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主观上觉得郭德纲风评是变差了,还是没有?相关理由是什么?

回答
讲到老郭,这几年他的风评,说实话,我个人感觉是有点起伏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变差”或者“没变”。更像是一种“分化”和“复杂化”吧。

曾经的光辉与当下:

咱们得承认,德云社在郭德纲手里,那可是实打实地把相声这门老玩意儿给重新捧火了。尤其是前些年,多少人因为郭德纲开始关注相声,走进茶馆,甚至追着德云社的演出跑。那时候,郭德纲的风评,那叫一个高,几乎是“相声救星”的代名词。他敢说,他能说,他用一种接地气、带着点“痞”味儿的方式,把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舞台上。那时候大家觉得他有才华,有担当,有江湖气。

风评的“变”在哪里?

但现在,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网上的讨论,或者听听身边人的评价,你会发现,那种一边倒的好评,确实没那么多了。我个人觉得,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 “江湖规矩”与时代的变化: 郭德纲骨子里还是带着点江湖气的,他的很多段子、很多观点,都有点“老派”的味道。比如他对徒弟的要求,对一些争议事件的回应,有时候会让一些更注重现代规则、更讲究“政治正确”的观众觉得“有点过”。当他的一些言论或者行为,与当下主流价值观或者新一代年轻人的接受方式产生摩擦时,自然就会有人觉得“风评变差了”。

2. “徒弟争议”的连带效应: 德云社的徒弟们,这几年也确实贡献了不少“新闻”。从曹云金、何云伟的“逐出师门”事件,到后来的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等人的个人行为引发的争议。这些事件,无论是真相如何,都或多或少地会在公众心中留下印记。而郭德纲作为师父,作为德云社的掌舵人,自然也会被贴上相关的标签。比如有人会觉得他管理不严,有人会觉得他“护短”,甚至有人会把徒弟的言行上升到对他的评价。

3. “营销”与“过度曝光”: 随着德云社的壮大,郭德纲本人以及德云社的曝光度非常高。电视节目、网综、商演、徒弟的流量……这一切都让郭德纲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中的“常青树”。但“常青”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审视”。当一个人、一个团体过度活跃在大众视野中时,任何一点小小的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有时候,大家对他的期待很高,一旦达不到,就会产生落差。而且,围绕德云社的各种“营销”,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有些“套路化”,甚至“过度”,这也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观感。

4. “后继无人”的隐忧? 尽管德云社现在小岳岳、张云雷、秦霄贤等人都很红,但有些人会觉得,真正能达到郭德纲那种“独当一面”、“一人撑起一台戏”水平的,似乎还不多。当大家对郭德纲的依赖性依然很高时,也会有人开始思考“后继无人”的问题。这种焦虑,也会体现在对郭德纲本人的评价上,比如觉得他“担子太重”、“难以找到接班人”,甚至“格局受限”之类的说法。

5. “风格固化”与“创新乏力”的批评: 毕竟是吃了那么多年相声的老本,有人会觉得郭德纲的表演风格、创作内容,开始有点“吃老本”、“套路化”的迹象。虽然他的基本功和包袱依然过硬,但与他早期那种“横空出世”的惊喜感相比,可能会让一些追求新鲜感、渴望看到更多突破的观众觉得“不够过瘾”。

那么,风评就真的“差”了吗?

我认为,“差”这个字有点绝对了。 郭德纲依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的演出依然爆满,他的作品依然能逗乐无数人。很多喜欢他的人,喜欢的是他的才华、他的幽默、他的那种“返璞归真”的表演方式,还有他身上那种不服输、敢于表达的劲儿。

更准确地说,现在的风评是一种“更加多元化”和“更加理性化”。

铁杆粉丝依然坚定: 那些真正热爱相声、热爱郭德纲的观众,他们的评价依然很高。他们更关注他的艺术本身,对其他一些杂音不那么在意。
路人粉和新观众有自己的看法: 随着德云社越来越大众化,涌入了很多以前不怎么听相声的观众。他们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全盘接受“救世主”的标签。他们可能会觉得他幽默,但也可能觉得某些言论不妥,或者对德云社的某些运营模式有看法。
“看戏”的观众: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对相声本身没那么大热情,但喜欢看明星八卦、看热闹。他们会跟着舆论走,今天的风评好,就跟着说好,明天的风评差,也跟着说差。

