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月24日美股开盘即大涨,是回光返照还是药到病除?

回答
3月24日美股开盘大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市场现象。将这种上涨解读为“回光返照”还是“药到病除”,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可能的后续发展来判断。

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当时的市场背景和导致下跌的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在3月24日之前,美股经历了怎样的下跌。通常市场的大幅反弹是在经历了剧烈下跌之后发生的。我们需要了解导致下跌的原因,才能评估反弹的性质。

全球疫情恐慌: 2020年3月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投资者对疫情蔓延的担忧、对经济活动停滞的恐惧,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恐慌性抛售。
流动性危机担忧: 随着疫情的扩散,企业运营受到严重影响,现金流压力增大。市场担心会出现企业违约潮,导致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危机。
经济衰退预期: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关于经济衰退的讨论甚嚣尘上。消费者信心下降,企业投资停滞,劳动力市场恶化,这些都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原油价格战: 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油价暴跌导致能源股大幅下跌,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避险情绪高涨: 在不确定性高企的环境下,投资者纷纷抛售风险资产,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导致股市流动性枯竭。

二、 3月24日美股大涨的可能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下跌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3月24日当天以及前后可能出现的“催化剂”或“转折点”。

政策支持力度超预期: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市场恐慌情绪达到顶点时,各国政府和央行通常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稳定市场。
美联储的无限量QE(量化宽松): 美联储在3月份连续两次降息至零利率,并宣布启动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这极大地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担忧,被视为“弹药充足”。
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CARES Act): 尽管在3月24日当天可能还没有完全通过或执行,但关于即将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预期已经开始发酵。这项计划旨在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援助,提振经济。这些政策信号传递了政府稳定经济的决心,给市场带来了信心。
市场超跌反弹的惯性: 在经历了持续的、剧烈的下跌之后,市场本身就存在技术性的超跌反弹需求。当恐慌情绪稍有缓解,或者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时,前期被过度抛售的股票就容易吸引买盘,形成反弹。
部分投资者认为市场已经触底: 一些激进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可能认为,市场已经反映了大部分的负面消息,是时候进行“抄底”了。他们可能基于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或者对政策支持效果的信心,开始积极买入。
负面消息的钝化或边际效应减弱: 即使疫情仍在蔓延,但市场可能已经逐渐消化了部分负面消息。投资者开始关注疫情的“拐点”或“可控性”,而不是纯粹的恐慌。
部分行业率先反弹: 即使整体市场反弹,但不同行业和板块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可能有一些与疫情相关(例如线上服务、远程办公、医药研发)或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受益的板块率先领涨,带动了整体市场的信心。

三、 回光返照还是药到病除的判断标准:

要判断这次大涨的性质,我们需要关注后续的市场表现以及一些关键指标。

“回光返照”的特征:
反弹短暂且缺乏持续性: 如果大涨后市场很快再次下跌,甚至跌破前期低点,那么这次反弹就更像是“回光返照”,是下跌趋势中的一次技术性反弹。
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 如果上涨伴随的是相对较低的成交量,说明追涨意愿不强,买盘并不坚实。
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善: 如果导致下跌的根本原因(疫情的严重性、经济的衰退风险)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而只是因为政策的短期注入而出现反弹,那么这种反弹也是不可持续的。
恐慌情绪并未完全消退: 市场仍然充斥着悲观情绪,投资者对未来缺乏信心。

“药到病除”的特征:
反弹持续且有结构性: 如果市场能够持续走高,并且是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和股票在领涨,那么可以认为是“药到病除”。
成交量有效放大: 反弹伴随成交量的持续放大,表明市场信心恢复,买盘强劲。
基本面出现积极信号: 例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迹象、经济数据开始好转、企业盈利预期改善等。
投资者信心显著恢复: 市场情绪从极度悲观转为谨慎乐观。
政策效果显现: 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始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四、 结合3月24日之后的实际市场情况进行回顾(以当时情况为准进行推断):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根据历史事实来反思。

