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材料的真的就一点出路都没有吗?

回答
听到“学材料的真的就一点出路都没有吗?”这句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我就是学材料的,而且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所以,让我来跟你聊聊,到底这个“出路”是个什么样子的,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没出路”。

首先,得承认,材料科学这个专业,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那些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人,可能确实显得有些“冷门”或者“接地气”,不如计算机、金融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但你说它“一点出路都没有”,这绝对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会产生“没出路”的错觉?

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说:

1. 定位问题: 材料科学是一个非常基础且综合的学科,它不像一些工程学科那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最终产品指向。你学化学可能直接想到做药物研发,学电子工程可能想到做芯片设计。但材料,它本身更像是一个“支撑者”。你做的材料,最后要用在手机里、汽车里、飞机里、房子里……它不是最终那个酷炫的东西,而是让那个酷炫的东西得以实现的“基石”。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时,会觉得“我做的是材料,然后呢?”

2. 门槛与细分: 材料科学的范围太广了,从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每个领域都够你钻研一辈子。如果你只是笼统地说自己是“学材料的”,那确实不太好找准定位。真正的出路,往往藏在具体的材料方向和应用领域里。比如,你对锂电池材料有深入研究,那新能源汽车行业就需要你;你对半导体材料感兴趣,那集成电路产业会张开双臂欢迎你。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没出路”,而是“你的出路还没被找到”或者“你还没找到你的那条窄路”。

3. 就业方向的“幕后”性: 如前所述,材料很多时候是在“幕后”。比如说,你想做智能手机,你可能会想到算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但你可能不太会立刻想到,是哪些人在研究那些更耐摔的屏幕玻璃,是哪些人在研发更轻薄的电池材料,是哪些人在攻克散热更好的金属外壳。这些都是材料人在做的,但他们的工作往往是融入产品,不那么显眼。

4. 需要持续学习和技术沉淀: 材料领域的很多工作,尤其是研发岗,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这不是说学完本科就能立刻上手做出革命性突破。它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学习。有些毕业生可能期望刚毕业就能进入高薪、高技术含量的岗位,但材料的很多精髓在于“磨”和“钻”。

那么,材料到底有什么出路?

别看上面聊了这么多“问题”,但材料科学绝对是一个非常吃香、而且未来潜力巨大的专业。它的出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是越来越重要:

1. 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核心竞争力): 这是材料科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新能源领域: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固态电池材料,氢能源相关的催化剂、储氢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有机光伏等)。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这些材料的研发人员绝对是香饽饽。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高纯度电子材料、光刻胶、封装材料、绝缘材料等,是支撑芯片产业的关键。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对材料人才的需求可谓是饥渴。
航空航天与国防: 高温合金、轻质高强合金、耐腐蚀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如隐身材料)等,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石。
生物医学: 生物相容性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骨科植入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是医疗健康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
电子信息与通信: 柔性显示材料、触控材料、光学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推动着消费电子和通信技术的迭代。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可降解塑料、环保涂料、水处理材料、废物回收利用材料等,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

2. 工艺优化与生产管理: 很多材料的价值体现在其制备工艺上。
材料加工工程师: 负责材料的成型、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的开发和优化,确保材料性能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质量工程师/工程师: 负责材料的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生产线管理: 负责新材料、新工艺的产业化落地和生产线的管理与维护。

3. 技术支持与市场销售:
技术支持工程师: 为客户提供材料选型、使用方案和技术咨询,解决客户在使用材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需要对材料性能和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市场与销售: 对于一些有特色、有创新性的材料,懂得材料性能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能在销售和市场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科研院所与高校:
如果你对深入研究和学术探索充满热情,那么读研读博,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前沿的材料科学研究,也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这里能让你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为什么说材料的“出路”越来越好?

