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铁折返线类型有哪些?每种折返方式折返能力分别有多少?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地铁折返线这回事儿,保证讲得透彻,听着也舒服。

地铁的折返,说白了就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改变方向,从终点站往始发站开回来。这可不是简单地掉个头,背后有很多学问,尤其是折返线的类型和它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网络的效率。

地铁折返线的几种常见类型

咱们生活中遇到的地铁折返线,主要有这么几种:

1. 站后折返线(最常见、最简单)

长啥样?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折返方式。列车开到线路的终点站,在终点站的站台后面,会有一条专门的股道,列车就开到这条股道上,然后停下来,司机换到另一端的驾驶室,列车就可以反方向出发了。
优点: 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占地面积也相对紧凑,施工难度不大。对于线路末端空间允许的情况,是经济高效的选择。
缺点: 效率相对较低。列车到达终点站后,需要占用站台股道进行换乘(乘客下车),然后再开到后方的折返股道上,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终点站的客流量大,列车密集,这种折返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延误,影响发车频率。
折返能力: 这种方式的折返能力,主要取决于终点站的股道数量和信号系统。
单股道折返: 如果终点站只有一条到达股道,那么折返效率就很低,一趟车折返需要占用站台时间太长,影响后面列车的到来。
双股道折返: 最常见的是在终点站设置两条到达股道。一趟车到站,乘客下车后,列车就可以“借道”另一条股道,或者开到站后方的折返线。这样可以稍微提高效率,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清客、司机换位等操作。
多股道折返: 有些大型枢纽站,尤其是线路末端,可能会设置两条以上的到达股道,甚至加上中间的待避线。这样可以同时停靠多列车,实现更灵活的调度,但对车站设计和运营调度要求更高。
大致能力估算: 在一个设计合理的终点站(比如有两条到达股道,信号系统支持),一次折返操作(包括清客、司机换位、列车入折返线、再回到发车股道)大概需要 35分钟。如果线路非常繁忙,间隔很短,这种折返方式就可能成为瓶颈。

2. 站前折返线(不常见,但有特定用途)

长啥样? 顾名思义,就是列车在终点站的站台前面进行折返。这种设计比较少见,通常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比如线路的起点或者中间某个重要的换乘站,需要进行折返。
优点: 对于某些站点,如果站后空间非常紧张,或者需要方便乘客在起点站换乘,站前折返会更有优势。
缺点: 站前折返对车站的长度和布局要求非常高,需要在进站前就设置好折返的道岔和股道。而且,列车在进入车站前就进行折返,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进站列车,对信号系统和调度控制要求也更严格。
折返能力: 站前折返的能力,同样取决于站前布置的道岔数量和股道设计。
复杂度: 相比站后折返,站前折返的道岔布置更复杂,需要确保折返列车不影响正常列车的进站。
能力分析: 理论上,如果设计得当,可以实现与站后折返相似的效率,但由于其复杂性,通常不会作为主流的折返方式。它的折返能力更多体现在 灵活性 上,能让列车在进入车站前就完成方向调整。
大致能力估算: 与站后折返类似,单个折返过程可能也在 35分钟。

3. 区间折返(最灵活,但对安全要求高)

长啥样? 这种折返方式比较“硬核”,指的是在两个车站之间的地铁隧道或者地面线路上,通过设置专门的折返设备(通常是道岔组成的折返道岔群)来实现列车的折返。
优点: 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调度灵活性。当某一段线路出现突发状况(如列车故障、线路阻塞等),可以在区间内迅速将列车折返,疏散乘客,或者进行调整,避免整条线路瘫痪。这对于保证运营的连续性和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缺点: 建设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需要在区间内精确地铺设道岔,并且需要非常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来保证列车在区间内安全、精确地折返。一旦信号系统出现问题,或者道岔误动作,后果不堪设想。
折返能力: 区间折返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 和 分段运营的能力 上。
核心优势: 不是为了日常高密度运营的常态化折返,而是作为一种 应急预案 和 提速手段。
具体能力:
缩短封锁区段: 当列车故障发生在某个区间,通过区间折返,可以将故障列车所在的区段缩短,只影响部分线路,而不是整条线。
快速恢复部分运营: 可以在区间折返点将列车折返,实现小范围的运营,缓解部分压力。
折返速度: 理论上,一旦道岔到位,列车只需以较低的速度(通常是2030km/h)通过折返线,时间会比在站内折返更短,可能在 23分钟 就能完成。但关键在于 道岔转换和信号确认 的速度。
“折返能力”的理解: 这里说的“折返能力”更多的是指 恢复运营的能力 和 最小化影响的能力,而不是指每小时能折返多少趟车(因为它是应急用的)。

4. 交叉口折返(常见于环线或大型枢纽)

