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清静片刻,借这个话题说几句正经话。
其实大学老师上课不需要表演技巧,更无需模仿三流段子手,搬弄过气的老梗秀逗。无人听讲的情景,比较接近声音略大的自言自语,也可兼做规范语言操练,和身心放松运动。毕竟平时科研费时烧脑,生活应酬费力烧心,如今上课俩钟点,有人围观,无人骚扰,话题老套,面孔新鲜,岂可有不快哉!
往深一点追究,把两节课的知识结构与前后关联,按学生可以接受的逻辑和视角展示出来,其实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至少有起承转合高潮,起码有伴奏间奏谐谑,用心用力亦用情。借助现代教学手法,讲授内容力求简明有趣,辅以板书随时开列复习要点;术语概念厘定清晰,过程规律逻辑流畅,公式图表影像亦可随时调用。
专业之外,吐字发音也应尽量准确,别以为方言土语洋泾浜外文不难为情;情绪态度最好平和从容,别轻易叨扰埋头做事或闭目养神的学生。再怎么漫不经心,也应该比单位开会或列席需要各部门分摊人数的学术报告认真一些!
大学老师都应该知道,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分,对得起自己站站走走说说看看、写写画画问问评评那九十分钟,是最低行为操守,而上限要求基本空洞口号;
大学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展览照本宣科兼信口胡说之类丑态,哪怕只是片刻走神儿。讲课出彩,爽的是自己,从来和学生反应关系不大。既非学术交流,更不是官场报告,何须眼前众生的笔记鼓掌点头注目;做大叔已经好多年了,不必奢望二十岁的灵魂在自己的时空如意飞翔。
好在大学生基本教养不错,一般不会制造噪音异味,并能很好克制好奇心。
大学老师不需要留意听课人数,也没有必要花一秒钟时间点名。牢记前辈先生忠告:所有考勤过程都是在浪费出勤学生的生命,同时宣告老师及教务部门再次创新或沿袭课堂管理蠢行。
没有学生会因为听或不听谁的课而有什么损失,不要相信自己比学生懂或理解更多更深的道理。对所有理论课程来说,自学效率永远高于老师讲授,只要学生愿意学习。
当然,报告讲座可能例外,专业掌故经常例外。
可是未来,学生多半另就他途。大学课堂上老师的精彩与平庸,都只是大学生活的点缀,甚至丝毫不会残留在大部分学生的漫长人生中。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老师可以心安理得地,按自己的方式度过每个九十分钟,而无需介意学生的正负反馈。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足矣。
我曾经给一个僵尸班上过课……
什么叫僵尸班?
就是人在教室坐着,
但灵魂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问问题没有人主动回答,
讲笑话没有任何反应,
不跟我互动,
上课时他们不讲话,
当然也没有玩手机,
只是冷冷的看着我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
一开始我很不习惯,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感觉自己在跟教室里的墙讲课。
询问过他们,
鼓励过他们,
也训过他们,
但不管我询问、鼓励还是训斥,
他们都只是冷静的看着,
内心毫无波澜的样子。
我:……
一开始我很无助,
不停反思不断改进,
在其他班效果很好但到他们班总是老样子,
后来我就(被迫)习惯了,
自我安慰他们是高冷,
我讲好我的课就行了,
问题没人回答我就自问自答,
讲了笑话他们没反应我就自己呵呵呵,
对着墙讲就对着墙讲吧,
至少班级纪律很好啊!
直到有一天,
我走进教室,
看到督导坐在教室,
还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已退休老领导,
我内心顿时咯噔一下:
完蛋了,怎么督导来听僵尸班的课!
我完了!
赶紧跑过去跟督导打招呼,
并提前打预防针:
“M老师,
这个班的同学可能不太适应我的讲课风格,
待会儿课堂氛围可能会有点不太好哦,
呃……
他们是我课堂氛围最不好的班级。”
还自嘲地哈哈哈哈大笑几声……
铃声响起时我仿佛回答面试时第一次站在讲台上,
内心忐忑,
还有些惶恐,
深呼吸三次,
还鼓励自己:
我是豌豆射手!
我不怕僵尸!
