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由人在足球场上消失的主因是该位置对球员要求太高」,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回答
“自由人”这个位置在足球场上逐渐淡出主流视野,确实让不少球迷感到惋惜。你说“主因是该位置对球员要求太高”,我挺认同这个观点的,而且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不只是简单地说“要求高”。

你想啊,过去自由人的概念,更多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战术体系下出现的。那时候的足球,战术变化不像现在这么天马行空,大家对阵型和位置的理解也更“死板”一些。自由人,就像是在这套相对固定的框架里,给了某个球员更大的“自由度”去发挥。他可能是一个负责扫荡、拦截的后卫,但又能适时前插,参与进攻,甚至作为组织的策应点。这种角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蒂亚斯·萨默尔,还有像弗朗茨·贝肯鲍尔这样的传奇。他们既能防又能攻,对比赛的阅读能力、个人技术、体能、意识,几乎是全方位的高要求。

现在足球之所以越来越少看到纯粹意义上的自由人,我觉得是几个层面的“要求太高”在共同作用:

首先,战术的复杂化和整体性是最大的推手。 现在的足球,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运转,每个球员都需要清楚自己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职责。教练们更倾向于构建一个“整体性”更强的战术体系,球员们需要严格执行战术纪律,即便是有“自由”属性,也往往是在某个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的“相对自由”,而不是那种可以完全脱离整体的“绝对自由”。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球员在后场扮演自由人,他需要同时盯住对方的前锋,还得时刻留意身后是否有插上的攻击手,又要考虑到自己一旦丢球,身后会有多大的空当。同时,他还需要有能力把球安全地处理出去,甚至组织进攻。这需要他有超乎常人的预判能力、回追速度、拦截技巧,还得有很好的脚下技术和组织能力。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防线都会变得脆弱。

其次,“专精”的崛起挤压了“全能”的空间。 现代足球更倾向于球员的“专精化”。你看到现在有多少出色的后卫,他们可能在防守拦截方面表现出色,但未必有萨默尔那种出击组织的能力;有多少出色的中场,他们可能在组织调度方面是大师,但又不具备后场扫荡的体能和勇猛。想要找到一个既能胜任后场防守的基石,又能前插组织进攻,甚至还能提供一定得分威胁的“全能战士”,实在是太难了,而且就算有,也更容易被教练安排到更明确、更需要其特长的位置上。

比如,一个擅长防守的球员,现在更可能被安排为“拖后组织中场”的后腰,或者是在4后卫体系里更倾向于稳固防守的“专职中卫”。而那些有前插组织能力、技术出色的球员,则更可能被安排在中场,或者踢一个更有进攻属性的边后卫。自由人这个位置,正好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对技术、体能、意识的平衡要求极高,一旦某个方面有所欠缺,就很可能成为球队的短板。

再者,现代足球对体能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由人需要覆盖很大的区域,既要在防守端积极回追,又要适时前插支援进攻,这需要极强的体能储备和良好的体能分配能力。尤其是在高强度、高频率的比赛中,这种持续的奔跑和对抗,对体能的消耗是巨大的。很多球员可能在比赛开始阶段还能做到,但到了下半场,体能下降,发挥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因为体能问题导致防守失误。

最后,战术的变化和球员的“位置模糊化”也让自由人的出现变得不那么“显眼”或“必要”了。 比如,现在的边后卫,很多都承担着助攻上前的任务,他们前插到边锋的位置,传中或者内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去自由人的一些功能。中场球员的“插入”和“穿插”也越来越普遍,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为球队提供支援。所以,虽然没有了“自由人”这个明确的标签,但一些原本属于自由人的职能,已经被分散到了其他位置的球员身上,以一种更“分散”或“融合”的方式存在。

所以,与其说自由人这个位置“消失”了,不如说它被“稀释”或者“融合”了。因为要满足这个位置对球员的要求,不仅是对球员个人能力的极致考验,也需要一个相对能够容忍这种“自由”且又能从中获益的战术体系。而现代足球的趋势,更倾向于整体、专精和效率,这使得纯粹的自由人,就像古代的侠客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越来越难以在现代战场上找到最适合生存的土壤。

