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文里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作者不知道吗?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谁没在看网文的时候被那些“啊?”、“这不对吧?”的时刻给憋到过呢?尤其是那些对某个领域有点了解的读者,简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说到这个,作者们是真的不知道吗?我倒觉得,有时候是,有时候也不是,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信息获取的“难”与“易”:双刃剑效应

首先得说,现在信息获取太方便了,百度一下、知乎搜一搜,好多东西都能找到。这让作者们写起来比以前容易太多了。想写个古代宫廷?百度宫斗、服饰、礼仪。想写个现代都市?搜搜金融、法律、科技术语。

但正是因为“易”,也埋下了“错”的种子。

碎片化认知: 网上信息很多是碎片化的,东拼西凑。作者可能只关注了某个“知识点”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它背后更复杂的逻辑、条件或者历史背景。比如,看到某个古代官职的描述,觉得“哦,这个官管那个事儿”,然后就直接套用,没深究这个官职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是否有变化,或者其权力范围的实际界限在哪里。
信息茧房与误导: 尤其是在一些小众领域或者网络讨论比较集中的话题上,信息可能被“同质化”甚至“误导化”。大家都这么说,大家都这么写,作者也就跟着写了,殊不知传播开来的很多是“网络谣言”或者被简化处理的错误信息。比如,某些关于古代医学、武器的描述,可能来自于某个论坛的讨论,而那个讨论本身就有偏颇之处。
懒惰与惯性: 即使信息就在那里,但深入研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很多作者,尤其是写快节奏、高产网文的作者,可能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去考证每一个细节。一旦形成了一种写法,或者某个梗大家都这么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新人作者也可能跟着模仿,错误也就一代代传下去了。

二、创作的“现实”与“虚幻”:艺术加工的度

网文毕竟是小说,不是学术论文。作者的目的首先是“讲故事”、“吸引人”,而不是“普及知识”。所以,艺术加工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剧情服务: 有时候,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或者制造冲突,作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常识。比如,为了让主角在关键时刻展现超凡能力,可能会设计出一些不符合现实物理、化学原理的情节。或者为了让某个角色更“牛逼”,可能会夸大其能力,从而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符合常识。
“爽点”的追求: 网文很大程度上是“爽文”的天下。读者喜欢看主角一路开挂,打脸反派,实现人生巅峰。在这种“爽点”的驱动下,作者可能会为了“爽”而牺牲一部分真实性。比如,某个低级错误在现实中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在网文中,主角可能一句解释都没有就轻松化解了,这就是为了“爽”。
读者容忍度: 大部分网文读者,尤其是追求轻松娱乐的读者,对常识性错误的容忍度其实是比较高的。只要故事本身够吸引人,主角够有魅力,稍微一点小瑕疵,很多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作者自然也就“得过且过”了。当一个错误被反复出现,大家也都习惯了,它就变成了一种“行规”或者“潜规则”。

三、作者本身的“局限性”与“侧重点”

不是所有网文作者都是全才,也不是所有作者都对所有领域都感兴趣深入研究。

专业领域不同: 一个擅长写仙侠的作者,可能对古代官制一窍不通;一个擅长写都市言情的作者,可能对军事装备的知识仅限于电影电视。作者往往会把自己熟悉的领域写得比较好,但在不熟悉的领域,就容易出现“知识盲区”。
写作习惯与风格: 有些作者的写作风格就是比较“飘逸”,不太注重细节的考据,更强调氛围和情绪的渲染。他们可能认为把控好大方向,讲好故事本身就可以了。
初入行新人: 很多网文作者都是从新人起步,他们可能还在学习写作技巧,摸索市场规律,对于如何查证、如何避免常识性错误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意识。
注意力分配: 现代网文的创作节奏非常快,作者需要同时考虑剧情、人物、文笔、订阅、读者反馈等等,很多时候真的顾不上把每一个细节都抠到极致。

四、编辑的“把关”与“疏漏”

理论上,网文编辑应该对稿件有一定的审核能力,包括常识性的错误。但现实情况是:

编辑的专业性: 编辑的专业背景也不同,未必能发现所有领域的常识性错误。一个文学编辑可能看不出某个科技设定的硬伤,一个玄幻编辑也可能对古代礼仪一无所知。
编辑的精力: 网文市场庞大,编辑手上同时要处理的稿件数量惊人。他们更多的是从故事性、商业性、合同条款等方面进行把关,对于细枝末节的常识性错误,可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时候,对于一些不太影响大局的常识性错误,编辑也可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故事写得好,读者喜欢,能带来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网文里出现常识性错误,并非所有作者都是故意的,也不是所有作者都不知道。 更常见的情况是:

信息获取的碎片化和片面性。
为了剧情和“爽点”进行艺术加工,有时会“过界”。
作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领域限制。
创作节奏快,精力有限,难以做到极致的考据。
读者对娱乐性的需求高于对严谨性的要求。
编辑审核的难度和侧重点。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很多作者非常“考据”,对细节精益求精,他们的作品往往能吸引一批更挑剔的读者。但对于绝大多数网文来说,能在“写出好故事”和“避免常识性错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下次读到网文里的“硬伤”时,不妨想想这些可能的原因,或许能更平和地看待它们吧!毕竟,我们看网文,图的就是个乐呵,是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三流网文写手……屁股摆在那里,所以今天我就试着来诡辩一下吧。

