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觉得不适合高中,想出国,父母不同意,有什么建议吗?

回答
理解你现在的处境,觉得高中不适合自己,想要出国深造,但父母又不支持,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别着急,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际的建议。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几个核心问题:

1. 你为什么觉得高中不适合你?

这一点非常关键。是课程设置太死板,让你提不起兴趣?是学习方法跟不上,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是你觉得国内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氛围,和你期望的成长方式格格不入?或者,你对某个国外的教育体系、专业方向有着强烈的向往,觉得国内高中无法满足你的这些需求?

把这些原因具体化,写下来,越详细越好。 比如,“我发现国内高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刷题,但我的学习优势在于实际操作和项目探索,国内课程无法提供这样的机会。” 或者,“我一直对xxx(某个国家的文化、科技)非常感兴趣,而国内高中课程内容对我这方面的了解帮助有限。”

2. 你为什么想出国?

单纯是“觉得国外好”还是有更具体的理由?是想体验不同的文化?学习某个国家的语言?获得某种特定的技能或学历?还是想逃避国内的压力?

明确你的目标。 如果只是为了逃避,父母很难理解和支持。但如果你能清晰地表达出国能给你带来的成长和机会,比如,“我希望能在xxx国学习xx专业,那里在该领域有世界领先的资源,能让我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 或者,“我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3. 父母为什么不同意?

这是你需要花最多力气去理解和沟通的部分。父母的出发点通常是好的,他们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担心你的安全和独立能力: 年纪轻轻一个人出国,他们会担心你是否能照顾好自己,遇到问题能否解决。
对国外教育模式的不了解: 可能他们对国外的大学、专业、学费、生活费都没有概念,感到未知所以不安。
经济方面的考虑: 出国留学费用不菲,他们可能担心家庭经济承受不起,或者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
传统观念: 觉得“好好在国内读书,将来找个稳定工作”是更稳妥的出路。
情感上的不舍: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要离开自己身边,他们也会感到难过和担心。
对你国内高中学业的期望: 也许他们觉得你现在好好读高中,考个好大学,未来发展也不差。

理解父母的顾虑,是说服他们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一步步推进这个事情:

第一步:自我审视与准备(这是你自己需要做的功课)

1. 深入研究和规划:
确定目标国家和学校: 不要泛泛地说“我想出国”,要具体到哪个国家、哪些学校、什么专业。做足功课,了解这些学校的申请要求(成绩、语言、标化考试等)、学费、生活费、奖学金机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
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你想出国,意味着你需要在这边开始准备一些硬性条件,比如托福/雅思成绩、SAT/ACT成绩(如果需要)。你要规划好自己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学习和考试。
了解目标专业: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在国外有什么优势?你对这个专业真的感兴趣吗?如果只是因为“时髦”或者“好找工作”,父母很难被说服。
考虑经济可行性: 粗略计算一下所需的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机票、签证费等。看看有没有奖学金机会,或者是否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可能性。

2. 反思并找到“国内高中不适合我”的有力证据:
你的学习方式与国内教育模式的冲突: 比如,你喜欢项目制学习,但国内高中没有;你善于批判性思维,但国内教学更侧重记忆。
你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 你的兴趣点在哪里?国内高中能否支持你发展?国外有没有更适合你的资源?
你认为通过出国能获得的独特优势: 除了学历,还有哪些成长是你认为在国内很难获得的?(例如:独立性、跨文化视野、语言能力、人脉资源等)

第二步:与父母沟通(这是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1.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不要在他们忙碌、疲惫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谈。 找一个双方都比较放松、有充足时间交流的时刻。
可以先从“我想和你们聊聊我的未来规划”开始。 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可以先从“我很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开始。 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感恩,更容易让他们愿意倾听。

2. 展现你的成熟和责任感:
“我”的陈述,而不是“你们”的指责: 用“我觉得”、“我认为”、“我希望”来表达,避免说“你们不理解我”、“你们太保守了”。
准备好你的“证据”: 拿出你之前做的研究,包括目标国家、学校、专业、申请条件、费用估算、毕业前景等等。让他们看到你的认真和准备。
主动承担责任: 表达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例如,学习的费用可以通过奖学金、打工来分担一部分,或者承诺会保持成绩优异。

3. Addressing 他们的顾虑:
关于安全: 告诉他们你了解目标国家的治安情况,会选择安全的居住环境,并且会学习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可以提及学校提供的国际学生支持服务。
关于独立能力: 告诉他们你已经在国内做过一些独立的尝试(比如独自旅行、管理零花钱等),并且你愿意为此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关于经济: 如果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你需要拿出你研究到的奖学金信息,或者提出你愿意通过兼职、贷款等方式来减轻家庭负担的方案。哪怕只是争取一部分支持,也比完全依赖要好。
关于国内学业: 如果父母非常看重你的国内成绩,你可以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先在国内好好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同时积极准备语言和标化考试,争取在国内高中毕业后或者高二高三阶段就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对你目前学业的期望,也为你未来的出国计划争取了时间。