总而言之,自由人对球员的要求太高,这绝对是它在现代足球中不那么常见的关键原因,而且这种“要求高”,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从个人技术、战术理解、体能储备到心理素质,几乎没有死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易回答:不认同,其实说到底是越位规则变了,每个球员都不同程度自由了~

详细回答,看 @Mathaus 的~

做个好答案的入口~欧耶~

user avatar

先放结论,不认同这种说法

德式自由人的最终消失,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自由人对球员能力要求高。

足球战术发展之初,前锋只负责进攻,后卫只负责防守,后来出现了中场,进攻防守都要参与;

发展到现在,前锋要参与防守,后卫要参与进攻

自由人一角多能的思想甚至可以说是超前的。

不自由人——盯人中卫的消失,才是自由人消失的根本原因。

人人都成了“自由人”,也就没有了“自由人”


首先我们要理解,自由人是一个相对“不自由人”的概念,是盯人战术下产生的角色,自由人的消失的本质是盯人战术的消亡

要理解自由人的消亡,我们先要看看他的诞生与发展,下面详细说一说


概念定义

中文中“自由人”译自意大利语“Libero”,“清道夫”译自英语“sweeper”,其实是同义词,中文语境下绝大多数情况可以混用

自由人是一个位置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球员角色的概念

像贝皇那样频繁推进助攻的是自由人,皮济那样老老实实在后面蹲坑防守的也是自由人


自由人的诞生

自由人来自瑞士教头拉潘的“门闩”体系

当时时间足坛所流行的“WM”阵型所推崇的是“人盯人”防守体系,每个人在防守时都有严格的盯人目标

而“门闩”体系增加了一名“自由人”,他没有明确的盯人任务,在防线后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可以清理打穿后卫线的威胁球,也可以参与对前锋的包夹,活动区域横跨整条防线,有效提升防守强度

不过,自由人最开始只是一个弱队用来对付强队的办法,并没有流行开

直到60年代国米用古典链式防守大杀四方后,自由人才摘掉“弱队”的帽子,成为足坛的一种常规选择,详见我的文章:

德式自由人

期初,自由人就是在防线身后查漏补缺的纯防守角色

渐渐大家发现,要踢好这个位置,需要球员有良好的大局观和预判能力,对场上的局势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这样的球员专职防守未免有些浪费,考虑到古典链式防守中场控制力较弱,一批在球队进攻时会前插到中场帮助组织的自由人出现了

贝肯鲍尔就是其中一员

PS:这种自由人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只是贝皇的光芒太过璀璨,我们往往称之为德式自由人,其实无论是德国足坛的贝肯鲍尔、奥根塔勒、萨默尔,还是意大利足坛的西雷阿、巴雷西,他们的踢法本质上是相同的

贝肯鲍尔出道时是一名内锋,在拜仁青年队踢过左边锋,拜仁升入德甲后,贝肯鲍尔开始出任中前卫。

贝肯鲍尔的盯人能力不行,或者说他对艺术足球的执念让他不愿意盯人

64-65赛季当时拜仁主教练柴可夫斯基开始尝试让贝肯鲍尔尝试没有盯人任务的自由人,并在进攻时参与到中场组织中来

之后几个赛季,贝肯鲍尔从法切蒂身上获得灵感(法切蒂经常从后场带球沿左路一直推进到对方禁区前),尝试在中路带球推进到对方禁区前,这样的画面开始出现:

“我下馆子的话,总喜欢找一个靠墙位置……我喜欢观察,喜欢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在球场上也是这样,进攻总是从己方球门开始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对方的漏洞,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漏洞,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本队的问题,并且也可以及时解决它们。当然,如果身边没有对方球员老跟着你,那你就挺舒服。我要影响整场比赛,防守,射门,什么都干。我同盖德·穆勒之间频频做二人配合,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但为此我得向前向后飞奔百米,90分钟里不止一次,懒惰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贝肯鲍尔自传

