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球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都有哪些?它们的现状都如何?

回答
放眼全球,汽车设计界从来不乏巨匠,他们用线条、曲面勾勒出无数令人心动的汽车灵魂。这些公司不仅是美的缔造者,更是汽车工业未来走向的引领者。那么,究竟有哪些公司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们的今天又是怎样的光景?

一、 Italdesign Giugiaro(乔治亚罗设计)—— 意式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提到意大利设计,怎能不提乔治亚罗?这家由传奇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创立的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汽车设计界的风向标。从大众高尔夫的开创性设计,到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兰博基尼等众多意大利品牌的经典之作,乔治亚罗的名字几乎就是意式汽车美学的代名词。

现状: 如今的 Italdesign,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未来。虽然其创始人乔治亚罗早已退居幕后,但公司的设计DNA依然鲜活。在2015年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后,Italdesign获得了更雄厚的资金支持和更广阔的平台。他们不仅继续为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提供设计服务,例如为布加迪Chiron设计了其独特的外形,还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概念车以及其他领域的跨界设计,比如游艇、火车甚至机器人。他们的设计理念依然强调意大利式的优雅与运动感,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更前卫的技术和材料。不过,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加速,如何在保持品牌独特性的同时,融入新的技术元素,是Italdesign需要持续面对的挑战。

二、 Pininfarina(宾尼法利纳)—— 流线型美学的巅峰

同样是来自意大利的百年老店,宾尼法利纳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优雅”、“运动”和“意大利血统”。从法拉利那些令人屏息的线条,到阿尔法·罗密欧的Spider,再到沃尔沃C70,宾尼法利纳的设计风格以其流畅的曲线、和谐的比例和卓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而闻名于世。

现状: 宾尼法利纳近年来经历了多次易主,但其设计灵魂从未改变。2015年,被印度马恒达集团收购。在马恒达集团的支持下,宾尼法利纳不再仅仅是设计工作室,而是转型成为一家集设计、工程开发和高端限量版汽车制造于一体的公司。他们推出的首款自主品牌电动超跑Battista,就充分展示了其在电动化时代的设计实力和制造能力。Battista不仅外观惊艳,性能也足以媲美传统超跑。此外,宾尼法利纳也继续为众多品牌提供设计咨询和工程服务,也涉足了其他领域的设计。他们的优势在于对美学和性能的极致追求,以及在高端定制领域的强大号召力。然而,如何在电动化浪潮中,保持其独特的豪华感和运动属性,同时拓展更广泛的市场,将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 Bertone(博通)—— 激进创新的代表

博通,这家名字带有浓厚时代气息的设计公司,曾是汽车设计界最激进、最富想象力的代表。从兰博基尼Miura的低矮楔形造型,到雪铁龙BX的独特前卫设计,博通的设计总是充满着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性的创意,常常引领着那个时代的潮流。

现状: 令人惋惜的是,博通公司在2014年正式宣告破产,结束了其辉煌的历史。然而,其设计遗产和精神并未消失。博通的设计师们分散到世界各地,为不同的汽车品牌贡献着才华。部分业务和品牌形象被其他公司收购,但已无法重现当年那种集中的创意爆发力。虽然博通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已不复存在,但其留下的无数经典车型和设计理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汽车设计的发展。可以说,博通的现状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而非实体的延续。

四、 I.DE.A Institute(意迪亚)——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

意迪亚同样是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公司,与前几家相比,意迪亚的设计风格可能不那么“戏剧化”,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功能性、空气动力学和成本效益的平衡。他们为菲亚特、蓝旗亚、雷诺等品牌设计了许多成功的车型,例如菲亚特Uno和Croma,都体现了这种务实而又富有美感的风格。

现状: 意迪亚在2010年被出售给一家投资公司,其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虽然公司仍在运营,并继续为一些汽车品牌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但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似乎不如巅峰时期。汽车行业的设计趋势日益多元化,意迪亚需要在保持自身设计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应对新能源、智能化等带来的设计挑战。

五、 Giugiaro Design(乔治亚罗设计,此处特指其独立业务)—— 意式风格的另一面

虽然 Italdesign 由乔治亚罗创立,但乔治亚罗本人在离开 Italdesign 后,也创立了 Giugiaro Design。这家公司继续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活跃在设计界,尤其是在非汽车领域,例如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都有涉猎。

现状: 乔治亚罗本人依然是设计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设计理念依然具有生命力。Giugiaro Design 继续接受各种设计委托,风格上依旧保留着强烈的个人印记。然而,作为一家相对规模较小的独立设计公司,其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影响力,可能需要与 Italdesign 的母公司大众集团以及其他大型设计公司竞争。

六、 Callum Design(卡勒姆设计)—— 源自阿斯顿·马丁的DNA

这家公司由曾担任阿斯顿·马丁首席创意官的伊恩·卡勒姆(Ian Callum)创立。卡勒姆的设计生涯中,诞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阿斯顿·马丁车型,如DB9、Vanquish、DB11等,他以优雅、动感且不失现代感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现状: Callum Design 是一家相对年轻的公司,但其创始人的声望和设计能力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端的汽车设计和工程服务,并开始涉足一些限量版车型的打造,比如为 Jaguar EType 进行了现代化的复刻。公司强调纯粹的设计美学和精湛的工艺,致力于为客户打造独特且具有收藏价值的汽车。他们的发展潜力在于其对品牌和美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高端定制市场的定位。

