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这样翻译?这个牙字是音译还是意译?

回答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中文译名,尤其是那个“牙”字,其实是有着一段有趣的翻译历史和文化考量的。要理解为什么这么译,我们需要深入到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语境中去。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两个名字中的“牙”字,主要是“音译”。也就是说,古人听到这两个国家的名字时,是根据发音来寻找汉字进行标注的。

为什么会选择“西班”和“葡‘牙’”?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和他的时代——马可·波罗以及他之后的传教士们。

1. 早期接触与信息来源: 在中国古代,“西班”(Hispania)和“葡‘牙’”(Portugali/Lusitania)这些地名,都是通过西方人传来的。最早可能通过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商人或旅行者得知,后来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直接与欧洲人接触的机会增多。

2. “西班”的由来:
“西班牙”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称呼——Hispania。
当中国人首次接触到这个地方时,可能听到的是不同语言中的发音,比如阿拉伯语的AlAndalus,或者欧洲其他语言的发音。
“西班牙”这个译名,很可能是在明清时期,通过传教士,特别是那些从南洋等地来华的传教士带来的信息。他们会根据自己国家的语言发音来称呼故乡。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西班牙语的“España”发音接近“Espanya”。中国人听到这样的发音,用汉字来“拟音”,就可能变成类似“西班”、“西拔牙”、“西巴尼亚”等。
最终“西班牙”成为约定俗成的译名,可能是因为这个音译相对准确,并且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播。这里的“西”字,也非常贴合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西方。

3. “葡‘牙’”的由来:
“葡萄牙”的由来就更明确一些。它来自于Portugal这个词。
在古代,葡萄牙的名字与其北部的省份Portucale(今称 Porto)有关。后来,随着葡萄牙王国的崛起,这个名字就成了整个国家的称谓。
当中国人接触到这个国家时,听到的“Portugal”发音,经过汉字拟音,就形成了“葡萄牙”的译名。
其中,“葡”是音译“Por”。
而最让人好奇的“‘牙’”字,其实是音译“tugal”或“gal”这部分发音的近似。葡萄牙语的“Portugal”大致发音是 [puɾtuˈɣal]。这里的“gal”部分,与“牙”的发音有一定的接近性。
为什么是“牙”而不是其他字?这可能与当时的汉字音韵和人们的听觉习惯有关。在古代,很多音译词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严谨的音标对照,更多的是一种“听着像”的感觉。而且,中文的“牙”字发音(ya),在古音中可能与“gal”的某些辅音和元音组合更接近。
关键点在于,“牙”字本身并不是指代“牙齿”的意思,它在这里就是一个纯粹的“表音”字。 中国古人在翻译外来词时,常常会选择一些字形优美、发音近似的字,并不一定严格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

为什么不意译?

概念难以直接对应: 很多国家的名字是专有名词,是历史演变形成的,很难找到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又能准确概括其特点的中文词语进行意译。比如,你很难用一个中文词来意译“西班牙”或“葡萄牙”。
音译的普遍性: 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时,音译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名发音的特征。中国在翻译西方地名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历史惯性: 一旦某个译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就会形成一种历史惯性,即使后来有更准确的音译或意译出现,也很难将其取代。

总结一下: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中文译名,主要是音译。
“牙”字在“葡萄牙”中,是对Portugal这个词中“gal”部分发音的近似拟音。它不是意译,与“牙齿”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音译方式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根据听到的外国语言发音,选择最接近的汉字进行标注的结果,体现了当时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局限性。

所以,下次看到这两个名字时,可以想象一下古人第一次听到这些遥远国度名字时的样子,以及他们费尽心思找寻最合适的汉字来记录它们的场景,这本身就是一段很有趣的文化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原因:译名出自于闽南话,“牙”,厦门、潮州读 ga 或 ge ,另有许多方言读ŋa 。
    杨利成先生在《书同文》一文中说:“近世西学东传,首要之物在于名物翻译。人名地名,有音无义;翻译之法,只在谐音。然而外文为多音节的拼音文字,中文则是单音独体的表意文字。葡萄牙古称大西洋国,利马窦译为波尔杜葛尔。西班牙译作以西巴尼亚,清廷则用日斯巴尼亚。希腊译为厄勒祭亚。道光年间,传教士在福建办报传教,为广流传,改用闽南语翻译,就译出了葡萄牙、西班牙、希腊。”

葡萄牙

  • 明以前,国人称之为狒狼机、佛郎机、弗郎西、法郎西,据说是源于波斯人对白种人的讹称,那时的人们对欧洲的理解尚处于迷茫状态,还分不清法郎西或法兰西、葡萄牙或西班牙。
  • 16世纪末(明万历年间)出现北方官话标准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将Portugal译作“波尔杜葛尔”。
  • 下面这幅彩色坤舆万国全图(1708年版)编辑者是日本人新井白石,而新井白石的采覧异言以及彩色版地图,根源自明朝的李之藻1602年版单色地图,而李之藻的地图又是修改自利玛窦的1584年首版单色地图。图中葡萄牙标注为拂郎机
  • 1846年,福建巡抚徐继畲编写《瀛环志略》,参考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的译名。雅裨理常年住在福建,学的全是闽南话,于是便有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特意去下了pdf= =
  • 葡萄牙其他译名参考:《皇明世法录》中译作“蒲丽都家”;《明史·佛郎机传》中称作“佛郎机”;《意大利传》中译作“波而都瓦尔”;《海录》中称作“大西洋国”和“布路叽士”;《明史》译作“布尔都嘎尔”;在其他书籍中,还被译作“博尔都噶牙”、“波尔推加尔”、“蒲桃牙”、“波尔都欺”、“葡萄驾”……(搜出来这段已经跪了,大家看看就好TOT

西班牙

  • 西班牙过去称为“日斯巴尼”(日字需以粤语读才音近),原指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后多用来指西班牙
  • 下图为《日斯巴尼亚条约》内页,网上关于这个条约的描述不是很多。

  • 《瀛寰志略》统一称为西班牙。
  • 西班牙其他译名参考:巴斯尼亚国,大吕宋,大吕宋国,干丝腊,干丝腊,干丝腊是班牙,干系腊国,狼国,吕宋,吕宋国,日,日斯巴尼亚,实班牙,是班牙,是班牙国,士便,斯扁,斯扁国,斯扁亚,西,西班牙,西班亚,西班亚国,西国,依西把尼亚国,以西把尼国,以西把你亚,以西把巵亚,以西加尼亚,意卑里亚,义斯巴尼亚,意细班尼,意细班尼诺……(继续跪了……)

完成答题,鞠躬。

参考资料:

葡萄牙的牙---深圳特区报 日斯巴尼亚_百度百科
西方国家名字的汉字表记是日本还是中国先有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