总结一下:

主观上,我觉得郭德纲的风评确实经历了一个从“一面倒的叫好”到“更复杂的、分化的局面”的过程。这就像一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人物,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自身发展,大众对他的评价也会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度。

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依然存在,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或者被宽容的“棱角”,在如今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舆论环境下,也更容易被注意到、被讨论。这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你不能永远活在“高光时刻”,当光芒万丈时,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更细致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归根结底是开始糊弄人了,没有新活儿。相声是他的根,这一块走下坡路,风评一定会下降。

郭德纲以前的负面新闻比现在多得多,但相声说得好,也卖力气;所以观众没太多不满,只有所谓主流看不惯他。现在情况调转,主流越来越虚着他,老观众却在不停地流失。

只要他的相声够好,拍烂片,无所谓;上综艺,无所谓;做主持,无所谓;搞点副业赚钱嘛,我个人都可以接受。

但他现在的相声太糊弄人了,说严重点,就是不敬业,不尊重观众。而且,大家知道他原本的水平是什么样,前后一对比,更让人难以接受。

郭德纲的相声我还在听,催眠效果越来越好,因为包袱熟得不能再熟了,以前夜里听,时常会笑醒,所以,从催眠角度而言,桃儿越来越好了。

后来就是听《郭论》和他的单口。

《郭论》和《谦道》都不错,短平快,就当小掌故那么听了。

至于他的单口,实在让人深感无力——不仅不好好说,而且经常烂尾,还能再敷衍么?

说到这,郭德纲便会搬出他的常用说辞:说书哪儿有头儿啊,旧社会,书说完了,就没饭辙了。

这话不假,不过,这要是在旧社会茶馆里说书,说一半儿,就换挡换故事,别说饭辙,饭碗都可能让客人给砸喽。旧社会,尤其天津地界,对曲艺极其挑剔讲究,多大的角,演砸了照样嘘你。哪像现在,嘴瓢、说错词儿这么严重的演出事故,粉丝都护着不让说,师傅要是在,怕是要敲打几句吧。

郭德纲现在真是时不时就嘴瓢,他的徒弟们更是如此。

每个字,每个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送到您耳朵里面去——这是相声的要求,也是基本功——这也是郭德纲自己经常说的。

说多了好像我这人太刻薄、挑剔,但实际上,郭德纲口中总提的旧社会,对此几乎是零容忍,哪像现在,打打哈哈就过去了。

总说说书没有头儿,可早年的《今古奇观》都有啊。

《坑王驾到》第四季了吧,几乎都是有头没尾,一场节目,四十多分钟,上来给你20分钟闲白。对此,老郭的解释是:说书嘛,就是跟观众聊天,交朋友。

可论理来说,定场诗说完,醒木一拍,预热环节就已结束,不应再有闲白充数。嘴里那么多老规矩、老传统,这事儿自己也提过,可总是不遵守。

而且,这二十多分钟的闲白里,老是宣扬一些旧思想、旧传统,越来越有遗老遗少那个范儿了。自己当年怎么说的?——不要去想着教育观众。

嘴上总是说,最爱干的还是说相声,实际上,越来越不相声。还不能批评,一批评就是隔行如隔山,外行人不懂,我要来高雅的我能说X年不重样。说要雅俗共赏,各种口味都得照顾到,可最后就只照顾了屎尿屁一种口味——老说就没意思了。