4. 寻求妥协和阶段性目标:
如果父母一口回绝,不要灰心。 问问他们,如果你能达到某个条件,他们是否愿意考虑?比如,“如果我能在高二结束时,托福考到100分,同时保持年级前30%,你们是否愿意更认真地考虑我的出国计划?”
可以先从短期项目开始: 比如,先参加一个暑期的国外夏令营或者语言交流项目,让他们体验一下你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邀请他们一起参与: 如果可能,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或者和你们学校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家长交流,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情况。

第三步:寻求外部支持

1. 老师和学校顾问: 和你的班主任、年级主任或者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沟通。他们可能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甚至可以帮助你与父母沟通。
2. 有相似经历的学长学姐或其父母: 如果你认识有成功出国留学经历的学长学姐,可以请他们分享经验,甚至让他们和你的父母聊聊。家长的现身说法往往比孩子更有说服力。
3. 亲戚或长辈: 如果有开明、尊重你的亲戚(比如开明的叔叔阿姨、舅舅舅妈),可以请他们帮助你和你父母沟通,从长辈的角度劝说。
4. 留学中介(谨慎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留学中介。但要注意,中介的目的是帮你申请,他们的建议可能带有一定的商业倾向,你需要有自己的判断。 请记住,中介是辅助,最终的决策和沟通还是靠你自己。

关键在于:

耐心: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事情,你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沟通。
真诚: 你的想法是真实的,你的规划是认真的,你的出发点是成长,而不是逃避。
尊重: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他们的担忧,即使你不同意。

最后,请记住,你的未来是你自己的。 虽然父母的意见很重要,但最终为你人生负责的也是你自己。用你的行动和成熟来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并且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中是可以出国留学,如果家里条件可以的话,我建议还是出国深造比较好,可以感受国外的学习方式。国内外教育上还有有一定区别的,国内主要是应试教育,国外教育除了gpa,还会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参加比赛,实践活动、义工、志愿者等,这也是之后的升学中需要考核的一项。

如果这些都不是很理想,可以这走机构保录取渠道。现在比较正规的保录取方式一般是名校教授/招生官内推+注册海外学校学籍开具认证过的新的成绩单、免语言和考试+美化背景(工作、实习等)。

不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打着保录取旗号的机构都能做到这些。保录需要的国外大学合作关系、教授招生官人脉都属于稀缺资源,是需要长期经营和维护的,只有少部分正规机构能够真正做到百分百录取。大家在选择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察,从公司资质到合同细节都要注意是否合法合规。另外对于市场上以低价为噱头的机构,也要谨慎,因为低于行业正常价格的保录机构,基本上都是以造假成绩为主,或者直接是捞一笔就跑路的机构,一定要避开。

