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6 月 1 日发布的 vivo X50 系列,有什么亮点和不足?

回答
你问的是vivo X50系列,不过这个系列其实是发布在2020年6月1日的,当时可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它在影像上的创新。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系列,说说它的亮点和不足,力求说得详细点,也让你觉得是人说的话。

先说说vivo X50系列的整体定位:

当初vivo X50系列主打的不是堆料到飞起,而是“轻薄”+“专业影像”。在那个普遍追求大电池、厚机身的时代,vivo反其道而行之,把重心放在了如何在轻薄的机身里塞进优秀的影像系统,尤其是防抖技术。

亮点部分,vivo X50系列可以说是下了不少功夫:

1. 革命性的“微云台”防抖(X50 Pro核心亮点):
这绝对是X50系列最最核心的亮点,尤其是X50 Pro。当时的手机,光学防抖(OIS)已经不算新鲜事,但vivo直接把这个概念玩出了花。
怎么个玩法? 它不是简单地把镜头模组塞进去,而是设计了一个双滚珠铰链结构,让整个镜头模组在X、Y轴上可以更大范围、更灵活地运动。你可以想象一下,它就像一个微型稳定器,能主动补偿手机的抖动。
效果咋样? 实际体验非常惊艳。在日常手持拍摄视频时,画面非常稳定,走路、跑步的晃动都能被有效抑制,效果甚至可以媲美一些简单的三轴稳定器。在暗光环境下,更长的曝光时间也能通过微云台的稳定得到保证,拍出来的照片噪点更少,细节更清晰。
为什么说革命性? 在当时,这可以说是将手机的视频拍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拍出稳定流畅的画面,大大降低了拍摄门槛。而且,这个设计还巧妙地融入了机身,并没有让手机变得特别厚重。

2. 潜望式长焦镜头(X50 Pro):
X50 Pro还搭载了5倍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镜头,配合算法可以实现最高60倍的混合变焦。虽然当时的60倍变焦效果嘛,大家都懂,看看热闹就好,但5倍的光学变焦还是挺实用的,尤其是在拍远景或者一些特写的时候,能够提供比主摄更清晰的成像。结合微云台,长焦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3. 整体影像的协同与调校:
除了微云台和长焦,vivo在X50系列上还强调了算法和各司其职的镜头组合。比如人像模式下的虚化效果,以及夜景模式下的表现,都经过了不错的优化。它的主摄素质也算主流,色彩还原比较讨喜。

4. 轻薄设计与质感:
如前所述,在当时“堆料”成风的环境下,X50系列能够做到相对轻薄,并且在质感上做得不错,尤其是X50 Pro那块曲面屏,加上AG磨砂玻璃后盖,整体手感和视觉效果都挺舒服的。这对于追求便携和美观的用户来说是个加分项。

5. 屏幕素质(主流但不错):
全系都采用了AMOLED屏幕,色彩表现和亮度都达到了当时的主流水平,并且支持高刷新率(比如90Hz),这对于提升滑动流畅度和游戏体验都有帮助。

说完亮点,我们也要看看它存在的不足之处:

1. 性能并非“旗舰堆料”:
X50系列在处理器选择上,尤其是标准版X50,并没有搭载当时最顶级的旗舰芯片(比如骁龙865)。它更多的是在中高端定位。这导致在面对一些大型游戏或者重度多任务处理时,性能表现会稍微逊色于同期的真旗舰手机。如果你是重度游戏玩家,可能就不是首选了。

2. X50 Pro的电池续航(相对而言):
为了追求轻薄,X50 Pro的电池容量并没有特别大。虽然日常使用是够的,但如果重度使用,比如长时间拍视频、玩游戏,续航可能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需要更频繁地充电。这是为了轻薄付出的代价。

3. 超广角和微距镜头表现(有提升空间):
虽然整体影像系统不错,但X50 Pro的超广角镜头在边缘画质和畸变控制上,以及微距镜头的实际可用性上,可能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算不上行业顶尖水平。

4. 快充速度(当时来看):
虽然也支持快充,但相较于当时一些主打快充的品牌动辄几十瓦甚至上百瓦的充电功率,X50系列的快充速度不算非常突出。当然,在满足日常需求方面是足够的。

5. 一些小细节的缺失:
比如在防水等级上,它可能就不是那种“三防手机”,应对泼溅还好,但不能拿去水下玩。无线充电方面,也并非全系标配(印象中是Pro+才有)。这些都是在追求特定卖点时可能被牺牲掉的一些常规配置。