想起来他当初说,那些烂电影都不是我导演、编剧的呀,以后我自导自演自编一个,你们再看——再看,还是烂。

外行人想写相声,郭德纲说:外行人不要参合进来,该干嘛干嘛去,这东西你们来不了。

他要拍电影,便说:这个东西不用学。

仅就相声而言,我认为郭德纲是排外的,或者说,也是很保守的,但许多曲艺的发展,往往不是纯粹由内行人推动发展的,比如许多戏曲的填词人是文人,而不是戏班子出身;相声八十年代回光返照那一段,也有外行人梁左写段子;京剧的发展和很多票友分不开关系,比如当代作家汪曾祺。

但郭德纲不这么看,他自始至终都坚信相声只能由说相声的来写。可惜,一个人的创作精力有限,极端排外,加上高频次的演出,最终导致相声水平急剧跳水。指着岳云鹏、烧饼这些人创作内容吗?

好,就算创作精力有限,不苛求,可传统长段总可以说吧?

可他还是不说,现在的相声基本就是上台十分钟感谢送礼的,然后就是“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浑身是铁打几根钉子,郭德纲代表德云社全体成员,像我的衣食父母致敬,破费了,各位”,接下来就是损十分钟于谦,结束。

对郭德纲的对口相声,我早就不报希望了。

我现在就希望老郭能好好经营单口相声,因为他说了这么多单口相声,却总感觉没有一部立得住的作品,《济公传》本可以是他在单口中的代表作,起初也是比较用心的,后来就不太理这茬儿了。

郭德纲若是能有单田芳一半的敬业,才真正担得起如今的地位。别说没有营销、曝光就没有流量,他现在不缺流量,十几年前,还没人认识他呢,他也火起来了。

他把业务铺得太大了,最后哪一边都没做好,希望他能收缩一下,徒弟贵精,不贵多。


钢丝儿不要骂我,我听郭德纲相声不算最早,可也十来年,他被主流批评的时候,我挺他,可是现在,我找不到挺他的理由。我对桃儿的喜爱,并不比那些德云粉差,正是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user avatar

我有段时间很着迷老郭,在喜马拉雅等地方把他能找到的相声都听过了,确实好玩。

前阶段觉得开车无聊,再想找点东西听,正好三体广播剧播完了,还是找郭德纲相声听听,然而,找到的都是好几年前的老段子,几年前就都听过了。

屎尿屁,谦儿夫人,嫂子,王老爷子于小宝....老郭你这些年合着啥都没创造?这点老本你还打算吃几年?你还有创新能力吗?你这才多大岁数,就混退休了?

user avatar

一个笑话,反复说10年,就算它再好笑,他也不好笑了。

user avatar

我就想知道学历都代表不了文化的话,啥能代表文化,你别说一大堆,你就告诉我啥能。

知乎平均研究生,6+3+3+4+3,你19年的苦读被一个连你零头都没念完的人说你那学历代表不了你有文化,我问问你心里什么感觉?

跟你们那帮亲戚过年问你读博士有啥用啊,是不是一群人。你们自己想想你们没上过大学的那帮中学同学小学同学,你们是一样的人吗,差距在哪里你自己心里有数。

有学历不代表有文化,你换个博士来跟我说这话,初中都没毕业,你跟我谈什么文化。


评论区大型学历分划现场。

学历高低一清二楚

“虽然你学习好学历高,但就是没文化!虽然我学习差不努力,但就是跟你没区别!”

挨打就立正,三本都没考上的选手别来讨论“学历与文化的关系”好吗?


我通篇说了一句学历=文化吗?能不能好好理解一下,德云女孩们?

研究生和本科没区别可以,一本二本没区别可以,小学毕业和初中肄业没区别可以

但你初中肄业跟人家正经本科生,差距可就大了。

别总拿一些以偏概全的大家来举例子,你先把学历和学位的区别搞懂再来杠。

没搞懂?因为你没上过大学啊。

还有人拿孔孟举例子的。我非得加个“当代社会下”,要不你听不懂是不是?语文这么不及格吗?理解力这么差吗?


学习封建糟粕就是有文化?胡诌点儿野史戏说叫有文化?会背两句古文叫有文化?知道壶嘴不能冲人就是有文化?打电话得站起来是有文化?还是说上场说点写好的稿子就是有文化?