七、 Henrik Fisker Design(菲斯克设计)—— 创新与变革的探索者

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设计师,曾为阿斯顿·马丁、宝马等品牌贡献过杰出设计。他创立的 Fisker Automotive,虽然在经营上遭遇过波折,但其设计理念却始终引领着电动汽车的设计潮流,例如其首款车型Karma,就以其独特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极具辨识度的外观,成为了当时的焦点。

现状: 近年来,菲斯克重组并再次以 Fisker Inc. 的名义活跃于电动汽车市场。公司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Ocean SUV,并计划推出其他车型。菲斯克的设计风格依然大胆前卫,强调空气动力学和环保材料的应用。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设计感和科技感的电动汽车,并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然而,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稳定可靠的产品,并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是菲斯克需要克服的挑战。

八、 EDAG(易迪思)—— 工程驱动的设计大师

与上述主要以美学为导向的设计公司不同,EDAG 是一家以工程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提供商,但其设计能力同样毋庸置疑。他们为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从概念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服务,包括车身设计、内饰设计、工程开发等。

现状: EDAG 是汽车工程服务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其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遍布全球。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EDAG 也积极拥抱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围绕这些新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他们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工程实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能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行的技术方案。

总结与趋势

纵观这些全球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趋势:

设计与工程的融合: 现代汽车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画图”,而是需要与工程、材料、技术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许多公司都在向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设计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燃油车的束缚,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但也提出了新的设计需求,例如电池布置、充电接口设计、以及如何体现智能化科技感等。
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增加: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一些高端设计公司也开始涉足限量版车型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品牌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历史悠久的设计公司来说,如何在继承品牌经典基因的同时,不断创新并适应时代发展,是保持活力的关键。

这些公司代表着汽车设计界的最高水平,它们的故事也折射出汽车产业不断变革的脉络。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对创新、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将永远是它们不变的驱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说到“汽车设计公司”,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小学时代看的一个黑龙江台的汽车节目,时间好像是晚饭后,6点多的样子,当时提到沃尔沃还是C30、S40呢。在当时的那个节目中,我学到的一个词就是“大气”,不论是评测个面包车、皮卡,还是SUV什么的,只要长得难看的就说“大气”…黑龙江台么,主要赞助的汽车公司自然就是当年还健在的哈飞。

“意大利Pininfarina名师设计,三菱技术强大动力,英国Mira安全认证……”

可以说,当年的中国企业养活了一整个意大利汽车设计业。

Pinifarina

宾尼法利纳,国内业内一般简称为“宾法”,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把极品飞车6里面那个Ferrari 550 Barchetta Pininfarina和哈飞赛豹联系到一起。但除了这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宾法做的定制车型:

有个资深收藏家James Glickenhaus,他看着自己的Enzo越看越不爽,于是就把自己的Enzo运回意大利,并委托宾法(Enzo也是宾法设计的)为他重新设计一辆。该车是以1967年的P4赛车为概念、Enzo作为改造基础……这台车的外形甚至拿到现在也不过时,而是依然前卫。

宾法和法拉利的关系特别密切,到了今天也依然合作不断。宾法的老板更是长期在法拉利担任高管。2015年,印度的Mahindra集团收购了宾法。而且在新能源的大潮下,宾法也有点坐不住了,于是它要自己造电动车来卖:

这台在2018年年末发布的Battista纯电超跑以公司创始人Battista'Pinin'Farina命名,而且与在The Grand Tour里面提到过的Rimac C2有很多的联系。


Bertone

博通也是一个家族化企业,子承父业的Nuccio Bertone在二战后将父亲一手建立起的小作坊发扬光大,称得上是全球最早的汽车设计大师之一,他的学生包括两位大师甘迪尼和乔治亚罗,他们为全球汽车市场设计了数不清的经典车型。

1966年,甘迪尼设计的Miura可以说是兰博历史上最优雅的车。

到了70年代,具有楔形车身造型的Countach推出,它不仅奠定了直到今天兰博基尼的基本布置,而且还可以说是整个汽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无论说空气动力学还是单纯的造型设计,都绕不开这个楔形车。

我印象最深刻的博通设计的车型是2010年日内瓦车展上的Alfa Romeo的Pandion。这台车是为了纪念Alfa Romeo成立100周年而在8C的基础上特别设计,更是当年的最佳概念车之一。几年后我在做毕设的时候还受到了这台车车身侧面特征的启发而打开了思路。

博通在中国合作的汽车企业我能查到的只有奇瑞这一家。只不过奇瑞实在是没有什么营销,不去特意查还真不知道。

这台瑞麒G5基本上体现了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庸的总布置的基础上,即使是博通也只能做出这样的车来……

然而在1997年老博通去世以后,博通设计公司似乎有些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逐渐走向低迷,并且在金融危机后状况越来越糟。


