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的设定,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已经非常low逼了。
星球大战的设定,还是日本剑道那一套,绝地既不会飞,也不会隔空操纵飞剑,明明看起来一顿乱枪都能打死的货,居然还掌握宇宙的最高权柄……
特别傻!
星战的设定,已经落后时代,傻到了死忠粉都会吐槽的地步了。
最重要的星战的编剧们,居然不是挖掘原力的酷炫表达方式,而是拼命去表现亲情……谁特么话几十块钱,看外星人的亲情?
说什么太空骑士/武士冒险剧不适合中国观众胃口也好,什么EP7男主菲恩是黑人不讨喜也好,说什么太空歌剧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也好。
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没赶上那个好时候你赖谁嘛(
漫威的MCU系列第一部铁皮佬2008年上映,正好差不多伴随着中国观众经过不断更新迭代(误),开始从主观意愿上接受,也从钱包上能够承担花钱进电影院听超大号的音响咣咣咣看大屏幕哗哗哗的时代。
中国当代电影主力观众群差不多就是那年前后正式登场的,然后到17年7月战汪2真正把“国产电影也值得进电影院看”这个东西给砸瓷实了。
电影院数量开始爬坡也是差不多那个时代。
之前那是根本没法搞,中国电影院的引进电影票价上经历过一次非常扯淡的高价时期。
而且大部分电影院的观影条件也就是那样,那么买张碟回家舒舒服服的看不是更好么。
98年泰坦尼克号在大陆上映的时候,我家附近的电影院票价最便宜的是80多,最贵的100多——当年网络还没普及,报纸上还专门探讨过“一张电影票100多块是不是合理”
那时候我爹一个月工资才500块。
再往前,更早一些,比如95年的狮子王,我老娘是给我买一张票再给我买一根冰棍,她自己回家或者在外面逛商场等差不多结束了再来接我的。
和工资一比,自然更多的人选择街边/电脑城买张碟甚至租个录像带。
我印象非常深刻,97年我叔买了台电脑,能直接软解压vcd的——估计现在很多知乎用户都没听说过当年的“解压卡”这个玩意,好吧其实我也没用过,我就是想装个逼(
电脑城的人送了他几张vcd,一张是独立日,另一张是本能……
然后我他妈看了一会独立日,觉得里面的外星人有点吓人,于是翻过头来看的是本能(我那时候是真不知道啊)……
现在想想,当着一屋子家长看莎朗斯通骑在上面摇啊摇,真他妈刺激(擦鼻血)
扯远了……
星球大战正剧在2015年EP7之前的EP3是2005年上映的,时间上差了一点,没赶上这个“如果引进了,就进电影院”成为主流选择的好时候。
再之前的EP4-EP6那都什么年代了——EP6是83年的,实在是古老了点。
我印象里2000年找星球大战系列的中文资料都只能找到一个“塔兰卡斯星战网”还是“卡兰塔斯星战网”。(星战中文网是2001年上线的没错吧?)
无论什么文化玩意,想要通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一个足够庞大而且有买单意愿的粉丝群体是必须的。
而“看着XX成长起来”则是培育粉丝最牛逼的手段,没有之一。
——男人为了圆儿时梦想,一旦上了头那真是不管不顾的,你看我小时候没怎么看动画片,结果现在为了补偿一下就生生变成了个死宅(误)
你看变压器大电影让这帮贼草的拍成什么JB玩意,那剧情要多弱智就有多弱智,不照样咣咣圈钱。
粉丝们各种XX级玩具咣咣买,眼都不眨一下的。
因为当年放了学拼命跑回家拼命写完作业等着看动画片的那批小兔崽子们是看着老变形金刚和猩猩队长(误)长大的
你看魔兽世界大电影在中国有多大的票房号召力,哪怕丫拍了个挺狗屎的时间点……
因为当年翘课去网吧熬夜下副本的小兔崽子们那会正好年富力强。
当年没看过,还错过了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快车,你这IP这营销这口碑得有多逆天才能发展起来啊?
说实在话,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哪怕根本就错过了黄金时期的星球大战其实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国粉丝——只不过这个粉丝数相比MCU和DCEU两个正好赶上黄金时代的巨无霸体量有点小就是了。
运气不好,第一部引进中国的美国科幻片是1978年的《超人》,而不是1977年的《星球大战》。
星战续集都要看吐了。这些飞来飞去的外星人和机器,在1970年代哄哄人还可以。现在已经毫无惊喜可言。
当然,漫威也是半斤八两。
这俩货都不能算真正的电影了,都哄粉丝钱的玩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