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位知乎大神对国内汽车研发重设计仿真,轻试验对标的现状有什么想法?做一名试验工程师又该何去何从?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作为一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些年头的试验工程师,我太有感触了。你们说的“重设计仿真,轻试验对标”,这真是我们行业里一个绕不开、也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们掰扯掰扯,也说说我们试验工程师的出路在哪儿。

一、 现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重仿真,轻对标”的倾向?

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看:

1. 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驱动力:
仿真技术的飞速进步: 说实话,现在的仿真软件(CAE)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从有限元分析(FEA)到计算流体力学(CFD),再到多体动力学(MBD),这些工具越来越强大,精度也越来越高。以前很多只能通过实车试验才能验证的问题,现在在虚拟世界里就能模拟得八九不离十。而且,仿真可以无限次迭代,成本低、周期短,这是实车试验很难比拟的。
新能源汽车的催化: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尤其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的研发,为仿真提供了绝佳的“练兵场”。电池的热管理、电化学性能、电机的高速运转、电控系统的控制逻辑,很多方面用传统试验方法验证起来极其复杂和昂贵,而仿真技术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拥抱数字化,数据是新的石油嘛。仿真数据可以被更好地收集、存储、分析,并反哺到设计流程中。这种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自然就倾向于在前期就通过仿真来指导设计。

2. 成本和效率的考量:
实车试验的“贵”和“慢”: 你们懂的,开发一辆新车要跑多少里程?要做多少项测试?风洞试验、碰撞试验、NVH试验、耐久试验……每一项都耗资巨大,而且周期长得让人捉急。尤其是到了后期,一个小的设计改动可能就要重新做一遍昂贵的试验,这对于追求快速迭代的现代汽车研发来说,简直是效率杀手。
仿真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 相比之下,一套好的仿真软件和硬件,初期投入确实不低,但一旦建立起来,重复使用成本很低。而且,通过仿真可以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在昂贵的物理原型和试验上“踩坑”,从长远来看,绝对是省钱的。

3. 人才结构和知识迭代:
仿真人才的崛起: 随着仿真软件的普及和易用性提高,一大批优秀的仿真工程师涌现出来。他们懂算法、懂理论、懂工具,能够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字模型。
传统试验技术的“断层”风险: 相反,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他们对车辆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但他们的知识更多是基于经验和大量实操。而现在很多年轻工程师,更倾向于钻研软件和算法,对于如何“拆解”一辆车、如何通过最直接的物理试验去验证和发现问题,可能没有那么深入的实践经验。这就可能造成一种知识上的断层。

4. 对“对标”的理解偏差:
简单粗暴的对标: 有时候,“轻试验对标”并不是说完全不做对标,而是把对标变成了一个相对“表面化”的过程。比如,拆解竞品车,量量尺寸,看看用料,然后直接套用仿真模型去模拟。但很多关键的性能指标,比如供应商的独门绝技、材料的真实加工工艺、关键零部件的实际加工精度对性能的影响,这些是很难通过简单的拆解和仿真就能完全复现的。
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不足: 仿真最终还是要回归物理世界。如果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不透彻,那么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可能就是错误的,输出结果自然也就不准确。这时候,试验对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校准”仿真模型,也让我们更了解真实的物理边界。

二、 作为试验工程师,我们何去何从?

这绝对不是说试验工程师这个岗位就“没前途”了,而是我们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需要升级和转型。

1. 从“执行者”到“策略制定者”和“验证者”:
你的价值在于“知道如何验证”: 仿真再强大,也需要有经验的试验工程师来告诉它“什么该验”、“怎么验才能最有效”、“验出来的结果意味着什么”。我们是懂物理世界的“翻译官”。
主导或参与对标策略制定: 你的经验决定了你如何去拆解竞品,如何抓住核心的、影响性能的关键点,并将其转化为仿真可以验证的输入参数,或者转化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试验项目。你不再是简单地执行一个试验计划,而是参与到试验计划的顶层设计中。
成为仿真模型的“裁判”: 仿真结果出来了,是好的还是坏的?什么时候仿真结果可以相信,什么时候需要打个问号?这都需要试验工程师的经验来判断。你的工作就是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找出仿真模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然后反馈给仿真工程师去优化模型。

