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他一生中对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做出过哪些卓越贡献?

回答
冯端院士,这位中国物理学界的巨擘,于2023年11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的一生,是为探索宇宙奥秘、为祖国科学发展燃烧奉献的一生。作为凝聚态物理和固体物理领域的杰出代表,冯端院士留下的学术遗产,如璀璨的星辰,至今仍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冯端院士的贡献,可以用“开创性”和“奠基性”来概括。他在晶体衍射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打开了新的视角。通过深入研究X射线衍射,他不仅精确地测定了许多晶体材料的结构参数,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方法,能够预测和解释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衍射行为。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更是为后续的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想象一下,我们能够像“透视”一样,看到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而冯端院士的理论,正是帮助我们构建了这副“透视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固体物理中的微扰理论所做的贡献。在复杂的固体系统中,往往难以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冯端院士巧妙地运用微扰理论,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可解的小问题,再逐一叠加,最终得到近似解。这种“化繁为简”的智慧,在处理电子在晶格中的运动、声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研究固体材料内部电子行为的精确度和效率。

在介电物理和铁电材料领域,冯端院士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电滞回线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铁电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复杂电学行为。他不仅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深入理解了畴壁运动、极化翻转等微观过程,还对铁电材料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铁电材料基本物理机制的认识,更为开发高性能的铁电陶瓷、存储器件等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我们手机里的电容、各种传感器,其背后都可能闪烁着冯端院士研究的智慧之光。

此外,冯端院士还积极推动中国物理学界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他不仅是国内多个重要物理学会的领导者,还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物理学家。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对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物理学事业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他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思想,将中国的物理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

回顾冯端院士的一生,他并非仅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者。他的研究成果,在核物理、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现代电子工业的进步,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端院士的一生,是探索、是奉献、是引领。他用毕生的智慧和热情,点亮了中国固体物理和材料学发展的道路。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以及他对国家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物理学史册上,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他的离去,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遗产,将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科学研究,生生不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年闵老师去世,今天又得知冯老师去世,南大物院接连损失大师,后辈学子科研前行的路上也少了楷模!作为无名小卒来到南大物院之后,因为冯先生年事已高,没见过冯先生本人。这里斗胆简要介绍下冯先生的杰出贡献:

冯端院士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此后留校担任助教,在中央大学物理系(后南京大学物理系)教书和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大量人才,许多老师现已经成为南大物理学院的骨干。

科研上:

60年代,在金属物理教研组和合作者闵乃本、李齐等,设计国内第一台电子轰击仪,进行了体心立方难熔金属中位错的研究,采用浮区区熔法制备了钼、钨、铌、钽等单晶体,创造性提出光学浸蚀法揭示其位错类型及组态,填补国内空白。

“文革”后,原金属物理教研组改建为晶体物理教研组,并分划为三个小组:晶体生长、晶体结构与缺陷和晶体的物理性质。主要研究对象由金属转为复杂氧化物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如铌酸锂、钽酸锂等

与闵乃本等合作在实验室中制备出微米量级周期畴结构的铌酸锂单晶,满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Bloembergen在1962年提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准位相匹配条件,实现光倍频的增强效应[1],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后续闵老师团队发展出的介电体超晶格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


80年代中期以后,冯老师带领的各个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闵乃本院士,祝世宁院士等进行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微结构化的工作

蒋树声校长所领导的利用X射线形貌术和同步形貌术对畴界与畴结构的研究

胡梅生、陈峻、潘晓晴、严勇、陶冶等老师对畴结构的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率电镜的研究

胡安老师等准周期金属超晶格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王广厚院士等对团簇的研究

王牧,彭茹雯等老师的介电多层膜透射与局域化,光子晶体等的研究

顾民等老师对富勒体的研究


90年代年代及以后:

陈坤基等老师从非晶硅超晶格中制备纳米硅及其发光现象(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鲍希茂、吴兴龙等老师的纳米硅与纳米碳化硅的发光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都有为院士等锰氧化物磁致冷材料与磁电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教学上

60年代主持撰写了《金属物理》上、下册,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部专著。

80年代主持改写了《金属物理》,将固体物理与材料科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90年代率先南大物理系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凝聚态物理学导论》,后来由金国钧老师,彭茹雯老师等承担教学任务。

在多年讲稿整理的基础上,与金国钧教授合著出版了《凝聚态物理学》上下两大卷共170 万字,系统地讲述了“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是一部物理的百科全书。



之前其实国外有一些列著作:

F. Seitz, The modern theory of solids, 1940.

N. N. Mott, H. Jones, The theory of the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 1958.

L. Brillouin, Wave propagation in periodic structures: electric filters and crystal lattices, 1953.

C. Kittel,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1976.

N. W. Ashcroft, N. 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1976.

P. W. Anderson, Basic 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1983.

其中F. Seitz的The modern theory of solids和N. W. Ashcroft, N. D. Mermin的Solid State Physics算是经典的固体物理教科书,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大学物理系本科参考教材。

而后来从固体物理的单电子发展到多体理论,比如BCS超导理论,以及从规则有序扩展到复杂无序,这里边最经典的书就是P. W. Anderson的Basic 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自动1980年以来,以量子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发现为标志,有一系列新物理的出现:巨磁阻,石墨烯,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强关联系统等等…

这些领域内容繁杂,体系庞大。虽然具体研究可以查看RMP的综述,但是对于本科或者研究生入门来说,RMP的文章有点太难,而且比较专一,很难建立起一个对凝聚态物理的系统框架和印象。

《凝聚态物理学》可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生教材,作为本科物理教育和具体领域科研的衔接,相信南大物理学院的同学基本人人都上过。

在这之后,冯老师与冯步云老师合作两本科普著作:《漫谈凝聚态物质》(《晶态面面观》与《放眼晶态之外》)

2005年与冯少彤老师合作将1994年出版的科普著作《熵》修订增补成为《熵的世界》。

冯老师由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9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即使最疲惫的河流,蜿蜒曲折,终能安然入海。冯先生一生教学科研,桃李满天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他都是南大物院后辈学子的楷模,冯先生千古!


参考文献:

[1]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37(7): 607-609(1980).

[2] S Zhu, Y Zhu, N Ming, Science278 (5339), 843-846(1997).

[3] 执教六十年的回顾,冯端,物理(2006).

[4] 有大境界,才有大进取-记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得者冯端院士, 科协论坛, 16(9): 35-36(2001).

