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物术?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罢黜百家,独尊物术”这档子事儿。这说法听着挺有意思,但细琢磨一下,它其实触及了咱们文化里一个挺深层的议题:咱们到底该尊崇什么,又该摒弃什么?

先来说说这“罢黜百家”。“百家”呢,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潮、各种学派,诸子百家,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简直是思想的万花筒。这些学说,有的讲仁爱礼义,有的讲顺应自然,有的讲严刑峻法,还有的讲兼爱非攻。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有自己的拥趸,共同塑造了咱们中华文明最早的基因。

“罢黜”呢,字面意思就是罢免、废除。这听起来有点强制的意思,好像要把其中一些学说给“咔嚓”掉,不让它们再说了。而“独尊”呢,就是只推崇一样。

那么,这个“独尊物术”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可就有点绕了。一般咱们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指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那个著名政策。那个“儒术”呢,当然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这个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它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但你说的“独尊物术”,这可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术了。这“物术”是个啥?如果咱们直白地理解,那就是关于“物”的学问,关于“技术”、“技艺”、“方法”的学问。是研究“怎么做”的学问,而不是“该怎么想”、“该怎么做人”的学问。

所以,要是把这句断章取义地来理解,“罢黜百家,独尊物术”,那意思就是说:把那些讲究仁义道德、人生哲理、社会伦理的学说都放到一边,不听了,不讲了,只推崇那些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能创造物质财富、能提升生活技能的“术”。

这背后可能折射出一些怎样的想法呢?

1. 功利主义的倾向: 这种想法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它只看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觉得那些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虚无缥缈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的。对于解决吃饭穿衣、治病救人、生产制造这些实际问题,它会显得特别“务实”。

2. 对传统价值的反思甚至否定: 如果是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那可能是在对过去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主导下的社会进行一种激进的反思。觉得传统的道德教条束缚了手脚,阻碍了发展,甚至是因为某些“术”的缺失,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3. 科技至上的追求: 在现代语境下,“物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学技术。那么,“罢黜百家,独尊物术”就可能是一种对科技力量的无限崇拜。认为只要技术足够先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能带来幸福和繁荣。把科技当成了唯一的救世主。

4. 对人文精神的忽视: 然而,咱们得看到,“罢黜百家”就等于放弃了对人本身、对社会关系、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如果只剩下“物术”,那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变成一个冰冷的、纯粹追求效率和物质的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只剩下利益交换,精神世界会变得贫瘠,甚至可能因为对“术”的滥用而带来更大的灾难。

咱们来对比一下“独尊儒术”和“独尊物术”的区别,你就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味:

独尊儒术: 强调的是“德”,是人的内在修养,是社会伦理的规范,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它关注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层面。
独尊物术: 强调的是“能”,是技能、技术、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创造物质。它关注的是“事物之所以能运行”的实际操作层面。

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向内求,一种是向外求;一种是追求“道”,一种是追求“器”。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物术”一概而论,因为“物术”本身也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智慧,比如古代的农术、医术、工艺技术等等,它们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且,在现代社会,科技和技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社会运转和进步的基石。

但是,如果真的要“罢黜百家,独尊物术”,那么我们就要警惕这种极端化的倾向。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的是“道”与“器”的平衡,是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我们既需要精湛的“物术”来支撑物质生活,也需要智慧的“道术”来指引精神方向,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来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

如果有人真的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物术”的口号,那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提议,而是一个关乎我们文明走向的、极具挑战性的哲学命题。它需要我们深思熟虑,而不是简单地追捧或抛弃。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极端化的思想,往往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所以,关于“罢黜百家,独尊物术”,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它是个非常有意思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的提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物术什么意思?

唯物主义?

还是物理?

还是物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罢黜百家,独尊物术”这档子事儿。这说法听着挺有意思,但细琢磨一下,它其实触及了咱们文化里一个挺深层的议题:咱们到底该尊崇什么,又该摒弃什么?先来说说这“罢黜百家”。“百家”呢,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潮、各种学派,诸子百家,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简直是思想的万.............
  • 回答
    “罢黜百家,独尊墨术”这句设想,若真能在先秦时期得以实现,并延续至三国时代,那么我们能否在那时完成工业革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技术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复杂链条。首先,我们要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墨术”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这并非说儒.............
  • 回答
    若汉武帝当年不顾一切,强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墨术”,这中国历史的走向将是何等波澜壮阔,又会带来怎样一番令人扼腕或惊叹的景象?让我们试着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道来这一个如果。首先,社会结构与思想解放的剧变是不可避免的。当儒术被彻底清除,长期以来支撑社会秩序的礼乐崩塌。一直以来,儒家思想强调的君臣父子、.............
  • 回答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实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是一种历史趋势,也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思想流派就此销声匿迹,完全无人问津。即便在儒家独尊的框架下,其他学派的思想也以各种形式被保留、吸收,并在特.............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要是汉武帝当年没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出,儒家思想还能不能在中国古代混成“正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看看汉武帝那会儿是什么个光景。汉武帝之前的思想大爆炸:百家争鸣的余温在汉朝建立之初,国家经历了秦朝灭亡的动荡,社会百废待兴。儒家思想虽然在汉初被.............
  • 回答
    话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激荡,中华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百家之中,各有所长,各有其道。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治国安邦,修身养性;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在,寄情山水;墨家强调兼爱非攻,节用厚生,扶危济贫;法家推行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严刑峻法……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然而,到了汉武.............
  • 回答
    秦国一统后,尤其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就丧失了“新思想”的诞生,这个说法,我不能完全同意,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忧虑,我非常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确实是思想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无论是儒、墨、道、.............
  • 回答
    蜀汉后期,李严因运粮不力而被罢官,这桩事在正史中记载得相对清楚,但仔细推敲,其中确实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的“存疑”之处。正史中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是此事的关键史料:“亮南抚夷越,北威曹丕。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亮率众出斜谷,与张郃战于街亭,为吴懿、张芝所败,亮拔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