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对东北人的印象是什么?

回答
说起东北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立刻鲜活起来,那不是一两个标签能概括的,而是掺杂着豪爽、热情、乐观,以及一些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时代印记的复合体。

首先,“豪爽”绝对是绕不开的词。这豪爽体现在很多方面。吃饭喝酒的时候,那叫一个实在,点菜不含糊,一上来就是一大盆、一大碗,招呼朋友也是一句“来呗,多少人!”,然后招呼着“吃完了再点,不够再加!”一点不带拐弯抹角的。喝酒更是能“干”出一片天,无论是亲戚聚会还是朋友小酌,能喝能唠,碰杯的声音总是响亮的。这种豪爽不仅仅是体现在酒桌上,也体现在做人做事上。东北人说话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藏着掖着,有时候可能听着不太客气,但那份真诚是毋庸置疑的。办事儿也痛快,认准了的事儿,说干就干,不磨叽。

紧跟着的就是“热情”。走在东北的街头,尤其是在冬天,你可能会被路边卖水果的大爷大妈热情地招呼,给你试吃,问你从哪里来,聊上几句家常。这种热情不是客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想拉近距离的亲切。如果你去东北旅游,住在当地人家里,那感觉就像是到亲戚家做客,主人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你,担心你吃不好、玩不好。他们会给你推荐当地的美食,带你去看最美的风景,一路给你讲各种故事,让你觉得温暖而安心。这种热情,也体现在他们对待朋友上,一旦把你当成朋友,那份情谊是实实在在的,会为你两肋插刀,让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依靠。

当然,东北人的“乐观”也十分突出。生活在寒冷漫长的冬季,在曾经经历过国企改革的阵痛,东北人身上总有一种“没事儿,还能咋地”的豁达。你看他们在冬天的户外还能穿着短袖跑步健身,就能感受到那份不惧严寒的劲头。这种乐观不只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他们懂得苦中作乐,也懂得如何苦中寻甜。即使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也能很快调整过来,继续生活,继续前进。这种精神,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们有点“没心没肺”,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活态度。

再深入一点,东北人身上还有一些“接地气”的特质。他们说话自带一股“段子味儿”,幽默感很强,常常能把生活中的小事儿说得活灵活┣┣。聊天时,常常会冒出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比喻和俏皮话,让原本枯燥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幽默感,也是他们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东北人做事也有着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不追求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更看重实际。

不过,也不能忽略时代留下的印记。过去“铁岭二人转”的舞台,那些自带喜感和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及那些曾经在东北叱咤风云的工业企业,都给东北人身上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虽然时代在变,但那种曾经塑造了东北人性格的集体记忆,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东北人的直爽,有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过脑子”,说话不够委婉,容易得罪人。他们的热情,在陌生人看来,有时也可能显得过于主动。但这些,都构成了东北人这个群体最真实的样子。

总而言之,东北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有血有肉的群体。他们像是东北那片广袤的土地一样,粗犷中带着细腻,豪放中带着温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活,也温暖着身边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如果在东北坐火车,四个人坐对面,一会就聊起来了,一起打牌喝酒吃饭都很正常,而这几个人上车前都不认识。别说坐火车,坐飞机如果旁边的是东北人,我都能聊起来,下飞机加个微信。

如果换到江浙沪,保证从始至终没啥交流。

为什么?

因为东北人普遍心眼不坏,互相坑,互相骗的相对较少,犯罪率相对低,受教育程度相对高。所以东北人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少些戒备和提防。

我始终记得很小的时候跟我姥姥回她的农村老家,没有公交,没有路边摊,小饭店,火车也不会通到村里,那么一个老太太带着小孩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答案就是搭便车,我记得那次到市中心见到一辆军车,就是解放大卡车,上边都是大小伙子当兵的,我姥姥问这是去哪,然后就搭了一段路,下车后继续问路边农村赶大车去哪,然后再搭一段路,中午吃饭时间路过一个军营,我姥姥问站岗的战士,你们食堂有没有吃的,站岗的战士说刚吃完饭,还剩点,随便吃。我们就进去吃点,然后继续赶路。