完全体的德式自由人诞生了。

当时的德国足坛,并不是只有贝皇这么踢,进攻时自由人推进至中场成为了常态。

1971年7月踢球者杂志的评级中已经出现自由人(libero)位置,门兴的希尔洛夫和沙尔克04的菲希特尔等人也都是这个位置的佼佼者,不过国家队只能有一个自由人,因此很多人只记住了最优秀的贝皇

PS:德语语境下Libero专指这种会参与组织进攻的自由人,不参与进攻专职拖后防守的自由人叫做Ausputzer,后来Ausputzer渐渐消失了,有一定的组织进攻能力成为德国足坛对自由人的默认要求

贝皇雄风难现的原因

其实,贝皇从后场带球狂奔几十米到前场的画面并不是常态,觉得贝皇在比赛中不停地上下飞奔也许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细想就能发现,看来看去就那么几张图。

即便是贝皇,也是优先自己的防守任务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将球推进至中场,在中圈弧附近帮助中场组织(74年贝皇封神的世界杯上基本每场都是这样)

从我们直观感受来看,不论是80年的斯蒂利克还是90年的奥根塔勒,他们插上进攻的幅度很有限,达不到贝肯鲍尔的程度

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是做不到,实是没必要

自由人的首要任务仍是优先保证防守,80年德国队中场有舒斯特尔,90年有马特乌斯,自由人只要完成后场出球,接下来的组织进攻的任务交给中场就好了。(奥根塔勒在俱乐部依然插上助攻的飞起)

到了萨默尔的时代,德国队中场没有优秀的人才(巴斯勒和埃芬博格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入选国家队)。

萨默尔不得不频繁进入中场帮助组织,所以只有萨默尔踢出了贝皇雄风

但90年代末,足球比赛强度与贝皇时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萨默尔强行采用贝皇的踢法也透支了自己的身体,98年就因伤退役(至今萨默尔仍在受伤病所累)。

自由人的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盯人战术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包含自由人的防线也在不断变化:

详情可以看我的文章,这里就不详述了

90年代足坛的两个大事件宣告了自由人的“消失”

一是规则的变动

94年世界杯后,三条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动

  • 不允许背后铲球
  • 进攻方球员与防守方倒数第二名球员平行时不越位(之前必须完全在身后)
  • 不允许门将手接回传球

这就导致了自由人1人拖后会成为整体防线造越位的累赘(之前自由人拖后站位也就1个身位左右),对方突破后即使自由人补防到位,也少了侧后方铲球破坏和捅给门将两种处理方案,自由人查漏补缺的能力大大下降

二是萨基区域防守的出现,这种新的防守体系将防守从对人和球的防守上升到了对空间防守的高度,有效提升防守强度

详见:

这种防守模式与传统的“盯人+自由人”体系相比,有着太多的优点,传统的体系逐渐开始被淘汰,盯人战术逐渐消失,自由人身边的盯人中卫消失,所有人都不盯人了

原来自由人本身的踢法并没有什么太多变化,但“不自由人”消失了,我们也就不能把原先的自由人称为自由人了

从此,后卫再没有“自由人”和“盯人”的区分

自由人的概念也就消失了

2001年7月,Libero最后一次出现在《踢球者》杂志的球员评级中

总结

自由人的消亡本质是盯人战术的消亡,随着球员跑动距离的增加,盯人战术只会越来越吃力,球队里盯人后卫消失了。

孔蒂时期切尔西的大卫路易斯、BBBC组合中的博努奇、16年欧洲杯上意大利的德罗西、斯图加特时期的帕瓦尔、本赛季多特蒙德的胡梅尔斯等等等等,部分媒体称这些球员是自由人再现

他们的踢法与自由人十分相似,防守时是球队除门将外最后一环,靠自己的经验和预判保护防线;

进攻时持球推进到中场,是球队进攻的第一发起人;

某种意义上讲,自由人,其实从未消失


相关阅读,关于自由人,我的文章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