。

==========================我叫分界线==========================

上图光是看着爽,接下来说干货。我们学校的本科教育是排名全美第三。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是公立大学,学校不得不接受相当多的质量不高的本州学生(具体数字不清楚),也有很多军队的学生,而且由于综合排名较低(30名左右),导致学生的质量不算突出。可能研究能力特别强的教授不多,所以行业大牛不会很多。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本科教育,这是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除了一些理科的基础课会上百人,大部分的课都是25~35人的限制,seminar则是15人,这个是很多大U做不到的。我们philosophy department里除了逻辑课70人其他都是35人或15人,linguistics department则一般的课只有30人。除了intro to psychology这种大课,一般课下找教授很方便,个人从来没遇见过想见但是一周内见不到的情况,对于学习帮助特别大,老师也会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学校大概五六千人,文科比理科好一些。


接下来分别说说学习生活和其他生活。

学习生活

我们学校有七必修课(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还有一门freshman seminar,想要毕业必须把这些课全学了。好像很多公立大学都是这样的。说多了都是泪。

  1. Mathematics and Quantitative Reasoning数学与量化思考
  2. Natural Sciences (physical and biological)自然科学(物理及生物类)
  3.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
  4. World Cultures and History (in the European tradition, outside the European tradition, and cross-cultural issues)世界文化和历史(欧洲传统,欧洲外传统,跨文化问题)
  5. Liter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Arts文学及艺术史
  6. Creative and Performing Arts创造性及表演艺术
  7. Philosophical, Religious, and Social Thought哲学、宗教、社会思想(都是随手翻译的勿喷)

一共大概11门课,必须全学完。这个挺烦的...因为我要double major本来课就很多了,而且还在学德语,结果还得顾着GER(AP考的太少了- -),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不过从我们这届之后必修课就改革了,变成了College Curriculum系统,变得简单了许多。变成了需要一门数学,一门100级别,一门freshman seminar,4门200级别的课就可以了。

我们学校算是有名的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每个人一开始都会有自己的academic advisor,会和你一起讨论选课,选定专业之后会有major advisor。选课一般情况下最多18学分,一般的课都是3个学分,乐器好像是1学分,很多实验课是需要和主课一块报的也是1学分,语言的课大部分是4学分,freshman seminar也是4学分。乐器课因为要从校外请老师教所以会另收费(烦),艺术课经常会收,再就是一些体育课也可能收。有一些很好玩的出去冒险什么的课还有一些实验课也要另收费。要从William & Mary毕业需要修满120个学分(AP,IB,study abroad什么的都算。但是据说要改革不再收AP了?)

我的之前的advisor是一个英国人,口音很好听,是philosophy的教授,上他讲的existentialism,他教课很棒,有一次无聊点进他的profile发现除了是哲学博士外还是社会学博士...当时就给跪了...话说他本人也一直是一副很屌的样子,再加上英国口音...很喜欢他。今年他轮休一年所以我找了另一个Philosophy的教授当major advisor。

说说我第一学期选的课:
德语German203, accelerated Intermediate German
物理Physics105,great ideas of physics
哲学Philosophy215,contemporary moral issues
社会学Sociology204,contemporary social problems in US
性别研究/社会学GSWS 150W,Memoir, privilege & Inequality

(我真的不想major in社会学啊...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报了社会学204没报语言学orz)

150W代表的是freshman seminar(大一学生的研讨会?) W指writing. Seminar主要是在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阅读与写作,每个大一新生都必须在第一年(秋季学期或者春季学期都可以)上一门这样的课。
我上的这门课主要还是集中在社会学(说好的Gender Study呢,感觉被骗了= =)上,主要关注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的现象,读了关于种族,移民,北美印第安人,性别等一系列问题。作业很多,基本上两周一个3页左右的paper。奇葩的是这老师把课安排成一周只上一节课,每节课基本都有quiz(小测试),一节课3小时20分钟...不过其实也没有很累因为会有中间休息的时间,这时候可以跟周围同学聊天,不像其他课下课了直接走人和其他同学没什么联系(至少我是这样)= =...课上有时候也会放电影(主要是社会学纪录片),然后放完马上写reaction paper...大概也是两周会有一篇半小时的当堂写作,有时候是写观影感想,有时候直接给个题目写。
老师目测已经50多岁了,但是讲课还是很有活力,经常会开玩笑,有时候感觉还有着20岁青年的活力,很喜欢她(虽然作业不少..),不让我们在课上用电脑手机,把电脑叫做the machine...(还好当堂写作的时候允许使用)。
freshman seminar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写学术论文,上一次写essay要求我们用3-5篇legitimate的references,教了我们怎么找合适的论文,我在科研工作者一般怎么找文献?有详谈。