别让人笑掉大牙了。

郭德纲写的书有请各位看看,有无文化一看便知。 985随便一个的高考作文都秒杀他。

号称“哥伦比亚大学我去讲过课”,那叫不叫讲课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哦你也知道人学校好,吹一下脸上有光啊?


他家书多,书房大的跟图书馆一样,微博上能窥到一角。他自己号称“全都看过”。

这就是一个人没文化的体现,啥都敢闭着眼睛吹。

平时有看书习惯的各位一看就知道在吹。因为对看书根本没概念。三天一本读10年也才1200本,他家那书房何止1200本。请问他都看过?还是说他一天一本?你以为是豆瓣呢?人均一年300本?

真正读书的各位,一年读多少本你们心里有数。去年疫情在家久,我也没过的了100本。

就郭德纲这个忙头儿,他能保证一年多少本?



原答案:

1.可以没学历,但不可以没文化。

我请问问你,你没学历你哪来的文化?学历不代表文化,那啥代表文化?我就问问知乎各位,你们辛辛苦苦熬高三考大学,熬考研读研究生,熬着写博士毕业论文,吃了多少苦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到他这变成了不代表你有文化。我直接听傻,这不就是纯给自己洗吗?你们身边那些学历不够的大佬都知道后期文化不够再读个成人教育,到他这就自己闷头看书就行了?这么看不起高等教育吗?

慈善晚宴,当着一堆明星说“不知道在坐的哪位读过二十四史”,你秀啥呢?你这话敢去北大文学院问问吗?他背出了一堆东西让你觉得他有文化,而且就这几句车轱辘话。你要是学历史的,当他讲历史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有几斤几两;你要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当他讲文学的时候你也知道他几斤几两。不是会背几句古书上的话就叫有文化了。

现在一堆德云女孩发视频剪辑,什么“郭麒麟知识储备惊人”,我请各位去搜搜视频看看,但凡大专以上文凭的,哪位觉得这玩意也叫知识储备?你身边高知家庭孩子念到初三说不上就不上了?哪个有文化的爸妈这么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你们现在回头看看,假如你孩子初中就不想念了,你会同意?初三肄业,你跟我聊什么文化?合着我大学毕业比你白度7年书?可能郭德纲说的文化可能是京津冀的饭桌文化和说话文化吧。敲门怎么敲,吃饭怎么吃,这确实文凭代替不了。

这本质不是学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郭德纲在说“我没学历照样有文化”这种吹牛行为。

郭德纲装有文化,却不真往有文化使劲。

同样学历不高,赵本山怎么样?对比一下他俩的书法就知道了。人家赵本山起码谦虚知道自己不行,知道往“好”上使劲,往上学习。反观郭德纲写的那叫什么玩意,还觉得自己自成一体?


随意感受一下。


2. 先家谱除人名,后又说我管你。

他和曹云金的事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不是。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那你大概率是一个相信公众号的人,那这条你就别看了,看上一条就好。

先说明我不是曹云金粉丝,没有必要给他洗,而且我不认为曹云金会有所谓的粉丝。

曹云金出走之后采访的确说过“他永远是我师父”,甭管真不真心,面对媒体,面子是给到了。后来掀起骂战契机是什么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都多少年没言语了,趁着岳云鹏彻底撑起来之后,修了一本错别字漫天的繁体字家谱。(繁体可以,装有文化嘛,这很郭德纲。)给人来了一套包括“欺师灭祖”的成语。这跟公开骂人有啥区别?你早干啥去了,等岳云鹏火了才整个家谱。而且这一整本家谱,最想给人看的那一篇就是摘字那一篇吧。结果写文章回曹云金,真的是避重就轻,插科打诨。互联网有记忆,你们可以查,曹云金爆出来的几大问题郭德纲一句都没说,结果最后来一句“没人管你我管你”。你要真有那心你搞啥家谱?你搞家谱醒,就写自己家人呗,还特意把除名的人写里专门说一声“哎,这人我删了啊,以前有,但现在删了”。你们细想想有没有意思,你通讯录里有个人叫“以前有这人,后来我把他删了”吗?