点名之后就冷静下来了,
开始正常讲课,
刚要松口气,
我又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我居然随口问了一问题:
“是这样的吗?”
正准备自问自答好掩过无人理睬的尴尬,
结果——
“是——”
打雷了吗?
哦,
不是!
是我的僵尸们,不,将士们在回答我的问题!
我居然愣了几秒,
然后眼睛有点湿润的感觉,
但,
作为老戏骨我立刻压制住了内心的波动,
假装风淡云轻的样子继续讲课。
既然大家配合我演出,
那我就狗胆包天蹬鼻子上脸了……
后来的课堂我放肆地加了互动环节,
一开始只是点名提问,
后来居然胆敢直接问:
“这个问题有谁能回答?”
课堂里顿时举起一片手的森林……
整个课堂氛围热烈的……一片形势大好!
我忍不住笑了,
“哈哈哈哈……
同学们,
你们今天好热情啊!
表演的有点过了哈……”
但老娘……老师很开心!
下课后,
督导表扬了我:
“W老师,
你的课讲的太好了!
虽然我听不懂,
但从学生课堂表现可以看出,
你讲的很好啊!”
我:……
当然假装谦虚了一下,
Where!Where!
督导听了一节课就意犹未尽地走了。
第二节课,
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
如同走上人生巅峰,
但,
面对的是——
将士们又恢复原型成僵尸们了
他们回归高冷,
仿佛,
刚才那热烈的课堂氛围如一场泡沫,
那举起的右手森林只是我臆想出来的场景…
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
人家只是陪你演了一场戏,你却当了真!
唉……
但,
接着就是一个转折——
期末考试结束后,
他们班考的很好,
是几个班里最好的!
学期末总结大会后,
又来了一个转折——
他们班的辅导员——
一位我很喜欢的教授跑过来拦住了我,
对我表示感谢,并说:
学期末他们班总结本学期收获、感悟,
他们班九成学生提到了我,
说我课讲得很好,
也教会他们很多重要的人生道理,
让他们收获很多,
特别感激我!
我:……
不敢相信,
以为只是客套话。
似乎为了印证,
学期末这个班的班长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
代表全班同学对我进行了真诚的感激和真挚的祝福……
毕业时,
这个班热情的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毕业合影,
照片上我笑的像个傻子,嘿嘿。
以上。
还没完,
大学课堂上没人听你讲课什么感受?
波澜不惊!
但要↓
反思一下课堂情况,
提升一下讲课能力,
改进一下讲课方式,
更新一下讲课内容,
……
做好自己该做的。
剩下的,
就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最后,
提供一个讲课反馈小妙招——
课堂小纸条。
在保证上课进度的情况下,
偶尔留最后十分钟,
给学生每人发一个小纸条,
让他们写写本堂课的最大收获、不足之处、建议意见等。
下课时收上来,
你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over
1、看大学
中国的大学,
一不教怎么赚钱,
二不教怎么做人,
三不教怎么做事,
这个民族早早晚晚要为失败的教育付出代价。 -《俗人回档》
教育资源的过度倾斜使得学生水平也呈金字塔式分布,考名校去名企是无数学子追求的目标。但可以预见的未来早已把所有的身份都悄悄打上了标记。
素质教育下造出的是一样的螺丝钉,被管制太久的大学生一被放养,积极性就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两极分化的变化让很多大学生转变不过来,温水煮青蛙式的状态又令他们沉迷其中,堕落,迷茫,无知,成了描述他们最为贴切的状态。
纵然他们想要做事,去收获些什么,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蔚然成风。他们不过是所谓规矩之下的执行者。而一些基础学科和语言学科的设置,更是让游离在金字塔中下部的学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上课老师念读ppt的样子更是让大学生们习以为常,而在这种体制下的学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抓卫生抓日常抓学风,就是不抓自己的教育本身。
开学致辞上,有哪个大学不是细数自个所谓优良传统和辉煌成绩?
