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控核聚变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回答
咱们聊聊可控核聚变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是“能源的圣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终极答案。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也更接地气。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什么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说法,用在核聚变上,更多是一种相对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数学意义上的“无穷无尽”。

为什么说它“几乎”取之不尽?

我们现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主流的反应堆设计主要依赖于两种轻原子核的结合:氘(Deuterium)和氚(Tritium)。

氘(Deuterium): 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氢的“表兄弟”。它比我们常说的氢原子重一些,因为除了一个质子,它还有一个中子。那么氘从哪儿来呢?最主要的来源是海水。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水吗?那数量级是天文数字。虽然海水里氘的含量相对较低,大概是氢的万分之几,但考虑到地球上海水的总体积,这个数字依然是极其庞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全球海洋里的氘都提取出来,足够我们用上亿年甚至更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氘简直就是“埋藏在海底的金矿”,取之不尽的程度非常高。

氚(Tritium): 这个就稍微有点小麻烦了。氚是氢的另一种同位素,比氘还重,因为它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氚在自然界中含量非常非常少,而且它的半衰期也就十几年,很容易衰变掉。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从自然界大量获取氚。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氚这么稀少,我们怎么才能有足够的氚来驱动聚变反应呢?答案是:在聚变反应堆内部自己“制造”。

这就要提到一个关键的元素:锂(Lithium)。

锂(Lithium): 锂在地壳中的储量虽然不像海水那么多,但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且锂的提取和加工技术也比较成熟。在设计中的聚变反应堆,会在反应堆的“外壳”或者叫做“包层”里填充锂。当聚变反应产生的快中子撞击这些锂原子时,会发生一种叫做“核嬗变”的反应,从而产生氚。同时,这个过程也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所以,我们需要的燃料组合,实际上是氘(来自海水)和锂(来自地壳)。只要我们还有海水和地壳里的锂,理论上我们就能持续提供聚变燃料。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个先进的工厂,原材料(氘和锂)充足,而且工厂还能自己生产一部分消耗品(氚),这个生产流程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长时间地运转。

那么,为什么说“几乎”而不是绝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任何技术,即使是能源技术,都有其现实的约束。

1. 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氘和锂的数量巨大,但将它们提取出来、纯化,然后送到聚变反应堆里,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和先进的技术。就像我们知道地球上石油很多,但也不是说想挖多少就挖多少,总得考虑成本和技术可行性。初期阶段,聚变能源的成本可能会非常高。

2. 技术成熟度: 可控核聚变之所以还在研究阶段,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在可控条件下,让氢原子核稳定地发生聚变反应,并且能持续产生比输入能量更多的能量(即实现“能量增益”)。想象一下,我们有无穷的煤炭,但如果我们连怎么点燃它、怎么控制它燃烧都不清楚,那它也只能是石头。核聚变同样如此,我们还在攻克“点火”和“约束”这两个大难关。

3. 材料损耗和维护: 即使聚变反应本身需要的燃料是海量的,但建造和运行聚变反应堆所需的各种材料,比如超导磁体、真空容器、包层材料等,它们是会损耗、老化的。而且,聚变反应会产生高能中子,这些中子会轰击材料,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被“激活”成放射性物质。所以,反应堆需要定期的维护、更换部件,这些“非燃料”的耗材,以及运行维护的成本,才是我们衡量“用之不竭”时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但它也需要机油、轮胎和定期维修一样,聚变堆也需要这些“配套服务”。

4. 乏燃料和废物处理: 尽管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要少得多,而且放射性也更低、半衰期更短,但并非完全没有废物。特别是被中子轰击后的反应堆结构材料,会产生一些放射性。如何安全地处理这些材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一下:

可控核聚变之所以被称为“几乎取之不尽”,是因为其基本燃料(氘和锂)的储量极其庞大,足以满足人类文明数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理论上,只要我们还有海水和地壳里的锂,能源就不会枯竭。

但它不是绝对的“用之不竭”,因为它依赖于极其复杂和昂贵的技术,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而且运行过程中仍会产生一些消耗和需要处理的“副产品”。它更像是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能源宝库,我们找到了钥匙和地图,并且正在努力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地打开和使用它。

所以,当你听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可以理解为这是对这种能源潜力的一种高度概括,强调的是其燃料的基础储量远超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消耗能力,而忽略了技术、经济和工程上的短期或中期限制。这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也是科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