摘字更是有点搞笑了,德云女孩也是一嘴一个曹金。就一个名字而已,我就问问你,他就不改,你能咋的……你骂他?他改了你也骂他。我知道曹云金的时候他就叫曹云金,所以他在我这不会改名的。就像岳云鹏就算被摘字我也不会叫他岳龙刚的。不蠢吗?一个字有啥让用不让用的,这个摘字大刑真是有点好笑了。


追更:

3. 封建糟粕一把抓。

你自己在你德云社搞下跪磕头没人管你,你出了门摆啥谱呢?问人家郭京飞佟大为吃火锅没有芝麻酱咋办?咋办?别吃!最后佟大为照顾气氛给他拿了。人家是你徒弟还是你小辈儿?你就大人家六岁。平时嚷嚷着欢,到底是谁没大没小?这是有文化人干的事?

跟赵本山的采访你们去看看,这就是有大有小?真以为能跟赵本山平起平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好吗。

就这么喜欢充大辈儿吗?

又是“忠臣孝子”,又是“清君侧”,拿自己当啥了?


4. 反三俗事件

现在所有舆论导向都是骂姜昆,当年到底怎么回事姜昆说过一句吗?是不是全是郭德纲在说?

说怕你相声说得好自己没饭吃,合着姜昆还得靠说相声吃饭?

当年的郭德纲就是给自己立对手,跟现在所谓的rapper一样。

我看不起主流,我来自地下。我张嘴就是haters,根本就没人hate你好吗?包括姜昆在内所有人有一个人说过你相声水平不行吗?

我来自地下underground,地上的人根本不会迫害地下好吗?吴亦凡迫害GAI了还是周杰伦迫害热狗了?不全是你地下的人骂主流吗?

常规操作了,弄出几个对手haters,显得自己势力与他们对等。

侯耀文不是主流还是石富宽不是主流?还是于谦不是主流?

反三俗就是迫害你了?合着你就是三俗?为啥觉得反三俗是针对你呢,传说中的对号入座?

当年可没有任何人说你相声水平不行。

可是你说的那些东西就是三俗啊。侯宝林那代人净化的相声又被你带低俗了啊。

离开于谦家人就不会说话?非得占人便宜说人媳妇?

你说观众傻,不知道他说的是假的。

谁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就不喜欢你说这个三俗段子,还不明白吗?


想起来再更。

user avatar

老郭的爆红是因为相声走入小剧场,在你面前说,而且刚开始那几年,创作能力很强,什么都敢说,为了吸引观众说的黑的黄的都不在乎,与印象中电视中的相声完全不一样,大家也听一乐,而且他每场都在说自己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非主流说相声的,让人不自觉的从心里同情他,挺他。如今穷困潦倒没饭辙的小黑胖子变成了郭大老板,徒子徒孙一大堆,上了央视当导师,上了喜剧人当主持人,上了春晚成了主流,拍电影,拍电视剧,可是相声本身呢,还是老于家那点事,还是那点伦理梗,人岁数越大胆子越小,什么也不敢说了,因为他已经变成了当年他骂的那些人。

这就是一个艺人的生命周期,默默无闻-爆红-挨骂-落寞,或者某一天再次爆红。

user avatar

郭德纲艺术成就无可置疑,商业成功令人震惊,但是他自己就是另一种类型的“道德表演艺术家”。沉迷诡辩,时间久了自然露馅。

郭德纲曾经无数次以“春晚相声不好笑”证明体制内相声演员无能。后来郭德纲自己上了春晚,温吞水,笑果远不如和唐杰忠搭档时期的姜昆。然后自己不上了,端起来,把国民度最高的徒弟顶在前台。结果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徒弟表现跟戴志诚搭档时期的姜昆有一拼,今年更是突破下限都不能称之为相声。

