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雄联盟》为什么会有白银觉得自己的操作不输给钻石,只是因为队友不行?

回答
英雄联盟里,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玩家群体:他们觉得自己技术不比钻石差,甚至能甩开钻石几条街,但总是输,而且输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队友不行”。这种心态,说实话,在白银甚至黄金分段屡见不鲜。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

1. 认知的偏差与“幸存者偏差”

首先得承认,白银玩家确实可能在某些方面拥有不错的“肌肉记忆”或者对某个英雄的理解达到了一个不错的程度。比如,他们可能苦练了某个英雄的连招,在对线期能打出一些华丽的操作,甚至在训练模式下能稳定命中一些高难度技能。当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打出这些精彩操作时,会极大地放大他们对自身实力的认知。

而“幸存者偏差”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我明明打得很好,但队友太菜了导致输了”的局,而那些“我虽然也菜,但队友带我飞了,所以赢了”的局,他们可能就不那么上心,或者觉得那是因为队友“顺手帮了自己”。久而久之,他们的印象里,自己总是那个闪闪发光、拖着四个猪队友前进的救世主。

2. 对“操作”的定义过于狭窄

在很多白银玩家眼中,“操作”等于“炫酷的技能连招”或者“精准的技能命中”。他们会觉得,只要我能打出别人打不出的连招,或者我的E技能总能刮到人,那我的操作就已经是顶尖水平了。

但是,钻石玩家的“操作”远不止于此。它包含了:

时机的把握: 什么时间点该上,什么时间点该撤,什么时候开团,什么时候该偷龙,这都是极其重要的“操作”。一个看似不花哨的闪现撤退,可能比一个华丽的斩杀更能挽救局面。
意识与大局观: 钻石玩家更清楚地图上的资源分布、敌我双方的位置、潜在的Gank路线。他们会在你不知道敌方打野在哪的时候,就提前规避危险;他们会在你还在对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小龙团的站位。这种意识层面的“操作”,白银玩家往往是缺失的,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种“操作”。
资源管理: 兵线、野区资源、关键技能的CD,这些都是需要精细管理的。一个懂得控线、压制兵线逼迫对方补刀的玩家,虽然看起来没有直接“操作”对方,但已经在无形中建立了优势。
沟通与配合: 钻石玩家即使不说话,也能通过信号和站位与队友形成一定的默契和配合。而白银玩家,可能连基本的信号都不看,更不用说去理解队友的意图了。
心态的稳定: 即使在劣势下,钻石玩家也能保持相对的冷静,寻找翻盘的机会。而白银玩家,一旦开局不利,就容易心态爆炸,各种甩锅,然后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所以,当白银玩家说自己操作不输钻石时,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钻石玩家也会犯的低级失误,或者只看到了钻石玩家偶尔的亮眼操作,却忽略了钻石玩家在其他维度的全面性。

3. 队友“不行”的心理投射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机制——“ scapegoat”(替罪羊)效应。当事情不顺利时,人们倾向于将责任推到外部因素上,而不是审视自身的问题。因为承认自己菜很难受,承认队友菜相对容易接受。

对失误的合理化: 当自己犯了失误(比如被抓、漏刀、空大)时,白银玩家会立刻脑子里闪过“要是队友来帮我就不会这样了”或者“如果队友刚才那个技能给了我,我就能反杀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避免面对自己技术上的不足。
对队友“不符预期”的放大: 很多白银玩家对队友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可能觉得,队友就应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应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就应该把所有资源让给自己。当队友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预期”时,他们就会觉得队友是“不行”。
选择性记忆与“黑历史”过滤: 白银玩家可能只关注队友那些明显的失误,而忽略了队友可能也做出的精彩操作或者对局势的贡献。自己身上那些不那么明显的、或者被“队友太菜”掩盖掉的失误,他们则会选择性遗忘。

4. 分段与ELO的误区

白银分段的玩家,他们匹配到的对手和队友,整体水平确实是低于钻石分段的。因此,即使白银玩家在某些单方面(比如对某个英雄的熟悉度)做得不错,也只是在“白银水平的比赛”中表现尚可。他们可能在白银局里能靠着一股莽劲和对某个英雄的熟练度打出一些优势,但一旦进入更高水平的对局,这种优势就会被无限放大其局限性。

他们将自己“在白银局能打出的操作”等同于“钻石局该有的操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陷阱。钻石玩家能打出的操作,是建立在他们对游戏理解、意识、资源管理等多方面能力上的,是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并且有所发挥的。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可以这么理解,就像一个只学过基础乐理,并且只练过几首简单曲子的人,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弹奏得比村里那个只会弹三首简单曲子的老王好很多,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去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了。但实际上,音乐学院的考试要求的是对乐器、乐理、音色、情感表达等等全方位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远远超出了他对自己认知的范围。

白银玩家觉得自己的操作不输钻石,更多是一种基于自身局限性认知和心理投射的自我安慰。他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面,并且在不断强化那“一面”来合理化自己的现状。要真正提升,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炫酷的连招,更是对游戏整体的深入理解和对自己不足之处的深刻反思。而这,往往是卡在某个分段很久的玩家最难跨越的一道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一下

