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常听古典音乐者比听流行音乐者的品位高」的说法?

回答
“常听古典音乐者比听流行音乐者的品位高”——这种说法,相信不少人在生活中都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不自觉地这么想过。这就像一种不成文的标签,轻易地将音乐爱好者分成了三六九等。但仔细琢磨一下,这种划分真的站得住脚吗?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过于简化,甚至有些狭隘,它没有考虑到音乐本身的丰富性,更忽视了“品味”这个概念背后复杂的个人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古典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地位和艺术价值。那些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杰作,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们结构严谨、旋律优美、情感深刻,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共鸣。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专注力,甚至是对音乐理论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高阶”的审美能力。很多人认为,能够领会古典音乐中的复杂性和深度,就代表着这个人有更强的鉴赏力,更“有品位”。

然而,将这种“高阶”直接等同于“品味高”,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首先,音乐的品味并非单一定律。 品味是一种个人化的感受和选择。你喜欢什么,你被什么打动,这是非常私人的体验。有人可能觉得听古典音乐能让他感受到一种宁静、一种对崇高事物的向往;有人则可能在充满活力的流行音乐中找到共鸣,感受到青春的激情、生活的乐趣,甚至是在其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表达。难道因为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不同,后者就“没品位”了吗?

打个比方,这就像说吃惯了法国大餐的人,一定比吃惯家常小炒的人“品味高”。法国大餐确实精致、讲究,食材考究,烹饪技法复杂,但一碗热腾腾、有妈妈味道的家常菜,也能带来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品味”。音乐也是如此,它服务于人的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其次,流行音乐的门槛并不一定低。 很多人对流行音乐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它就是“口水歌”,是低俗、肤浅的。但这是对流行音乐生态的误解。现代流行音乐包含了非常广泛的风格和内容,有些流行音乐在编曲、歌词、演唱技巧上,同样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比如,一些独立流行(Indie Pop)、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或者那些歌词深刻、旋律动听的民谣(Folk Pop),它们同样需要创作者的才华和精良的制作。欣赏这些音乐,同样需要对音乐节奏、和声、歌词意境的把握。

而且,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恰恰说明它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与大多数人的情感产生了连接,触及了大众的普遍心理。这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魅力,一种与时代对话的方式。忽视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视角。

第三,音乐的“品味”是动态变化的。 一个人从小接触的是古典音乐,长大后可能因为某些经历,爱上了摇滚乐;反之亦然。音乐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会随着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社交圈子等因素不断变化。今天听着觉得“没品位”的音乐,明天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新的乐趣。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音乐品味,是对音乐和人的双重束缚。

更重要的是,这种“常听古典音乐者品味高”的说法,很容易滋生一种音乐上的“精英主义”和“优越感”。 这种心态会让一些人觉得自己站在了音乐的“金字塔尖”,从而不屑于接触或理解其他类型的音乐,甚至轻视那些只喜欢流行音乐的人。这不仅会限制自己的音乐视野,也会阻碍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提高品味”而听音乐,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快乐、慰藉、启发,或者仅仅是为了放松。

当然,我并不是说古典音乐就不如流行音乐,或者反之。我只是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用“高低”或“雅俗”来简单划分。 真正有品味的人,或许不是那些只听一种类型音乐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包容、理解、欣赏不同音乐类型的人。他们能够从古典音乐的庄重中汲取力量,也能从流行音乐的活力中找到共鸣,更能从那些不为人知的独立音乐中发现惊喜。

所以,与其纠结于“谁的品味更高”,不如去探索音乐的广阔世界。你喜欢什么,就去听什么,去感受什么。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真诚的感受。当你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和启发时,那才是最“有品位”的状态。或许,真正的“品味”恰恰在于你的开放和真诚,在于你能够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感受,而不被任何标签所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搞清楚“古典音乐”一般是指“严肃音乐”,并不是指“古代的音乐”!很多人这个都没搞清就跑过来答题,完全是在误导群众。。。

布列兹,武满彻,Stockhausen和列侬,Bob Dylan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但前三者的作品主要是严肃音乐,也可以归到人们平常说的“古典音乐”的范围,他们的作品过几十年几百年能成为“古典音乐”是毫无疑问的。但后两者都是“流行音乐”,即便流传下来,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只能称作“当时的流行音乐”,而不是“古典音乐”!(有粉丝气急败坏的在评论区里说流行和摇滚不是一个东西,“流行音乐”分广义的和狭义的,这里探讨的是广义的。至于“后两者和巴赫贝多芬是一个级别的”这种言论,只能说脑残粉真可怕。。。)