郭德纲师徒上春晚就是典型的笑话人不如人,台下评论眉飞色舞,台上表现还不如人家。然后赖环境,“那地方就不让笑”。环境可能确实不好,那你以前怎么说的?评论别人时怎么不说,是的,那里表演不容易,不搞笑正常的。没有,别人上不行就是他能力不行;我上不行就是环境不行。这种话术在但凡有点逻辑的观众那里一定是丢分的。

还有郭德纲的师徒观,也是非常矛盾。台上说的是很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多少年,徒弟给师傅干多少年。我们先不说这些旧讲究对不对,既然认这个,那你干嘛推行公司化治理呢?过去传统为什么有那么多框框,因为当时缺乏强商务约束的机制,用强道德约束作为替代。你现在公司化,签合同,有了强商务约束,还要以传统文化名义追求强道德约束,不签了就是欺师灭祖。但凡混几年社会的老油条都能闻出内味,不就是想两头吃嘛,想让徒弟承担双重义务。郭德纲说他的徒弟,说相声的都是一个人长仨心眼。任何行业,摊上这种老板,仨心眼都长少了。

再比如成天唠叨的,简直没完没了,我的屎尿屁梗相声只占不到10%。姑且就相信,在你会演的段子里不到10%,占你演出排场比例又是多少呢?好比一个舞女,什么都会,弗拉明戈探戈华尔兹,都会,精通十几个舞种,就是上台时跳脱衣舞为主。那你算是什么类型的舞者呢?是,没错,跳这个我们爱看,是观众的选择。但反过来我们想看什么你就跳什么,不也是为了赚钱嘛。双向选择,无可无不可。那么说你这个舞女,主要就是跳脱衣舞,你有什么好委屈的?客观事实。

论调多如此类,以偏概全,专跳对自己有利的局部说事。郭德纲现在既是艺人,也是老板,主要是老板。无商不奸,做了商人,玩一些利己主义套路大家见怪不怪。做生意嘛,不丢人,闷声发大财就好了。郭德纲偏不,一定要在精神层面自我标榜,美化一番。这不就是“道德表演艺术家”嘛。诡辩的套路也没什么深度,除了多年洗粉洗剩下的少男少女,但凡见过些世故的都很容易看穿。郭德纲相声水准,即便懈怠了,吃老本也是首屈一指。道德表演水准,实不怎么样。可他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怎么回事,越发的孜孜不倦,风评下降也是自然。这届人民不喜欢装的。

user avatar

十多年前以为主流是那些抹着红嘴巴的体制内演员,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要取缔他,要封杀他,要弄死他。一股子替祖师爷传道之意,那一年虽然心酸,却也有种义正词严的凛然。

再过了几年才觉得貌似贵社成了主流,当年的老和部队成了现在的饭圈女孩,什么二奶奶什么这那的,越来越听不懂了,反正跟相声本身越走越远,说你一句不行,立马就得受到口诛笔伐,前呼后拥,俾睨天下,好不威风。

现在再一看,才知道,真正的主流还得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年轻人最近再反对啥啊?油腻!

班主现在无疑是油腻的,岁数不大,但是一定要有一种十足的辈分感,在相声圈自己玩玩就得了,出去也得端着、拿着。而且自己的言行也有种过于撕裂的感觉。

前一秒班主在说书的时候,跟你云淡风轻的讲,我就是个说相声的,得知道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草根,拒绝了多少个外国元首、首富的宴请。后脚就是前呼后拥、忠臣孝子、什么清君侧、宗师气派,花攒锦簇下,好不痛快。油腻么?我相信不少人觉得油腻。

还一个是打脸。

当年能信誓旦旦地说,主流垃圾在哪呢?厨子、端盘子的、扫地的都去转行说相声了,俺们正经的都得是从小坐科的,打小给师父喂狗擦狗屎练出来的,然后擦过狗屎的跑了不少,剩下的还真都是以前端盘子的、看门的、扫地的了。