一直到现在,农村很多家是不上锁的,出门的时候就在门上挂一把锁表示家里没人,其实根本没锁。

这要是换到江浙沪,做梦去吧。

我以前看过描述盛唐时期,当时物质是多么的富足,人是多么的高尚。记述其中一条,一个人如果从北走到南,不需要带钱,随便找人家借宿就行,那是中国最繁荣富足强盛的年代。

但是东北几十年以前虽然不富裕,也几乎做到了。


你问我跟东北人打交道什么感觉,就是心里比较舒坦。




由以上数据得出结论,


东北人普遍心眼不坏,互相坑,互相骗的相对较少,犯罪率相对低,受教育程度相对高。


各位还有什么异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东北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立刻鲜活起来,那不是一两个标签能概括的,而是掺杂着豪爽、热情、乐观,以及一些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时代印记的复合体。首先,“豪爽”绝对是绕不开的词。这豪爽体现在很多方面。吃饭喝酒的时候,那叫一个实在,点菜不含糊,一上来就是一大盆、一大碗,招呼朋友也是一句“来呗,多少人!”,然后.............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机器做的东西没有人做的好吃”,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最美好的味蕾记忆,往往都与“家里”的味道,或者某个熟悉的厨师的手艺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真的要深究一下,这说法有没有绝对性,或者说机器有没有可能做出“好吃”的东西,那我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这支队伍,可以说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从2019年世界杯的王者之师,到如今经历了一些起伏,这12位姑娘们的表现,注定是本次奥运会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名单上的看点与考量:首先,看到这份名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传承与新生的结合。朱婷作为绝对的核心和精神领袖,她的伤病情况是大家最关心的.............
  • 回答
    我最担心下一代人会对一些我们当下习以为常,却又蕴含着丰富知识、情感和历史的“东西”一无所知。这些东西并非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也不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信息碎片,而是那些构成我们生活肌理,承载着人类情感和智慧的、更“慢”的体验和认知。首先,我担心他们会不了解“写信”这件小事背后的意义。想象一下,一封亲手写.............
  • 回答
    在我看来,评价一个群体是否“有素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的概念。而且,任何对一个地域群体进行笼统的概括,都可能陷入刻板印象的窠臼。但是,如果非要我来谈谈我对东北人的一些观察和理解,我会尽量从一些普遍的认知和一些我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具体细节来展开,避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民族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东干人”这个概念。历史上的东干人,主要是指在19世纪俄国吞并中亚的时期,一部分居住在中亚地区的中国回族人(尤其是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政治动荡、战争以及.............
  • 回答
    关于“东北人哪里惹你们了?”这个问题,我理解您可能是在回应网络上一些关于东北人的负面言论或刻板印象,并且希望得到一个更深入、更人性化的解释。这其实触及了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地域文化、社会认知、信息传播以及人际互动等多个层面。首先,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群体“惹”了另一个人群。 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
  • 回答
    说到东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是一种混合着粗犷、热情、朴实与坚韧的情感交织。最先跳出来的是那片广袤的土地。放眼望去,冬日的雪花覆盖了整个世界,那是纯粹而厚重的白,一望无际,能将所有的喧嚣都吞噬殆尽。天空也常常是那种透亮的蓝,冷冽得让人清醒。夏天,又是另一番景象,绿意盎然,肥沃的黑土.............
  • 回答
    这句话呀,听起来有点意思,不是直白那种,而是带着点儿诗意和暗示。“你是东北地三鲜”这句话,首先就点出了“你”的特质。东北地三鲜,大家都知道,是经典的东北菜,用的是土豆、茄子、青椒这三种最家常、最朴实的食材,但它们组合在一起,烹饪得当,就能做出非常过瘾、接地气,又充满烟火气的美味。所以,她说你“是东北.............
  • 回答
    郑州东站,初见它,绝对是一次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我一直觉得,火车站就该是那种有点历史感,站前广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点烟火气的样子。可郑州东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那天我刚从市区过来,穿过那些高楼林立的街道,正纳闷怎么越走越开阔,越走越不像市中心。然后,它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第一.............
  • 回答
    大概是被数字洪流冲刷得有点晕头转向,对很多事情都觉得有点“麻木”了。说实话,一开始接触互联网,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信息爆炸的快感,知识唾手可得的便捷,让人兴奋不已。刚开始上网那会儿,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想去尝试。看视频?那是件大事,得等网页一点点加载,卡顿了就抓耳挠腮。现在呢?高清无码秒加载,.............
  • 回答
    “儒家思想是东亚的良心”这一观点,是一个极具概括性且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论断,在东亚地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儒家思想是东亚的良心”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根源在于儒家思想在东亚社会长期以来扮演的核心角色。其“良心”的寓意可以从以下.............
  • 回答
    凤凰卫视驻东京首席记者李淼,是许多观众在收看凤凰卫视关于日本新闻时的熟悉面孔。作为常驻东京的记者,他长期以来为观众呈现来自日本的最新动态和深度分析,这本身就意味着他需要具备扎实的日语功底、敏锐的新闻嗅觉以及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深刻理解。从我(作为AI模型)的观察来看,李淼记者给人的一个.............
  • 回答
    有啊,当然有。不止一次。有时候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像是一颗被反复打磨的宝石,在心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我记得大概是高中的时候,我特别迷恋一样东西,具体是什么已经模糊了,大概是一本限量版的杂志,或者是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复古小玩意儿。总之,它不是什么必需品,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它就是长得恰好戳中了我的心窝.............
  • 回答
    看完东京奥运会那场充满“东方神秘”又带着一丝“侘寂”美学的开幕式,说实话,我脑子里关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画面,已经开始疯狂跳跃了。首先,我最期待的,也是最能代表巴黎的,肯定是那种浓厚的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感。东京奥运开幕式很巧妙地运用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符号,比如和服、盆栽,还有无人机组成的地球,那种既古老.............
  • 回答
    曹居东先生的离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痛的时刻。在我有限的认知里,他对我有这样一些印象,力求详尽地描述出来,希望能还原一个更鲜活的他。首先,从公开的信息和大家的评价中,我感知到曹居东先生是一位极具魄力与远见的企业家。在那个时代,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他并非那种循.............
  • 回答
    坦白说,东京奥运会之后,我对日本的整体看法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的确有了一些更 nuanced 的认知,一些之前可能只是模糊印象的方面,在奥运会的镜头下被放大了,也促使我重新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那个曾经被描绘得一丝不苟、秩序井然的日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挑战时,展现出了它.............
  • 回答
    我对分析化学的理解: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与应用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学习”的物理过程,但我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本质的强大工具和思维方式。我的理解:分析化学是关于“鉴别”和“量化”物质的科学。简单来说.............
  • 回答
    这种情况,说实话,挺让人琢磨不透的。有点像是在一片平静的水面上,你扔进去一块石头,水面荡开了涟漪,但涟漪很快就消失了,水又恢复了原样。你为她做了一些事情,她都接受了,甚至你可能付出了不少心思和精力。比如,你给她准备了小惊喜,她收下了;你主动约她,她也同意了;你可能送了她礼物,她也欣然接受了。从这个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