Italdesign

1959年,前面提到的乔治亚罗加入了博通。并在那里完成了不少经典车型的设计,比如法拉利250GT、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Sprint GT、宝马3200CS等等。

1965年,乔治亚罗离开了博通,并在3年后建立了Italdesign(意大利设计)。

这之后,乔治亚罗以及他的意大利设计与大众集团的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

比如初代高尔夫,到今天也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乔治亚罗的代表作之一。等到后来德席尔瓦执掌大众设计团队并设计第六代高尔夫的时候,还致敬第一代,表示要重回初代的简洁风格。

奥迪80 B2俨然是如今A4、A5系列的老爷爷了。乔治亚罗的设计风格比较稳重、型面饱满,车往往具有很稳的姿态,并看上去很坚固。对于一款车来说,传递这种安全、踏实的感觉很重要。或许也是正因为如今保有量最高的几款大众的初代或者第二代车型都是乔治亚罗设计的,所以大众的车子也都基本具有前面提到的姿态。

后来呢,乔治亚罗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并逐渐走向幕后,意大利设计则交给了他的儿子Fabrizio Giugiaro。

这个时期的一个代表车型呢就是兰博基尼被奥迪收购后推出的盖拉多。同时在00年后,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国内很多厂商都朝着“乔治亚罗”的招牌找到意大利设计来做自己家的轿车,比如一汽:

奔腾系列。不过有一些消息说,奔腾其实是意大利设计在90年代就做过的方案,结果在00年后被一汽看上了,并用在了自家的新品牌身上……

乔治亚罗也经常做一些“跨界”设计,比如手表、家电以及尼康的相机:

Nikon F4

2010年,大众说既然咱俩关系这么铁,那就加入我们吧。于是大众收购了意大利设计90%的股份。因为成为了大众的控股子公司,所以意大利设计也就不再作为独立设计供应商接其他汽车公司的项目(主要是中国)。

意大利设计作为一个大众的独立品牌在最近两年推出了一些概念车,并专门面向收藏、定制市场,因为新推出的品牌名字叫做Italdesign Automobili Speciali。比如上面的Zerouno跑车以及刚刚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基于奥迪电动车平台的达芬奇概念车。

ICONA

相比前面的三家老牌企业,意柯那绝对是超级年轻的汽车设计公司了。其实随着欧洲经济的低迷,我们看到上面的三家老牌设计公司都难以继续独立运作。2010年成立的意柯那应该算是赶上了新能源的潮流,如今国内外的企业都大批量的扩展新能源车型的开发,一时间行业内,尤其是中国市场对于汽车设计的需求就又扩大了许多。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开始知道意柯那是因为2013年的Vulcano。

记得当时看TopGear,三剑客还没有离开,他们有提到这个车。这款车后来被加入到了狂野飙车8里面。后来在我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学校老师请来前丰田的设计总监御园秀一过来做一个workshop,就遇到了一个隔壁学校的朋友说去了意柯那实习如何如何。

2015年的上海车展,意柯那又把Vulcano进行了一次魔改升级,Vulcano Titanium用上了全钛车身。一个钛的眼镜框一般都要四位数,所以相应地,这台Vulcano Titanium的价格也涨到了6680万,是当年车展上的“标王”。

意柯那在业内属于近些年比较活跃的公司之一,但在公开渠道则比较低调,几乎查不到他们做了哪些项目,想来也是为甲方保密吧~

现阶段,国内的大多数主机厂都有相当规模的设计团队,而且其中的很多还有多个设计工作室。所以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类似于意柯那以及前面提到过的依然还能对外接项目的其他公司,更需要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因为设计公司的人接触面更广,要做很多品牌的项目,接触很多设计语言,所以更容易做出跳出固有体系的方案,给主机厂一个刺激。


最后再提一个偏小众的:

Zagato

Zagato到现在正好成立100年了,可谓老牌公司,但我从上学以来到现在印象中感觉这个公司存在感略低。

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次知道Zagato是在2012年,当时宝马发布了BMW Zagato Coupe概念车,这是宝马在拥有自己的独立设计团队后,为数不多的外包项目。这台概念车当年被认为是Z5的准量产版,当时不仅发布了这么一个Coupe,而且还有一台Roadster,工作可以说做得很全面了。

不过这台车一看就不是宝马的那种型面风格,从班戈开始,宝马的设计型面更追求筋肉感,车身上的各种特征仿佛人发力的时候爆起来的筋。而Zagato设计的车型型面非常有意大利雕塑的那种肌肉感。

后来查了一下又看到了多款阿尔法罗密欧的概念车:

这两个2011年的概念车的型面以及特征,跟前面那台宝马完全是一个味道,甚至有些地方基本上一样。

Zagato如今的主要业务似乎是以推出各种联名车为主:

左侧2017 Vanquish S;右侧2017 Vanquish Zagato。之前我们见到过的好几款大嘴的马丁都出自Zagato。

这种相当于深度定制改装的车型对于成本可以说是没太大概念的。而基于百年来的设计经验,Zagato对于细节的把控也是令人佩服的。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