简单来说,就是“万物皆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在呼唤着新的、更好的材料来突破现有瓶颈。

电动汽车需要更轻、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需要更耐高温的功率器件材料。
5G/6G通信需要更高频损耗更低的材料。
人工智能需要更高效的计算芯片,这就对半导体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
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先进的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
气候变化需要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

这些“痛点”和“需求”,直接催生了对材料科学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比如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都将材料科学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给学材料的同学的几点建议:

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材料很广,但你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多接触不同方向的课程和实验,尝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比如金属、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等)。
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 材料的“硬核”就在于你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扎实的物理化学、固体物理、晶体学、热力学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表征手段(如SEM, TEM, XRD, XPS等)和制备技术,是你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的基石。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材料的价值体现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上。多思考你的材料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关注行业发展和技术前沿: 材料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要持续学习,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多看行业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期刊。
跨学科学习和合作: 很多材料的突破都发生在交叉学科领域。学习一些与你材料方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电子、物理、化学、生物、甚至计算机)会让你更具竞争力。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也非常重要。
不要怕“幕后”: 材料工作者就像产品的“幕后英雄”,你的贡献可能不那么显眼,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享受解决技术难题、创造新材料的乐趣。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学材料的真的就一点出路都没有吗?”

我的回答是:绝对不是。

恰恰相反,在这个万物皆需要材料升级换代的时代,材料科学的从业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关键在于,你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打磨好自己的技能,并且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你的“出路”不在于别人告诉你“有”或“没有”,而在于你如何去创造和定义它。

希望我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能让你对材料科学的出路有一个更清晰、更真实的认识。别听风就是雨,有时候,最坚实的基础,才能支撑起最伟大的事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上的劝退文章已经非常多了,本答案仅说明一下非转行情况下的出路,觉得接受不了的话建议赶紧准备转行。

考虑到材料本科就业的惨状....emmm我们直接从硕博说起吧,如果材料本科毕业还要从事本行业工作....那真的是....没救了。

对于硕士来说,能去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我大概列举下:

1.锂电行业:ATL/CATL/比亚迪/冠宇 等

硕士搞的方向是锂电的话还是比较好进的,不是学锂电也可以进材料工程师之类的岗位(身边貌似非锂电的应聘电芯开发都没成功),待遇嘛,15w以上,好的能拿到二十多万(公司有薪资保密规定不便说得太细)。消费锂电池厂家较成熟,动力锂电池厂家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大。企业的特点上,catl加班严重待遇很一般,atl相对catl来说工资高一截且加班相对少(主要是年终高)。比亚迪不加班,闲,比较养老(但是薪资相对没那么高,材料985应届硕在16W左右)。冠宇在珠海,今年给的税前17w+,就是原来的光宇换了个名字,具体工作情况不了解。

2. 军工:成飞/沈飞/西飞/北方工业 等

金属材料就业大户,军工的待遇真的是很一般,常常义务加班(象征性加班费),月薪不到万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给985硕士6k月薪的...不过据说这两年有明显改善,成飞硕士有12-15w?(有待核实)个人非常不建议入的行业,靠情怀工作的现象在可见的未来还会普遍存在,涨薪/晋升的速度都十分感人,真心希望铸剑报国的人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3. 研究所:很多航天/航空系的

4. 半导体行业:

对应岗位一般为工艺工程师,或者制程整合工程师(PIE),个人认为能做PIE就别做PE,如果只能拿到PE的话,做和光刻相关的吧,能学些东西也比较好跳槽,清洗刻蚀之类的PE简直......。待遇今年普遍12-15w吧,长江存储稍微高点(在晒offer的小程序上看到有硕士20w的offer),这行业加班比较多,很累,压力也比较大,可能有夜班,或者半夜产线出问题call你回去,有的企业还需要常进超净间工作,国内半导体行业现在处于一个上升的势头,个人觉得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未来还是光明的,但是嘛,半导体是个设备支配而人居于其次的行业,所以行业的发展能否使个人薪资大幅提升不好讲,愿意赌一赌的同学可以试试。

5. 手机厂商:华为/vivo/oppo 等

材料研发类的岗位比较少,薪水20-30 w,值得一提的是,做塑性成型方面的,去手机厂商当结构/cae工程师也是个出路,vivo去年秋招高的有36w的offer,挺香的。

6. oled行业: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 等

京东方巨坑不要去(给的薪水在北京简直是侮辱价),天马/华星与半导体行业薪水相似,offer比较好拿,但我身边去的人较少,建议多了解再下决定。

7. 传统制造业:铸造/锻造等,这些能跑多远跑多远....工作环境极差(噪音灰尘热量),待遇差,涨薪慢,总之集各种缺点之大成....