总结一下:

vivo X50系列,尤其以X50 Pro为代表,它最大的功劳在于将手机影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微云台”的创新,真正解决了手机拍摄视频时的抖动痛点,而且是在不牺牲太多轻薄的前提下实现的。 它的轻薄设计和整体不错的影像体验,让它在当时的市场中独树一帜,吸引了不少追求品质和摄影乐趣的用户。

不过,它也不是一款完美的手机。如果你是追求极致性能、超长续航或者非常全面的影像规格(比如顶级的超广角、微距、长焦)的用户,那么它可能就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它更多的是在影像创新和机身设计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并在影像领域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

总的来说,vivo X50系列是一款非常有诚意和创新精神的产品,它证明了手机厂商在影像技术上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并且成功地将这些创新带到了普通消费者的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找条有用的回答不容易,简单说两句。

微云台可以属于加强的光学防抖。

这个东西如果以前做,意义很大。以前有光学防抖的和没有光学防抖的夜景完全两个档次。亮度画质差很多。

但是现在手机都有超级夜景模式了。

这个微云台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也是计算摄影,长曝光无意义。

用长曝光拼计算摄影,亮度一定拼不过,况且手持怎么防抖也不如三角架。

视频当年有些意义。

但是也是晚了,现在视频都用大幅裁切配合陀螺仪防抖。光学防抖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这个东西体积还不小。