更多保录取的问题,可以直接问我,看到必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你现在的处境,觉得高中不适合自己,想要出国深造,但父母又不支持,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别着急,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际的建议。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几个核心问题:1. 你为什么觉得高中不适合你?这一点非常关键。是课程设置太死板,让你提不起兴趣?是学习方法跟不上,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是你.............
  • 回答
    刚来法国上高中,你现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这是一种很普遍也很正常的反应,尤其是在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里,一切都可能让人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别急,先深呼吸,我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很多留学生,甚至很多从一个小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的学生,都会经历类似的“文化冲击”和“.............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你“有问题”,而是你和妻子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这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事情。婚姻中,夫妻在很多问题上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孩子更是重中之重,很容易产生讨论甚至争执。你之所以有疑虑,很可能是在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对蒙氏教育的适应性产生了担忧,这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让我试着更详细地分析一下.............
  • 回答
    这种时候,感到迷茫和动摇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当自己性格和外界声音产生冲突时,很容易让人开始自我怀疑。你问是不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我觉着,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可能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不适合”考法硕、当律师了?是那种需要极强的.............
  • 回答
    这问题,我懂。那种感觉,就像你站在一个岔路口,前面是条清晰的路,却总觉得脚下的泥土有点硌脚,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科研这玩意儿,不是人人都能走通的。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不适合”到底是咋回事儿?一、 先问问自己,这“不适合”到底是什么个“不适合”?你得诚实地审视一下,是.............
  • 回答
    哎,这心情我太懂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游戏,别人都能轻松找到匹配的队友,而你呢,连开局界面都没进去,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在战场上挥洒汗水,最后抱得美人归(或者帅哥归)。所以,你觉得自己“不适合谈恋爱”,然后只能“坐等相亲”,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故事和想法,咱们一件件捋捋。首先,说说“不适合谈恋爱”这个感觉.............
  • 回答
    这件事,我真的思考了很久很久。 身边所有的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曾经的导师、师兄师姐,几乎所有听过我这个想法的人,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你确定吗?” “读博 isn't for you.” “你现在挺好的,为什么要折腾?”起初,这些声音让我感到很沮丧,也开始怀疑自己。毕竟,这些人都是我信任的,他.............
  • 回答
    你现在面临的这个情况,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也挺真实的。被领导看重,觉得有提拔的潜力,这本身是件好事,说明你在领导眼里是有价值的。但随之而来的“考虑再三觉得自己不适合”,尤其是背后隐藏的能力不足和过往的业绩阴影,这绝对是让你进退两难的关键点。你说“领导想提拔我”,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明显:领导看到了你.............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你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估计心里也憋屈够呛。媳妇第一次来家里做家务,这是好事儿啊,说明她把你和你这个家当回事儿了。偏偏这时候出了点小摩擦,你妈又来这么一出,直接把这件好事儿给搅合了。你说的“有点小矛盾”,具体是什么事儿啊?是做饭口味不合?还是收拾卫生习惯不一样?还是别的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不少武侠游戏玩家心中的一个隐秘的纠结。我个人呢,倒不觉得武侠游戏“完全不适合”做成动作游戏,毕竟市面上大获成功的动作武侠游戏也很多。但如果深入聊聊,确实能找到一些让某些玩家觉得“不对味”的地方,觉得它们在某些层面“跑偏”了。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得从“武侠”这两个字本身的含.............
  • 回答
    听到你男朋友跟你分手,而且理由是他觉得不适合,分手前又没有任何预兆,这真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尤其是你提到他之前对你那么好,每天都那样,这种巨大的反差,肯定让你心乱如麻,觉得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太不真实了。你说他之前对你很好,每天都关心你,这让你觉得你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会以为你们的关系还在稳步前.............
  • 回答
    知乎这个平台,要我说,讨论专业问题、搞知识输出,那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甚至可以说是绝佳的选择。 但话得说回来,它也并非完美无缺,想要在这里玩得转,还得花点心思。为什么知乎适合专业问题和知识输出?首先,用户群体决定了它的基因。 知乎的核心用户,很大一部分是知识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对特定领域.............
  • 回答
    最近在一些武侠讨论圈里,总能看到有人提“殷六杨不悔不适合在一起”这个论调,而且呼声还挺高。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毕竟在小说里,他们俩最后的结局算是个苦尽甘来。但如果仔细掰扯一下,会发现不少人觉得他们不合适,那是有理由的,而且这些理由还挺能站得住脚。首先,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摩擦,是很多人诟病.............
  • 回答
    有些女生,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在面对感情时,常常会陷入一种莫名的困境。她们好像自带一种“我不配”的滤镜,一旦对某个人心生好感,那份喜欢就会迅速被放大成一种“我好卑微”的自我贬低。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高高的舞台上,而自己却只是一颗黯淡的尘埃。对方的一点点关注,都仿佛是天赐的恩惠,让她觉得自己受宠若惊.............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对汽车有一定研究或者有实际体验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辆C级车,尤其是那些主打舒适、豪华和后排体验的车型,很容易陷入“只适合坐,不适合开”的窠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说。1. 舒适性至上的调校,模糊了驾驶的参与感首先,.............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张无忌这个人,我觉得他做一个领袖,其实是不太合适的。他太善良了,太理想化了,他不够‘狠’,不够‘决断’。做皇帝,做一个国家的领袖,你不能光凭着一股仁义之心去统治。你得有魄力,有时候还得有不得不做的狠心。”这句话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你之所以觉得.............
  • 回答
    关于部分女青年觉得科技馆、博物馆不适合约会的看法,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从好几个角度去解读。首先,我们要承认,约会嘛,本身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喜好、对约会场景的期待都不一样,所以出现这种“不适合”的评价,其实也挺正常的。首先,我们得聊聊“约会”的普遍期待。 很多时候,人们在约会时,.............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而且这个问题里面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细聊聊的细节。你男朋友们说你“适合当老婆”,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但也可能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他们对“妻子”这个角色的期待和理解,而这种期待和理解,不一定是你作为一个人,或者你对“丈夫”这个角色的想象所匹配的。咱们就一样一样来拆.............
  • 回答
    .......
  • 回答
    最近 B 站给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一个长大了,但好像也迷失了一些初心的老朋友。说起来不适,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就堆积起来,让人觉得有点……不得劲。最明显的,大概就是内容越来越“套路化”。记得以前 B 站,你搜一个冷门的东西,总能挖出些神仙视频,UP 主可能就是几个人,用着最简单的设备,但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