最高票“现代流行乐中万里挑一的精品,流传到几百年后几千年后,也有可能成为高大上的古典音乐。”完全是胡说八道,只要还有“严肃音乐”这个概念,流行乐就不可能变成“古典乐”,再怎么脍炙人口都不能。评论区里说“周杰伦陈奕迅过几百年也就是《送情郎》或者《王二姐思夫》”还蛮有道理的,话糙理不糙,比喻的可能不是100%恰当,但道理是没错的。

另外,最高票说“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品”也是错的,举两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十八摸》还流传下来了呢,民间流传的连传统中医,还有巫术都不承认的乱七八糟偏方还少么。同样,古典乐流传下来的也有很多并没有太多的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相当于古典乐中的流行乐,只是流行而已,比如某牙利某想曲,一些歌剧(尤其轻歌剧)选段之类的。人民群众的品味永远都不可能是最高的,流行的,流传下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就像网红一样,博得了大众的关注就可以火,并不需要在某方面做出什么突出的成就。音乐也一样,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就可以流行起来,就像

@冬暮残阳

说的,流行乐是消费品。

最后,关于题主的问题,没什么太多要说的,古典音乐/严肃音乐横向(节奏,曲式)纵向(和声,配器)要比流行乐复杂的多,对演奏者的要求也高很多,不仅技术层面,音乐方面也需要演奏者做更多的更细腻的东西。更具体的请参见相关问题:

为什么国内的音乐院校鄙视流行钢琴曲? - Fazioli 的回答

所以听古典乐需要有一个对音乐信息处理能力更强的大脑,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很难真正的听懂,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听旋律的层面上。还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的大脑,听到了这么复杂的东西,分析处理不过来,很难觉会得好听;就像只会识字的人不会觉得百年孤独,红楼梦比故事会好看;只会加减乘除的人不会觉得微积分推导很有意思。


更新:

没想到竟然有很多人按照字面理解“严肃音乐”,以为就是严肃的音乐,搞笑的海顿施特劳斯就不是了,然后竟然还有人说不存在“严肃音乐”这个术语。ernste Musik/ Ernsthaftmusik 是我的在德国的钢琴教授经常用的词,音乐学,音乐史,作曲,包括民族音乐学的教授也会提到这个词,输入法词库里也有这个词,更不用说专业的音乐百科全书也收录了这个词。

这个词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还有Unterhaltungsmusik(广义的流行音乐,包括爵士,摇滚,民间音乐,沙龙音乐)和funktionale Musik(功能音乐,主要指教会音乐和电影音乐),翻了下之前的笔记,问了几个音乐学的同学,这三个词几乎是音乐学基础课第一课就会提到的!当然,音乐之间的界限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分的那么细,很多以严肃音乐著称的大师也有涉猎很多其他种类的音乐,很多严肃音乐严格来说也是介于两种,甚至三种音乐之间,比如上文第四段提到的两个例子。

