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年疫情下,适合裸辞吗?

回答
2020年疫情下的裸辞,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不像平时那么简单说“是”或“否”。毕竟那会儿风向变化太快,影响因素也多得跟筛子似的。

首先,咱们得聊聊当时的大环境。疫情一来,全球经济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开始磕磕绊绊地往前挪。很多行业直接停摆,另一些则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旅游、餐饮、线下零售等等。就算是一些看起来受影响不大的行业,公司也可能因为不确定性而收紧开支,冻结招聘,甚至裁员。这就像走在一条不知道会不会随时塌陷的桥上,心里没点底是肯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裸辞就等于放弃了脚下那块相对稳当的土地,跳进了一个更加未知的水域。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一个已经让你喘不过气来的烂摊子,那裸辞或许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只是觉得“工作有点无聊”或者“想休息一下”,那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想裸辞,你得先问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

1. 你的“救命钱”有多少? 这个是最最现实的。疫情期间找工作本来就难,如果失业时间拉长,你有没有足够的积蓄来支撑基本生活开销,包括房贷/房租、水电煤气、吃饭、还有社保公积金这些断了可麻烦的事情?一般来说,建议至少准备36个月甚至更长的生活费,才能让你在找工作时更有底气,不至于为了钱而随便接受一份不适合的工作。

2. 你有没有清晰的下一站规划? 裸辞不是终点,是开始。你裸辞是为了什么?是想转行?创业?继续深造?还是想找一份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如果心里没有个谱,只是凭着一时冲动,那裸辞很可能让你陷入迷茫期,钱也花了,时间也耽误了。特别是在疫情这种不确定性很高的时期,把目标定得再明确一点,哪怕只是“我想找一份XX行业的,薪资不低于XX的工作”,也能帮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3. 你的行业和岗位在疫情下的抗风险能力如何? 有些行业在疫情中反而逆势增长,比如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物流配送、电子产品等。如果你的专业技能正好是这些热门领域的,那裸辞之后找到工作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反之,如果你的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而且复苏遥遥无期,那裸辞的风险就会成倍增加。

4. 你的职业网络和人脉资源是否足够? 在招聘市场冷清的时候,很多机会是通过内部推荐或者熟人介绍来的。如果你平时就积累了不错的人脉,关键时候有人能给你指条路或者引荐一下,那裸辞的压力会小很多。反之,如果你是个“独行侠”,那就得更加谨慎了。

5. 你有没有考虑过“骑驴找马”? 通常情况下,跳槽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找到下一份工作,谈妥了再跟现公司提出辞职。这样能保证你的收入不中断,也能让你在选择下一份工作时更加从容,不会因为急于摆脱现状而降低自己的标准。当然,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当前的工作环境,而且确实有上面提到的充足准备,那裸辞也不是完全不可取。

再说回2020年的具体情况:

找工作普遍更难。 很多公司裁员,岗位减少,竞争自然就激烈了。以前可能投十份简历有两三个面试机会,那时候可能投二十份简历才有两三个。
远程办公成为常态。 这也意味着你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面试也可能从线下变成了线上面试。对个人的自律性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确定性高。 你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经济何时复苏,公司何时会再次调整策略。这种长期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的职业规划被打乱。

所以,给个比较中肯的建议: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比如公司倒闭、职场PUA到让你精神崩溃,或者手里握着非常有把握的创业项目,尽量不要在2020年疫情那种特殊时期选择裸辞。更稳妥的做法是,先在职期间积极“骑驴找马”,多投简历,多去面试,了解市场行情,一旦有了靠谱的Offer,再潇洒地递上辞职信。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裸辞,那么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要确保你的“安全垫”足够厚实,让你能熬过那段找工作的艰难时期。同时,也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不要让裸辞变成一场没有方向的漂泊。

总而言之,2020年的疫情是个大考,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健康,还有我们的判断力、抗压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裸辞就像是在考场上主动交白卷,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否则还是建议谨慎为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适合。