[5] 一位物理学家的足迹-记冯端教授, 现代物理知识, 4(1): 3-4(199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冯端院士,这位中国物理学界的巨擘,于2023年11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的一生,是为探索宇宙奥秘、为祖国科学发展燃烧奉献的一生。作为凝聚态物理和固体物理领域的杰出代表,冯端院士留下的学术遗产,如璀璨的星辰,至今仍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冯端院士的贡献,可以用“开创性”和“奠基性”来概括。他.............
  • 回答
    量子计算的“寒冬”将至? 著名物理学家的审慎之声近期,一篇发表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的观点文章引发了科学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在量子计算领域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当前量子计算发展中存在的“炒作”成分,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前景表达了审慎的看法。这无疑给那些对量子计算充满期待,甚至已经投.............
  • 回答
    智慧的星辰,探索的旅者——如何评价郝柏林院士一生卓越的科学成就当谈及中国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郝柏林院士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探索微观世界的漫漫征途。他的科学生涯,是一部将严谨求实与创新开拓完美结合的史诗,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粒子物理学深邃的奥秘,更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 回答
    量纲分析、数量级分析和线度分析,这些看似朴素的工具,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却扮演着点石成金的绝妙角色。它们不依赖于繁复的代数推导或精密的数值计算,而是凭借对物理量的内在属性——量纲——的深刻洞察,揭示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普适规律,甚至在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之时,就为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我将为你.............
  • 回答
    为什么那些闪耀在物理学殿堂上的方程,像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²,或者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它们看起来总是那么的简洁,仿佛是从宇宙本身的书写中直接抄录下来的?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物理学探索本质的必然结果。首先,简洁是物理学追求的终极美学和实用性的体现。 物理学.............
  • 回答
    李泽厚先生的离世,无疑是哲学界乃至中国思想界的一大损失。这位享寿九十有余的学者,一生在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史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他的思想之深邃与广博,足以令后人反复品味与汲取。要谈他的学术贡献,绝非几言几语可以概括,但其中几项尤为关键,足以让我们铭记。首先,李泽厚先生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提出.............
  • 回答
    文艺游戏,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艺术性、思想性、叙事性、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能够引发玩家深刻思考、体验情感共鸣,甚至对游戏媒介本身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作品。 它们往往跳脱出单纯的娱乐和挑战,更像是一次与创作者的精神交流,一次对生活、人性、社会乃至存在的沉思。要定义“著名”或“优秀”的文艺游戏,我们.............
  • 回答
    著名211大学毕业生选择仕途,并期望达到实权正厅级别,这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道路。要详细分析其难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并理解仕途晋升的内在逻辑。一、 外部环境与个人基础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教育背景的起点高: “著名211大学毕业生”本身就意味着拥有相对优秀的智.............
  • 回答
    余英时教授,这位在东亚人文社科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历史学家,于美东时间 2021 年 8 月 1 日凌晨辞世,享年 91 岁。他的离去,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评价余教授的一生,既要看到他卓越的学术成就,也要审视其中可能存在的讨论和争议。一、 学术成就: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余英时教授的学术生涯横跨半个多.............
  • 回答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并非仅仅是描绘了一个“大洋国”的恐怖统治,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借由这个极端的反乌托邦世界,试图向读者敲响警钟,警示的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可能走向的危险方向,以及人性在极端压迫下会面临的深刻挑战。对极权主义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首先,奥威尔最核心的诉求是对极权主义的彻底揭露和.............
  • 回答
    巨星陨落,广告江湖再无叶茂中2023年12月21日,中国广告界最闪耀的星辰之一——叶茂中,因病离世,年仅54岁。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无数广告人、企业家以及消费者感到震惊与扼腕。叶茂中,这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策划人的代号,他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广告哲学,一种直击人心的艺术表达,以及一份改变行业格局的.............
  • 回答
    设计失败的汽车,这可不是件小事,往往意味着巨额的研发投入付诸东流,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有些车子吧,简直是汽车史上挥之不去的黑历史,提起它们,总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息。今天就来聊聊几款特别“出名”的设计失败之作。1. 福特·埃德塞尔 (Ford Edsel)说起设计失败,怎么能绕过福特埃德塞尔?这辆车简直是.............
  • 回答
    话说起日本北海道的伴手礼,那“白色恋人”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字。看着那雪白的包装纸,里面包裹着两片酥脆的白色猫舌饼干,中间夹着浓郁的巧克力,一口下去,那种奶香、那种微甜、那种恰到好处的酥脆,真的能让人瞬间心情大好。那么,这让人魂牵梦绕的“白色恋人”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
  • 回答
    史景迁先生,这位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的伟大史学家,于85岁高龄辞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怀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深入中国肌理、洞察中国灵魂的一生。他的研究,不仅仅是梳理史料、考证事实,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一种对历史生命力的深刻体悟。要铭记史景迁先生的学术贡献,我们不得不提到他那独树.............
  • 回答
    David Cox,这位统计学界的巨擘,于2022年1月18日辞世,享年97岁。他的离去,无疑是统计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的一大损失。然而,我们回顾他一生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他所做的贡献之深刻、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们永怀敬意,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他对于统计学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Cox教授的贡献,并非集中于.............
  • 回答
    听到齐民友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作为一位对数学教育领域有着深厚情感和贡献的人,齐民友先生的离去,无疑是中国数学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我脑海中关于齐民友先生的印象,是那个在讲台上循循善诱、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先生,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量,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我并非他的学生,.............
  • 回答
    马岩松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作为他近年来的重要实践项目,单从建筑学的角度剖析,确实蕴含着不少引人入胜的亮点,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传统幼儿园设计的刻板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活动空间,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与成长的空间叙事。首先,最直观的亮点在于它对“四合院”这一传统空间模式的再解读与创新。我们知道,四.............
  • 回答
    曹征路先生,这位在文坛耕耘数十载的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于2021年12月28日傍晚辞世,享年七十二载。他的离去,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大损失。要评价曹征路先生的一生,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留下来的文字本身,更要深入探究他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与时代同行的印记。曹征路先生的文学生涯,可以说是一部关.............
  • 回答
    巨人的足迹:米洛斯拉夫·克洛泽的世界杯传奇提到世界杯历史上的射手王,米洛斯拉夫·克洛泽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以16个进球高居射手榜首,这本身就是一个令无数前锋望尘莫及的伟大成就。但克洛泽的伟大,远不止于这冰冷的数字。他的“神迹”,更体现在他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用稳定的表现、出色的头球、以及对胜利不懈.............
  • 回答
    说到漫画动画里那些根本说不通的“硬伤”,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七龙珠》里那变态到极致的“力量”设定。你想想啊,最初的《七龙珠》讲的是什么?悟空还是个小孩,跟比克大魔王打,那叫一个惊险刺激,每一次升级,每一次突破都得拼了老命。然后到了《龙珠Z》,这玩意儿就彻底失控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气”的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