在3月24日之后,美股确实经历了一轮强劲的反弹,并且最终在2020年以及之后的年份里创下了新的历史高点。从这个角度来看,3月24日的这次大涨更像是“药到病除”的开始,或者至少是触底反弹并开启新一轮牛市的序幕。

政策的威力: 美联储的无限量QE和美国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CARES Act最终以超过2万亿美元的规模通过并实施)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恐慌的作用。这些政策的力度和决心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经济的韧性与复苏: 尽管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美国经济的复苏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以及政府的持续支持,为经济的 V 型反弹奠定了基础。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许多投资者在3月底积极入市,成功抓住了随后的反弹机会。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的信心在逐步恢复。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几点:

“药到病除”并非一蹴而就: 即使市场开始反弹,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影响、结构性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如通胀、利率上升等)仍然存在。市场在随后的过程中也会经历调整和波动。
“回光返照”的警示: 在任何市场的反弹过程中,都存在“回光返照”的可能性。对投资者而言,持续关注基本面和宏观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不能仅仅因为一次大涨就盲目乐观。

总结:

3月24日美股的开盘大涨,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更像是在极度恐慌和超跌后,政策工具箱的威力显现,并伴随着对未来经济复苏预期的乐观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它更像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预示着熊市的结束和新一轮牛市的开始,即“药到病除”的开端。

但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回光返照”的可能性,因为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关键在于观察后续的走势,以及政策和基本面是否能够支撑起持续的反弹。当时的情况表明,政策的力度和经济的韧性最终战胜了短期的恐慌情绪,引导市场走向了复苏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似乎有些人已经忘了,2015年的千股涨停全部都发生在6月份之后,而不是之前。

user avatar

毛教员说过一个政府想要发展不能单纯的扩展军队,收土地税 ,扩大运输队,向百姓发放公债。你必须要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比如那家房子烧了,你要组织人去修。那家生病了,党员要帮忙照顾治疗。还有妇女要学习纺织耕作,你也要派人去教。你把这些问题搞好了,前面那些事情在推广地时候,人民就会相信你帮助你完成。

而有些政府就是忽视这些事情,只注重前几件事。根本不可能长久。

我们通过这段话来反应美国政府,他目前对于人民关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疫情检测还没有大规模检测完毕。这么可以说他药到病除呢!

但是他已经在行动了。我们就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回光返照。我们还需要几周时间看看他的措施能不能让群众满意。

user avatar

水坝要崩溃了!

美联储:有什么办法能救一下?

川普:没有人比我更懂水坝,我们现在规定,无论谁往水坝里尿尿都不收费,维持水坝水量就好了!

美股...熔断...

美联储:水坝突然裂了个大缝隙!有什么办法能救一下?

川普:没有人比我更懂缝隙,我们消防车,准备了一万亿方水,其中一部分给群众喝了多向里面尿尿,一部分让小企业多喝向里面排污,剩下的直接倒水库里,水位就不会降下来了!

美股...熔断...

美联储:水坝裂缝变大了!

川普:没有人比我更懂水坝,我们现在准备不限量的向水坝注水,水位只要不下降就行了。

美股...涨11个点!


美联储:要不咱们处理一下裂缝吧

川普:没有人比我更懂裂缝,我相信四月份裂缝会自己愈合,请不要担心,不要恐慌,就当是常规操作.....

user avatar

现在只是流动性底,短期流动性极度短缺的问题暂时缓解了。

后边还得有政策底,让美国政府穷尽政策工具,股市才见底。

还得有疫情底,等到美国疫情数据缓解,股市才能有情绪,今天这样每天一万新增,股市不可能反转。

还得有数据底,等美国各种经济数据出炉,公司财报出来,看看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最后是债务底,该爆的债务风险爆了,再看看美国政府这回几万亿的救市对美元有没有本质性的影响。