高考一场战役已经某种程度上将人模糊分了等级,四年以后,有人上岸,有人碰壁,有人意气风发,有人无所适从。而以一种上帝的视角来看,不管哪种结果,我们不过是指挥棒下的区区白丁。
而从大的方面看,大学和实际的商业社会实在脱轨严重,仿佛是两个世界,一方面是美好的童话,一方面是残酷的现实。
2、看老师
首先,我对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报着无限的敬仰,我也对每一个教过我的老师给予最真诚的祝愿!
以下所言,皆为客观分析,绝无半点冒犯之意!
其实,大学很多老师还是比较负责的。
说一下我自己,
我大学最喜欢听两个老师的课,
一个是毛中特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毛概),是个青年男老师,他总是能根据教材结合实际,讲的深入浅出,长相帅气,还会唱歌,人也温和绅士,还喜欢和我们开玩笑。
这样的老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位好老师吧。甚至由于他的身名远扬,他在上课时,还有别的专业的学生来蹭课。
另一个是物化老师的课,
是个老头教的,讲起课来一板一眼,特守规矩,每次上课控制的很好,讲完一个章节,差不多也就下课了,而且还特别关注我们,谁不认真听课就会被提醒一下,是用那种开玩笑的口吻提醒:哎,那谁,再不好好听课,就找不到女朋友了!
大学有幸遇到这两个我比较喜欢的好老师,让我想要去学习他们身上带有的某种特质,同时也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少有趣的回忆。
剩下的,也不是不喜欢,就是很平淡的感觉,这是对于大部分老师的真实感受,至于特别喜欢和不喜欢,只是占一小部分而已。
可能,由于大环境的趋使,导致有很多老师有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去教学。
老师和学生在如今的时代少了那种规矩感,大家更像是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你上你的课,我做我的事,大家心照不宣,你让我过科,我评教也会给你全部选优(虽然也没啥影响)。我们似乎养成了一种默契。
3、看学生
这届的学生变得异常的聪明。
他们习惯于计算自己的投产比,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产出。他们不喜欢被无脑规划,他们不喜欢被利用。如果前途没有光景,那么他们甘愿做一条咸鱼。
就我本身而言,我始终觉得,期末靠突击过科的人,要比在前三排正襟危坐上一学期课的人,效率要高上太多。
试问,用着30多年前的教材,20多年前的案例,10多年前的ppt,来向学生们讲着今日快速变化的社会,搁你,你愿意听嘛?
从效率上来看:
作为每一个被高考这座大山训练过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那么通过这套方式去应用到大学的专业时,除了一些特别难的科目,其他也能应付的绰绰有余。
从结果上来看:
当你知道,你就算认真上课四年,也不过去工厂里当一个实验员;是,你不甘心,你继续深造,你去读研,可方向一旦选择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显得那么苍白,你又该如何抉择?
最后,没人听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上,如何改观教学环境而不是每天查卫生;在下,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让自己大学虚度时光。
有一门课,老师声音特别小,性格也内向,没什么互动…更惨的是他30好几了没谈过恋爱…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到的,但是他的课太没意思了,连学霸都坐第一排睡觉——学霸都睡了好吗~而且是第一排(说明她过去是为了听课不是为了睡觉啊喂)。
正因如此吧,加上他的课有点难度,是《材料与构造》,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真的除了学霸本人,其他人都挂了科…
然后学生就去教务处闹,要罢他的课,直接把他气的当场掉眼泪(这真是我见过最惨的大学老师)…
但这老师本身成就很高,是同济大学材料学院的副院长,可能人家就是个研究型人才,不适合授课。但是那门课又只能由他教,别人都不太合适。
所以,立刻,几乎全专业的学生都他的课不来上:120个人,到场只有5-7人。
他也有脾气,直接把大教室换成实验室,就在实验室里上课了,反正也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一到他的课去实验室找他就行。期末之前他就给了上课的那些学生一些题库,让他们发下去,说“已经仁至义尽了”。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大概有20个60分的(想也知道是他放水了)。
现在10年过去了,他去年结婚了,而结婚对象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听他课的女生,硕士是他亲手带的,想必一直以来很受他照顾。
别的老师和学生搞到一块,很容易疯言疯语。但是他不一样,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那种讲义声音都很小,内向不懂表达甚至能被学生气哭的人…真的很欣慰有个人从一开始就站在他身边支持了他那么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