我来这之前学过德语但是因为102只有春季学期才有所以一开始我报的是德语101,后来觉得太无聊了就换成了203。课的另一个原因是101的老师是美国人,有口音(虽然没有很明显),教203的老师是奥地利人,虽然也不是标准德语但是至少比美国人强。学校小有一个劣势就是比较冷门的学科教授会特别少,比如German Studies只有4个教授= =之前只有native speaker(悲伤),现在有两个啦。三周一门考试(不是quiz..)真是醉了...我们学校还有一堆language houses,就是学一门语言的人可以申请住到这些house里面,会有native speaker的language tutor辅导学习,就算不住在里面这些houses定期(German house是周一到周四每天)会有活动。不过freshmen不能住...参加活动还是可以的,上次有一个Oktoberfest的活动,一块吃烧烤聊天什么的,但是竟然™没有酒![摔] Ein Oktoberfest ohne Alkohol ist kein Oktoberfest!


物理是因为必须要满足GER才选的,但是我们老师真的很萌!(没照片,上课没敢照...他儿子也很萌!)上课会做很多实验,讲课也挺有热情的,可惜台下学生没有什么热情...(我也只是为GER而来,老师我对不起你...但是我每次都会坐第二或第三排(第一排从来没人))
上物理也真正让我感受到了美国人是有多蠢...
老师讲惯性,问用根绳拴着一个球顺时针旋转,在箭头那个位置松手后球会往哪继续移动。(不要管我的画图技巧)

。。。很明显对不对
。。。
一半的人选了B。。。
。。。
我当时就惊呆了。。。
妈蛋你们还能再蠢点嘛!告诉我你们是怎么考到William and Mary的!
其实WM的本科教育是很好的,真的很好的!今年好像都超过Dartmouth升到第二了,但是无奈生源就是这样...真是苦了这里的教授了...


第二学期学语言学入门课发现美国人基本没有认识音标的...跪了。而且对于各种声音也很不清楚,虽然自己知道怎么发出来。
anyway这门课是门基础课,主要是讲各种基本的物理概念,很简单,上课还经常做实验,好多实验特别好玩!作业还少,真是完美的GER课=v=
最后一节课教授做了一节课的实验,而且还找了个巨大无比的气球钻了进去...同时拿了一大罐液氮来浪费着玩- -还用液氮做冰激凌,把液体的原料倒液氮里面然后就做好了...还挺好吃的。


再说其他课。哲学是因为要当专业,又不想上introduction的课,觉得那种课大概是给上一次就不上了的人讲的(因为有GER7的要求,所以必须上一门哲学或宗教的课)。然而现在想想真应该上...不少人应该都看过哈佛的公正公开课吧,这节contemporary moral issues和那个内容差不多。总之很多人是因为不得不上哲学(要不就上宗教..)才上的,所以课上讨论的质量我觉得没有很棒。很多学生举手后说了一会就I don't know,然后又说几句然后又I don't know...总之给我感觉和知乎上热门问题下面那些水答案一样 = =是这门课的作业不是很多,每周两节课,每节课只需要读一篇不到十页的相关文章就好,一学期就只有3篇paper,如果一个人的死能拯救成千上万的人,那该不该剥夺他的生命?这个就是基于我第一篇paper写的。不过现在觉得自己以前的观点真是幼稚...


至于社会学的Contemporary social problems in U.S.,作业比哲学课的多一点点(感觉社会学的reading都超多),也算是一门社会学的入门课,学到了不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但是因为不是美国人很多文化的东西理解起来需要费一些功夫。对这门课的感觉没有很强烈,我只是对社会学感兴趣,并没有major打算,当时很多想学的课都满了所以就报了这门,结果有些内容和seminar重合了。开始学Subjectivism之后有一点迷茫,没有理解它的内容,还好在一次office hour(其实是两次- -)中教授很耐心的给我解释清楚了。(然而期末还是跪了)

