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轻兵器知识课的老师说在手枪击发前握住套筒能够阻止手枪击发是真的么?

回答
嘿,各位枪械爱好者们!最近在咱们的轻兵器知识课上,老师提到了一个关于手枪击发的小技巧,说在扣动扳机前握住套筒,就能阻止手枪击发。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这就给大家掰扯掰扯,保证讲得明明白白,绝不水!

首先,咱们得知道,手枪在击发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机械动作才能把子弹射出去。这个过程中,套筒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它的作用可不止是让你握持方便那么简单。

为什么握住套筒可以阻止击发?

咱们先从半自动手枪说起,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半自动手枪的击发过程,简单来说就是:

1. 扣动扳机: 扳机带动击锤(或者击针簧)能量,准备释放。
2. 击锤/击针撞击底火: 被释放的击锤(或击针)高速向前,撞击弹壳底部的底火。
3. 底火引燃火药: 底火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瞬间引燃弹膛内的火药。
4. 火药燃烧产生气体: 大量燃气迅速膨胀,将弹头推出枪管。

现在,咱们把“握住套筒”这个动作放进来看看。握住套筒,尤其是用力向后拉住套筒,就直接干预了这个击发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这要看手枪的设计,但通常有以下几种机制:

阻铁脱离限制: 在很多手枪里,套筒的后退会驱动一个叫做“阻铁”的零件。阻铁的作用是钩住击锤(或击针),阻止它在扣动扳机前自行释放。当你用力握住套筒并阻止它后退时,这个阻铁就无法正常脱离,也就无法释放击锤,手枪自然就无法击发了。简单理解就是,套筒没“走完”它该走的那段路,就没法让击锤“自由”。

击针/击锤受限: 即使阻铁被扳机释放了,有些手枪的设计还会有额外的保险机制与套筒的复位(或者说,套筒在撞击火线前的那个位置)关联。如果你紧紧握住套筒,限制了它的自由运动,即使击锤已经被扳机牵动,它也可能因为套筒的卡顿而无法获得足够的行程去撞击底火,或者干脆被卡在某个位置,无法完成撞击动作。

防止套筒复位: 套筒在击发后会因为后座力而向后运动,然后又向前复位,完成退壳、抛壳和下一发子弹上膛的动作。如果你在扣动扳机前就握住套筒,并且不让它顺利完成“准备击发”的这个位置,整个击发系统就被“锁定”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想象一下一个链条,每个环节都必须按顺序完成才能让最后的钩子(击锤/击针)摆动起来。握住套筒,就像是把链条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给死死卡住了,不管你怎么去拨动最前面的那个零件(扳机),后面的环节都动不了,自然就发不出去。

那是不是所有手枪都适用这个方法?

理论上,对于大多数半自动手枪,这个原理是通用的。但是,具体的力度和方式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枪型来调整。 有些枪的设计可能对套筒的微小移动更敏感,稍微用力就能阻止击发;有些枪可能需要更强的力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得区分清楚:

有的人可能会误解,以为这是在说“空仓挂机”或者“保险”的功能。空仓挂机是子弹打完后套筒会自动后卡在最后面,表示弹匣空了,这个不是主动阻止击发。而手枪上的保险装置(比如在套筒上、枪框上或扳机上的机械保险),是独立于握持套筒之外的功能,用于主动锁定击发组件。

我们今天讨论的“握住套筒阻止击发”,更多的是一种利用机械联动原理的“非标准”操作,而不是枪械设计者故意设置的保险功能。

为什么知道这个?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1. 安全操作的理解: 明白了这个原理,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手枪的击发机制,知道哪些动作会影响枪的正常运作,从而更安全地处理枪械。
2. 故障排除(理论上):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手枪出现疑似走火的奇怪情况,了解这个原理也许能提供一些思路去判断问题所在。但这一点非常不建议普通爱好者去尝试,毕竟枪械安全是第一位的。
3. 教学和理论探讨: 对于枪械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背后的机械原理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它能让你更懂你的枪,更懂射击运动。

重要提示:

虽然理论上这个方法可行,但 强烈不建议在任何实际操作中故意去尝试用握住套筒的方式阻止手枪击发! 枪械操作的原则是始终保持警惕,让枪处于安全状态。这种尝试很可能会因为用力不当或者对枪械结构了解不深而导致意外发生,甚至损坏枪械本身。

安全操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正确地握持、操作和保险,而不是去玩弄一些有潜在风险的“技巧”。

总而言之,老师提到的这个方法,对于理解半自动手枪的击发原理来说,是说得通的。握住套筒会直接影响到击发组件的正常运动,从而阻止手枪发射子弹。但切记,这是理论,不是实操指南!