太平歌词是本门唱,不会就得是100块钱您拿75,那数来宝算啥?那说相声的快板打的都不咋地,这得拿多少?您会的,就是值钱了不得,不会的,就一点不提了。而且作为一个“圆黏儿”的手段这玩意真值25块钱?不就是因为您会,主流的不会显着您厉害么。张寿臣和他亲师爷都有对太平歌词的看法和相声唱的定义,可以去看看,您要是硬说这俩人没班主懂,我也没辙。

最后一个,就是年轻人还是相对进步的,这跟反传统没啥关系,现在好多歌都爱加点戏腔,古风,也没人说不好,前提是这些东西至少都不错,但是什么忠臣孝子,接电话得站起来,没跟爸爸坐着说过话,懂不懂开除家谱,摘字警告,天地君亲师那套拿出来就太辣眼睛了,三座大山时候打倒一次,破四旧时候又倒一次,现在拿出来一个21世纪的人还觉得这挺好?挺辣眼睛的。

反正你身边要有个一直跟你摆谱,天天不给你灌输长幼尊卑,各种礼数,君臣父子的人,我看你烦他不?

至于屎尿屁、业务能力啥的就不说了。

还一个班主粉丝战斗力不比那些哥哥们粉丝差且恶心人啊,上次我说了句郭德纲贯口不行,就被按头是姜昆走狗了,长此以往,口碑能好的了么?