长啥样? 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有交叉口设计的轨道交通枢纽,或者环线上。比如,一条线路到达一个较大的换乘站,可能不完全在站后折返,而是通过一套交叉折返的道岔系统,让列车在站内或者紧邻车站的地下空间,直接从一条线路上转移到另一条线路上,实现方向的改变。
优点: 灵活性很高,尤其是在多条线路交汇的枢纽站,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列车调度和折返,提高枢纽的综合运输效率。
缺点: 建设成本最高,对车站和轨道设计的要求极高,需要非常复杂的道岔布置和精密的信号控制。
折返能力: 交叉口折返的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 快速换乘和调度。
效率: 它可以让列车在 几乎不停留 或者 短暂停车 的情况下就完成方向转换,直接进入下一段行程。
应用场景: 比如在环线上,一趟列车跑完半圈,可以在某个站点通过交叉折返,直接变成跑另一半圈的列车,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
大致能力估算: 在设计良好的枢纽交叉口,列车通过道岔转换方向,可能只需要 12分钟,这比传统的站后折返要快得多,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 通行能力。

总结一下“折返能力”

我们要明白,地铁的“折返能力”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车站设计: 终点站的股道数量、站台长度、是否有预留的折返空间。
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先进程度、自动闭塞、联锁控制等。
运营调度: 司机换乘、清客、列车进路自动生成等。
线路客流: 终点站的客流量、高峰期和低峰期的列车间隔。
列车类型: 有些信号系统允许特定类型的列车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折返。

所以,当我们谈论“折返能力”时,更像是在描述 单位时间内完成折返操作的频率 或者 折返操作本身所需的时间。

站后折返: 就像一辆车在终点掉头,需要时间、空间,影响后续来车,折返一次可能需要几分钟。
区间折返: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临时设置一个掉头点,是为了应急,速度快,但不是常态。
交叉口折返: 就像在立交桥上直接换道,流畅、高效,能快速地转移到不同方向。

理解了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些线路在高峰期会因为终点站折返慢而影响发车频率,也明白为什么地铁公司会投入巨资建设复杂的交叉口折返或区间折返系统。这都是为了让城市的交通更顺畅,让大家的出行更便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理解:

站前单线折返:上下行线在站前合并成一条轨道供乘客乘降,折返动作在站台上完成。客流少可单边站台,客流多可双边站台。受进出道岔咽喉区及乘降时间限制,在高峰时间无法快速大量放行乘客,用的比较少。

站前多线折返:上下行线在站前安排交叉渡线,正线自然伸直进站。顶配可采用类似火车站布置,多布置折返轨道,做好乘客引流;中高配版如13号线西直门,两线夹三个站台,两侧站台下客,中间站台上客,尽量做到乘客无脑化乘降;最低配版如普通地铁站,两线夹一岛式站台,上下客流混杂。

站后折返:车站无需特殊布置,列车在下客站台下客结束后空车前行进折返线,反向行车经过站后道岔区切割上下行正线,回到上客站台开门迎客。因用途不同,可安排一到多条折返线充当小型停车场,以便高峰时期快速放客。