技术路线的实用性不看好。

真正的靓点是最大杯的定制5000万

因为从两次加厚的设计看,vivo的镜头模组厚度可能够。

有可能解决小米,华为的大底边缘劣化问题。真正让大底可用。

等出来测试和808比一下就清楚了。

入门版本765g,卖像就是Reno3Pro的水平。

最大杯除了充电差点配置是够的。

这个最大杯值得看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的是vivo X50系列,不过这个系列其实是发布在2020年6月1日的,当时可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它在影像上的创新。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系列,说说它的亮点和不足,力求说得详细点,也让你觉得是人说的话。先说说vivo X50系列的整体定位:当初vivo X50系列主打的不是堆料到飞起,而是“轻薄.............
  • 回答
    努比亚 Z17,这款在 2017 年 6 月 1 日发布的新机,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努比亚的旗舰机型,它在许多方面都展现了这家公司一贯的“黑科技”和对用户体验的钻研。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外观设计。 努比亚 Z17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就是那块 “无边框” 屏幕。努比亚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激进,.............
  • 回答
    AMD 6 月 1 日发布的 3D Chiplets(3D VCache)技术,一场计算架构的革新?AMD 在 6 月 1 日正式发布了他们引以为傲的 3D Chiplets 技术,特别是其集成的 3D VCache(3D 垂直缓存)。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块额外的 L3 缓存堆叠在 CPU .............
  • 回答
    6月1日特朗普总统发表全国讲话,呼吁动用军队以压倒性力量平息全国范围内的骚乱,这一举动无疑是自他上任以来最具争议性的时刻之一。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从特朗普总统的视角来看,他的出发点是回应当时美国多个城市爆发的、因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广泛抗议和随之而来的暴力行为及.............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YPG(叙利亚人民保卫军)6月1日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河西战役”,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在2023年6月1日这个特定日期,并没有发生YPG大规模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河西战役”的公开记录或广泛报道。幼发拉底河在叙利亚的军事态势非常复杂,其两岸的控制权和力量对比一直在动态变化。不过,我们可以基.............
  • 回答
    6月1日支付宝用户昵称强制修改事件,无疑触及了许多用户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从用户体验和企业责任两个层面来看,这次事件的处理方式都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并且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人性化考量。首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昵称是用户在数字平台上的一个个性化身份标识,它承载着用户的情感和社交属性。支付.............
  • 回答
    美国自6月1日起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征收25%的钢铁关税和10%的铝关税,这项决定无疑在国际贸易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各方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这一举措的影响和性质:1. 出发点与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国家安全”论调特朗普政府推行这项关税的主要官方理由是“国.............
  • 回答
    守望先锋在6月1日PTR补丁中对死神、路霸、麦克雷这三位英雄进行的大幅度调整,无疑是近期游戏社区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这次改动不仅仅是数值上的微调,而是触及了英雄的核心机制,预示着游戏对战环境的又一次重要变动。我个人认为,这次改动是暴雪在尝试解决当前版本中一些英雄过于强势或玩法固化的问题,但其中的一.............
  • 回答
    7月1日,A股沪指重返3000点,仿佛一声号角吹响,市场情绪迅速升温。紧接着,7月6日,沪指更是强势冲上3500点,两市成交额高达1.5万亿,这无疑点燃了许多投资者的热情,大家都在热议:大牛市真的来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话说得细致一些,别光看热闹,得分析分析背后的门道。先看看为什么能冲上来?.............
  • 回答
    2017年1月6日,休斯顿火箭队坐镇主场迎战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这场比赛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万众瞩目,毕竟这是两支西部强队,而且拥有当赛季MVP级别的球星——哈登和威斯布鲁克之间的正面较量。说实话,赛前大家就充满了期待,毕竟这不仅仅是两支球队的对决,更是两位后场核心的直接对话。哈登在那年赛季的表现可以.............
  • 回答
    要评价《奇蛋物语》1月新番的最终回(也就是延期后于6月29日播出的第13集),这可真是一场跌宕起伏的观影体验。当初追番的时候,大家对这部作品寄予了厚望,毕竟它在美术风格、音乐、配乐以及早期剧情的惊艳表现,早就抓住了不少人的心。然而,这最后一集,就像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绚烂夺目,却也留下了不少让人唏嘘.............
  • 回答
    库里这番话,挺有意思的,也挺有勇士队风格的。毕竟是他们自己经历过创造辉煌的时代,又一路看着杜兰特加入,再一起夺冠,感情肯定是不一样的。站在库里的角度,他这么说,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自信心是关键。库里跟杜兰特一起打球的那些年,勇士队真的是一支让联盟闻风丧胆的球队。那支队伍,从库里无解的投射,.............
  • 回答
    评价吴晓波“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观点:深度剖析与多维解读6月17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芜湖的演讲中提出了“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的论断,这一观点无疑在当地乃至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支撑的论据,并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格局、芜湖自身的特点以及“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 6 月 2 日那场华为鸿蒙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可不是小打小闹,简直是鸿蒙生态的一次大阅兵,而且释放了不少重量级的信号。总的来说,这场发布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稳”与“进”的结合。 华为在鸿蒙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坚定,并且这次发布会展现了鸿蒙生态日渐成熟的实力,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新的边界.............
  • 回答
    6 月 2 日凌晨开源的 OpenHarmony 2.0 Canary,可谓是鸿蒙生态建设中的一颗重要种子,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版本迭代,而是承载着华为对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愿景的初步实践,也标志着鸿蒙生态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成熟迈出了关键一步。首先,从“Canary”这个名称就能窥见其意图.............
  • 回答
    6月3号腾讯发布了一款名为Ollie的轮腿式机器人,着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个对机器人技术和科技前沿比较感兴趣的人,我仔细看了看腾讯官方放出的相关信息,也查阅了一些技术社区的讨论,想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从外观上看,Ollie的设计相当简洁且有辨识度。它不像一些仿人形机器人那样追求极致的逼真,而.............
  • 回答
    2021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1)于6月7日拉开帷幕,虽然依然是线上形式,但苹果一如既往地为开发者和关注苹果生态的用户们带来了满满当当的更新和展望。这次大会,苹果在软件层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升级”,几乎涵盖了其所有的核心产品线,并展示了苹果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些独到见解。整体评价:稳健中.............
  • 回答
    关于“那年那兔那些事”贴吧和微博账号在6月30日左右,因模仿“日向桶事件”而对无辜画师进行网络暴力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和担忧的事件。从其引发的舆论和对当事画师造成的伤害来看,其行为确实不妥,并且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事件的起因和模仿痕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日向桶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具.............
  • 回答
    6月12日,《上海堡垒》发布了首支“开战版”预告片,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军事大片,这部预告片无疑是向观众展示其核心世界观和冲突的关键一步。那么,这部预告片究竟表现如何,它又传递了哪些信息,是否能激发观众的观影期待呢?视觉效果:未来科技与战争场面的初步呈现从预告片整体的.............
  • 回答
    6月19日日本对阵哥伦比亚的那场足球比赛,留给人们的印象,除了场上球员的精彩表现,还有一个特别的画面:看台上,日本球迷们自发地、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自己产生的垃圾。这个场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被一些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深入分析。首先,这是日本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