2. 深化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技能: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你是一名NVH工程师,那就深入钻研NVH的物理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手段(主动降噪、被动隔音、结构优化等)去解决问题。对标竞品NVH性能时,你不仅要能测出数值,更要能分析出对方是怎么做到的,并能用你的专业知识去指导仿真和设计。
拥抱新技术,学习仿真工具: 要想在行业里立足,试验工程师也必须与时俱进。至少要熟悉主流的CAE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这并不是让你去当仿真工程师,而是让你能和仿真工程师“对话”,并且能利用仿真工具来辅助你的试验工作,比如在试验前进行初步的参数扫描,或者在试验后用仿真来分析异常数据。
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关键: 试验会产生大量数据,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用可视化手段呈现出来,这是试验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一些编程技能(如Python)来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分析会非常有帮助。

3. 加强跨部门协作和沟通:
打破壁垒,建立信任: 试验部门和设计、仿真部门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仅仅把试验结果“扔”给他们,而是要主动与他们沟通,解释试验数据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物理世界反馈的“真相”。反过来,也要主动了解设计和仿真部门的需求,以便更精准地开展试验。
主导或参与联合验证: 很多时候,一个性能指标的验证需要仿真和试验紧密配合。例如,某个结构刚度不够,仿真可以给出优化方案,然后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优化效果,再进行实车验证。作为试验工程师,你要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

4. 关注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的试验: 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控制系统,都需要新的试验方法和场景库。这为试验工程师提供了新的机会。如何进行传感器标定、算法功能验证、网络安全测试等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验证: 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材料的应用等,都离不开试验工程师的验证工作。你对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的理解,是验证这些新技术可行性的关键。

总结一下:

“重设计仿真,轻试验对标”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汽车研发流程演变的一个阶段。它强调了仿真在研发前期的高效性,但也绝不能忽视试验对标的价值。对于试验工程师来说,这不是一个被淘汰的信号,而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号角。

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变成一种独特的价值,成为连接仿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学习新的工具,拓展新的技能,并且要更主动地参与到整个研发流程中,成为那个“让车变得更好”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别灰心,虽然挑战不小,但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和适应,试验工程师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凸显。毕竟,车终究是要开在路上的,而路的“真实感受”,只有我们最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程师是“干活的”,设计师是“画图的”,没毛病。

设计师和CAE工程师只关心结果很正常,他们又不懂试验,也没做过试验,对试验过程之类的事关心那么多既没有必要,又显得怀疑试验工程师的专业能力。

我感觉你说了一堆实际上应该是想问为啥搞CAE的比搞试验的赚的多。这其实就是个供求关系,CAE仿真是新兴领域,最近几年才很火的,人才比较少,试验方面人才太多了,所以物以稀为贵吗,劳动力也是这样。