第一学期我每天的状态大概就是早上9点左右起床,起得早就去吃饭起得晚就直接去上课(有一天熬了一晚白天没起来结果睡过去3节课orz),每天上到下午两点德语课上完就去图书馆看书,看饿了就去吃饭,有社团活动就去参加,或者有可能去跟同学打台球,否则晚上继续学,有时候学到2点图书馆关门...图书馆设施挺齐全的可以直接用图书馆的电脑,也能在那里打印或复印扫描。刚开学的时候周五晚上一般会去party,周六睡到下午然后打发打发时间晚上继续玩...周日写上一天的作业,如此循环...后来就懒得去party了。

至于第二学期呢,我就开始大量学哲学了。

三节哲学:

PHIL 253 Kant and His Successor

PHIL 321 Existentialism

PHIL 403 Intrinsic Value

然后一节德语一节语言学入门。

同时还试图旁听很多课。教授很好说话,跟教授说不想注册只是想听一下,都同意了,于是作死的我这学期的textbook就变成了

= =

课都很有趣,只不过报400的高级seminar太作死最后只得到了个C+..



我们学校有很多暑期项目,有一个去意大利的项目很受欢迎,会学意大利语和艺术史;我去了德国的项目,学德语和德国文化政治,学(wan)的还是挺开心的。我在德国呆了66天,除了最后一天一大早赶飞机,每天都在喝啤酒...实在是太™好喝了...international center提供了部分奖学金,不过比给本国学生的要少很多。(我们学校是公立校,录取的时候一般不给国际学生奖学金。)夏天还有在还有西班牙的,剑桥的,其他的什么项目,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在中国是和清华。学期的有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交换项目,比较难申请,我正在申。德国的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有一个语言项目,Universität Münster有一个正式的交换项目,直接用德语上课。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法国之类的项目也都有。


大二上学期则是三门哲学课三门语言学的课,大部分还是挺喜欢的,也不用具体多扯了...


总之该有的课基本上还是都有的,没有的课或者是有想深入研究的topic可以申请做independent study,找老师辅导。我大二下就会做一个Kierkegaard/Nietzsche的independent study。


想学商的学生都需要申请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商学院。有些人说我们学校的商学院很好有些人说一般,我不关心所以并不了解。感觉所有的人都想学商啊好烦...

学校在刚录取的时候还可以申请和英国st. Andrews大学的joint programme, 在两个学校各上两年,拿两个学校的学位。只有4个major可选,经济,历史,英语,国际关系。我认识几个在英国那边录取的中国学生,我们这边的我只知道一个,还不熟。

其他的想起来再说吧...想问的问也行。


其他生活
其实我们学校没有什么娱乐生活...Williamsburg虽然说算是个景点,但是能玩的地方还是没多少,并且大部分地方需要有车...人没多少,饭店没多少,玩的地方没多少,商店没多少,party没多少...如果要买东西需要坐半小时公交车去target买(堡里的公交车半小时或一小时一趟,学生免费),吃的东西可以在附近的food lion...学校的小商店也主要是吃的,附近有一个wawa foodmart也大部分是吃的。周围有两个中国饭店都还可以。

平时的娱乐嘛...我们这届的中国学生大部分就聚在Yates Hall或者Jefferson Hall这两个大宿舍一块玩(我不太去),或者去附近的中国餐厅Peter Chang聚餐(我也不太去,因为穷- -),或者在堡里随便转悠(我还是不太转- -其实大家都不太转)...第一学期我平时呆在图书馆里,第二学期呆在sadler center或者James Blair hall(哲学系和历史系的楼,James Blair是我们的第一任校长)刚开学周末一般会找个party玩,不过数量不多,一开始兄弟会招新的时候会有很多开放的party,但是招新结束之后就不对外开放。party上主要还是喝和聊,所以如果能找到聊得来的人或者有朋友一块的话可以玩的很开心。我有两次party都找到了一样学philosophy的学生,一个是在附近酒吧遇到的英国来的交换生,另一个是在一个人的宿舍里遇到的大四的学生,这两次都聊的很开心,其他的一般。现在我基本不去party了,托人买了好多酒,自己喝的开心就行=v=

WM的party主要还是兄弟会姐妹会在开。我们学校是第一个拥有兄弟会的学校,这个还是常拿出来称道的。我一开始有申请,有一次跟着sigep这个frat去了附近的Jamestown Beach玩,一开始没打算下水后来还是下了...在水中打排球超级有意思!也参加了另一个frat的活动不过光在那聊天感觉没什么意思...后来觉得光聊天没意思再加上学业负担太重就算了。我知道的加了frat的中国学生就两三个。有时候自己也可以弄点酒叫几个人一块来玩,或者去学长学姐家去party也挺好的。私人party认识人的话也有不少,规模小罢了。