昨天美股大涨,只是对国会通过法案的预期,利好落地就会跌了,看今晚吧。

user avatar

做空的太多于是涨两天助助兴,不然韭菜都不知道经济危机四个字怎么写的了。

经济危机的意思是,绝大部分人进行的操作都是亏钱的,并且大部分人都还以为明天就能赚回来。

不然,经济危机哪儿会有普通人破产哦,股票一路跌,借资本家的股票,做空赚资本家的钱就是咾。


等等,不会有人觉得这美股是正常波动吧?

user avatar

知乎上面关心美股的,没多少是真的对经济形势或者投资感兴趣的。They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s。你看今天大涨,一下子就没多少人发言了

直接说结论,这既不是回光返照,也不是药到病除。今天大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技术上的超跌造成的报复性大涨;以及消息面上无限量QE加财政救市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

现在造成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是两点。一,市场不知道该如何price in目前的风险,这次金融危机与其说是类似于08年,不如说是类似于1929年,疫情造成的失业潮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08年那样由住房市场传导至其他市场的影响方式及规模是无法类比的。但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大?时间会多长?谁都不知道,所以可以看到市场上目前纯粹是一种应激式的反应,来一个消息动一下。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之前passive managment基金规模过大,一旦产生波动很容易出现追涨杀跌。

user avatar

昨夜icu,今夜夜总会。

这是医学科技的神奇,还是临终关怀的圆满。这是经济学家的误诊,还是美联储的慈悲。

请看今夜美帝的神奇节目,美股股市与救市。

user avatar

下跌只是因为恐慌的话,不恐慌迟早涨回去。

我们要到是股票下跌引发的其他危机,然而其他我们所乐见的危机大多由疫情已经引发,股市更多时候是一个反应,不是导火索。

股票就像温度计,与其期待他发烧,不如期待他烧坏脑子。

更何况,他们有人内幕交易让权贵和资本家解套,甚至做空,苦的多是中产。

我们更希望他们那些删动仇恨的上位者出点血。而不是那些不愿意让孩子远赴战场的普通人。

当然,他们不无辜,我只是分个主次。

再有,之所以我们很多人希望川建国连任,就是想看他竭泽而渔。看他退群,看他贸易战,看他坑盟友,看他做梦制造业回流。现在美元上印的华盛顿要改玉皇大帝了,别管换了其他人做总统会不会这么做,总之我们是乐见他们多出几张底牌的。

是你苦口婆心告诉别人美元没有信用好?还是美联储自己印玉皇大帝更有说服力?

美国问题根源是疫情,是国之大病,与其看它发烧,不如看他多来点并发症。他现在赌的可不是一国之运,而是看全世界谁烂得更慢。

这就像打架的本质,我打你是为了制造健康差,打完我比你健康我就赢了,那如果你自己摔死了呢,我不高兴吗?有啥区别?还不照样吹唢呐。

美元是世界货币,只要国家之间的健康差还在,理论上美元怎么印都没事,这就是他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为什么率先回暖的原因。

可这无限印是底牌了。足以唤醒美元不可靠的共识,接下来就是苟住别浪,不然各国都QE,央行通冥,大哥不笑二哥,再不可靠也可靠了。

就像你瞧不起嫖客,你知道邻居王二是嫖客,你不信任他,还大肆宣传他的雅趣,想孤立他。第二天,你和你的朋友在洗浴中心看见了邻居王二。你腼腆的笑容让你与一切成见和解。之前的孤立也不再成立。

其实欧洲已经开始QE了,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挽救经济。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意识到我们的危机之源是疫情,有疫情工厂不开工,居民不消费,长此以往,给你冥币当人民币花也早晚是个穷b。