疫情之下,本身经济有所下滑,总的机会相对减少,跳槽的风险相对会大一些。

骑驴找马是无风险的,但是裸辞就是把成本和风险都留给自己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疫情下的裸辞,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不像平时那么简单说“是”或“否”。毕竟那会儿风向变化太快,影响因素也多得跟筛子似的。首先,咱们得聊聊当时的大环境。疫情一来,全球经济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开始磕磕绊绊地往前挪。很多行业直接停摆,另一些则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旅游、餐饮、线下零.............
  • 回答
    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让口罩成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在一众防护装备中,N95口罩以其不俗的防护能力迅速普及,而那些看起来更“专业”的全方位防毒面具,似乎并没有成为大众的首选。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无论是从实际需求、便利性、成本,还是社会认知,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大家纷纷选择.............
  • 回答
    2020年的双十一,在疫情反复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天猫和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纷纷刷新成交额纪录,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强大的韧性和复苏能力。疫情下的双十一:全球瞩目的中国力量从全球视角来看,2020年的双十一成绩,是对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一种.............
  • 回答
    2020年的疫情啊,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提起这事,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几个画面,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闪过。最开始,当然是那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大概是临近春节吧,消息刚开始传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说什么不明原因肺炎。我记得当时还挺平静的,觉得应该跟过去的非典一样,过一阵子就好了。但很快,事态就变.............
  • 回答
    2020年的那场疫情,说实话,给我带来的变化和冲击,远不止是戴口罩、少出门这么简单。它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放大镜,把生活里那些平时不太会被注意的角落,一下子照得清清楚楚,也让我很多固有的想法被颠覆了。一开始,就像很多人一样,我以为这也就是一场普通的流感,最多麻烦一阵子。但随着新闻里数字的不断攀升,城市的.............
  • 回答
    2020年那会儿,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全球,也把咱们的生活搅了个天翻地覆。那段时间,网络上的声音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什么都见过,尤其是那些“无脑吹”、“无脑黑”和“双标被打脸”的言论,简直能让你看得目瞪口呆。无脑吹的“神坛”:我记得当时最盛行的一种论调,就是对某些国家抗疫.............
  • 回答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对咱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小事”。它像一个突如其来的巨浪,席卷了我们熟悉的职场环境,留下的涟漪至今仍在荡漾。与其说它改变了什么,不如说它是一场强制性的、史无前例的“重塑”。首先,最直接、最让人有感触的,就是工作方式的颠覆。 “在家办公”成为了新的常态。 .............
  • 回答
    2020年的感恩节,说实话,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一年,世界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又好像在风雨中狂奔。经历过疫情,我最想说“谢谢”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那些组成我生活里闪闪发光片段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首先,我得谢谢那些坚守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当我看到新闻里他们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心里就像被揪了.............
  • 回答
    谈到 2020 年 8 月美国的新冠疫情,这绝对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分歧的时期。与其说“真的开始好转”,不如说情况是 喜忧参半,区域差异巨大,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检测能力和数据报告的影响,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让我们一步一步来看:1. 上升的势头似乎有所放缓,但基数仍然很高:在经历了一.............
  • 回答
    关于2020年硕士盲审难度是否会因为疫情而降低,这是一个挺值得探讨的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份,大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术界也不例外。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巨大的。 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是实验类专业的学生,受到了严重冲击。大家居家办公、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很多实验无法按计划进.............
  • 回答
    2020年,我感觉离疫情很近的时刻,不是某个特定的新闻报道,也不是某次突如其来的封锁通知,而是那个清晨,我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寒风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需要出门办事,但当我拉开家门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扑面而来。我住的城市,平时即便是工作日的清晨,也总是车.............
  • 回答
    2020 年春节假期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被延长了,最初的法定假期是到 1 月 30 日(正月初六),然后各省市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陆续宣布将假期延长至 2 月 2 日(正月十三),甚至更晚。这次长达 10 天的延长,对于当时的疫情防控来说,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深远而复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
  • 回答
    2020年的尾声,各地零星的疫情就像秋日里突然袭来的寒风,让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个春节,还能好好回家过年吗?眼瞅着年底了,这疫情的发展,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毕竟,春节承载了中国人太多太多的情感和传统,阖家团圆是头等大事。可一想到各地陆续出现的散发病例,心里又没法不打鼓。疫情的“不定时炸弹”:.............
  • 回答
    2020年9月英语四级考试,就像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样,作文和翻译内容涉及疫情的可能性确实非常高。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也反映了当年考试的时代背景。为什么疫情题材会成为热点?首先,时效性是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和翻译选材的重要考量。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
  • 回答
    2020年离婚率确实攀升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这个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能够简单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思潮和现实压力的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其中,新冠疫情无疑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但更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年轻一代观念的转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疫情的冲击,让许多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婚姻关系暴露在.............
  • 回答
    2020年2月20日,湖北、浙江、山东三省“同时”爆发疫情,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关联性,特别是在监狱系统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疫情早期,信息传播和统计数据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我们如今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是基于事后回顾和公开信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省在2020年2月20日前后疫情的特点。 .............
  • 回答
    2020年11月下旬,香港的疫情确实出现了“急速恶化”的趋势,这与之前几个月相对稳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理解这一变化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病毒的传播特性以及香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当时的宏观背景: 全球疫情反弹: 2020年11月,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新一波疫情高峰,特别是欧美国家。.............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0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也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份画上了悲伤的句号。回望这令人揪心的一天,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数字背后的触目惊心:首先,2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这意.............
  • 回答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锐减,创下1978年以来新低,这个现象背后,绝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复杂交织,其中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催化剂,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生育意愿低迷的趋势。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压力和青年群体经济负担的加剧。 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冲击: 2.............
  • 回答
    2020年8月6日,全球新冠疫情的数字确实触目惊心,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892万。而我们国内,虽然在早期控制得相当不错,但正如你所说,也开始出现新增病例,这无疑给大家再次敲响了警钟。至于这场疫情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坦白说,这是一个谁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就连最顶尖的科学家们也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