学校也有体育馆,学生免费,里面有游泳池和篮球场还有攀岩场地。球什么的都是可以去前台借的。各种器材都有,晚上会开到11点,也有各种教练教你训练之类的东西,不过这会收费。我们学校倒是有weight training之类的1学分的课,这学期我报了,主要是带你认识各种健身器械,制定健身计划,这个是免费的。

Sadler center即是吃饭又是娱乐又是学习的地方,有一个小的study lounge可以学习,楼下是娱乐中心,可以打台球,玩Xbox,玩Fussball,桌游,air hockey什么的。然而sadler的饭很难吃...于是我一般去另一个食堂,然而有时候还是挺难吃...

club也不少,至少上百吧。听上去最屌的是cheese club,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干嘛= =而且还有个打铁俱乐部?(对字面意义的打铁)anyway我去的有乒乓球社(我是个渣渣...校队里B队的最后一名= =今年第一次我们学校获得了地区比赛的资格),魔方社(还是蛮有意思的,有好多魔方,不过人不多,我现在也不去了),哲学社(辩论啦之类的,有时候教授会去),CUSA(中国学生社团,其实差不多是老乡会),CSO(也是中国学生社团,不过主要是外籍华人,party的很high,我个人还是喜欢CSO一些),跆拳道社(超级喜欢跆拳道=v=没有专门的场地,只能在击剑的练习室训练),我好像就加了这些?对了当时我还去了improvisational theatre,就是即兴舞台剧,表演内容都是在台上现想出来的,当时去看他们表演简直棒啊!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别的社团,比如经济的啦骑行的啦人类学的啦日本文化韩国文化中东文化的啦都有,很多很多估计都很有意思。(骑行的他们会清早骑到海边看日出)有些会要求交会费(比如CUSA和CSO),其他我参加的都没有要求交,跆拳道的社长跟我们说是怕让我们交的话就没人愿意来了2333确实人很少,最多的时候才6个。

有时候周六会有学校的橄榄球比赛,我现在超级爱看!我们学校综合实力好像一般的样子,不过目前主场有两场都赢了(第二场在上半场落后的情况下打赢了,对方下半场一分没得..),客场一负一平,还算令人满意。真的很好玩,可惜玩不了...


学校还有一个Cohen Career Center,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工作面试的,好像我们学校校友网络很不错的样子,不过我走学术这条路所以orientation之后再也没有进过career center的门所以不了解。