有个前题,你用得起在说。现在一说核聚变能源就是清洁,免费。实际都是忽悠人的。

清洁方面,现在根本都不知道怎么控制住,就算转变没问题,难道所有的产业链都清洁?好比光伏产业一样。

二,免费

可能么?甭管什么时间核聚变出来。前期研究投资,人员开支。运营开支。架线等等等等。免费个屁啊。先收他一百年钱。等当初听过免费词的人都死绝了。再提价格。啥?降价?你不知道通货膨胀么?你不知道人工涨价么?你不知道材料多贵么?在涨一波!

在有价格的基础上不用想人类能消耗完核聚变能源。石油现在还在开采呢。油价也没涨到天啊。产量倒是玩命涨。二三十年前说石油能源的人哪个不是顶级专家?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说。猜一猜,有谁说真话?

再想一下可控核聚变有没有真话?

user avatar

当年老祖宗看着森林:这么多木头!煮饭取暖永远都用不完耶✌!

后来……

谁把青山剃光头?

还有煤,石油……

站多高看多远

科技水平就是能源

认为核聚变能源取之不尽那是因为我们只想点灯上网而已

当我们达到科幻里可以做空间跳跃之类的科技水平时,去比邻星也就仿佛今天赶个高铁

但可能消耗的能源不是几千几万度电,而是相当于爆了几十颗沙皇氢弹。

不要自满才是真

走入星辰大海才是人类迈出第一步。就开始讨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user avatar

如果是指氘的话,根本不够玩!

地球含水量14亿立方千米,按照这个量来说,含氘量确实高。但是提取是一回事,提取以后这些水是要返回大海中的,所以这是一个不断稀释的过程。含量越来越低的结果就是提取成本不断增高。

所以提取成本在一段时间后会大于收益成本。

评论区不要杠氘聚变,我的意思是要走出太阳系,氘聚变是不够的。

_________

目前最好的方案是先有氘聚变,然后提取月球的氦3。

氢聚变和氘聚变,看起来差不多,然而技术差距巨大。


而达到这种月球-地球的资源传输技术的时候,核聚变反而有些尴尬的地位。事实上相比核聚变,地球赤道面静止轨道建立戴森环(春分秋分那半个月是个问题)反而收益成本会比聚变低。


___________

如果长远的看,前提是别自爆或者是被半人马座等超新星给爆了。地球能源会趋向于太阳能为主,聚变为辅。

毕竟,太阳系所处的位置,比较空旷。无论将来是开启虫洞,还是其他的。需要的能源是巨大的。太阳是没发去提取氢氦的,八大行星,四个气态星球,就像是鸡蛋里的蛋清,四颗岩质行星就是蛋黄。

