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到了。。。
由于我一年之前做性别比方面的研究,所以比较关心这方面的研究,同学结婚也会问问相关行情。据我所知也许是因为数据原因,关于国内彩礼方面的经济学研究好像没有,关于印度的倒是有,国内性竞争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多,比如储蓄、房价、豪车、犯罪等等。当然已经有一年多没怎么看这个领域研究了,不知道最新研究情况,所以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楼主这个想法挺合理,可以解释很大一部分彩礼现象,但关于由彩礼导致未婚双方矛盾的现象,个人感觉是解释力是有限的。
比如知乎上有个帖子是关于“10万彩礼”的,下面骂声一片。据我所知陕西、安徽很多地方农村的彩礼远高于这个数,我房子的装修工头所在村子彩礼普遍20w。我老家县城的彩礼很少超过5w,可几公里外农村地区的彩礼是10w以上。我在西安也很少听说10w以上的彩礼。如果彩礼主要原因是一种情感信号,那么没道理城市的彩礼比农村低。这些村子夫妻双方家庭也没有矛盾,大家都觉得彩礼很合理。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知乎上关于彩礼的帖子,会发现大部分关于彩礼矛盾事件的双方,他们不是同一地域的人,双方对彩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具体到农村地区,很多人就是认为养女孩是亏本的,不仅仅是女方家庭这么认为,男方也是。这是因为在农村女性权益得不到保护。传统上村里往往不给成年女性分土地,而是让她嫁出去,到落户的夫家村子分土地。有大量的女生因此就没有分到土地,因此今年总理才会
确保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权益。如果女性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她们父母养她们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晚年得不到保障,这些父母自然会觉得养女儿就是亏本。我周围就有几个女生父母这么认为,因此问男方家庭要很高的彩礼,给女生的弟弟或者妹妹。
哪怕是同样的农村或者城市地区,大家面临的约束条件也不一样。比如据我所知温州很多地方的彩礼很高,起步价12.8w,但那里往往是将彩礼+n多的钱作为嫁妆还回夫家,彩礼在这些地方的作用更多是炫富。这是因为温州、莆田等地民间融资非常发达,彩礼、嫁妆实际上和奔驰宝马是一样的,是一种关于财富、现金流和地位的信号品。彩礼越高的家庭在村里的社会地位越高,他们家族就更容易融到资。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彩礼,比如收入差距就会加大彩礼。总的来说,不同地域间,不同阶层间,大家对彩礼的认知是不同的,彩礼也充当着不同的作用。在很多城市彩礼就是双方父母给孩子家庭的启动资金,双方意思意思的给几万,大家很普通,既没有炫富融资的需求,也不存在儿女养老的保障问题,女生得到的法律保护也足够,因此他们自然很难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想法。可当不同地域和阶层的人成为亲家时,这个矛盾就产生了。
这个问题有意思,谢谢邀请。
关于彩礼的动机,可以参照
@星日马的分析。 彩礼在古代是卖身钱,在现代是泡沫。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古代,婚姻意味着儿媳妇的人身所有权从女方的父母那边转移到了男方父母这边——比如说男方结婚后不久生病身亡且无后,那么婆家是可以在不征求女方娘家同意的基础上把儿媳妇卖给人贩子套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彩礼其实就是男方的父母向女方的父母购买了儿媳妇的人身所有权。不说这个制度合理不合理,但是给定这个制度,彩礼倒也合理,毕竟养活一个女儿十几年不容易,无偿的转让出去会降低大家养女儿的动机,从而更加极端的重男轻女。所以彩礼对于维系男女平衡在古代是有贡献的。
但是现代……谁依附谁啊?连女方的父母都没有自己女儿的人身所有权,何况是婆家?这个时候再用原来的理由去合理化彩礼,那就是买空卖空了,不是泡沫是什么?
不过题主啊,你提这个问题呢,还是很有经济学感觉的, 如果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就赶紧去转经济学专业吧^_^。我现在先假设女方的家长和女方利益完全一致,不存在自己想要钱的行为。这确实一个很严肃的信息经济学问题——关于筛查(screening),并且这还是一个多维的筛查——一方面,女方家长手头只有一个工具,就是价格,也就是彩礼的设定(假定),但是需要同时筛出:
假定这两个都是私有信息,现在就是有两个维度的私有信息需要去筛选,这个问题非常难,难到Jean-Charles Rochet 都觉得难(多说一句,主要是因为这个多维的类型分布,求解的方程的凸凹性很复杂,很难从数学上保证求出来的是全局最优,不是全局最优呢,就要考虑混同)。他和Phlippe Chone 在1999年写过一篇 Econometrica (wow!) 里面给出一个特殊情况下的解:那就是部分混同均衡,对低端的消费者(看看!就是没钱的或者一般爱的^_^)收取一个固定的彩礼,提供一个固定质量的女儿(呃,这个有点不对劲), 然后对高端的消费者(土豪啊,或者痴情种子啊)看人下菜,然后提供高质量的女儿,这个还真有实证证据,在最近NBER的一篇工作论文“新娘的价格和女性教育”中,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的某些地方,新娘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方父母拿到的钱也越多,所以这种买卖居然给了女方父母激励让自己的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感慨的同时,也验证了这篇文章里面说的高质高价的机制。
婚姻是个竞争市场,Rochet虽然是个数学和经济的双料大家,但是依然没有解出来竞争市场下的均衡。如果题主你有意在这方面发展,垄断的已经发了Econometrica了,竞争的更难,也发一个Economoetrica问题估计也不大,最差估计也搞个REStud什么的。如果能解出一个类似于Roschild和Stiglitz那样的均衡——就是一部分家长只收取固定数目的彩礼,提供一个固定质量的女儿,一部分家长比较高端,根据自己女儿的质量收取数目不同的彩礼。那不但完美的解释你提供的这个社会现象,还能顺便去个牛校找个教职。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在这个方面发展?^_^
如果你对“女儿质量可变”这个假设不满意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可以看看拍卖方面的文献。彩礼当作出价,但是和经典拍卖不同的是,这时候男方是受到自己的预算约束限制的。于是呢,这就是可以套用预算约束下的拍卖机制(这个也是个很难的领域,因为本质上依然是多维变量的筛查),基本结论就是要想机制有效是很难的,因为总有人是全部的身家抵不过土豪的一辆车的,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预算比较宽松的拍卖者,会倾向于出更高的价格。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质疑一下最初的假设,女方家长真的和女方的利益完全一致么?^_^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