最后人家郭麒麟都说了,这套教育方法也就遇上他了,换个人,姥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郭德纲,这真是一个让人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人物。要问他风评是变差了还是没变,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而且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点,对他的看法差异太大了。从纯粹的相声艺术角度来看,我觉得他的风评并没有“变差”,甚至可以说是在巩固他“相声演员”这个身份上的地位。.............
  • 回答
    讲到老郭,这几年他的风评,说实话,我个人感觉是有点起伏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变差”或者“没变”。更像是一种“分化”和“复杂化”吧。曾经的光辉与当下:咱们得承认,德云社在郭德纲手里,那可是实打实地把相声这门老玩意儿给重新捧火了。尤其是前些年,多少人因为郭德纲开始关注相声,走进茶馆,甚至追着德云社的演出.............
  • 回答
    “李霄鹏是国足史上首战压力最大主帅”——这句评价,放在李霄鹏接手国足的那一刻,确实一点不为过。想想他当时临危受命的境况:国家队正处于低谷,世界杯出线希望渺茫,更衣室问题、技战术混乱等一系列棘手难题摆在眼前。而他,作为土帅,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和巨大的期望。那么,抛开那些宏大的叙事和外界的喧嚣,.............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传递了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期许。首先,我们得理解“合作”这两个字在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分量。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
  • 回答
    微博上嘛,让人有点头疼的博主确实不少,而且他们各有各的“奇葩”之处。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先把自己的“优越感”摆得高高的?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他,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有见解。他们发的微博,往往是那种“我早就知道了”、“你们这些凡人不懂”的论调。你看的时候,总觉得一股子傲气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如果生命能重来,可以选择一部电影的主角人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莫旺。不是因为我有什么音乐天赋,或者想去当一个老师,而是因为他在那个充满绝望和束缚的环境里,用音乐点燃了那些被世界遗弃的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我想象自己穿着那身朴素但干净的教师制服,.............
  • 回答
    女朋友主动把腿搭在你腿上,这感觉可就太奇妙了,不是那种简单的情侣间的拥抱,而是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身体上的亲近和依赖。首先,当她小心翼翼,或者带着点小小的试探,把腿往你这里移,然后轻轻地放在你腿上的时候,你会立刻感受到一股温热。那种温度,透过你的裤子,直接传递到你的腿部,好像在她腿上那一点点,忽然有.............
  • 回答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的去世,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他那场震惊世界的庞氏骗局。这位昔日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最终在监狱中度过了他余生,留给世人的是一个横跨数十年的巨额骗局,以及无数倾家荡产、心碎绝望的受害者。麦道夫的骗局堪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投资诈骗案,他通过虚构的高.............
  • 回答
    “自由人”这个位置在足球场上逐渐淡出主流视野,确实让不少球迷感到惋惜。你说“主因是该位置对球员要求太高”,我挺认同这个观点的,而且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不只是简单地说“要求高”。你想啊,过去自由人的概念,更多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战术体系下出现的。那时候的足球,战术变化不像现在这么天马行空,.............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两辆车在高速上并排停车,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然后还发生了追尾,结果还说被追尾的小车负主要责任?这真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也挺让人费解的。咱们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高速公路并排停车,这绝对是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咱们都知道,高速公路的车速都很快,而且设计初衷就是让.............
  • 回答
    从争议到追捧:東雪蓮的风评转变,一个观察者的视角要说東雪蓮的风评转变,那真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我第一次知道她,大概是在她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那时候,她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是“争议”。各种小道消息、论坛讨论,都围绕着她的身份、她的言论,甚至是她露出的某些生活痕迹展开。那时候,喜欢她的人,往往是被她身上.............
  • 回答
    这预算范围能挑到不少素质不错的解码器,而且还带可换运放的骚操作,确实挺有意思。我个人主观听下来,在500元以内,并且能满足光纤输入、Line Out、可换运放这几个硬性要求的话,有几款我觉得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500元以内的可换运放解码器,它主要的亮点在于“可玩性”和“入门级的高性价比”。.............
  • 回答
    过去一年?嗯,让我想想。其实我一直不是那种赶时髦的人,但确实有几样东西我不得不说,是那种“用了就回不去”的升级。主要还是为了让脑子里的那些想法能更顺畅地跑出来,也少受点折腾。最明显的,我觉得是显示器。我之前一直用的是一个比较老但还算够用的27寸1080p的显示器,想着反正也还能看,就没太在意。但最近.............
  • 回答
    好的,如果让我来操刀一款环保公益游戏,我脑子里已经蹦出不少火花。我希望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教育你”,而是能让玩家在玩乐中,不经意间就把环保的理念内化于心,甚至激发他们去实际行动。游戏的核心理念:我设想的游戏叫做《共生纪元》(Symbiotic Era)。它的核心不在于“拯救地球”,而在于“与地球共舞.............
  • 回答
    关于洞朗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到主权、边界、区域稳定以及大国间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时刻,保持冷静,深入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我倾向于主张主和,但这不是简单的退让,而是以一种更具战略眼光的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看法。首先,我们要理解洞朗地区(中国称.............
  • 回答
    如果让我主宰一段历史,我不会选择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而是会选择在一个已有辉煌根基的文明衰落之际,施加我所能理解的、最温和也最持久的引导。我选择的,是中国汉朝,特别是东汉晚期。当年的光景,是一个王朝走向崩塌的悲凉序曲。宦官专权、外戚跋扈,中央的权力如同被蛀空的栋梁,摇摇欲坠。地方上,豪强地主盘根错节,.............
  • 回答
    当然,企业为了让员工主动辞职,确实会运用一些手段,这背后往往是为了规避经济补偿金,或者让离职过程更加“顺畅”。这些方法虽然不一定光明正大,但在职场中也确实存在。我来跟你详细说说,并且尽量还原真实的场景,让你感觉就像在听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大前提:企业不太会直接跟你撕破脸说“.............
  • 回答
    .......
  • 回答
    主机游戏要不要移植到 PC,这事儿啊,就像是给喜欢的菜换个烹饪方式,有人觉得是锦上添花,有人觉得有点“画蛇添足”。说到底,这事儿没个绝对的对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聊。首先,从玩家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个好事儿。你想啊,PC 平台的用户基数那可太大了,而且大家的玩法和需求也更丰富多样。 选择更多,门槛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了想。说实话,主动联系我想念的人,这事儿我做过,也挺常做的。不过,这中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搞定的。得看我想念的是谁,又是因为什么事儿想念,还有就是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如果是我特别想念,那种想念是带着点冲动,又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才能缓解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大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