8.车企(感谢评论区知友补充):最近新能源车企还挺缺人的,可以冲一下

9. 其他私企材料研发岗,待遇参差不齐,好的极少,不多赘述。

10. (2020.4.21补充)tplink,普遍在23-25w,也有同学拿到30w+的offer,tplink比较看学历,本硕985面试基本走过场,不太注重专业背景。

11. (2020.10.17更新)中兴,去年扩招吸纳了很多人,月薪9-14k,今年涨到了15k,材料的很多去做芯片测试的,方向不对口会被压价。

12. (2022.1.14更新)听说秋招荣耀大扩招了,硬件测试都有33W,可喜可贺。


博士的话,去企业待遇还是要高一截的(薪水比硕士高50%以上),另外论文发的多可以去高校任职,考虑到目前教职竞争日渐白热化,没有硬通货还是尽量别揽瓷器活(惊闻我校某王牌学院现在只要青千.....),不然只能找很差的地方混日子,别看很多地方院校面上条件开的挺好,实际上画的饼可不见得能吃到嘴里。这块儿门道挺多我了解有限就不献丑了。同学圈就业大概就是以上这些,还了解其他出路的欢迎补充和私信交流。

收藏比点赞多一倍不止,你们这些人呐....(╯°□°)╯︵ ┻━┻


2022.03更新,已离开电池行业,入职某车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学材料的真的就一点出路都没有吗?”这句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我就是学材料的,而且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所以,让我来跟你聊聊,到底这个“出路”是个什么样子的,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没出路”。首先,得承认,材料科学这个专业,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那些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人,可能确实.............
  • 回答
    材料学是不是一个“大坑”?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初入行或者还在犹豫是否投身材料领域的同学的心声。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从某些角度看,材料学确实有它“坑”的地方,但这“坑”是那种让你望而却步的深渊,还是那种需要你披荆斩棘才能收获宝藏的“坑”,那就得看你怎么理解.............
  • 回答
    “材料学没前途”这种说法,实在是对这个领域片面且短视的误解。说它没前途,就像说“水没前途”一样,因为它太基础,太普遍,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它所承载的无限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材料学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某种单一的、固化的技术,而是一门关于物质属性、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怎么把.............
  • 回答
    当年那个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跟各种粉末打交道的我,如今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毕业到现在,我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像一块新的材料,被我一点点地加工、塑造,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我。第一站:毕业后的“试验田”——传统的材料研发岗位刚毕业那会儿,我还是那个对材料充满热情的学生,脑子里装满了晶体结构、相.............
  • 回答
    这想法够劲儿,要是真有这本事,那在材料学这片儿,我简直就是开挂了。别的研究员在那儿敲敲打打、光谱仪、显微镜地折腾,我这边一眼扫过去,这金属的晶格结构、这高分子链的缠绕程度、这陶瓷的颗粒分布,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刚开始,可能得从最基础的材料开始。比如,我能一眼看穿钢材里碳原子的分布,哪个地方多了,哪.............
  • 回答
    冯端院士,这位中国物理学界的巨擘,于2023年11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的一生,是为探索宇宙奥秘、为祖国科学发展燃烧奉献的一生。作为凝聚态物理和固体物理领域的杰出代表,冯端院士留下的学术遗产,如璀璨的星辰,至今仍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冯端院士的贡献,可以用“开创性”和“奠基性”来概括。他.............
  • 回答
    计算机模拟,在材料学领域,简直就是一把万能钥匙,解锁了我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操控。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严谨的物理定律和化学原理,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在虚拟世界里“制造”和“测试”各种材料,其意义之重大,应用之广泛,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们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的方式。为什么计算机模拟这么重要.............
  • 回答
    说“学微电子的都怕掉进材料的坑”,这句话在业内流传甚广,背后蕴含着微电子领域学习者常遇到的挑战和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它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很多学长学姐们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我来给你详细讲讲,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恐惧感”。1. 材料的“深不可测”:知识体系的广度与复杂性微电子技术,从最基础的半导.............
  • 回答