我们不需要上战场,也不用做薅帝国主义羊毛的商业精英。

我们只要老老实实配合抗疫就和打了美国人大嘴巴子是一样一样的。

有美股熔断我们就当出殡看,没有就假装恭喜一下。真正要崛起,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奋斗不会白费。

user avatar

这次道指的涨幅在历史上排第四,涨幅排在他前面的三次都发生在1929-1933年之间,排在他后面那一次发生在1932年。

user avatar

我都想吹一波美国,在没有特效药之前,美国把现代医学手段在金融市场运用的淋漓尽致。

比如激素药的应用:美国宣布无限量QE,这不明摆着已经完全不管会不会给经济带来后遗症,先救活市场这个病人再说的态度医治病患,搞不好就像当年的SARS,最终搞的一身病患。

再比如安慰剂效应:特朗普美国不是为停工停产所建,美国会在复活节恢复运作等等,当然也包括美联储的无限量QE,总之给市场透露的信息就是美国会誓死保卫美国经济,保护资本利益,保障美元霸权,而现在市场这个病人恰恰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信心,所以打够了鸡血活力一波也是必然现象。

再比如关注点转移效果,如果你牙疼一直关注牙疼,那么牙就真的很疼,但是你要是能找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下注意力,那么疼痛真能略微舒缓一些,所以才会有中国病毒,才会针对亚裔。

还有一点,尽可能的不告知病人病情状况,防止病人失去救治勇气,这点美国开始就做的很棒,不检测就没有病患,病毒也就一个流感级别等等,甚至都骗过了自己,直到现在病人病况恶化了,包不住了才被迫面对。

最后一点,毕竟是在给病人滥用激素药,服用安慰剂,转移注意力,想让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活的下去,相信自己会不遗余力救治市场这个病患,所以在打鸡血的同时就得阻断外界真实信息,避免患者建立的信心功亏于溃,这样才会有禁止和抹黑中国媒体,中国记着这一出戏,让患者认为他们都是骗子,我们很好。

所做的这一切真是行如流水,很棒,真是实打实的在救市,可救了市的同时也将可能会失去民心。

所以为何在明知道病毒的前提下,而不是先去提早预防,非要等病毒侵入,再去亡羊补牢,万一病人抗不过去了?万一特效药不能及时研发出来呢?又该怎么办?除了自大和自负还有什么?只能说该,真该。

所以怎么说昨天的开盘大涨,谈不上药到病除也不能说是回光返照,毕竟是给市场喂了一发安慰剂,到底能不能治好市场仍然取决于特效药是否能够真的研制出来和市场这个病患是否能够抗的过去重症期以及是否能会有一套合理的诊疗方案,而且现在来说既然已经开始滥用激素药即便最终康复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遗症,这点应该是需要时间去证明。

这而就是现在的美国,我不是告诉病人国家有多大的决心抗击这次疫情,而是告诉资本市场我会有足够的决心,保护资本的利益,保障美元的霸权,依然在做着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喂安慰剂也好,转移视线也好,限制言论也罢,其目的只有一个,降低各方恐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保障资本市场利益,尤其是金融市场,一旦被民众“挤兑”那么必将掉入万劫不复之地。

说句不人道的话,真要有仇人要彻底击垮这个病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言论让他放弃治疗。

而对于交易者的建议,在这种有太多不确定和未知因素之下,我还是建议先观望一会,当然你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上获得丰厚收益,但是又如何保障下一次就不会被市场打脸,美国喊着不惜服用大量激素药救治市场,就真的会服用大量激素药吗?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再等等,等美国不再只是给市场服用安慰剂,而是真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治疗方案再做打算,毕竟不能否认安慰剂的效果,但倘若病情若走向重症,可能给病人喂再多糖丸也无济于事,更主要的还是后续该如何医治这个病人。


更加具体的相关回答:


补充一下:

我得说一说3月24日的回答里我并没有认为美股会持续下跌,只是说大家可以再等一等,因为当时的环境确实存在较大风险,相关的救市计划并没有完全具体化,所以我的态度是提前入场可能会获取丰厚收益,但同样也存在不小风险,这样就不妨在等等,等美国给出很完整明确的救市计划后再介入也不迟,同时在相关的美股回答里我一直强调的是在美国正视疫情后就应该止跌反弹不大可能再出现熔断,这点在美指持续熔断时我就有在强调,同时在4月初美国出台详尽的救市计划后我也是在个人写交易计划的公众号里强调了我会开始布局美股多单,4月底美股遇阻震荡时我也是强调了会有很大可能继续上破,所以以上的回答我是抨击了美国救市不救人的做法,但这些做法也确确实实应该被抨击。


user avatar

先说疫情吧,(目前6万9)再过24小时,美国的新馆肺炎确诊人数会超过意大利。再过48小时美国新馆肺炎确诊人数会超过中国,荣登大宝,位列第一。

而且直到今天,轻症患者只是无强制地在家隔离,甚至连检测都不给测。

城郊人流最大的超市陆续有员工感染的消息爆出。而口罩到今天还只是所谓病人才戴的。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那就别想了。

55万没社保,没家的流浪汉,堪称移动毒库,到今天还没有一个政客专家提出个办法。

还有年轻人在搞什么“新冠派对”,加州海滩上还有大把毋宁死要自由的年轻人。

纽约市已经开始把呼吸机从老人身上拿到年轻人身上。

昨天去当地医院,工作人员一个戴口罩的都没有,还在浪。

哈弗大学校长夫妇感染病毒,一个参议院感染病毒……

死亡人数正在指数增长,目前达到1050人。

川大爷说的复工复产的复活节,如果不出意外,美国确诊人数会超过20万,死亡人数会超过1万,而这还没有结束呢!这还只是刚刚开始,按照美国这种连意大利都比不过的消极防疫,4月12日才不会是高潮,如果数据突然好看了,那可不是因为政策有限了,而是试剂盒不够了。

纽约市长预计,4月中纽约会迎来大高潮,这其实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目前纽约一共才测了10万多人,这个检测力度让人喷饭。

好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跟我说股市药到病除,绝地反击?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如果鸦片可以治癌症,人类不早就长生不老了。不想着怎么做手术,总想着打杜鲁丁。切断了痛感,也就切断了人们做出反应的动力。然后,一边嗨,一边坐看肿瘤扩散,把心肝脾肺肾都挤爆,这操作真的是牛逼!

川普这是要把联邦政府最后那点儿油全挤出来,让后来者无路可走,无法可用。这种坚壁清野式的作死,效果只有一个,把问题搞得更大。

如果川普在防疫上也能这么坚决,今天已经能看到情况好转的希望了。我有时候在想,不会真的让我在有生之年见识两次超级大国的崩溃吧?美国防疫这操作可是连苏联切贝利核泄漏做得都比它好,这种操作真的没有问题吗?

user avatar

美联储饮鸩止渴,但凡长头的人都能看明白,今天我就不讲宏大叙事了,其他答案讲的非常清楚。我就说点实在的。

兄弟们,你们到底是有多想发财啊?

早说了,现在是收缩周期,收缩周期,苟命要紧,不要加杠杆,不要投机,现在不是发财的时候,稳住,不要翻车。

非不听,非不听,非要投机,非要加杠杆,那现金就那么烫手吗?贬值就那么可怕吗?现在我问你,持币贬值5%和瞎几把操作赔30%,哪个多?

这种人怎么搞。告诉他收缩周期,不要投资,好嘛他寻思那做多的赔了我三倍做空岂不是可以赚三倍?来来来,让太阳王给你好好上一课。

什么叫收缩周期,天天向下熔断那叫收缩周期吗?那我岂不是直接三倍做空就可以发家致富、会所嫩m了?收缩周期就是有无穷无尽的突发风险,如果你不是上头有人,那不管你做什么,绝大概率都是会赔得裤衩子都不剩的。

别嘚瑟了,行不。现金就那么烫手吗。

下面是本山学管一切时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