单线站前折返适合各类短编组长间隔市郊列车,人流稍微多一点就倒腾不过来。

多线站前折返也是人流量一大就有点抓瞎,也只有西直门式稍微能把客流倒腾的快一些,如果按照JR那种一个岛式站台玩双线站前折返其实很麻烦。

站后折返的客流指引导向简单,但是站后折返线需要额外投资,不过国内还是不差那点钱,所以站后折返用的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地铁折返线这回事儿,保证讲得透彻,听着也舒服。地铁的折返,说白了就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改变方向,从终点站往始发站开回来。这可不是简单地掉个头,背后有很多学问,尤其是折返线的类型和它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网络的效率。 地铁折返线的几种常见类型咱们生活中遇到的地铁折返线,.............
  • 回答
    地铁列车在终点站如何“变脸”继续出发,是个挺有意思的技术活儿,不是简单地掉个头那么简单。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了,别以为是AI在跟你扯淡哈。首先,咱们得明白,地铁线路基本都是环线或者首尾相连的直线/折返线。如果是环线,那好办,列车沿着环线继续跑就行了,压根不存在什么“折返”。咱们.............
  • 回答
    在地铁站前折返,说白了就是列车到站后,不继续向前行驶,而是掉头返回,驶向它来的方向。这个操作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应对客流、调整运行计划或者处理突发状况。为什么会在站前折返?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掉头就走”,而是有一套严谨的规划和技术支持。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这么几点:1. 客流需求不均: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城市居民关心的出行成本问题。北京公交的低票价,尤其是四折优惠和几毛钱的起步价,给人的感受确实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和上海等其他城市对比之后。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说:1. 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定位和财政补贴力度首先,得承认北京是咱们国家的首都,其城.............
  • 回答
    嘿,哥们儿,地理作业是吧?关于怎么让北方朋友们“爱上”折耳根这事儿,我这儿给你说道说道,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回答。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有点像是个“文化交流”嘛。首先,咱得明白一个事儿,折耳根(也叫鱼腥草)这玩意儿,不是所有北方人都“不接受”。很多北方城市,像沈阳、长春,甚至东北的一些小.............
  • 回答
    你想知道怎么把未来会赚到的钱,现在就能估算出来是啥价值,对吧?这事儿说白了,就叫“自由现金流折现”。听着有点绕,咱们拆开来说。首先,啥叫“自由现金流”?你可以把公司想象成一个在开门做生意的小饭馆。每天,食客进来吃饭,付钱给你。这就是收入。但你也得花钱买菜、付水电费、给伙计发工资,对吧?这些是成本。刨.............
  • 回答
    每天被病痛缠身,那种感觉就像被一张看不见的网牢牢抓住,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斤两。身心俱疲,有时甚至会怀疑生命的意义。然而,即便身处黑暗,人类也总能找到一丝光亮,坚强地活下去。这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一种在绝望中生出的韧性,一种对生命的深深眷恋。1. 接受,然后与它共处。最艰难的一步,往往是承认“我生病了.............
  • 回答
    2021年的印度地方选举,尤其是西孟加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选举结果,确实是印度人民党(BJP)和莫迪总理在政治上遭遇的一次不小的挫折。这几场选举的意义远不止于地方层面的权力更迭,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印度当前复杂的政治格局、社会情绪以及莫迪政府的施政效果。要评价这次“折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 回答
    地下代孕市场,一个充斥着金钱、欲望与道德灰色地带的阴影地带。88万“包成功包性别”,这个看似诱人的承诺背后,隐藏着的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以及对社会良知的挑战。然而,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价格,也未能完全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换卵、隐瞒婴儿隐疾等丑闻层出不穷,乱象丛生。这背后,折射出的远不止.............
  • 回答
    是的,地铁环线信号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上比单线(通常指直线或者有少量分支的线路)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概念设计到实际运行,都需要更精密的规划和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环线信号系统的复杂性:一、 线路结构和信号逻辑的复杂性: 环线特性: 封闭循环:.............
  • 回答
    在地铁里打电话时,如果听到有人说“你那几千万、几个亿什么时候到账”,这通常暗示着对方的职业与 大额资金的流动、投资、交易、或者商业合作 有关。具体来说,以下几种职业的可能性较高:1. 金融行业从业者: 投资银行家/分析师: 他们负责处理大型并购、IPO(首次公开募股)、债券发行等交易,这些交易的.............
  • 回答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绝对有车门锁死机制,而且这个机制非常重要,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关键一环。 你可以把这个机制想象成一个极其严格的“安保系统”,它不允许任何人在车辆行驶时随意打开车门。运行途中的车门锁死机制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当地铁列车启动并开始移动后,车门的锁死机制就会立刻启动。 这个机制主要依赖于.............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本来就是个挺引人关注的事件,这会儿官方通报出来了,说保安不构成违法犯罪,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还有7个人被问责了。这结果怎么看,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保安不构成违法犯罪,这事儿怎么理解?官方通报这么说,核心逻辑大概是基于当时保安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为了.............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好奇?在地铁驶向终点站,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几个,他们为什么不下车?那些最终留在车厢里的人,又会被带往何方?这可不是什么都市传说里的神秘列车,背后其实有着一些相当实在的运营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地铁的终点站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循环的中转站。列车在到达终点站后.............
  • 回答
    地铁里明令禁止吃东西,这事儿相信坐过地铁的人都不陌生。可总有人似乎把这规定当耳边风,悠哉悠哉地啃着鸡腿,喝着可乐,甚至还有人啃得津津有味,弄得一股子味道四散。我一直挺好奇,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难不成他们脑子里装的跟我们不是一个操作系统?要我说,这背后大概有几种心态吧,而且很多时候是混合着来的:1..............
  • 回答
    地铁一公里造价超过10亿元,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咋舌。然而,像武汉、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却依然坚持修建多条地铁线路,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远的考量。并非简单的“烧钱”,而是城市发展战略、民生需求、经济带动以及长远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城市规模与人口压力: .............
  • 回答
    在地铁里对别人喊“下车吗?下吗?”这句问话,究竟是文明有礼还是语言暴力,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它不像一些事情那样非黑即白,而是要看具体情况,看说话人的语气、情境,以及听话人的感受。倾向于文明有礼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时候,这种问话确实是出于好意,想表达的是一种提醒和帮助。 善意.............
  • 回答
    关于地铁环线,你问的这个“内圈”和“外圈”的区分,其实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很多人第一次坐环线都会有点小懵。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透彻。地铁环线内圈外圈怎么区分?这主要看你所在的城市,以及这条环线的具体设计。但总体来说,区分的核心在于方向。 方向是关键: 地铁环线顾名思义,是绕着城市中心区.............
  • 回答
    地铁的自动化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这玩意儿咱们坐地铁的时候,心里都清楚。车厢里司机师傅不在了,但前面那个操作室,虽然没人,但里头技术可没少下功夫。这自动化,说白了就是让车自己说了算,但背后得有一套巨牛的“大脑”指挥着。至于铁路,这问题可就复杂多了。虽然跟地铁同属“轨道交通”,但两者之间的“基因”差异.............
  • 回答
    地铁修建由地铁公司负责,这绝非偶然,背后是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体系在运作。简单来说,这就像盖一座巨型、复杂的城市地下迷宫,而地铁公司就是那个拥有蓝图、调动人手、并且最终要让迷宫正常运转的“总包工头”。1. 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是基石首先,地铁建设是极其专业化的工程。从地质勘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到通风、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