先代恒星留给我们走向星辰大海的宝贵资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可控核聚变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是“能源的圣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终极答案。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也更接地气。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什么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说法,用在核聚变上,更多是一种相对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数学意义上的“无穷无尽”。为什么说它“几乎.............
  • 回答
    关于可控核聚变能否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背后牵扯着科学的宏大愿景,也伴随着巨大的技术挑战。想象一下,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闪耀的恒星,太阳就是一颗巨大的聚变反应堆。它们依靠的就是将氢原子“捏合”成氦原子的过程,这个过程释放出惊人的.............
  • 回答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能源的“圣杯”,听起来确实无比美好:取之不尽的燃料(海水中的氘和锂)、几乎为零的温室气体排放、极低的放射性废料,以及巨大的能量输出。然而,现实远比传说复杂得多,可控核聚变并非唾手可得的终极解决方案,它的实现和应用充满了挑战与未知。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可控核聚变“美好”的传说背后,.............
  • 回答
    最近,可控核聚变领域确实迎来了一股资本热潮,这背后既有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有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憧憬。但要说“只差临门一脚”就实现商业化,这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资本热捧的背后:是曙光还是炒作?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可控核聚变技术确实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科学里程碑的实现: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
  • 回答
    脑力碰撞的奇点:计算机与模拟能否解锁聚变之锁?核聚变,那个被誉为“人造太阳”的终极能源梦想,几十年来牵动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心。然而,它的实现之路布满荆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Tokamak、Stellarator等)的复杂性更是令人头疼。那么,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是.............
  • 回答
    关于核武器是否能“毁灭地球”这个问题,答案比听起来要复杂一些,而且取决于你对“毁灭地球”的定义。关于“毁灭地球”的误解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一次性引爆全球所有核武器,不太可能真正意义上让地球变成一颗死寂的、毫无生命迹象的星球,至少不是在字面意义上的彻底毁灭。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其岩石、海.............
  • 回答
    .......
  • 回答
    网上流传的“人类可以在月球建设核聚变电站直接利用氦3,将产生的电能以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回地面”的说法,在概念层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距离实际实现还有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科幻成分居多,现实差距巨大”。咱们一点点来聊聊这个设想里涉及到的几个关键点:1. 月球上的氦3: 真相: 月球表面确实.............
  • 回答
    武汉一名女子在收到的快递包裹上,赫然发现印着大段侮辱性字眼,这让她感到极度不适和愤怒。面对如此恶劣的事件,她拒绝了快递公司提出的千元补偿,而更迫切地希望能查明到底是谁在包裹上涂写了这些污言秽语。然而,正如她所意识到的,快递包裹在到达她手中之前,通常会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流程,涉及到许多环节和不同的人员.............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真核生物细胞分裂和端粒的功能入手,详细探讨长生不老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首先,了解端粒。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末端,有一段由重复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这就是端粒。它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头,作用是保护染色体不被磨损和融合。每次细胞分裂时,由于DNA复制的机制限制,染色体末端.............
  • 回答
    酵母菌,这小小的单细胞真菌,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真核生物。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拥有和我们人类细胞一样,结构清晰、被膜包裹的细胞核,里面就藏着它们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既然有染色体,那它们能发生变异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变化多端。酵母菌的染色体不仅存在,而且它们会经历我们熟悉的.............
  • 回答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近期发出的警告,关于与中俄爆发核战争的“真实可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而是基于严峻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忧虑。要理解这一警告的涵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感并未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 回答
    关于核弹在绝对真空中的爆炸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真空环境与我们熟悉的空气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核爆炸的原理以及真空环境的特性。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核爆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核爆炸,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其核心都是一个极其剧烈且迅速的链式反应,.............
  • 回答
    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关于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猜测和担忧从未停止。一旦俄罗斯真的走到这一步,其核打击的目标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涉多方面考量的决定。要理解最可能的目标,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以及其对当前局势的评估。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俄罗斯可能使用的核武器类型。这关系到打击的规模、目标选择以.............
  • 回答
    “核冬天”这个词,听起来就足够让人胆寒。它描绘了一幅末日景象:全球被厚重的烟尘笼罩,阳光几乎无法穿透,气温骤降,大地被冰雪覆盖,文明瞬间崩溃。那么,这个恐怖的设想,究竟有多少是科学的猜想,又有多少是科幻的渲染?如果真的发生了,人类还有一线生机吗?要评估“核冬天”的科学性,我们得回到它最初被提出的那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两个领域——物理学(核聚变)和医学(癌症)——各自的复杂性和发展速度。要回答哪个会先被“攻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个领域的现状、挑战以及潜在的突破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攻克”的定义。 对于可控核聚变: 我认为“攻克”意味着实现商业化、经济可行.............
  • 回答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说起来真是人类科学探索中最具挑战性的几大难题之一,它就像是驾驭一颗微型恒星,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和巨大的能量投入,才能换取那最终的、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这其中的难点,绝非一言两语能道尽,而是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首先.............
  • 回答
    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绝非仅仅是能源供给方式的革新,它更像是一枚投入人类文明洪流的巨石,激荡起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形态变革。如果这一梦想照进现实,其影响之深远,之复杂,足以重塑我们对世界运转方式的认知。首先,能量的极大丰富与廉价将彻底颠覆经济格局。 想象一下,一个近乎无限、清洁且成本低廉的能源来源,将是.............
  • 回答
    可控核聚变能否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物理学是否能迎来突破性的进展。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其成功之路与基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可控核聚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它的目标是模仿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将两个轻的原子核(通常是氢的同位.............
  • 回答
    除了托卡马克,中国在其他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上处于什么水平?一提到可控核聚变,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托卡马克”。确实,作为目前国际上最主流、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吸引了全球科研力量的目光,中国也在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可控核聚变并非只有托卡马克一条路。事实上,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