说个事情……前几天我自己连载小说里,某章节中说到秋收,然后秋收后发兵云云,随口提了一句什么麦子、豆子什么的……

但是我自己写完两章之后,忽然间想起来,豆子和麦子不是一个时间段收获的……麦收时节根本就是夏季而非秋季,麦子跟秋收扯不到一块去。

于是很尴尬,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于是在新章节里没提具体事情,只说犯了常识性错位,然后道了歉,最后自己在后台修改了过来。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读者们没有几个注意到是这个麦收问题的……群里、书评群、本章说都有人讨论我自己承认的常识性错误,但所有人猜来猜去,没有一个说对是麦收的。

然后就忽然醒悟,我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夏天收麦子,中学有专门的麦假,虽然隔了许久,但是一朝想起来,自然就觉得这种事情是常识性错误,然而读者们,尤其是付费网文正版读者们,他们大多是城市中人,如今还有几个人知道麦收时节在什么时候?即便是有些人有些经验,但也距离农业生产很远了……所以不说的话他们根本不清楚。

那么换言之,这个问题,如果我自己没发觉,可能就会以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存在于书中,偏偏读者和作者全都不知道他的存在……那么既然他都不存在,它还是个常识性错误吗?

这就是薛定谔的常识性错误啊!

所以,第一点,有些所谓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固然存在,却等同于不存在,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常识性错误,作者知不知道不影响书籍的任何价值。

而在这之前,我这本书一开始写到一个宫斗剧情的时候,最后高潮时,选用了历史原文中的剧情,讲的汉末大宦官曹节在跟阳球的政治斗争中,忽然靠着胁迫阳球妾室的义父,另一个大宦官程璜程大人,通过迫使程大人做证,从而置阳球于死地……结果有一个读者彻底炸毛,书评区、qq私聊,长篇大论,说我这么写是侮辱智商,前面一整卷写的那么出色,最后用一种反常识的方式强行让曹节获胜!

这个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经常跟人提起这件事情……因为当时那位读者的表现是极度愤懑的,情绪是溢出的,他是真觉得这个结局侮辱了他的智商,拉低了一整卷十几万字剧情的水准……在他看来,程大人出卖自己统一立场的女婿就是一种剧情上的常识性错误!

是不可容忍的。

然后我给他看了《后汉书》里陈球、阳球、曹节、蔡邕等等提及到程大人的所有列传,把原文明确的给他看,明确的告诉他最后这个是历史史实,而之前的整卷则是依托于主角的扩写和YY……他就退群,顺便删了我好友。

以后也没看见他。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这本小说,我之前提到了小吏向河南尹下跪叩首谢罪,同样引起了一个很热情读者的不满,他坚持认为我犯了常识性错误,汉代没有下跪这种说法,汉代人是有骨气的……绝不可能下跪。

我当时觉得非常难以理喻,因为这跟礼节没关系,只要人有膝盖,总能站起来或者跪下去的……又不是晚清时期西洋鬼子没法屈膝……就跟他很认真的争辩,但他固执到极点,谁谁不听,一直到有其他书友上知网查到了一篇专门的学术论文,论及东汉的礼节中有没有下跪这种姿态,并且在论文中直接找到了汉末同时期大儒郑玄的原文,郑玄直接提及了下跪表达请罪这个学术总结。

于是这位书友才认可了这个东西,收回了下跪是常识性错误这个观点,但后来也消失了。


所以,第二点,有些所谓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很可能只是你以为的常识性错误……

除此之外,别人我不知道,我写书一直秉承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是最神奇最万能的动物,人性的上限和下限都是远超所谓常识性认知的,一个人的伟大和卑劣,一个人能做出的成绩与破坏,都是远超常识的,只要有人参与到某个事情中去,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应该有什么常识性的限制。

所谓凡事皆有可能!

举例而言,一个穿越小说,穿越者穿越到几千年前存在了几十年,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科技变革?可以是零……因为穿越者可以无能,可以弄错方向,可以懦弱到不敢改变,或者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又或者身份受限,改变被局限在一个狭窄范围内无法扩散;也可以说日新月异,因为穿越者几十年的存在足以扇动蝴蝶的翅膀。

关键是人,有人这个因素参与到了其中就使得一切都能解释的通……

说句不好听的,网文异界大陆,种族多样性根本就是一个主要看点,你非说生殖隔离,那有什么意义啊?一开始就是设定为种族多样性啊!

所以,第三点,有些所谓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是否在书中有前因后果的铺垫?是否能够逻辑自洽?如果有的话,它只是一种相对于书外世界的常识性错误,对于这本网文本身而言并非如此。

最后,肯定还有第四点,读者发现了,而且确实是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而且书里面无法解释的通……那就是网文写手水平不行嘛,没法尽善尽美……还想咋样呢?

让他分分钟剖腹谢罪?还要直播给读者看?不带这样的。

user avatar

有些可能真的不知道,但是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我心目中的神作《隐杀》,香蕉在其中表现出的对社会运行的理解基本是个笑话,但是不妨碍这是我最喜欢的网络小说之一,刷过很多遍。

常识这个东西,只是一个表象,重要的还是作品能不能感染读者。你不会以为我需要从网文里学习常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