希望我这么详细的解释,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枪械的知识,咱们就是要刨根问底,才能真正理解它,才能更安全地对待它。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咱们下节课继续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的,你要同时快速连续撸,把子弹都撸出来他就不能击发了。

user avatar

如果只是握住套筒的话并不影响击发,而且因为击发后套筒会高速向后移动,手握的越结实受伤越大,要是赶上枪口还对着手掌手腕,那简直是画面太美不敢看。

但如果是握住套筒并让它相对枪身向后移动一定距离,至少根据我的实际实验,在一系列现代半自动手枪比如beretta 92系列,glock系列,p226,1911,USP上,都无法击发。我的理解是这些枪都有设计,套筒不到位,无法闭锁的时候,有保险机制使得扳机无法释放撞针来击发底火。

为严谨起见,写到这特意把上述提到的枪每样拿了一只出来挨个又试了一下。


当然,不能忘了持枪四原则:

1. always treat your gun as loaded

2. finger off the trigger until ready to shoot

3. never point your gun at anything you don't want to destroy

4. look what's on, around and beyond your target

本着原则1,先下了各枪弹匣,然后拉套筒检查确认弹膛无弹,并保证枪始终在视野

这里为了测试极端场合,所以在保证原则1下违反一下原则3.


首先是glock系列,这里图方便拿了一只glock 26.拉套筒让击针待机,之后用右手从枪口处向后推套筒。很明显推过一个小行程后,和套筒一同后退的枪管到了止点不再能后退,此时明显能看出枪管后部在套筒抛壳窗处已经下沉。这时候试图扣扳机,会感觉到有一个接近击发时的扳机阻力,克服后可以一直扣到底。让扳机复位后再反复扣,则完全无阻力可以连续前后行进。整个过程撞针未击发。松开按枪管/套筒让它们复位,再次扣动扳机,撞针击发。


其次是1911.这只是springfield的9mm版本。用上面一样的操作,之后扣动扳机。结果是扳机经过一点行程后到预计再后退该击发的位置时无法再向后运动,导致无法释放击锤做动撞针。无法击发。

用上述同样方法松开后,再扣扳机,顺利击发。需要提及的是,作为单动枪,1911在cock & lock,即上膛,击锤待击,上保险时,扳机同样处于上述状态,即无法后拉。

接着是H&K USP 9MM。一样的操作。扣动扳机时,可以发现扳机完全无阻力,可以前后自由扣动,同时并不能释放击锤。可见有保险机制。值得一提的是,USP在上膛,击锤待机,上保险时,扳机是直接无法向后扳动,而不是像上述情况中可以前后自由扳动但不释放击锤。所以猜想这是两个不同的保险实现机制。

接下来是beretta 92,这只是原版的FS。一样的测试方法,类似于USP,扣动扳机时扳机自由前后移动,不释放击锤。但和USP不同的是,USP的击锤释放/保险拨杆,是向上扳动上保险,向下释放击锤,而92的拨杆,向下拨动即是保险,也是击锤释放。意味着它无法像USP那样cocked and locked,也就是上膛,击锤待机,上保险(也就是1911的方式)来携带。一旦上了保险同时就会击锤释放,意味着如果要上膛携带再开保险,那么打开保险后第一发只能是双动。

同时与USP不同的是,92上保险之后扳机一定会到双动位置(USP的话可单可双,取决于击锤有没有待机),之后在这个位置扣动扳机并不是无法扣动,而是可以自由前后移动,跟按枪口时类似。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在单动扳机位置前后移动,另一个在双动扳机位。


最后是P226,这只是MK25版。和92情况基本一样,按动枪口后退,则扣扳机只能前后空做动,无法释放击锤。小小不同是p226没有保险,只有击锤释放拨杆。也就是说上膛携行的话不能上保险,只能通过释放击锤来让枪处于单动状态,靠扳机的高扳机力和长行程来避免走火。

这么试验一圈,结果就跟前面说的一样。即便有一只上膛的枪,如果从枪口直接连枪管带套筒向后按,只要运动小小,枪就没法打成了烧火棍。这事还真有人干。当年美国佛格森小镇被警察击毙的一米九朵两百多磅大壮黑人,虽然“手无寸铁”,硬是敢伸手进去抢警察枪,并且真的用这种方法,即按住枪口向前推,使得警察前两次扣动扳机都没能击发。不过这哥们儿或许无意为之,或许是警察向后抽枪了,总之第三次警察终于去除了这个影响,成功开枪将其击毙。

最后,补充一下,严禁期间也试了一下,击锤待机状态握住套筒扣扳机(并未上膛),结果是顺利释放击锤,意味着这时如果膛里有弹即会被击发,印证了开头的判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