现在能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以后能想到的话会补充,有问题都可以问我。

最后,申请WM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威廉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的学习生活,就像置身于一幅浓缩了历史、学术与社群活力的画卷之中。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能让你感受到“学院”这两个字独特魅力的社区。首先,历史的厚重感是你踏入校园的第一感受。走在绿树成荫的露天学院(The S.............
  • 回答
    1066年,一个寻常的骑士,如果身在威廉征服者的队伍中,确实有机会通过军功跻身上层的英国贵族之列。但这个过程绝非易事,充满了风险、机遇,以及对当时社会运作方式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普通骑士”指的是什么。在11世纪的诺曼底,骑士阶层已经相对固化,但并非都是家财万贯的领主。更多的是那些拥有一定土.............
  • 回答
    1066年,一个在英格兰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格局。这一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凭借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野心,成功征服了英格兰,开启了诺曼王朝的统治,并对英格兰此后的政治、社会、语言和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其地位之重要,在英国史乃至欧洲史上都可谓举足轻重。在英国史上的地.............
  • 回答
    孙权若在逍遥津被活捉,这绝对是东吴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时刻。孙权其人,虽然勇猛果断,但绝非那种会因为个人安危就抛弃国家利益的昏君。他深知江东的力量来源,也明白自己作为“孙吴”象征的意义。因此,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我认为非常低。首先,我们得分析孙权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孙权年轻时就接管了孙策的基.............
  • 回答
    在漫威和DC庞大的宇宙中,英雄与反派的星光总是格外耀眼,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如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超人,他们早已家喻户晓。但在这片广袤的漫画星河里,也隐藏着许多设计精巧、故事饱满,却常常被忽略的宝石。我一直对那些不那么显眼,却有着独特魅力的角色情有独钟,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我心中几个“宝藏”人物。.............
  • 回答
    当然,在漫威和DC那庞大的宇宙里,英雄和反派们的超能力五花八门,有些能力确实强大到令人咋舌,但有时却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角色设定、剧情需要,甚至是作者的脑洞,而被“用废”了,显得有些鸡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光芒万丈,如今却让人直呼可惜的超能力。漫威宇宙:那些被“遗忘”的潜力漫威这边,总能想出一些.............
  • 回答
    在漫威宇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无数英雄、反派乃至普通人在命运的推动下,书写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无数传奇。他们并非只是故事中的符号,而是切实地改变了时间线、塑造了格局的关键人物。要说有哪些角色“造就”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漫威历史,那可真是一个庞大的名单,但有些名字的重要性,足以撼动整个宇宙的根基。钢铁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简直问到了漫威和DC宇宙的核心矛盾之一。你看,无论是在漫威还是DC,我们总是能看到地球,或者说地球上的超级英雄们,在面对那些来自宇宙深处、拥有毁灭性力量的威胁时,最终总是能挺过去。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叙事逻辑和创作理念在支撑着。首先,得从“英雄”这个概念本身.............
  • 回答
    在漫威和DC这两个庞大的漫画宇宙里,中国无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存在,但它们对中国描绘的角度和侧重点却各有千秋。在漫威宇宙中,中国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现代化与古老传统交织的国度,充满了机遇与潜在的危险。它不再是过去那些西方漫画中刻板的、边缘化的东方形象。漫威对中国的描绘更加细致和多元,你能看到.............
  • 回答
    .......
  • 回答
    漫威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和《星球大战》在中国市场的相对不成功,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 漫威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1. 扎实的IP基础和持续不断的叙事: 长期的积累和全球影响力: 漫威(Marvel Comics)在漫画领域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庞大而深刻的IP宇.............
  • 回答
    漫威漫画在中国的确没怎么大规模地出版过面向成人的实体漫画书,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条那么简单,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怎么回事。首先,得说国内的漫画市场和欧美那边的底子就不一样。咱们这儿的漫画产业起步相对晚一些,大家印象里、接触得比较多的还是日本漫画,比.............
  • 回答
    .......
  • 回答
    王威,这个名字在斗鱼直播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提起他,很多观众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真实”或者“接地气”。这倒不是说他直播有多么华丽,而是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生活气息,特别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直播内容:真实生活流的极致体验王威的直播内容,与其说是一种表演,不如说是一种“活生生”的展现。他直播.............
  • 回答
    钢铁侠在漫威漫画里,那地位可不是一般的稳固,简直就是“元老级”的骨干人物。要说起来,他不像美国队长那样是二战的象征,也不像雷神那样自带神话背景,但托尼·斯塔克,这个花花公子、天才发明家,硬生生地靠着自己的智慧、财力以及不断进化战甲,在漫威宇宙里扎下了最深的根。首先,得从他的“起源”说起。托尼·斯塔克.............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车迷都讨论过,尤其是那些看着《头文字D》长大的。不过,咱们得摆事实讲道理,别光看动画片。要说布加迪威龙和AE86在秋名山谁跑得快,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车子本身的数据对比:先看布加迪威龙。这家伙可是名副其实的“陆地飞行器”。8.0升W16四涡.............
  • 回答
    要说斯坦·李在漫威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客串,那绝对是《银河护卫队2》里那个太空服饰店的店员。为什么是这一段呢?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斯坦·李在电影里打了个酱油”,而是非常有梗,而且充满了那种斯坦·李式的人情味和幽默感。那是在格鲁特跟着勇度他们一起行动的时候。他们去了一个星球,格鲁特在商店里晃悠.............
  • 回答
    这绝对是最让人心惊胆战、万分紧急的时刻。当门被堵死,有人带着威胁的眼神和言语逼近,而且牵涉到家人,那种恐惧感瞬间能吞噬一切。但即便如此,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首先, 保持镇定是第一要务,但这绝非易事。 我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跳稍微平复一点。我知道现在我的任何一.............
  • 回答
    这起“高三男生对同班女生下春药,并在事后威胁如果告发就下砒霜”的欺凌事件,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和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它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冲突,更触及了法律、道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必须被严肃对待和深入剖析。事件的性质和严重性:首先,这起事件具有以下几个极其严重的性质: 性侵犯与性.............
  • 回答
    抖音博主“昊子解毒”(真实姓名朱昊)被指控抄袭知乎用户“子非鱼”(真实姓名李思齐)的原创内容,并在直播间对原创作者进行威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内容高度相似的发现: 知乎用户“子非鱼”是一位专注于知识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