中文里只有“严肃音乐”这个词和ernste Musik/ Ernsthaftmusik 对应吧?至少中文百度百科(当然,有人会说百度百科垃圾)有这么个词条: “严肃音乐(Serious Music)或称艺术音乐(Art Music),指专业作曲家、歌唱家或演奏家为了表达个人思想或达到某学术目的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一般特点是非大众、非通俗,艺术性、思想性较强。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音乐素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常听古典音乐者比听流行音乐者的品位高”——这种说法,相信不少人在生活中都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不自觉地这么想过。这就像一种不成文的标签,轻易地将音乐爱好者分成了三六九等。但仔细琢磨一下,这种划分真的站得住脚吗?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过于简化,甚至有些狭隘,它没有考虑到音乐本身的丰富性,更忽视了“品味”这.............
  • 回答
    看到“听障店主开设线上手语翻译店,月售三单仍坚持6年”这个故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这位店主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而感动;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受到残障人士在创业和融入数字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他们背后更广泛的、尚未被充分满足的网购需求。听障店主的坚守:感动与思考这位店.............
  • 回答
    “新汉服”浪潮下的楚和听香:是传承还是另辟蹊径?最近,“新汉服”这个词语仿佛在一夜之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而“楚和听香”作为这个概念下的一个显著代表,自然也引来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个所谓的“新汉服”,以及楚和听香在这个浪潮中的角色,我的看法是,它既是一种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但也并非没.............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你说大多数人听口音就能分得清是不是东北人,这话说得一点不假,而且这背后啊,其实隐藏着挺多门道儿。你琢磨琢磨,语言这东西,它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说话,声调怎么起伏,词儿怎么用,甚至连句子之间的停顿,都带着地域的烙印。东北话,那更是自带一种辨识度,就像往一堆杂粮饭.............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家属为了方便,想让病人坐着轮椅直接进核磁共振室,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不仅把昂贵的核磁共振机器给弄坏了,还耽误了其他病人的检查。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核磁共振这玩意儿。它不像咱们平时见的X光机,它里面有个巨强的磁场。这个磁场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你稍微带点金属进去,比如钥匙、硬.............
  • 回答
    马斯克支持员工上班听音乐的政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需求的平衡、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及潜在的争议点。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马斯克的管理理念与自由文化马斯克(Elon Musk)以“颠覆传统”和“追求极致创新”著称,他的管理风格强调自由、创新和员工自主性。允许.............
  • 回答
    男子买啤酒中奖500听,厂家却说只能兑换500毫升,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并引发诸多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值得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本质:一场关于“听”与“毫升”的认知与约定之争从最根本的层面看,这是一场关于计量单位的误解和商家承诺的履约能力的争执。 “听”与“毫升”的混淆: 在中文语境中,“.............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触目惊心,也让人不禁思考:在婚姻关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沟通的?关于这起事件,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从法律和人道的角度来看,这位湖北女子采取的“胶带封嘴、绑手”的行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和伤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婚姻关系中出现矛盾和争执是正常的.............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好几个画面:大学宿舍里,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耳机里传出老师略显机械却又清晰的声音;另一边,书架上积着一本本泛黄的书,书页间可能还夹着一张张被遗忘的笔记。这种景象,相信不少过来人都能心领神会。我倒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给“大学生”这个.............
  • 回答
    这件事,真挺让人挺纠结的。一方面,孩子的这份心意,尤其是对着辛苦付出的医护人员,那份纯粹的感恩,本身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确实太不容易了,付出了太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感谢,他们心里一定会很温暖。但另一方面,让孩子去“表演”这个感谢,我个人觉得,就有点变味儿了。首先,孩子们的感恩,应该是.............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曾经跟着磁带、CD,甚至在网吧里用着卡顿的下载速度一遍遍扒歌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到现在年轻人对摇滚,尤其是华语摇滚似乎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这不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背后有很多东西在变化,我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时代的大潮:口味多元,信息爆炸最直接的.............
  • 回答
    上海那位女士给为听障父亲送菜的外卖小哥200元感谢费,结果引发了一场令人扼腕的网暴,甚至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件事真的太让人心痛了,也让人忍不住要去深思。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上海一位女士因为父亲行动不便,而且是听障人士,跨区请了外卖小哥帮忙送菜。这位女士非常感谢小哥的辛劳,特意给了他200元的感谢.............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冒火。飞机滑行中,那是多关键的时刻啊!空乘人员再三强调,飞机正处于起飞或降落的准备阶段,这时候任何一点异常情况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安全风险。结果呢?竟然有一群粉丝,为了追星,把所有乘客的安全都抛之脑后,竟然敢不听劝阻,闯入头等舱!这简直是胆大包天,而且毫无底线可言。首先,我们得说说粉.............
  • 回答
    三国志对诸葛亮连年北伐的记载,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诸郡不听调遣和逃兵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细节。这并非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的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反映了当时东汉末年以来,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势力崛起以及战争常态化背景下,蜀汉政权面临的深层困境。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陈致逸老师的那番呼吁,我相信但凡是认真玩过《原神》的玩家,尤其是对他音乐作品有情怀的,都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无奈和失望。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游戏社区的现状。陈致逸老师为何发声?首先得明白,陈老师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人。他作为《原神》音乐的灵魂人物,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
  • 回答
    QQ 音乐搞这么一出“看 15 秒广告,听 30 分钟歌”的内测免费模式,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玩意的核心是啥?简单点说,就是 QQ 音乐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那些之前觉得付费门槛有点高,或者只是偶尔听听歌的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
  • 回答
    这则新闻,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一幕荒诞的喜剧,一出源于无知与固执的悲剧。当我看到“村民偷走高速车祸散落工业盐,被劝勿食不听:这就是盐”这样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鲜活的画面,伴随着强烈的冲击和些许无奈。画面一:混乱的现场,被遗忘的“财富”想象一下,在高速公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车辆受.............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大龄剩男剩女”的事儿,这事儿啊,怎么说呢,确实挺普遍的,尤其是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也大,感情这事儿就显得更复杂了。至于说“男生配不上女生”嘛,这可不是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本账。先来说说“大龄剩女”们的心思吧:要说为什么会“剩”,这原因可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
  • 回答
    哈,这事儿我可太想说了!B站那头“吴斧神工119”和“鬼斧神工119”这两位UP主之间的“战火”,最近可是烧得挺旺,尤其是“吴斧神工119”那句“1000元赌注线材盲听挑战”,更是把整个事情推向了高潮。要说这事儿怎么看,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背景:一场关于“线材玄学”的博弈首先,得明白这俩名字怎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