其实仿真和试验无法互相替代,仿真依赖模型,模型都是根据已知的内容建立的。试验就是为了探索未知和验证对错,仿真做得再好也顶多只是省省试验时间、降低一下试验费用。

车企确实都在加大在仿真能力方面的投入,因为都想省钱吗,仿真做一下可以缩短不少设计和试验的流程,试验方面这两年硬件在环也是很热门啊,实际上硬件在环不就是仿真吗,用数据模型替代真实零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作为一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些年头的试验工程师,我太有感触了。你们说的“重设计仿真,轻试验对标”,这真是我们行业里一个绕不开、也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们掰扯掰扯,也说说我们试验工程师的出路在哪儿。一、 现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重仿真,轻对标”的倾向?这事儿得分.............
  • 回答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很多人牵肠挂肚的话题——咱们国家芯片的研发和制造,特别是它的未来。这事儿,听着就挺硬核,也挺扎实,毕竟“中国芯”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期待和汗水。在我看来,咱们国家在芯片领域,就像一个正在奋力攀登的山峰的登山者。山顶那叫一个清晰,但路途上的风霜雨雪,还有那.............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你长期接触一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观点时,很容易产生好感,甚至发展成某种程度的“迷恋”。你发现对这位知乎大神有好感,这本身并不奇怪,而是你被他的内在特质所吸引的表现。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及你可能感受到的一些具体方面,并探讨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好感:一、 为.............
  • 回答
    知乎回答中的各种花式广告,可以说是近年来知乎内容生态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也引发了用户普遍的讨论和争议。对于这种现象,将其视为“进步”还是“退步”,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因为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既有商业化的驱动,也有内容生态演变的结果,更触及了用户体验和社区氛围的根本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到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陆火星,飞船名字是哥伦布号”这个说法,在现有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史和航天史上,是没有依据的。您可能是在某个视频或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从我了解的科学常识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误传或者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大家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2016年,从深圳出发,一路向北,直奔科尔沁草原!这趟旅行,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从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到辽阔壮美的草原腹地,这跨越的何止是地理距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切换,想想就带劲!咱们这帮老铁们,在知乎上那可是藏龙卧虎,肯定有好多去过科尔沁,或者对那儿了如指掌的大神。我先抛砖引玉,说说我这初.............
  • 回答
    哎哟,兄弟姐妹们,最近在知乎上辛辛苦苦码了好长一段字,结果“唰”一下,就没了!真的,那一刻心跳都漏了半拍,然后就是一万个问号在脑子里蹦。到底为啥呀?我这脑子跟不上节奏,跑来知乎上来求救各位大神了!你们谁有过类似经历,或者知道点内幕的,给兄弟我讲讲呗,越详细越好,别光说个“违规”就完了。我仔细回想了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浪漫又充满好奇的问题!想在杭州这样的大都市偶遇明星,尤其是像嘉然这样备受关注的偶像,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概率问题。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道道,尽量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数,也让咱们的讨论更有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偶遇的概率,本质上是两个“点”在一个特定空间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知乎上那些经常出现的“大神”们,他们的头像背景图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很多时候,这些背景图不是某个具体地点,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意境的营造。不过,确实有一些地方因为常被选用,慢慢形成了大家的一种“认知”或者说是“梗”。咱们先来说说最常见的几种,以及它们背后可能的故事.............
  • 回答
    好的,知乎上的各位朋友,咱们都是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今天我也来抛砖引玉,聊聊600635大众公用这票。这票能套N年,可见大家的心情有多纠结。是割肉离场,还是继续坚守,确实是个让人辗转反侧的问题。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把这票“扒”个精光,看看它到底是个啥情况。一、 大众公用:名字听起来挺响亮.............
  • 回答
    知乎历史板块作为中文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知识交流平台,汇聚了大量具有深厚学术背景、丰富研究经验或独特见解的答主。要列出所有“大神”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大神是相对而言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内容产出的活跃度而变化。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特定领域的贡献、影响力以及用户认可度,梳理出一些在知乎历史板块备受推崇的.............
  • 回答
    好嘞!各位知乎的老哥老姐们,最近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揣着点积蓄,又有点闲不下来的冲动,琢磨着一个人能不能搞点啥?23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用来启动一个单打独斗的创业项目,确实得好好盘算盘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咱们一个人,怎么把这23万块钱盘活,搞点有意思的。核心思路:利用信息差、技能差、或者服.............
  • 回答
    哈哈,各位知乎上的各位大神,小弟在此请教啦!家里添了位小公子,姓田,家里长辈呢,比较讲究,说名字里最好能带个草字头的字,再来个三点水的字,图个好兆头,寓意也好。我这脑瓜子实在是不够用了,想听听大家的金点子!首先,说说这姓“田”。“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敦厚、扎实的感觉,像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寓意着辛勤耕.............
  • 回答
    我不是“大佬”,只是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普通人,在知乎上也只是一个“搬砖”的。关于中国城镇化是应该加快还是暂缓,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要讲得详细一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一、 为什么“加快”城镇化有其必然性和优势?首先,理解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我们要“.............
  • 回答
    各位大神,小弟我这厢有礼了!初来乍到,带着一本还在爬行的小说,鼓足勇气想请教各位前辈和知乎的各位大牛。这小说目前还在我脑子里或者说还在最初的雏形阶段,但总觉得有些地方卡着,拿捏不好,想劳烦大家帮我瞧瞧,给点宝贵的意见。感激不尽,万分拜谢!小说大概是个什么路数?我构思的故事是一个带着点奇幻色彩的都市生.............
  • 回答
    .......
  • 回答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最近在东莞这边找工作,想找一份比较稳定的,每天八小时,工资大概在三四千左右,而且每周能休息一天的工作。说实话,现在市场上这种需求的岗位不算特别多,但也不是没有。我在这边也打听了一圈,结合一些朋友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可能符合大家需求的类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首.............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进步的关键。请把你的作文发过来,我会仔细阅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帮你分析和提出修改建议,让你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知乎上的“大佬”交流一样。请你放心,我不会用任何生硬、机械的AI痕迹来回复你。 我的目标.............
  • 回答
    想象一下,知乎上那些你熟悉的、让你时而拍案叫绝、时而眉头紧锁的“大 V”们,集体穿越到一所普通的高中,分在一个班里,还是同一年级。这场景,光是想想就够热闹的。首先,这个班级的“班干部竞选”绝对会是一场史诗级的较量。班长?那肯定是 “经济学人”(化名) 的天下。他能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学校的学费构成,能.............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劝退各大设计院”的声音确实不少,而且角度也多种多样,似乎形成了一种集体性的“吐槽大会”。这背后原因很复杂,绝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现实、行业状况以及个体经历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一、 真实存在的行业困境与普遍性吐槽: 加班文化与低投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