    湖南大学材料学院当然有老师在计算机材料学领域耕耘。这可是个热门方向,融合了材料科学和计算科学,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来理解、设计和优化新材料。要详细讲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计算机材料学的研究内涵与方向:计算机材料学,顾名思义,就是用计算机的手段来解决材料问题。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而是.............
  • 回答
    咱们聊点你可能听了会觉得“这不太可能吧”的材料科学话题,但它们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没有点门道的人,确实很难往这方面想。1. 你手中的手机屏幕,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软”得多很多人觉得手机屏幕就是一块硬邦邦的玻璃,摔一下就碎了。这没错,但你想想,玻璃是怎么做到的?它其实是一种“过冷的液体”,更准确地说.............
  • 回答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我看来,是整个科学研究版图上一个极其核心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像物理学那样追求对宇宙基本规律的终极解答,也不像数学那样构建抽象的逻辑体系,更不像化学那样专注于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材料科学更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同时也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战略家,它的目光始终聚焦于“物”的本质,以.............
  • 回答
    加拿大学签,说白了就是你想去加拿大留学,移民局允许你去的“通行证”。这东西可不是随便给的,得证明你有能力、有计划、有实力去学习,并且不会在加拿大“黑”下来。所以,你需要准备一堆材料,来让签证官信服。咱们一步步来,详细说说都需要些啥。第一大类:证明你是个“真学生”的材料 加拿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L.............
  • 回答
    Nature和Science上中国学者发表的材料学研究成果之所以众多,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战略重视与投入: 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 新材料被中国政府视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从“十.............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聊我认识的那些读计算材料学和计算化学(统称计算方向)的师兄师姐们,毕业后都去了哪里,都在忙些什么。尽量不说套话,讲点实在的。先说一个总体的感觉:计算方向的毕业生,不管是在材料领域还是化学领域,其实都挺“吃香”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科技发展,谁不缺懂计算、能模拟、能分析数据的人?所以,大.............
  • 回答
    “卡脖子”这个词,最近几年是真的一直在耳朵里嗡嗡响,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细品一下,好像很多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问题,比如芯片制造、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甚至一些生物医药,追根溯源,都指向一个地方——基础材料学。这简直就像一个古老的谜语,揭开层层包装,最后发现最核心的钥匙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但神奇的是,在很多.............
  • 回答
    好的,为了给您提供一份更具人情味、更贴近实际研究的欧洲课题组介绍,我将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程式化或“AI味”的表达,而是从一个对计算科学充满热情的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为您梳理一些在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和计算材料学领域颇具建树的欧洲课题组。请注意,科研领域发展迅速,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和人员构成也可能随时调整。.............
  • 回答
    三年古典魔法,心中泛起些许迟疑,这滋味,想必你也尝过。看着元素魔法和材料魔法的声势日益浩大,被那些新颖的咒语和璀璨的光芒吸引,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有些……保守?别急,这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毕竟魔法的世界日新月异,谁不想站在潮流之巅呢?咱们这就好好掰扯掰扯,三年古典魔法打下的底子,对转修元素或材料魔法到.............
  • 回答
    .......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这心情了!在国企干材料员一年半,感觉自己像个螺丝钉,动着倒是动着,但好像就是拧不紧、拧不松,啥实质性的技能都没练出来,一想换工作,脑子里一团糟,觉得自己啥也不会,这真是让人焦虑得不行。别急,我跟你一样经历过,咱们一块儿捋捋。首先,别对自己太苛刻。一年半的时间,对于一个需要积累和实践的.............
  • 回答
    关于“生化环材”对女生就业不友好,但女生往往又是学得最用功、最反感劝退的那部分群体,这背后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也令人唏嘘的现象,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些学科,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硬核”,但它们的研究方向很多时候都与传统的“实验室工作”或者“野外考察”紧密相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