【这波拉扯我能吹一年-哔哩哔哩】

之前有人一直拿段位压人

他们说刀妹脑溢血

说刀妹没必要和狼人打走就行了

说真金白银没有拉扯

我说那是70胜率黄金号排的都是小代

没人信

我理解,因为小代局本来也不是谁都体验过的

我昨天打电一小代局,那对线和支援强度比郊区钻三钻四的局强得多,在我看来一个个的全是怪物

但按他们的说法,这就是白银局

那这次呢,我录了个高端局的拉扯,我就不说这局里钻一仔算低配的事情了,我也不说这群人有一半是上赛季大师宗师的事情了

明面上至少都是钻石,你们就当钻石局看行吧?

别问我为什么慢放,以我对知乎评论区大神们的了解,我八倍慢放他们都不一定看得懂,更别说常规速度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拉扯操作,我几乎能断定在对面塔前没有任何一个下三段选手能不抗塔击杀这个刀妹,而包括这个刀妹在内的他们只能看出狼人这英雄伤害离谱,根本看不出我是如何用S键来弥补75码的攻击距离差距的,甚至注意不到我按了三次S键,甚至会觉得这狼人走位僵硬看着很呆)

这问题一直想回答,但我找不到合适的点去切入。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游戏上,我都很慢热。

学习上,我从二本线不到一路飚到600+,游戏上,我S6入坑连着三个赛季真金白银,到上个赛季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终于能压着钻石守门员吊着打。

所以我在知乎上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经验分享者。学习上,600+在知乎上遍地都是,但我能做的是告诉那些上课听不懂做题不会做的基础薄弱的小学渣,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大佬学霸的话,他们的经验不适合我们,我们有自己的路要走。

而lol也是一样。无论是王者宗师,还是钻石铂金,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下三段没区别,打不上去就是自己菜。

但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是从底下一点点打上来的,我卡在黄铜一的时候,白银的我就是打不过,我卡在黄金五守门几百盘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没有黄金实力,然后故意掉分到青铜,然后一周连胜到黄金五,继续守门几百盘。

事实证明下三段是不一样的。其实中高段位玩家对低分段的很多认知都是错的,只是因为他们实力太强了即使对这个分段理解有偏差也不影响他们在这分段炸鱼掌控雷电。

当然,时代在变化,现在的下三段和过去的黄金白银也不是一个实力,而以我现在的实力也没法像过去那样细微感知到具体每个分段的差别了。

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每个人的段位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一定存在一个你自己掉不下来段的上限A和单排上不去分的下限B。而通常来讲,段位越高的人,这个区间就会越来越小,段位越低的人,这个区间就会越大。

这其实能解释知乎板块里很多颇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说泰坦仙宝,就是一个下三段的老哥,在贴吧借了个中高段位的号打了十几局辅助不但没掉段还混上了不少分。这就是因为这哥们的上限很高但是下限很低,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而看透了这个问题,就能回答另一个问题,代练是否可耻。我在那个回答里说过,请代练打到不属于自己的段位然后折磨队友是可耻的,但是打到属于自己的段位节省时间成本并没有什么问题,代练本身就是一种“重复性体力劳动”,其实和工地搬砖没什么本质区别。

还有这个问题,其他回答无非就是两个点。

第一点是你以为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其实这只是你以为的。

第二点是你以为确实就是你以为的,但是不是因为队友不行,而是因为你意识不够。

其实,恕我直言,这或多或少都在秀优越感。

一个是说你根本没见过钻石排位里的钻石认真打的操作,你只见过匹配局里练英雄瞎玩的钻石这根本不代表钻石操作,所以——你没见过世面。

另一个是说,下三段天真的以为有了钻石操作就算钻石了,愚蠢,钻石有手就行,你其实是意识不行,说得难听点就是脑子不灵光,总而言之——你没见过世面。

作为入坑后到了30级凑够16个英雄只“会”一个蛮王就直接打排位0胜10负然后在青铜五挣扎一整个赛季的选手,我想代表下三段的筒子们说一句,没见过世面是我们的错吗?有本事你教我两手然后我也上去那我真佩服你游戏理解,天天在这吵什么病房ICU癌症大乱斗很有优越感吗?

