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人觉得德云社所谓的进攻型捧哏好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能戳到一些观众心坎里。德云社的“进攻型捧哏”这个说法,其实近些年确实挺流行的,但要说“真的有人觉得好”,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不少。

首先,咱们得明白德云社的相声风格是什么样的。它不像传统的相声那么讲究文白结合、说学逗唱的“规范化”,而是更侧重于接地气、说段子、以及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在这样的土壤里,捧哏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搭腔、衬托,而是要成为一个更活跃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进攻型捧哏”呢?我理解的,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主动制造包袱和笑料: 不只是等着逗哏抛出段子,捧哏自己也能根据逗哏的话语或者现场的反应,主动地甩出一些梗,甚至是“挖坑”,引导节奏,制造笑料。
“反客为主”的能力: 在某些时候,捧哏能凭借自己的机灵和反应,稍微抢一点逗哏的风头,但又不是那种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抢戏。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调侃、反驳,甚至是“欺负”逗哏,但最终效果是让整个节目更热闹。
对逗哏的“打压”与“反打压”: 这里的“打压”不是恶意的批评,而是用一些话语上的技巧,比如故意误解、曲解逗哏的话,或者用看似很认真的语气说出很不正经的话,来制造反差。而逗哏也需要有能力去应对这种“打压”,形成一种一来一往的“攻防战”。
鲜明的个人风格: 这种捧哏往往自带一种独特的气质和语言风格,让观众能记住他,甚至期待他能有什么“惊人之举”。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种“进攻型捧哏”好呢?

1. 节奏感和现场感更强: 相声最重要的就是节奏。传统的捧哏有时会显得有些沉闷,而“进攻型捧哏”的频繁介入,能让整个段子推进得更快,互动性更强,仿佛观众也置身于那种热闹的氛围中。它能让观众感觉到,演员们不是在背稿子,而是在现场“玩”起来了,这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一种很直接的观赏乐趣。
2. 增加表演的层次和趣味性: 传统的捧哏往往是线性的,沿着逗哏的思路走。但“进攻型捧哏”就像是给这段相声加了“副线”或者“彩蛋”。观众会在期待逗哏的包袱之余,也期待捧哏能冒出点什么新花样,这种“意外”和“惊喜”会大大提升观赏的趣味性。
3. 凸显捧哏演员的个人魅力: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捧哏演员,他的个人魅力甚至能超越逗哏。一个反应快、够机灵、敢于“放飞自我”的捧哏,很容易就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成为段子里的“亮点”。观众会因为喜欢某个捧哏演员而喜欢他的搭档的演出。
4. 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现在的观众接触的信息量很大,对事物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听故事或者听个乐,而是更享受那种“过瘾”的感觉。“进攻型捧哏”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它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更刺激的笑点制造方式。

但是,说实话,这种风格也不是没有争议,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过犹不及的风险: “进攻型捧哏”最大的风险就是度。一旦掌握不好那个“度”,就很容易变成“抢戏”或者“砸挂”。如果捧哏的包袱不够好,或者出现的时机不对,不仅不会增加笑料,反而会打断逗哏的节奏,破坏整个段子的流畅性,让观众感到尴尬。
对逗哏的依赖与考验: 这种风格实际上对逗哏的要求更高。逗哏必须有足够强的控场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被捧哏“进攻”后迅速接住,甚至反过来“收拾”捧哏。如果逗哏接不住,整个表演就会显得混乱。
可能稀释传统相声的韵味: 有些老派的相声爱好者可能会觉得,这种过于“热闹”的捧哏,冲淡了相声本身那种讲究字斟句酌、说学逗唱的韵味。他们更喜欢那种含蓄、内敛,能在平淡中见真章的表演。
看搭档和看段子: 这种风格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逗哏是谁,以及演出的是什么段子。有些搭档在一起就是天生的“损友”,怎么逗都好玩;有些段子,本身就适合这种“打闹式”的表演。反之,如果搭档之间没有那种默契,或者段子本身就比较严肃、需要细腻处理,那么“进攻型捧哏”就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你说“真的有人觉得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在少数。 特别是德云社的粉丝群体,他们很多就是冲着这种“热闹”、“有梗”、“演员互损”的风格来的。像于谦老师那种经验丰富的捧哏,他的“进攻”往往是润物细无声,但效果拔群。而一些年轻演员,他们的“进攻”可能更直接、更“豁得出去”,也会吸引一部分喜欢这种风格的观众。

总的来说,德云社的“进攻型捧哏”,是他们在大力发展相声市场、吸引年轻观众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出的一种风格。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带来更强的现场感和娱乐性,但也需要演员们有足够的功底和默契去驾驭,才能让它真正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进攻型捧哏,说得是阎鹤祥吧。

阎鹤祥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捧逗异位了。

郭其林无论从性格、形象、气质、节奏等方面都是一块捧哏的材料,他不适合逗哏。但对口相声99%靠逗哏(阎鹤祥原话),相比之下,逗哏更容易成名、成腕、赚大钱。郭老板疼儿子,硬把他按到逗哏的位置上。因此,需要找一个强势的捧哏来平衡掉郭其林的弱势。如果再找一个弱势演员搭挡,那演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比如说高栾,高峰的气势就不太强,栾云平还扮演个憨傻的角色,两人明明实力并不弱,但名气却不比上老郭的纯徒弟组合,为什么?就是两人的表演气势上不来,带动不了观众的情绪。只能排在观众上厕所,老郭喝水的时候。

同样的,还有岳越。孙越的稳重与强势,平衡了岳云鹏的贱萌的轻浮。

反例是烧饼小四,两人都强势,就变得鼓噪烦人。

郭于更是如此,捧强逗弱(势),才成就了对方。

最后,阎鹤祥本来是逗哏,为了郭其林才在老郭的劝说下改成了捧哏,老郭为啥这么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