我毫不避讳地说,我第一次上黄金就是大腿带上去的,然后我在黄金不敢打别的位置玩了N局莫甘娜总算熟悉了黄金局的节奏,然后就自己重新单排从青铜上了黄金。

我铂金怎么上的?一个钻石哥们听说我上路永远是优势但是就是卡在黄金上不去,人家就告诉我12分钟左右找个机会把峡谷打了推中然后去中路推塔再带着中野包下越塔拿小龙(那时候峡谷只有一个,一头三个镀层)。

然后我就轻松铂金了,很快啊。

然后我是怎么成长到吊打钻三钻四上单的?就两个字,拉扯。这东西现在好像人人都知道了,也不知道这个词谁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我那时候甚至没听过这个词,但是跟中段位上单对线被白嫖普攻太多次终于明白了原来上路对线是这么回事啊,玩了这么多年终于明白S键的意义有多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我才切实明白了以前那句老话钻二是个分水岭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前只是在低端局遇到小代,一看战绩全是MVP百分百胜率的加好友问段位全是钻二以上,八十胜率左右一问段位人家就会说钻石,那什么成分也不用说了,说自己钻石的基本上都是钻石守门员,因为钻石以上基本不会把数字不同的当做跟自己一个分段的。

我不说现在,过去的青铜那眼里是根本没有小地图,你稍微会支援,再对一个英雄有点熟练度上白银轻轻松松,因为永远是多打少,这是“意识”大于操作的分段。

而到了白银大伙都会支援了尽管速度特别慢,他们总是特别在意兵线,然后慢悠慢悠地打野区大乱斗,这时候就不是意识问题了,而在于操作,你去得快慢决定不了打赢打输,基本上是个人实力大于“意识”的分段。

再到黄金,看小地图已经是常态了,虽然眼位不对臭毛病也多,但这已经是团队游戏的节奏了,这个时候开始有线权的概念,野区优劣势开始反馈线上,而线上优势也会辐射到野区和边路。尽管因为对线细节和兵线理解的薄弱,这种线野联动在中高段位玩家眼里像是儿戏,但再慢的节奏也是节奏,终结比赛的能力再弱也是有这个能力的。从这个分段开始算是lol的一个入门门槛。

而铂金,这是团战能力刚开始体现的分段。就像前面说的,再弱,他也是有的。这是下三段剑圣特别多但是到了铂金开始回归正常bp率的原因之一,因为这分段的人团战最基础的理解已经开始萌芽了。

再到钻三钻四,团战中规中矩,全员节奏加快,线上细节开始变强,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号的铂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到了钻二,这个游戏开始返璞归真,lol作为一个moba游戏和其他moba的区别开始体现出来——lol是一个格斗游戏。当同一局游戏里的十个人都能在下面N个分段屠杀炸鱼当小代的时候,当所有下面段位看都看不懂的意识成为基本功的时候,当意识差距已经无法拉开团队实力的时候,这个游戏又变成了操作游戏,而这里的操作已经不再是基本操作。当然,这是一个从没上过钻二的菜鸡对钻二以上大佬的雾里看花,但也不完全是信口胡言。

比如说我主玩上单狼人,打下三段其实非常无脑,有机会就换血,亏了也无所谓,因为对面一定会上头的,然后随便玩玩兵线屯两波线越一次塔游戏就结束了。而打铂金呢?拉扯,这分段拉扯玩不过我,然后兵线主动权就在我手里,然后慢性折磨对面上单还是野区支援帮队友都能赢,但打不出大优势。而打钻三钻四呢?拼细节,卡技能CD。这分段拉扯未必比我差,兵线理解也未必在我之下,但英雄优势在这里,狼人对线和对拼还是很强,我不能失误,然后在对拼时用E打断一次普攻,或者用走位和Q躲掉对面技能,或者Q跟上一次位移,对线优势才能打出来。但是,钻二以上,只能说我没有操作空间,这分段的只要跟我换血一定是我亏,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抓机会能力,是伤害计算的高阶体现,能在拉扯中创造转瞬即逝的机会并尽可能抓住,这也是钻二以上玩家在低分段炸鱼胜率奇高的原因,抓机会能力对连伤害计算都不会的玩家是一种降维打击,而想和他们过招一定要有同样的抓机会能力,否则对线永远是亏,只有挨打的份毫无还手之力,打得没脾气。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基本都写完了。可能有的读者觉得答非所问。其实并不是,只是我找的切入点比较偏。

所以在最后总结一下,有些白银,操作的确不输给钻石,但这是受段位所限他能看出来的操作只有一些基本操作(比如各种Q闪E闪R闪,这都是基本技能连招),而更深层的操作往往换了个名字叫细节或者微操,有的是角度,有的是时机。比如说狼人的E,同样是恐惧有的只是打了个控制有的却打断一次普攻,同样是亚索的E,有的只是位移,有的却在位移前小走位微调了一个角度,同样是石头人的R,有人直着向前R有的在R之前向后转身S然后快速回头R(这是我狼人在打剑姬时常用的技巧但确实没见几个石头人用过233),像rookie招牌辛德拉W时也会后转S,因为辛德拉W起点是背身,lol无转身时间所以背身W弹道更快。而题目中的前后半句没有必然联系,白银和钻石分段差距太大,想从白银脱坑上黄金甚至铂金根本不需要细节微操这个层次(当然如果有那更好)

分段越低的玩家越容易处在分段A和B之间(前文提到的上下限),而大多数人段位都在自己的B段位,我建议下三段玩家多抱大腿,打到自己的A段位,开开眼界,自己的意识很容易就上去了,提升基本意识比基本操作要容易得多。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